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杯毒酒,一条白绫(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承天门下,孙伏伽率先走出。

二十多名身穿青绿官袍的御史台官员,在寒风中默然站立。

他们的目光落在孙伏伽的身上,神色凝重的同时,眼中还带着一丝失望。

孙伏伽平静的看了诸多同僚一眼,也不劝说,直接从众人身侧走过,然后朝御史台而去。

剩下的众人,看着孙伏伽离开,然后重新看向承天门深处,目光带着一丝期待。

偶尔有人按了按自己的袖口,一本奏本的模样显露出来。

来往的百官看到这群人,都下意识的从城门两侧走过,躲开这群人。

这些人虽多数是八品官,甚至最高也不过是六品,但没人敢惹这群人。

这些御史台的御史,他们这些如果一起动手,就是宰相也能被弹劾下台,而如今,他们盯上的,就是晋王谋逆案。

晋王不死,唐律威严何在。

面色沉重的高智周,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而等到高智周走出了承天门,一众人立刻围了上去,“中丞!”、“中丞!”、“中丞!”。

高智周看向众人,轻叹一声,说道:“已经定了,晋王谋乱,流三千里,发配滇黔。”

众人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说永远幽禁北苑吗,怎么改流放了?”监察御史周子谅第一个反应过来。

流三千里是仅次于斩首的重罚,也就是说,皇帝退让了。

“肯定是知晓舆情汹汹,陛下不得不退让。”监察御史皇甫德参冷笑一声,说道:“但不杀晋王,不以血警示后人,玄武门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的发生,这已经不是陛下的事情了,也不是太子的事情,是大唐千秋万代的事情……”

“好了。”高智周打断了皇甫德参的话,神色认真的说道:“陛下在罪己诏,太子上奏,调整诸王属官任职之事,同时……陛下会在正旦大朝宣布,日后诸王有窥伺储君者,即刻流三千里,是为永制。”

“也就是说,日后但凡有证据证明诸王在窥伺储君之位,那么立刻便能将其流放三千里。”监察御史周子谅眼底闪过一丝兴奋。

“是!”高智周点头,说道:“此策足够警戒后人,本官本来还有些不愿,但赵国公说了一句,让本官不得不将心中的不满咽了下去。”

“赵国公说什么了?”周子谅立刻问道。

“难不成,真的要让陛下在天命之年,经历丧子之痛吗?”高智周说完,迈步越过众人,朝着御史台走去。

众人微微一愣,看向甘露殿的方向,想起皇帝的模样,很多人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皇帝老了。

就在这个时候,周子谅快步的朝着高智周追去,其他人也紧紧的跟了上去。

“中丞,这件事情,难道就这么结束了?”周子谅依旧有些不甘心的追问。

高智周快步的走到了一座殿宇之侧,然后才围过来的诸官,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掠过,然后低声说道:“御史台,除了苏良嗣,柳范和李乾祐,今日都在这里了吧。”

他没有说孙伏伽,其他人也没问。

“都在这里了。”周子谅点头,说道:“苏良嗣是太子妃的堂兄,柳范是太子良媛王氏的堂舅,李乾祐出身赵郡李氏,他们不可能太过深入的参与此事的。”

“陛下不想杀晋王,是因为陛下年迈,难以承受丧子之痛;太子不想杀晋王,是因为他手上不想沾兄弟的血。”高智周眼神冷了起来,沉声道:“但天下事,哪有那么容易,商鞅变法,太子驷违法,太子傅嬴虔劓鼻,太子师公孙贾被流放,商鞅被车裂。”

高智周一番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冷静了下来。

“大唐自建国以来,玄武门也是兄弟相争的结果,如今陛下诸子相争其实已经结束,接下来便是太子诸子将来长大。”稍微停顿,高智周神色肃穆的说道:“太子所言,诸王有窥伺储君者,尽皆流放,这是善策,或许可以永远解决诸王之争,但……”

