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一章 “绿茶”李治(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东宫,光天殿。

李承乾和苏淑坐在主榻上,面前的桌案上摆着精致的饭食。

放下酒樽,李承乾看向左侧的李治,神色温和的说道:“此番回京,虽然父皇说让你闭门读书,但如今在长安,皇兄还是能做点主的,每个月稚奴你进宫一趟,和孤还有晋阳新城一起聚聚。”

“多谢皇兄。”李治看了坐在对面的晋阳和新城一眼,说道:“父皇让稚奴闭门思过,今日入宫,若非是皇兄邀请,又要祭祀太庙,稚奴私心也想见见晋阳和新城,不然稚奴是不该入宫的。”

“皇兄!”晋阳公主一时间已经是满眼含泪。

苏淑坐在李承乾的身侧,心中一声冷哼。

这话说的,好像太子入宫请他兄妹相聚,是做错了一样。

李承乾摆摆手,神色依旧温和说道:“此番之事,是孤没有预料到史壁部会突然而走,没有及时的提醒你,这才险些出错,害你被父皇责罚……来,孤敬你一杯。”

“不敢,这一切本来就是稚奴的错,皇兄已经再三告诫,让稚奴不要随意离开太原,是稚奴担心史壁部出走会连累到其他部落,这才急中出错,是稚奴的不是。”李治举起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李承乾笑笑,然后跟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眼角余光,他能清楚的看到晋阳和新城脸上的心疼之色。

果然,还是李泰直性子令人欢喜,李治这种示敌以弱的“绿茶”形象,太具有杀伤力了。

放下酒杯,李承乾目光扫了苏淑。

苏淑微微点头,看向坐在李治身侧的晋王妃赵韵说道:“弟妹还没有去过长安的晋王府吧?”

“没有!”一身紫色襦裙的赵韵赶紧微微躬身,说道:“臣妾洛阳大婚之后,就去了太原。”

苏淑点点头,说道:“晋王府,太子已经命人打扫干净了,如果还有什么缺的,直接让下人采买便是……对了,父皇只是让晋王闭门读书,可没有让弟妹也闭门读书,弟妹若是有空,就多来宫中走走,晋阳和新城也常来东宫一起玩闹,到时约个时间一起来就好了。”

赵韵下意识的看了李治一眼,李治笑着点点头,赵韵这才躬身道:“多谢皇嫂。”

李承乾笑着接口,说道:“此番父皇让你们回京,主要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早点生个孩子,有什么不方便和外人说的,直接和你皇嫂说,早点有个孩子,就能早点稳定下来。”

“是!”李治目光微微一抬,若有所思的说道:“多谢皇兄!”

“此番回京,你是真的需要多读点书了。”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说道:“地方治理,农桑,人丁,刑狱,舟桥道路,礼仪学术,都是需要认真研习的,孤之后会让人不时的挑选一些六部的文卷,送到晋王府,你多看看。”

“是,多谢皇兄。”李治赶紧躬身。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父皇此番让你回京,最不该的,就是免去扶阳县男的晋王长史之责,稍后孤就请奏父皇,让他领晋王侍读,伴你读书。”

“不必!”李治赶紧起身,拱手道:“父皇让稚奴闭门思过,稚奴闭门思过便是,皇兄不必劳心,让稚奴自己闭门便是。”

“好吧。”李承乾有些无奈的点头,然后说道:“父皇此番在辽东征战,西北虽然平定,但支援辽东,还需要做很多,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让府丞通知孤便是。”

“喏!”李治这才躬身。

……

马车晃晃悠悠,从东宫朝朱雀门驶去。

李治掀开车帘,目光紧紧盯着皇宫的所有建筑,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蜂房水涡,长桥卧波。

李治的眼神中满是流连之色。

他在这座皇宫中住了十六年,但一夕之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深锁露台,都不得见。

绿云扰扰,烟斜雾横。

凄凄惨惨戚戚。

四周的百官停步,对着马车拱手,但李治一概视若不见。

等到马车彻底的驶出皇兄,遥遥远远,再不见时,李治才被迫收回了目光。

赵韵从后方轻声唤道:“殿下!”

