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三章 贞观十七年,齐王李佑起兵谋反(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两仪殿,皇帝大宴群臣。

美酒佳肴,笙歌宴舞。

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看着群臣举杯欢庆的模样,他逐渐的冷静了下来。

魏征的女儿,最初是他用来逼迫皇帝,允许他娶郑仁泰女儿为太子良悌的筹码,但是,苏淑去了一趟郑国公府,反而看上了魏征的女儿,后来第二趟去,便开始若有若无的示意。

恰好魏征身体不适,这个示意立刻就被迅速的挑明。

由此看来,皇帝那日是的确就在魏征床榻之侧啊!

这桩婚事,到了如今,多少有些冲喜的味道……不,真正冲喜的,不是李承乾,是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皇帝年前就已经赐婚,魏叔玉娶的是河东薛氏薛大年的女儿。

薛大年已经亡故,但薛大年的妹妹便是高祖皇帝的婕妤薛氏,便是那位照顾李治和晋阳公主长大的薛婕妤。

原本魏叔玉应该是娶新城公主的,但新城太小,所以就娶了薛婕妤的侄女。

这样也好,避免了一场悲剧。

李承乾微微举起酒杯,细细品酒。

上一世的时候,魏叔玉娶的是新城公主,而魏薇嫁了河东薛氏;不过如今,魏薇嫁给了李承乾,魏叔玉却娶了薛氏的女儿。

这样变相的,李承乾和薛氏扯上了关系。

要知道,如今河东薛氏在朝中人可不少,除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几个,还有一大批薛氏的刺史在天下任职。

朝中也有一个曾经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国子司业薛元敬,年纪小点的薛元超也很出色。

未来还有一个薛仁贵……

“太子……”皇帝的声音从一旁传来,李承乾立刻转身:“父皇!”

李世民笑笑的看着他说道:“不要再想你的太子良悌了,好了,起身敬酒吧。

你,稚奴,代朕向群臣敬酒,谢过他们去年一年辛劳,天下丰收!”

“喏!”李承乾和李治齐齐拱手。

百官效力,皇帝致谢,诸皇子代劳,这是历年规矩了,可惜,这两年李泰都不在。

……

李承乾负责两仪殿内,李治负责两仪殿外。

李承乾率先走到了长孙无忌的身前,举杯躬身道:“舅舅,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太子千秋!”长孙无忌笑着点头,然后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同样一杯酒直饮而尽,没有丝毫迟疑,然后他才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请坐。”

“稍微慢一点。”长孙无忌劝了一句,李承乾立刻点头道:“外甥领命。”

“呵呵!”长孙无忌跟着笑了起来,他差点忘了,这种事情,李承乾这个太子做了不知道多少回,不用太叮嘱。

李承乾紧跟着走到了房玄龄的身边,然后认真的举杯躬身道:“梁国公,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多谢殿下,殿下千秋!”房玄龄郑重的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李承乾跟着一饮而尽,然后看向房玄龄道:“房相请安坐!”

房玄龄眉头轻轻一挑,随即坐了下来,多一个“安”字,便有所不同。

李承乾走到了高士廉的身前,举杯道:“舅翁,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太子安康。”高士廉举杯,看着李承乾说道:“昨夜的事情,谢过太子了。”

“这是甥孙应该做的。”李承乾再度躬身,高士廉这才满意的将一杯酒饮尽。

魏征虽然致仕了,但是、李承乾在中枢还是有人支持的,高士廉前世便是最支持李承乾的人之一。

前世如果不是魏征病逝,高士廉又致仕,他被逼的喘不过气来,他也不会走到那种地步。

李承乾紧跟着走到了魏征的面前,顿时,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脸色彻底红晕了起来,举杯躬身道:“魏相,新年安康。”

“太子该称岳丈才对。”一侧的长孙无忌突然间打趣了一句,顿时,从皇帝到房玄龄,高士廉等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岳丈,新年安康!”李承乾红着脸再度举杯躬身,然后说道:“岳丈少饮些,以养身体。”

“臣是听劝的,少饮便是!”魏征一句话,目光却看向了皇帝,李世民顿时无奈的笑了起来,然后微微举杯,一口饮尽。

魏征这才转过身看向李承乾,神色肃然的说道:“太子,日后行事,太子当多注意民生疾苦,切记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孤谨遵良训!”李承乾立刻认真躬身。

他听的出来,魏征这番话,其实是在告诉他,要多用心的在朝中底层,培养未来更长远的人才,而不知如今就在中枢争抢权利,这样的太子,才是皇帝喜欢的。

“殿下请!”魏征看到李承乾听进了他的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刚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李承乾突然开口:“少饮!”