不知道为什么,高智周一个“但”字,在场所有人都肃穆起来。

“商鞅变法,最后以商鞅被车裂而告终。”高智周看着所有人,神色严肃的说道:“如今太子此法,若要真的成型,要真的被后世永远铭记,那么就需要有血来让所有人警惕。”

这个人就是晋王。

“但陛下和太子……”皇甫德参声音低了下来。

刚才高智周亲口说道,皇帝年迈,难以承受丧子之痛,而太子不想沾兄弟的血。

“晋王谋乱,按律当斩,但如今情势,斩是不可能的,但,一杯毒酒,一个白绫,或许更加合适。”高智周一句话说完,然后看着众人道:“晋王谋乱之罪,恐怕很难再做什么文章,赵国公怕也不愿,但晋王的罪,真的就只有这些吗?”

一句话说完,高智周转身就走。

留下一地细细琢磨的御史。

远处,有几名不起眼的官吏,目光一直在盯着这边。

……

夜色迷离,高阳公主行走在万春殿侧。

万春殿除了殿外的几只灯笼以外,殿中一片黑暗。

从骊山归来之后,皇帝便回了甘露殿,万春殿再度空置了下来。

万春殿往东,就是立政殿,皇后的寝殿。

立政殿殿外灯笼稀落,殿内却一片明亮,只有一道身穿淡黄色蟒袍的身影站在起来。

高阳公主步入立政殿,突然间,她感到一片寂静了下来。

莫名的,高阳公主心里感到一片不安。

看着站在前方的太子,高阳公主快步的走上前,然后对着李承乾轻轻福身道:“见过皇兄!”

“跪下!”李承乾没有回头,目光只是淡淡的看着前方的御榻。

他的母后当年还活着的时候,就是坐在这上面教导他们这些子女的。

“噗通”一声,高阳在他的身后跪了下来。

李承乾眼神一狠,一转身,“啪”的一声,高阳已经捂着左脸愕然的瘫坐在地。

“皇兄,你打我。”高阳公主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

“高阳。”李承乾没有转身,目光看向四周,神色平静的说道:“你小时候,也曾经被母后养过的,但你想想,你现在的作为,对得起母后吗?”

“皇兄!”高阳公主高昂着头,看着李承乾道:“这不能怪我,他们杀了辩……”

“啪”的一声,一张大手再度狠狠的甩在了高阳的脸上,高阳这一次捂住了右脸。

“不要提那个恶心的名字。”李承乾缓缓的转身,看向高阳公主的说道:“母后教你的,是做一个养儿育女,顾家尊老的贤惠女子,不是一个……”

李承乾右手忍不住的握紧,高阳公主下意识的向后退。

“起来吧。”李承乾目光淡漠起来,看着高阳说道:“你不配待在这间殿中,走!”

“皇兄!”高阳莫名的惊恐起来,跪倒在地,满脸祈求的看着李承乾,说道:“皇兄,高阳错了。”

“走吧,孤带你去看样东西。”李承乾大踏步的朝着殿外走去。

高阳有些脸色难看的站了起来,然后看了立政殿一眼,然后轻叹一声,跟着李承乾朝殿外走去。

……

“驾驾驾!”李承乾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在长安大街上,骑马狂奔。

长街两侧,金吾肃立,百姓匿迹。

高阳公主在李承乾身后紧紧相随,如今已经宵禁,这个时候来通济坊做什么。

当前方一座熟悉的佛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高阳公主的脸色微微一变。

弘福寺。

弘福寺,玄奘所在的寺庙,也就是辩机曾经所在的佛寺。

李承乾在弘福寺门口,直接翻身下马,然后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韦待价,问道:“如何了?”

