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四章 父皇,皇兄和房相走的太近了(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去年的时候,他人还在石国,派人送了一封信到长安,说要回长安,但朕后来忙于出征之事,就忘了这件事。”李世民感慨一声,说道:“如今他已经到了沙州,上奏说因为当年是私自出关,所以肯求朕原宥,许他回长安。”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诧异的问道:“陛下,此人这么守规矩吗?”

李世民摇摇头,有些回忆的说道:“当年因为和突厥战事,所以朕封锁了关卡,他几次申请西行,朝中都未有允许,直到后来关中大旱,朕特许百姓出关中就食,他就离开了长安,谁想到后来竟然到了敦煌,然后逃出关,西行天竺,十七年方才归来。”

“陛下,他是真的去了天竺吗?”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听说过玄奘,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怀疑。

“是的。”李世民点头,说道:“他此行归来,带回了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如此西行归来,目的就是为了广大佛法,自然需要用正统之法入长安。”

“广大佛法。”长孙无忌迟疑起来,看向李世民说道:“陛下,道门那边?”

“朕亦知道佛道相争严重,但……”李世民认真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他此行十七年,至天竺,六万多里,一行游历了西域,乃至天竺一百三十个国家。

无忌,你说呢?”

“回,必须让他回长安。”长孙无忌猛然点头,说道:“让沙州都督李袭誉亲自护送,抵达长安后,让太子亲自接待,然后让他写下这一路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路过的每一个地方,所有的细节,让他写一本西行回忆录。”

李世民突然笑了,随后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朕也是如此想的,让房玄龄于城外迎接,太子于武德殿接见,然后让他居于弘福寺,好好的写书,写完书之后,才许他弘扬佛法。”

李世民的神色冷了下来。

佛门道门,随便你们争斗,但朕要的,是将大唐的威名传送到西域的所有国家,真正的做到万国来朝。

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不过很快,他的脸色就微微一沉,然后低声说道:“陛下,太子倾向道门……”

“不,承乾道佛同待。”李世民摆摆手,说道:“去年你我离开洛阳之后,承乾还去了龙门石窟为大军祈福,他是太子,这点事情还是做得到的……当然,说起佛门,还是青雀……”

李世民突然停顿,抬头看向来长孙无忌,说道:“你是在担心稚奴会趁此做些什么吗?”

“臣对玄奘不了解,但臣对佛门还是了解的,佛门向来喜欢干预储君之争,晋王又善于利于各种助力,陛下如今虽然让李百药做了晋王长史,控制住晋王,但佛门若是主动联系晋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摇摇头。

李世民的脸色彻底的沉了下来,随即他淡淡的说道:“朕虽然让李百药做了晋王长史,但还没有解除稚奴的禁足,这警告他听得懂的……况且稚奴他虽然有些心思,也也足够聪慧,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后果如何。”

李治终究是李世民的儿子,他对这个儿子,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是!”长孙无忌轻轻点头,但他的神色依旧没有放松。

佛道之间一旦再起纷争,长孙无忌是知道能够搅弄起多大的风波的。

佛门和李治如果真的有所联络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现的。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摇摇头,说道:“无忌,你太小看承乾了,他有足够能力稳定下来长安一切的,至于佛门,留点空子给他们吧,做事在能看得见的地方,总比他们用心在看不见的地方来的好。”

听到皇帝这么说,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

……

缓和的被褥之下,李世民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吃过药之后,他就睡下了。

起身,张阿难给李世民披上了黑色披风。

李世民走到了东厢房,在短榻上靠坐起来,张阿难端着热汤来到了李世民的身前。

就着干饼,吃了一碗热汤之后,李世民的神色舒缓了许多。

起身,李世民来到了书架之前,随便翻阅上面的书本。

无意间,他的手落在了《魏书》之上,放在旁边的一本奏本落入了他的眼中。

是晋王关于《魏书》的一些解读和疑惑。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魏武帝和魏文帝这样的不世枭雄,为何最后会被司马氏所取代。

司马氏野心深藏,能人辈出啊!

