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三章 他们是以为陛下和赵国公看不出来(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洛阳紫微宫,乾阳殿。

落日的余晖照入宫殿,高大的殿堂之中,金色的五爪金龙垂落下来。

寂肃,威严。

一身紫袍的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走入殿中,对着御榻之上的皇帝拱手道:“参见陛下。”

李世民将手里的奏本放在了御案上,抬头看向长孙无忌:“有什么事吗,无忌?”

“是魏王,魏王准备下个月开始编修《后汉书》。”长孙无忌继续拱手,说道:“所以让臣来禀奏陛下,同时询问,是否可行?”

“《后汉书》啊!”李世民轻叹一声,问道:“无忌,你应该知道,这本书真正针对的从来不是杨妃和曹王,而是你?”

长孙无忌淡然的笑笑,拱手道:“陛下,魏王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是啊,范晔编撰的《后汉书》,最聪明的,就是将《外戚传》藏进了《皇后纪》中,然后抬高世家,贬低宦官,甚至将外戚踢出世家之列。”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好笑的摇头道:“无忌,你可是承乾、青雀和稚奴的舅舅,又是当朝司空,宰相……”

“或许是因为皇后已经不在了,世人终于能正确的看待臣的能力。”长孙无忌温和的拱手,眼神平静。

李世民最是了解长孙无忌,他当然听的出这里面的不满,但这里面的不满又能怎样呢?

是李泰找的他,李泰在找他之前,还找了好几位皇子和公主在洛阳龙门开修佛龛,为长孙皇后祈求冥福。

李泰能有什么问题,他就是阅历不够,对于《后汉书》当中藏着的凶险一无所知。

尤其是抬高世家。

“另外,这本书终究是巩固皇权所用,贵德义,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尊崇皇帝,神化皇权,臣没有道理不为魏王跑这一趟。”长孙无忌认真躬身。

“其他都好,但抬升世家地位这一点朕不喜欢,另外,外戚之事也需进行修改。”皇帝略微沉吟,说道:“冲儿如今是秘书少监,这件事情,让他参与其中吧。”

“是!”长孙无忌稍微松了口气,立刻拱手。

秘书少监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长子,他的妻子,是皇帝的嫡长女长乐公主。

长孙冲介入其中,可不是为了帮李泰,而是要盯着李泰修《后汉书》。

“对了。”李世民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太子纳太子良悌,朕给选在了六月初九,你代朕回去一趟吧,朕要盯着泽州的瘟疫。”

“喏!”长孙无忌立刻松手,他知道,这是皇帝对魏王的惩罚,同时也是对太子的照顾,也在变相的告诉太子《后汉书》的事情。

离开了乾元殿,长孙无忌的脸色平静了下来,平静的甚至有些淡漠。

承天门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朝着魏王府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神之中带出一丝凌冽。

……

长安,东内苑。

太液池。

巨大硕长的四桅帆船停在太液池岸边,无数的工匠在上面不停的上上下下。

“这样的四桅船,它可张十二帆,四大橹,载重约900吨,配备水手600余人。”杨务廉站在甲板上,对着前方一身黑底金丝蟒袍的李承乾禀奏道:“据说在三国时期,东吴之主孙权有一艘五层楼船‘飞云号’,可乘3000名士兵,扬起的风帆能伸展开二十丈,但可惜,南北朝十六国这种造船技术已经失传了。”

“无妨,我们总有造出那样楼船的一天。”李承乾满意的笑笑。

大唐征伐高丽,水军方面最多调动两万人。

如果真的有那样的“飞云号”,六艘,就能全部杀到高丽去。

“是!”杨务廉一身绿色的官袍,神色谨慎的说道:“海船作战,最需要的,是结实的钩绳,绳头一旦抓住对方的船只,他们熟练的水手立刻就能够荡过去。”

李承乾顺手接过一根钩绳,除了最顶端的钩爪以外,下面的绳梯每隔一尺,就有一个巨大的绳结。

“士卒可以通过绳结进行快步的攀爬,在海上,这样钩绳比绳梯要好用的多,当然,海上最难用的就是云梯了。”杨务廉下意识的看向后方的大明宫,李承乾跟着看了过去。

大明宫是太宗皇帝修建来为高祖皇帝避暑所用,但可惜,大明宫还未修成,高祖皇帝就已经病逝了。

大明宫城墙高耸,若是在夜间,从钩绳来攀爬完全悄无声息。

但如果是攻城,自然还是云梯更稳一些。

海上作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海战长槊可用的地方不多,只有在白天视线清晰的情况下,当敌人试图登船的时候,可以从长槊直接刺击,将对方赶下船去,到了晚上,长槊就不好用了。”稍微停顿,杨务廉说道:“其实在海上,士卒更多携带的是一种铁尺,落入水中,这种兵器更加好用。”

李承乾轻轻点头,这种铁尺后来通过海上流传到了倭国,反而成了倭国忍者的常备武器。

“当然,在海上,真正的杀伤利器有两种,一种是投石车,一种是弩弓。”杨务廉看了一眼船上已经被安放好的小型投石车,说道:“用投石车发射火球,在海上点燃对方的船只,对方根本无处可逃。”

“说说弩弓吧。”李承乾微微颔首,说道:“弩弓才是真正最具备杀伤力的海上利器吧。”

“是!”杨务廉神色肃然起来,说道:“投石车还好,但是弩弓,或者叫弩车,威力越大的弩车所需要的船只体型就越大,甚至能够一弩直接将对方的船只贯穿,如果还带着绳子,那么就能够利用体型拖垮对方。”

