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零八章 天无二日(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李承乾看着低头的禄东赞无声的冷笑一声,然后他神色肃穆的看向群臣道:“诸卿!”

“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略微沉吟,但还是开口道:“想必诸卿当中,有人听过今岁年末封禅之事。”

群臣不由得有些骚动。

有的人,是纯粹没有听说过封禅的事情。

有的人,是听说过封禅,但没有想到,封禅还要继续。

之前封禅,是李世民封禅,不过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走步奏,群臣上奏也没有。

后来李世民退位太上皇,李承乾做了皇帝。

李世民有资格封禅,但你李承乾有什么资格封禅。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封禅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其中就包括禄东赞。

……

很多人在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后,就已经开始启程离开长安了。

至于禄东赞和噶尔·钦陵被留了下来,文成公主已经被告知,皇帝要封禅嵩山,请她留下。

大唐皇帝封禅,四夷酋长陪同。

很多酋长原本是在离开长安几个月后,才会接到皇帝封禅的消息,才会再度赶到长安来,但是因为皇帝突然退位为太上皇,太子即位,他们从半路又赶了回来。

禄东赞父子,则是因为文成公主选择留下,他们也就留了下来。

毕竟如今逻些的政治环境并不太好,王妃留在长安更好一些。

不过在皇帝退位为太上皇之后,他们就准备离开了。

因为皇帝的退位,他们有脱不了的关系,一旦被人找出证据,他们要有大麻烦。

正好,新皇登基,太上皇退位,封禅基本也不可能,他们正好回去。

但现在,皇帝似乎又有要封禅之意,禄东赞莫名的有种直觉,皇帝就是冲他们来的。

他的目光微微上挑,看向御榻之上的皇帝。

李承乾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朝中百官,目光看向一侧站立的太上皇,然后开口道:“上皇元邈,超乎希夷,强名之极,三代以来无人可堪比拟,朕感念至诚,故朕决定,年底封禅嵩山。

上皇为主祭,朕和皇后为辅祭。

以高祖,上皇禅让之德,敬告上苍,以求上苍降恩,延上皇之寿,以全朕之孝道。”

李承乾一番话说完,原本要出声阻止的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眼神复杂。

轻叹一声之后,他也不再开口。

李承乾要为李世民封禅典礼,这里面除了尽孝以外,其中蕴含的政治算计很多。

李世民一眼就将其彻底看透,一旦这些算计全部得逞,对李承乾,还有整个大唐,都有极大的好处。

“陛下!”礼部尚书李道宗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自古以来,从未有太上皇封禅之事。”

“自朕之后,有了。”李承乾轻轻摇头,然后说道:“从今往后,皇帝主动退位为太上皇,新皇当为太上皇举办封禅大典,若是此事能成千古定例,朕相信,百世之后,世人当为朕,为太上皇贺!”

群臣这下子听懂了,皇帝现在虽然年轻,但他已经有了老了之后,提前退位,以求封禅的想法。

这样,往后一个皇帝,即便是在位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功绩,那么只要凭借禅位这一条,也足够封禅了。

那么禅位足够封禅吗?

足够。

光是禅位这一条,就足够避免无数的血腥厮杀,甚至皇朝衰落。

更别说上古之君便是以禅让作为高品。

“陛下仁孝,上皇贤德。”李义府站了出来,拱手道:“此盛世可追三代之上,臣为陛下贺,为上皇贺,为大唐贺!”

李承乾笑了,李义府总是在最需要他站出的时候,站出来。

“陛下仁孝,上皇贤德,臣为陛下贺,为上皇贺,为大唐贺!”殿中群臣齐齐拱手。

“此事便算定下,礼部,户部,太常寺,将作监,开始筹备。”李承乾看了众人一眼,然后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拱手,然后拿起一封圣旨,高声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听圣训!”群臣再度跪拜了下来。

“帝尧之禅虞舜也,业归于异代;汉祖之尊太上也,礼循乎虚名。

未有履尊极而舍万乘之荣,奉晨昏而传七庙之重。斯则尧图未远,汉道未全,倬然冠洪名而超古昔者,孰若今之盛也!

