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四章 见识浅薄,还不如一个幼子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站在丹陛之上,李承乾敏锐的捕捉到了司农寺卿赵元楷那一脸惊愕的神情。

他是不知道自己被弹劾了?

还是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弹劾?

又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被弹劾。

李承乾的目光从队列当中的尚书右丞韦悰身上轻轻掠过,落在了尚书左丞卢承庆的身上。

可怜的家伙,他竟然一点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陷阱。

不过也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陷阱。

司农寺卖的柴火,比民间私人的贵,这本身就表面上看起来,对长安城更多需要柴火的人来讲,就是一种伤害。

李承乾轻轻低头,神色肃然。

皇帝的声音在丹陛之上响起:“梁国公,你怎么看?”

……

李承乾看着自己手里的玉笏,目光不由得一挑,这件事已经问到了房玄龄的身上了吗?

若是房玄龄一个答错……

李承乾的耳朵顿时忍不住的竖了起来,人也轻轻转头,目光看向了房玄龄。

两鬓斑白,头戴七梁冠,一身绯袍的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站了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房玄龄的眼神有些迟疑,但他还是持笏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尚书左丞所言有理。”

李承乾的眼睛顿时睁大,难以置信的看向了房玄龄,这头老狐狸,就这么跌入陷阱了?

“然而。”房玄龄一句话,让李承乾神色顿时平静了下来。

房玄龄继续拱手,说道:“然而,陛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以为应该听一听赵司农所言,或许赵司农别有其他考虑,亦未可知?”

房玄龄一句话,殿中群臣全部不由得轻轻点头,便是卢承庆也是如此。

圆滑,老辣?

不,房相这是老成谋国。

……

坐在龙榻之上的皇帝很平静,他冰冷的目光在赵元楷的身上轻轻掠过。

赵元楷立刻躬身拱手。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李承乾,神色温和,同时饶有兴致的问道:“太子怎么看?”

李承乾神色恭敬的躬身,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司农有过无错,更无罪。”

“哦?”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直接问道:“此话何言?”

殿中的群臣,一时间也全都看向了李承乾。

有过无错,更无罪。

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持笏拱手,认真的说道:“启奏父皇,知悉此事之后,儿臣曾派人察查详情,这才发现,不是司农寺的柴木卖的贵了,而是民间的柴木,今年便宜了。”

李承乾轻轻转身,看向司农寺卿赵元楷,说道:“司农寺今年卖入长安城的柴木,实际上和去年卖的柴木是同一个价钱,赵司农遵循了前例,但他却忽略了,今年长安城是暖冬。

今年长安城的冬日,比去年要暖和,所以民间对柴木的需求变少,所以柴木就卖不上价钱,民间价格自然要比去年低。”

赵元楷在李承乾的注视下,终于长松了口气,然后略微感激的拱手。

他的确没有什么隐没贪腐之事。

他就是在遵循去年的价格,萧规曹随而已,没有什么私心。

殿中的群臣也在轻轻点头,一脸恍然。

“没有注意民间变化,赵司农是有过。”李承乾稍微起身,神色肃然的说道:“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年暖冬,长安城对柴木需求不多之际,依照去年的价格售卖,贵于民间百姓之价,却能够让百姓更多的卖出手里的柴木,让他们多一条活路,这无错,更无罪,甚至有功!”

一句“有功”斩钉截铁,赵元楷顿时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眼中满是感激。

殿中其他朝臣也不由得轻轻颔首,太子之言,是谋国之道。

……

龙榻之上,李世民目光惊讶的看向李承乾。

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看透了这件事情当中的玄机。

是啊,今年暖冬。

很多过去惯常的事情,在今年都会出现变化。

李世民转头看向房玄龄,平静的问道:“梁国公,你怎么看?”

