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六章 松赞:一旦天可汗亡故(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通天河南岸,一身盔甲的禄东赞看着对面竖立的十几座京观,面色阴冷的可怕。

转身,禄东赞就带着身后的数百光军,朝着后方的苏毗都城昌都而去。

相比于羊同,苏毗早已经被吐蕃吞并。

所谓的女儿国,早已经是男权主导的国度。

王宫之中,一名名侍女穿着白色半透明的轻裙,引领低头的禄东赞进入王宫深处。

十几条身影在前往退散,禄东赞进入殿中,见到了穿着一身宽松长袍的松赞。

“赞普!”禄东赞认真行礼,然后低头道:“黄郎弄部已经彻底被剿灭,所有车轮以上的男丁都被放逐在柏海,然后挣扎半月而亡,消息传遍整个党项,羊同,吐谷浑之地,所有人噤若寒蝉,若是再想动,恐怕只有我们自己上了。”

松赞从禄东赞的身侧走过,走到大殿之外,然后俯瞰整个昌都。

禄东赞悄然跟上,神色恭敬。

“大唐太子对吐蕃向来不是很友好,这不是第一天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本王总有感觉,若是吐蕃现在发兵攻唐,恐怕会正中其下怀,你说这是为什么?”松赞微微侧身。

禄东赞略微沉吟,随即眉头一挑,道:“赞普,据传大唐国内皇权争斗剧烈,魏王李泰被废之后,晋王李治又冒出头来。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主动站到了大唐的对立面上,天可汗或许会因为外部威胁,而不会轻动太子了,太子的地位会更加的稳固。”

松赞点点头,说道:“你是见过大唐太子的,你觉得将来天可汗一日亡故,大唐太子能够接任天可汗的衣钵吗?”

“不可能!”禄东赞直接摇头,说道:“天下间,没有任何人能接替天可汗,天可汗是上苍赐予天地间的唯一雄鹰,只有赞普能继承其衣钵。”

“不要说这种奉承话。”松赞摆摆手,但神色很是受用,随即他神色一肃,认真的说道:“天可汗已经四十七岁了,快五十的人,还跑到辽东苦寒之地去征伐,他就不怕身体彻底垮掉吗?”

禄东赞面色微微一变,然后躬身拱手,没有开口。

“高句丽的使者还在逻些吧?”松赞目光抬起,看向辽东方向。

“是!”

“薛延陀和西突厥都败了,他们现在求到我们头上了。”松赞冷冷一笑,然后问道:“你觉得高句丽这一次能够坚持住吗?”

“这要看天可汗的目的。”禄东赞躬身,说道:“若是天可汗是打算要彻底灭掉高句丽,那么就算是打破平穰也没用,高句丽人会撤入深山当中,然后常年累月的和大唐打,这样,大唐就算是胜了,其实也是败了。”

“你都能看明白的问题,天可汗会看不明白吗?”松赞摇摇头,说道:“天可汗或许只要高句丽臣服便可以了,主要还是要看他的身体。”

“是!”禄东赞赞同的点头。

皇帝最是敏感,身体一有不适,立刻就会影响到心态,尤其你还是一国之主,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担心后路。

“大唐太子真是聪明啊!”松赞一句话点出了李承乾现在这个时候折腾出党项之事的极大好处。

给了皇帝退兵的借口,同时也让皇帝对自己放心。

但从根本上说,李承乾和李世民一脉相传的是对吐蕃的忌惮。

“大唐太子虽然聪明,但是他终究没有天可汗的威望。”禄东赞低身,继续说道:“一旦将来天可汗有个万一,大唐国内的那些骄兵悍将有多少愿意服从,天下四方,高句丽,薛延陀,西突厥,甚至吐谷浑和东突厥,都会蠢蠢欲动。”

松赞微微点头,李世民太强了,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强悍,一旦李世民不在了,李承乾这个太子,未必能够压得住。

更别说还有那些被李世民击败的外族,高句丽、薛延陀和西突厥自然不用多说,关键是吐谷浑和东突厥,尤其是东突厥。

突厥人可是就在长城之内居住,一旦有变,他们立刻就会直接杀往长安。

“派人去长安吧,盯住那位大唐太子。”松赞转身朝着宫殿之内走去,同时说道:“还有羊同的那个小王子,本王不希望他还活着。”

“喏!”