“唉!”李治身体一软,靠在了赵韵的身上,然后喃喃的说道:“爱妃,你说凭什么,凭什么,本王就再也回不去了,见不到晋阳,见不到新城,也见不到母后曾经居住的宫殿。”

赵韵抱着李治,这才惊觉,李治脸上的泪水已经无声的滑落了下来。

她的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

太子是长子,居住在东宫,也还算是在皇宫之中,而李治却要去晋王府住。

再想要进入皇宫,就需要请旨。

这里面的落差,如果是皇帝在长安,时常大朝,时常可以进出皇宫,那么是能缓慢过渡过来的。

但是,李治一下子就被赶去了太原。

太原虽然是并州州治,但是别说是跟长安比了,就是跟洛阳比都比不了。

更别说李治这个并州牧,实际上也做不了几年,然后就会被迁转到其他地方。

到时候别说是皇宫了,就是长安,一年也未必能够回来一趟。

这里面落差太大。

赵韵是李治的枕边人,多少次午夜梦回,李治都是哭着醒过来的。

这些话,李治和她说了不止一次。

凭什么太子是太子,凭什么他就能继承父皇和母后留下的一切。

凭什么!

赵韵什么都没有说,就这么紧紧的抱着李治,然后缓缓的朝晋王府而去。

……

东宫,崇教殿。

李承乾坐在长榻之上,看着手里的医书,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

徐安走到李承乾身侧,拱手道:“殿下,晋王已经回了王府,之后便搬到了书房。”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告诉我们的人,在晋王府老老实实的做事,不要去主动探查什么,除了固定时间传递消息,什么都别做,孤的这个弟弟,心思之深沉,远不是魏王能比的。”

“喏!”徐安立刻躬身。

今日徐安就站在侧畔伺候,太子和晋王之间隐晦的交手,他看的异常清楚。

太子手里的几个陷阱,晋王全部都规避掉了,甚至还反过来试着给太子挖陷阱。

“盯住韦挺。”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在长安,晋王唯一能够动用的人手,就是他了。”

“是!”徐安认真福身。

“至于晋王府丞姬家福,不用管,随他做什么,他真要敢和职方司姬思忠勾连做什么,父皇会收拾他的。”李承乾神色冷漠。

“是!”徐安肃然点头。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面色突然感慨。

因为皇后过世的时候,李治才七岁,所以除了高祖皇帝的薛婕妤以外,李治的乳母姬氏开始充当更重要的角色。

姬氏,后者更准确的讲,她的名字叫姬揔持,是前隋汾源良公姬威的孙女,义安郡王李孝常第六子、上大将军李义余之妻。

后来,李孝常发动叛乱后,坐罪处死,女眷没入掖庭,姬揔持少有的得到了皇后的赏识,成为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的乳母。

姬氏温良柔婉,谦让肃恭,行事又忠顺勤勉,得皇帝赞许,授三品荥阳郡夫人。

李治其实很早就应该搬出皇宫了,但因为晋阳公主在宫中太过寂寞,就让李治留了下来。

但晋王府已经开始运作了起来,不过是因为李治年幼,所以晋王府的官员不多。

但姬氏之子姬家福,却在宫外掌管着晋王府的一切,而姬氏之弟姬思忠,又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其必然在暗中布置人手。

只不过这样的人手很少,而且极为的隐蔽,想要找出并不容易。

不过这就足够了,一旦李治利用姬思忠做些什么,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职位的敏感,会让朝臣,还有皇帝都炸起来的。

李承乾起身,转身离开了崇教殿,朝后宫走去。

……

“殿下,将作少匠杨务廉求见。”徐安站在武德殿外,认真拱手。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然后看向长孙祥,问道:“褚公在长安这几日,如何?”