“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房玄龄持笏拱手,然后说道:“尚书左丞,于此事思量不足了。”

一句思量不足,房玄龄轻而易举的就给卢承庆解了围。

李承乾诧异的看了房玄龄一眼,目光不由的凝重起来。

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内外调查,考虑了许久之后,才想出的对策,房玄龄一句思量不足,便给卢承庆解了套。

不愧是“房谋”啊,但……

“太子年纪尚幼,便能有如此见识。”李世民抬头看向卢承庆,有些失望的轻轻摇头道:“卢卿,你不是思量不足,你是见识浅薄,甚至还不如一个幼子。”

皇帝一句话说出,卢承庆先是一愣,随即,整个脸顿时一片苍白。

见识浅薄!

尚书左丞,见识浅薄,还不如一个幼子。

尚书左丞,六部尚书以下的第一人。

虽然同样是正四品上,但哪怕是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只要没有兼任参知政事,那么在朝中的地位就不如他这个尚书左丞。

更别说其他还要稍微差些的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一类。

至于同等级的中州刺史,就差的很远了。

尚书左丞是整个尚书省位于尚书左右仆射以下的第一人,上传下达。

便是六部尚书也需要对他客气三分。

甚至于尚书左丞的下一步,要么是兼任参知政事的中书门下侍郎,这些三省副相;要么就是六部尚书,为下一步升任侍中中书令这些三省正相做准备。

但是今日,皇帝一句见识浅薄,卢承庆下一步就别想做宰相。

六部尚书,甚至是九寺寺卿都没他的份。

他最好的结局,就是下一步调任地方做一州刺史。

当然,正四品上的尚书左丞外放,那么起码是从三品的上州刺史,但,他这一辈子,也只有在外州轮放的命了。

做上几任,就该致仕了。

别说是宰相和六部尚书,九寺寺卿,哪怕是相比现在的尚书左丞,也不知道差了多少。

尤其他还是范阳郡公。

身上肩负着整个范阳卢氏的未来。

……

看到一脸浑浑噩噩的卢承庆,特进、知门下省事、参知政事魏征忍不住的要站出劝谏。

皇帝仅仅是一句评价,几乎就要毁掉卢承庆未来的整个仕途。

这种事情,这种手段,已经是恶劣了。

就在魏征迈步的一瞬间,他的目光扫到了站在丹陛之上,眼神怜悯的看着卢承庆的李承乾,默默的,魏征轻轻的收回了脚步。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该如何替卢承庆辩解。

因为皇帝说的没错,在这件事情,卢承庆的确做的不够妥当。

太子都能查到的东西,他这个尚书左丞竟然查不到。

要么他是见识浅薄,要么就是懈怠公事,甚至于差点让九卿之一的司农寺卿被定罪。

这一点上,便是魏征也辩解不得。

真要敞开说,说不好,卢承庆立刻就会被贬谪。

魏征心中不由得叹息一声,这件事他也无法。

他们的这位皇帝,是虚心纳谏不假,但听是虚心的听了,可就是不改。

站在魏征身后不远处的尚书右丞韦悰,将魏征的所有动作全部看在眼底,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皇帝对卢承庆的定语,恐怕不仅要吏部记档,甚至可能还会流入史书。

没看见魏相,房相,还有高相,长孙司空,谁都没有开口吗?

……

皇帝一句话,群臣噤若寒蝉。

“这件事便如此吧。”皇帝目光平静的看着群臣,说道:“为百姓计,司农寺以原价出售木柴,但是,今岁之事,是因为今岁冬暖,故而如此而行对百姓有利,但除非今冬,换做他时,恐怕已对百姓造成损伤,故而,司农有过,罚俸一月。”

赵元楷立刻站出,拱手道:“臣领旨。”

低头的瞬间,赵元楷不由得松了口气,相比于卢承庆,他已经很走运了。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李泰突然向前一步,拱手请命。

“讲!”李世民微微皱眉。

“父皇,既然要行对百姓有利之策,那么为何不干脆停了司农寺对外售柴木之事,如今市价有涨,对百姓更加有利。”李泰抬头拱手之间,神色十分的兴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6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