“咳咳咳……”李世民忍不住的咳嗽两声,手落在《魏书》之上,脸色却阴沉了下来。

司马氏隐忍,曹家皇帝历代长寿不久……当然,最核心的关键,是权力制衡失效。

九品中正制。

因为九品中正制,导致寒门发展被抑制,而世家权力无限膨胀。

最后被世家所鼎力支持的司马氏,最后成功代魏而立。

再加上司马懿长期执掌中枢权力……

李世民的呼吸无声的放缓了下来。

他忍不住的拿起放在一旁的奏本,李治的奏本,打开仔细阅读上面关于司马懿的疑问。

曹丕曹叡相继过世,政权更迭的空白期被司马氏牢牢的掌握……

如今,大唐虽然不至于如此,但李世民连续两年征伐高句丽,朝中的奏本虽然不停的送到他的手里,可奏本终究是人写的,里面的内容究竟有几分真的,很不好说。

持续在外,李世民已经在无声无息间一点点的失去对朝政的掌握。

这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逆的。

李世民忍不住的咬住了牙,他丧失的权力,最后落在了谁的手里?

房玄龄。

房玄龄为人沉稳,安静,极受信任。

贞观以前暂时不提,贞观以来,从中书令到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到如今的司空,已经十八年了。

马上就是贞观十九年了。

十八年来,房玄龄已经做了十八年的宰相,勤勤恳恳。

李世民忍不住的想起李承乾让李钰跟着房玄龄三日时间的事情,几乎让他见了房玄龄每日所处理的任何政务。

三日时间,没有找出一点问题。

李世民忍不住的笑笑,但是笑到一半,他的脸色却逐渐的凝聚了下来。

李世民紧紧的握住了李治的奏本,他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李治的声音:“父皇,皇兄和房相走的太近了,就像是当年的曹丕和司马懿一样。”

李世民的呼吸沉重了起来。

房玄龄,司马懿。

李世民轻轻的摇头,房玄龄不是司马懿,他也做不了司马懿,因为他没有兵权。

房玄龄的几个儿子,房遗直为人敦厚,拙于言辞,但目光清醒,说是个良臣不假,但相比于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的司马师,却差的太远。

至于房遗爱,房遗爱倒是有几分司马昭的不安分,但是他不过是有点小聪明罢了,和司马昭相比,简直是在抬举他。

房玄龄虽然有些势力,但和司马懿相比,差的太远,而且最重要的是房玄龄没有兵权。

没有兵权的房玄龄能做什么。

李世民轻轻冷哼,然而他脸上的凝重之色却是没有丝毫消减。

太子和房玄龄走的近吗?

李世民回想诸般公文,内外密奏,也没有多少太亲近的事情,而且因为早年的一些事情,他们两个之间,很难走近。

尤其还有房遗爱的存在,说李承乾信任房玄龄,李世民自己都不信。

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李承乾让李钰跟着房玄龄三日三夜,精心的为他筹划的事情,李世民心中就有一丝不安。

稚奴,原来你是这般打算的。

李世民放下奏本,重新坐回到桌案之后,开始再度处理起了奏本。

那件事情被他彻底的压在了心底。

……

腊月二十六日。

长安。

现在虽然距离新年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已经在隐约从长安城中传来。

武德殿。

李承乾坐在长榻之上,看向面前肃然拱手的李百药,他忍不住的想起了自己前世。

前世,他不过在东宫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他行事多用宦官,于志宁又上疏批评,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还有孔颖达,李承乾一有不对立刻就立马犯颜直谏。

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

最后是眼前的李百药,他曾经嬉戏忘了时间,李百药就作《赞道赋》来讥讽。

人一多,最后反而起了反作用,前世的他更加的逆反,以至于最后谋反。

不过从今日来看,李百药他们那些人,做的其实是对的。

是李承乾自己错了,他身为太子,天下储君,本身就不能肆意乱为。

便是他自己的那句话,做太子,对皇帝而言,你不能将自己当成儿子,当成是臣子,去了父子之情,反而更加适合天下。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抬起头,李承乾看向李百药,如今李百药要去给李治做长史。

莫名的,李承乾心中就有某种期待。

“李卿,你如今是宗正寺卿,以宗正寺卿,任晋王长史,父皇的意思,便是希望你能对晋王多加规劝,若是他有什么做的荒唐之处,言辞斥责便是。”李承乾平静的看着李百药。

“臣领命。”李百药认真的拱手,他不是瞎子,之前李钰举告房玄龄的事情,只要猜一猜事后谁有可能得益便猜出了来。

皇帝的圣旨也是这个意思,不然哪有以宗正寺卿为亲王长史的,又不是太子。

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不过还是要注意分寸,稚奴毕竟年纪还小,诸事不通,这些年,爱卿如何教导孤,便以此来教导晋王便好。”

“喏!”李百药沉稳领命。

“爱卿忙去吧。”

“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3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