上皇恭默在疚,禅受未行,万国注心,思言尧以致理;群生属望,渴圣人之利见。

朕即位以来,不求妄图,以忠感于天地,孝达于神明,成尧舜之内禅,固邦家之景命。

功莫盛于配天,孝莫大于宁亲,让莫高于传圣。

故太上皇释天下之负,所以成其让。

不胜大愿。

今上太上尊号曰‘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称“圣人”。

因三正之庆会,鼓万国之欢心。

奉宝册以荐鸿徽,率群臣而朝上日。

徽号所尊,益勤于俞诏。

兆人恳头,罔不喁然。

钦此!”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参拜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神色诚挚的躬身。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满意的笑笑,自己禅位,除了有自身安定之念外,也有着扶李承乾上马,好好的走一段的想法。

起码大唐盛世能够更加延续。

当然,皇帝仁孝,为他上尊号,‘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起码“天可汗”三个字将永远的属于他李世民。

“皇帝仁孝,朕就愧领了。”李世民点点头,然后平静的站在那里。

“众卿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

“谢陛下,谢圣人。”群臣这才缓缓起身。

很多人这一刻彻底的明白了,不管是皇帝为太上皇准备封禅也好,还是为他上尊号也罢,都是在表现自己的仁孝。

一个仁孝的皇帝,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光凭这一手,他便能够稳稳的坐在皇位上,而不至于天下人心茫然戒备。

高明的手段啊。

加上之前,免天下百姓一年赋税。

日后,对于皇帝禅让,太子即位,这里面任何的谣言,都会彻底的消散。

皇帝坐稳了天下,掌控了大局。

收获远远大于付出。

高明啊。

……

看到群臣脸上的敬服,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看向一旁的房玄龄。

房玄龄再度拿起一封诏书,对着群臣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听圣训!”群臣再度叩拜。

“大唐皇帝曰:朕以上皇慈旨,以定内宫,以端壸政。

惟思择贤,以位正宫。

仰蒙三宫俯垂俞允矣。

太子妃苏氏,宫仪壸范,德泽在人,抚育四子,延续宗脉。

可立皇后,允称闺阃,仪型典范,辅成君德,恩育天下。

钦此!”

群臣再度叩首:“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皇后万福金安。”

声音落下,一阵清脆的脚步声在太极殿门口响起,随即,一身绿色翟衣,头带凤冠的苏淑,压抑着心头的喜悦和激动,一步步的从群臣中间走过,然后走上丹陛。

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将皇后金册和玺印奉上,然后才退开跪倒一旁。

苏淑走到了李承乾的身侧,然后缓缓的坐了下来,她的目光率先看向太上皇。

诚挚的躬身行礼。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不说别的,他选择的儿子,儿媳妇,都是仁孝之人,又能足够处理天下。

在继承人的选择这一方面,便是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比不过他。

至于剩下的古时帝王,也没什么了。

御案之下,李承乾伸手轻轻的握住了苏淑的柔荑,苏淑立刻对他甜甜一笑。

夫妻两人同时转身,看向眼前的整个大殿,还有整个天下。

皇帝皇后归位,天下人心归顺。

……

夜色之下,禄东赞坐在马车里,晃晃悠悠的返回使馆。

他的身上满是酒气,胸中也微微翻涌。

皇帝登基,大宴群臣。

这是少有的事情。

历来皇帝登基,都是前一任皇帝病逝之后。

所以皇帝即便是登基,也要同时准备丧礼。

根本也就没有什么皇帝登基之后,大宴群臣的时候。

其实也有,比如窜逆。

前隋杨坚就是这样。

禄东赞轻轻笑笑,这一次李世民退位太上皇,李承乾即位,根本他们得到的消息来讲,其实本质上也还是一次逼宫。

只不过手段温柔到了极点,隐秘到了极点。

几乎除了两个皇帝之外,根本无人察觉。

然而逼宫就是逼宫。

“大相,到了。”一个声音从车外传来,马车也随即缓缓的停了下来。

车帘掀开,外面已经平康坊吐蕃使馆内院。

禄东赞平静的从马车中走下,然后脚步匆匆的朝书房而去。

书房之中,噶尔·钦陵看到禄东赞,上前拱手道:“阿爹,听说皇帝要为太上皇封禅,我们是不是走不了了?”

“嗯!”禄东赞坐下以后,点点头:“是这样,甚至为父有种感觉,他是冲我们来的。

如果真的是我们那天晚上的事所致,那他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毕竟我们的手伸进了宫里。”

“阿爹。”噶尔·钦陵拱手,说道:“那件事情,他们还在查,不过是很慢而已,但再慢,半年也足够查到我们了,若是他拿到证据对我们下手,赞普那里……”

“若仅是如此还好,为父担心,他是冲着赞普去的。”禄东赞眼神中闪过一丝忌惮,然后说道:“这些年,他的心思不少都放在高原中,而以他的布局,少不了在高原已经做了手脚。”

大唐和吐蕃开战,若是他们父子都被李承乾有理有据的斩杀在长安,那么吐蕃从一开始就失却了先手,更别说现在松赞的心思还在天竺。

“我们得回去。”禄东赞抬头看向噶尔·钦陵,认真的说道:“起码你得回去。”

“阿爹!”噶尔·钦陵脸色一变。

禄东赞微微摆手,说道:“有王妃在,你又回去了,阿爹足够在长安自保,而且,他们那对父子,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结束。”

“啊?”噶尔·钦陵一脸不解。

禄东赞轻轻抬头:“天无二日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7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