……

七月初秋,大同江两岸已经结上了一层秋霜。

无数的厚靴踩碎枯草上的秋霜,然后登上战船,渡过大同江,朝着平穰城杀去。

无数滚石横空,弩箭翻飞,一座座战船在冲刺到半途的时候,就被岸上的投石车打翻。

即便是有少数船只冲到岸边,随即就落入岸边的陷阱坑中,然后被尖木桩刺穿,随即血流而死。

对面的河岸上,竟然部都是密密麻麻的陷阱。

李世民站在北岸,神色淡漠的看着这一切,他的目光远眺,落在平穰城城头之上,一名穿着古怪盔甲,包括全身,但眼睛锐利的将领在同一时间看了过来。

大同江南岸是沉稳雄厚的平穰城,大同江北岸是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大唐士卒,在枕戈待旦。

抵达大同江北岸一个月,李世民除了稳守大同江北岸以外,除了少有的几次试探,并没有对平穰城发起太大的攻势。

高句丽人在大同江防线的经营要远超过鸭绿江,这让李世民一时间有种当年攻克洛阳的感觉。

人心。

当然李世民攻洛阳,关键就是因为王世充内部纷乱,让他在人心上有可乘之机,再加上他麾下士卒战力强悍,可即便是如此,从开始围困洛阳,到王世充出城请降,整整用了七个月的时间。

若是再算上攻打整个洛阳各方势力的时间,他更是用了超过十个月的时间。

如今的整个高句丽,李世民所打通的,只有从鸭绿江到大同江这四百里平原的道路,东部更深的山区,还有不知道多少高句丽的士卒在潜藏着,准备随时从山中杀出来,然后狠狠的给他来上一击。

高句丽三四百万的百姓,想要彻底攻灭,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眼前的平穰城,同样没有那么容易拿下。

李世民神色冰冷的看了城头一眼,如果不出意外,那人应该就是盖苏文。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声,目光落在大同江上。

江面上冲击的船只虽然不少,但实际上并不是很成体系。

不少士卒虽然落入了水中,但很快就重新浮了起来,看了对岸一眼,然后没有丝毫犹豫的朝着北岸重新游了回来。

是的,重新游了回来。

李世民曾经下过圣旨,落水之后,不必继续游向对岸,返回即可。

整个大同江之上,唐军攻势很散,上下十几处,不像是在攻城,更多的是像在测试对岸的防御强度。

两个时辰之后,李世民微微摆手。

身后的鸣锣声瞬间响起。

“咚咚咚!”

大同江上的船只立刻撤向了北岸。

李世民一直在北岸盯着城墙,他手下的士卒撤退之后,平穰城中没有丝毫之际的追击迹象。

“盖苏文还是有些手段的。”李世民摆摆手,然后转身朝远处的军营而去。

……

中军大帐之中,李世民坐在长榻之上。

长孙无忌,李勣,李道宗,李大亮等人站在两侧。

李世民抬头,平静的问道:“现在牛进达那边情况如何了?”

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琅琊郡公已经杀入深山之中,攻破城池七处,不过如今脚步放缓了许多。”

大唐陈兵在大同江北岸,最为担心的就是高句丽从山中杀出截断他们的退路。

高句丽只有西部是一片小长条的平原,而在东部是一片片的横贯山脉。

这里的地形实在太适合诱敌深入了。

尤其冬天来临的早,一旦大雪封道,后勤断绝,局面立刻就会陷入被动。

关键是人心,粮道断绝,人心首先会乱。

所以即便是杨广第三次东征杀入到了平穰城下,最后也只能“被迫”接受高句丽的“投降”,而等他退军之后,高句丽人立刻就翻脸不认了。

如今李世民亲自杀入到平穰城下,才知道要攻克这里的艰难。

李世民抬头,继续问道:“海上如何?”

“百济的水军依托熟悉海上环境,虽然节节败退,但阎立德却很难将他们彻底击败。”稍微停顿,李勣拱手道:“根据俘虏所言,百济不久之后,会有五千援军抵达平穰城下。”

“百济!”李世民微微点头,平静的说道:“看样子,朕还是真的忽略了百济。”

对面的平穰城中,有不少就是来自百济的士卒,弥补了不少高句丽在辽东失败的缺血。

“传令下去……”李世民刚刚开口,帐外,岑文本已经极速步入,然后对着李世民拱手道:“陛下,长安急报。”

李世民微微抬手,接过奏本,打开看了一遍,然后轻声冷笑道:“吐蕃人也开始不安分了。”

“陛下!”长孙无忌和李勣,还有帐中群臣齐齐拱手。

李世民微微摆手,将奏本递给张阿难,张阿难走下将奏本递给群臣。

长孙无忌打开一看,随即神色诧异,低声说道:“太子做的不错啊……虽然有些瑕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9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