魏征一愣,随即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

两仪殿中,李承乾一路敬酒,杨师道,刘洎,岑文本,然后来到了侯君集的面前。

侯君集举着酒杯,看着李承乾,神色复杂的说道:“殿下,恭喜殿下。”

“陈国公,新年安康。”李承乾认真的看着侯君集。

侯君集笑笑,然后轻叹一声说道:“臣有些后悔了,当初应该听殿下的才对。”

说完,侯君集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前年底的时候,李承乾给过建议,希望侯君集能够到边州去任职。

若是真的能够如此,那么去年薛延陀之战的时候,就是侯君集领军出战,一战之下,直接以军功再度封相。

不像如今,他虽然以吏部尚书,行雍州长史,但实际上多以雍州长史履职,吏部他至少要划一半权力出去。

而雍州虽然是天下之首,但实际上立功之处寥寥,便是抓捕谋逆刺客那种事,侯君集在其中的功劳很少。

没有功劳,就无法拜相。

就像是刘洎那样,虽然参知政事,但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原因就在于他的功劳不够。

侯君集如今也是一样,身为雍州长史,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却困住了他,反而是李勣,通过这一仗,坐稳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柴令武在后侧看着,看着侯君集有些落寞的神色,目光不由得沉思了下去。

……

宰相,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九寺寺卿,九寺少卿,诸州刺史,诸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

殿中群臣,李承乾一个个都敬了过来。

群臣都非常恭敬的一饮而尽,大家都是目光敏锐的人,魏王连续两年新年大朝不至,太子又多得圣宠,基本都能看得出太子的位置十分的稳固,根本不是魏王能够动摇得到了。

不知不觉之中,李承乾已经来到了柴令武的面前。

“表弟!”李承乾笑呵呵的看着柴令武,说道:“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殿下新年安康。”柴令武立刻举杯,神色诚恳的一饮而尽

李承乾举杯同样一饮而尽,然后才看着柴令武,说道:“表兄如今回到代州了吗?”

柴令武顿时面色一紧,然后说道:“三日前,随英国公一起返回了长城之内。”

大唐和薛延陀的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但大唐的军队还没有完全退回到长城之内。

李勣如今也在军前。

李承乾笑着说道:“什么时候,等到表兄回到长安,孤再和表兄和上几杯。”

“是!”柴令武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李承乾笑笑,朝其他人走去。

柴令武你别看他在长安城耀武扬威,但实际上,他最怕的人,就是他的兄长柴哲威。

长兄如父啊,关键时刻,柴哲威是真的会狠狠揍他的。

……

“诸卿辛苦了。”李承乾对着御史台的诸人,笑着举起酒杯。

“殿下千秋安康。”苏良嗣,李义府等人同时举杯,然后又低声说道:“恭喜殿下。”

“同喜同喜。”李承乾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然后直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苏良嗣和李义府微微一愣,下一刻,两人都脸上不由得自主的带出一丝喜意。

他们两个去年辛苦那么久,终于要升官了。

只是不知道,会升做什么了。

下意识的,苏良嗣和李义府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举起酒杯,无声的笑了起来。

李承乾神色认真的从诸大将军,将军,中郎将,譬如程知节,尉迟恭,牛进达,段志玄,执失思力,郭孝恪,苏定方等一众军方将领身前,一个一个挨个敬过酒去。

到了最后,他才到了诸王面前。

李承乾刚刚对着荆王李元景举杯,侧畔御榻之上,皇帝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太子,你和宗正寺去年整理的亲耕奏本朕看过了,你如今和他们几个好好的说说。”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转身拱手道:“喏!”

李世民平静的笑笑,然后看向李承乾对着李元景,目光带上来一丝审视。

殿中群臣渐渐的安静了下来,目光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举起酒杯,看向李元景,说道:“荆王叔,去年辛苦了,亲耕之事,孤看过,诸王之中,仅次于韩王叔和吴王,孤敬王叔一杯,王叔在鄜州治理辛苦,王叔请!新年安康!”

“殿下千秋!”荆王稍微松了口气,赶紧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鄜州距离长安不远,前年除夕夜宴的时候,李承乾提出话题,李元景虽然没有太过在意,但也没有不在意,他是很谨慎的人,所以中规中矩的亲自耕作,成绩还算不错。

李元景是高祖诸子之中,除了皇帝以外,年纪最大的,玄武门的时候,他已经九岁了,事情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李承乾笑笑,然后走向了汉王李元昌。

李元昌和李承乾关系不错,来往信件李承乾也不止一次提醒过他,他做的也算是中规中矩。

高祖诸子当中,多数人做的都不错,但也有两个人完全置之不顾,那就是虢王李凤和江王李元祥。

李承乾刚神色冷漠的斥责了他们两句,下一刻,皇帝立刻对二人罚俸三月。

群臣顿时就明白,皇帝是在为太子在宗室当中树立威信。

同时,也让他们不敢小视亲耕之事,如此方能够好好的治理地方。

无形之中,群臣对李承乾也越发的敬畏。

……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李恪,笑着举杯,说道:“三郎是诸王之中做的最好的,孤敬你一杯。”

“多谢太子。”李恪稍微松了口气,赶紧举杯一饮而尽。

李恪也好,李元景也罢,他们都是皇帝非嫡子当中最年长的,同样也是最小心的。

李承乾从李恪身边走过,然后走到了李佑的身前,李承乾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来,声音忍不住拔了起来:“齐王!”

李佑猛然一个哆嗦,拱手举杯道:“臣弟在。”

李承乾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齐王李佑,贞观十七年举兵谋反。

“齐王,去年一年亲耕之事,你是做的最差的,职田,你是一天也没有去过啊!”

李承乾酒杯放了下来,冷眼看着李佑说道:“你说,该怎么罚你?”

于是643年(贞观十七年)三月,李祐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私自任命自己的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开府库以行赏,并驱赶百姓入城为兵,布置官署,并封亲信为拓西王、拓东王等。

唐太宗于是诏兵部尚书李勣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刘德威讨伐平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0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