“刚刚开始。”韦待价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

“什么刚刚开始?”高阳公主下马,站在李承乾身侧,有些皱眉的看向韦待价。

“你听!”李承乾神色淡漠的抬头。

高阳微微一愣,然后稍微安静下来。

“啪”、“啪”、“啪”……一声声打板子的声音从弘福寺内传来。

高阳疑惑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快步的上前,走到了弘福寺大门外。

弘福寺大门紧闭,只有一条缝能够隐约看到内部的情况。

高阳凑上前,然后睁眼一看。

然后就看到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无数僧侣站立两侧,一道人影趴在地上,赤着后背。

两侧的戒律僧手持七尺木棍,一下一下不停的用力杖责,人影的背影已经完全发红。

然而,即便是听不到任何声音,但是高阳看那背影,也知道那是辩机。

是的,辩机,辩机没死。

“开门,开门,开门啊!”高阳用力的拍打着寺门,然后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看向这边。

甚至原本默声颂念的经文,也突然间大了起来,杖责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辩机没动,任由杖击。

“开门啊,开门啊!”高阳突然转头看向一侧的李承乾,跪下抓住他的下摆,哭声道:“皇兄,你饶了他吧!”

李承乾一把抓住高阳公主的脖子,然后用力的将她扔到地上,然后愤怒的说道:“你现在还想不明白,难道真的要等你们有了孽子的时候,你才能想明白吗,若真是那样,孤现在就奏请父皇,罢了你的公主之位,将你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

“皇兄。”高阳看向愤怒无比的李承乾,忍不住的打了个寒颤。

李承乾抬起头,冷漠的说道:“洛阳那边,智勘和惠弘已经被斩首,辩机,杖击三百,若是能活下来……”

“活不下来的。”高阳怔怔的看向弘福寺内,这个时候,颂念经文的声音突然间更大了起来,经文内容,也变成了《地藏菩萨本愿经》。

辩机,被杖击而死了。

李承乾也不看高阳,看向韦待价,神色平静的说道:“转告玄奘法师,大慈恩寺,孤会给他找好地方,但三门寺他也要继续修,那个地方做好了,是一桩不小的功德。”

“是!”韦待价拱手应命。

“高阳。”李承乾看向高阳公主,神色淡漠的说道:“从今日起,你被禁足了,一年之内,不许出府一次,你偷跑出去一次,孤就废了你的公主之位。”

高阳嘴角抽搐,低着头也不说话。

李承乾冷哼一声,然后直接转身,走到马匹之前,然后翻身上马,朝皇宫而去。

两侧的金吾卫迅速的收拢,护卫李承乾回宫。

高阳公主缓缓的起身,目光深深的看了寺内一眼,内中除了一滩鲜血,什么都没有留下。

高阳公主转身看向李承乾远去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但随即她就有些恐惧的低头。

父皇如今已经是这样了,太子之位不可能换人的。

没可能的。

高阳突然咬牙:“该死的稚奴。”

……

腊月二十九日,平康坊。

翠金楼。

蜀王李愔迈步走上阁楼,看了站在门口的侍卫一眼,然后快步走到了房门前,推开房门,看向坐在里面的吴王李恪,一边走进,一边关门道:“阿兄,为什么选这么个地方,王府不好吗?”

李恪抬眼看了李愔,冷声说道:“晋王谋反,从一开始到结束,父皇和太子至始至终都看在眼里,有了这件事,你还敢相信自己的王府安全吗?”

李愔微微一愣,脸色阴沉下来,随即看向四周:“那这里?”

“为兄让人昨日买下来的。”李恪平静的摆手,说道:“长史司马全部要调动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李愔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不要抱怨,这是好事,起码经过了这事之后,不会再有人盯着我们。”李恪看李愔还要反驳,直接摆手道:“如今长安的局面就是如此,晋王事后,太子的地位已经彻底稳固,便是父皇,也很难再动太子的位置。”

“阿兄!”李愔神色有些黯然,低声道:“那我们……”

“我们一点机会也没有,不要动任何一点心思,不然就是晋王的下场,不过……”李恪微微冷笑,说道:“不过没有了晋王作为缓冲,以后就是父皇和太子正面冲突的事情了。”

李愔顿时恍然,举起杯敬向李恪。

李恪刚刚举杯,突然杯侧倒映出一片火光。

他下意识的朝外面看去,赫然就看到不远处的一座两进的四合院中已经汹汹燃起了火焰,他下意识的问道:“那里?”

“那里是吐蕃使馆吧?”李愔满脸莫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