长孙祥拱手,说道:“谏议大夫除了调动粮草,军械,药材,被服等物之外,也在查阅朝中文档,他是黄门侍郎,又是钦差,也没人说什么,不过他府中的人私底下也在查访长安城中。”

“父皇好不容易派人回一趟长安城,自然要弄清楚长安城内外一切情况。”李承乾摆摆手,说道:“随他去吧,告诉我们的人不许打扰,同时,内外人等都约束好,过去,现在,还有以后,都不许打着东宫的名头胡作非为。”

“是!”长孙祥立刻拱手,他是皇后的侄子,是长孙无忌的侄子,是太子的表兄,太子家令,他说话,长孙家,窦家,苏家,郑家,张家,王家,都得听着。

“去请杨卿进来吧。”李承乾看向殿外,徐安立刻拱手转身。

很快,一身绯袍的杨务廉便出现在殿中,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殿下!”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安市城的地图看过了吧,你如何想?”

杨务廉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山势陡峭,最容易登山处又被圈了起来,只能正面攻城,从投石车砸墙冲城,然而即便是强行冲入后,也需要付出惨重代价,而安市城对此也有应对……”

“所以,不能强行攻城。”李承乾摆摆手,说道:“父皇必然有父皇的一套战法,孤的想法,就是找高丽俘虏进去渗透,烧粮或者在水中下毒,用些巴豆之类,你这一次过去,捎带上几车。”

“喏!”杨务廉稍微松了口气。

李承乾继续说道:“父皇要攻城,孤能做的不多,这大半年来,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牛羊毛衣,还有工匠,实在不行,就在安市城下,再建一座城,慢慢耗,高丽拼不过大唐的。”

大唐攻安市城,现在已经七月了,八月秋末,辽东会很冷的,粮草不济,衣着不够,都会极大的影响军前,所以李承乾做了大量的准备。

“是!”杨务廉微微躬身。

“孤唯一的要求,是俘虏,军中的俘虏若是不能即刻补充军中,那么请父皇调到后方,用来开矿,运粮,后勤诸事。”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我等毕竟没有造成真正的木牛流马,所以大唐东征,人力损耗极大。”

李承乾这一年,几乎是每日早起晚睡,心思几乎全部都用在粮草,军械,药材等后勤的征集调用上。

他在尽自己一切办法,来试图让军前的粮草,军械,药材,被服满足,同时,朝中百姓也不会感到和去年有多少不同。

东宫官员的精力,也几乎全都用在这上面了。

“另外,孤知道辽东城有不少的百姓需要朝中粮草救济,那么是否可以考虑让这些人上山采药,或者整修道路,甚至是下海抓鱼,上奏父皇,能减少一点后面的压力,就减少一点。”李承乾说着,将奏本递了过去。

“喏!”杨务廉认真的拱手接过,他在长安,最知道太子的辛苦。

“到了辽东,记得帮孤问安!”李承乾微微抬头。

“是!”

“好了,其他的也没什么了,你去吧。”李承乾微微摆手,杨务廉拱手告退。

……

看着杨务廉离开的背影,李承乾站了起来,走到了武德殿殿门前。

他抬起头,看向头顶的天空,神色严肃。

安市城。

前世皇帝这一次东征,就是卡在了安市城,直到二十年后,才在李治手下被拿下。

李承乾这一次全力支持皇帝东征,全力支持皇帝打过安市城,杀入高句丽,除了一点私心,也是在为未来考虑。

一旦皇帝灭不了高句丽,那么高句丽就是李承乾日后的麻烦。

现在皇帝手上的十万大军,就是在为李承乾做探路准备。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转过身,继续到桌案之后,去处理公文。

一直到深夜。

这一切,全部都被人看在眼里,无声无息,都会被人传入到皇帝的耳中。

天下人,包括皇帝,到时都会觉得,李承乾这个太子,比任何人做都要更合适。

当然,前提是他没有野心。

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36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