“但想要制造这种大型的弩车并不容易。”李承乾明白杨务廉的意思,然后看着身下的这艘大船,说道:“这种大船,造上三十艘,便已经足够杨卿升任将作少匠了。”

“殿下说笑了,臣资历浅薄。”杨务廉脸色微微苦笑。

“怎么,将作监有人给你难看了?”李承乾的脸色沉了下来。

“难看倒是不至于,无非就是做事稍微拖拉一些,倒也没有大碍。”杨务廉抬头,勉强笑笑。

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认真说道:“将作监其实多是忠心于陛下的人,当然,若是有人不适合在将作监,孤就令吏部直接将人调走,同时卿若是有什么推荐,吏部那里考核之后,也会很快任用。”

“多谢殿下。”杨务廉长松一口气,然后沉沉拱手。

“不必担心,孤相信,在正事上,不会有人故意做什么,但是阎大匠,阎少匠在将作监耕耘多年,也难免会有人多乱想什么,不过在将作监,卫尉寺卿姜行本还有一些旧部,卿有事可以多找他们商量一些。”

稍微停顿,李承乾感慨说道:“其实,若是将作大匠阎立德在,反而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可惜了……”

现在将作监做主的,只有将作少匠阎立本,他这个人多少有些小气了。

“无论如何,造船之事乃是朝中大事,任何人有明显阻碍,卿是从六品的将作监丞,可直接弹劾。”李承乾的神色冷冽起来,如果只是内部的拉帮结派,相互拖一拖后脚都是小事,一旦到了上奏弹劾,那就是抄家灭族的事情了。

“是!”

……

天色黄昏,东宫之内。

李承乾翻身下马,然后平静的朝着丽正殿走去。

站在殿中,李承乾张开双臂,两名从苏家带来的侍女帮助李承乾解开外袍,随即一身的藤甲展露了出来。

全身的甲胄被脱了下来,李承乾这才松了口气,坐在床榻上。

四枚从腿甲膝盖处取下的两寸长弹簧,被一侧的李安俨小心的锁了起来。

如今李承乾在行走之间能够更加的自在,多亏了这四枚秘密打造的弹簧,甚至于他连骑马也没有多少的问题。

平时上朝饮宴,一般人也看不出多少异样。

这四枚弹簧是李承乾最隐秘的珍贵宝物。

好在皇帝从来也没有问过这些事情。

“以后每次离开皇宫,都需要穿这种全身的藤甲,可惜的是,这种藤甲没有用桐油炼过,不然他的防御性将能够大大的提升。”李承乾不由得有些可惜。

“没有拿桐油炼过最好,不然被人一记火箭就射中就完了。”李安俨拱手,目光慎重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笑笑,说道:“孤就是开个玩笑,不过说实话,若是能做一副轻铁甲,然后用弹簧勾连,其实也能起到作用,不过可惜的是这种轻铁甲眼下还打造不出来。”

“是!”

“另外,东宫不久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弩弓的打造,让兵部,御史台,卫尉寺,少府,都派人来看着,这种东西,丢失一件都是会要人命的。”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喏!”李安俨认真拱手,然后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小心的问道:“殿下,这种弹簧能够用在弩弓……”

李承乾冷眼立刻打断了他,李安俨立刻拱手道:“臣有罪。”

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轻轻摇头道:“不要想,这种东西,在孤登基之前不许在外面透露出一点半点来。”

“是!”李安俨立刻躬身。

“说说吧,今日有什么事情。”李承乾拿起了桌案上的茶碗。

“洛阳传来公文,太史局认为,下月初九,时节最宜,所以宗室寺奏请陛下,下月初九,殿下纳太子良悌。”李安俨躬身,拱手道:“恭贺殿下。”

“下月初九。”李承乾摆摆手,不解的问道:“为何如此着急?”

“三月骊山遇袭,四月泽州瘟疫,五月,天象有异,陛下不得不取消封禅。”李安俨稍微停顿,摇摇头,说道:“正好六月殿下纳妃,也算是喜事一桩。”

“六月孤纳妃,七月文成出嫁,八月高阳和城阳出嫁,连续三月婚事,足够天下喜庆了。”李承乾无奈的笑笑,这些事情莫名的就联系在了一起。

“还有一件事。”李安俨神色肃穆起来,然后说道:“魏王那里,已经让赵国公请奏陛下了,他们下个月就要开始编修《后汉书》。”

李承乾难以置信的抬头,说道:“如此一来,《括地志》岂不就是要耽搁了吗,青雀难道分不清孰轻孰重吗?”

“或许魏王认为《后汉书》更加重要。”李安俨拱手,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快意。

如今对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征伐高句丽,《括地志》暗中的重心也在这里,但李泰却要转修《后汉书》,《括地志》延迟,皇帝不知道会有多恼怒。

……

李承乾突然问道:“你刚才说,你舅舅去朝父皇请奏的?”

“是!”李安俨立刻拱手。

李承乾看着外面的夜色,轻轻的笑了:“青雀这个人,都说他文识渊博,怎么《后汉书》最重的,就是在讲外戚隐患的这件事,他怎么看不出来,难道孤的那位姑父也看不出来吗?”

“或许,他们是以为陛下和赵国公看不出来吧。”李安俨轻轻的补上一句。

李承乾顿时恍然,随即冷笑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3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