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一章 父皇要对稚奴做什么?(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夜色笼罩,烛火摇曳。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看着眼前的空白奏本,时不时的写几个字,然后又停手凝思。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长孙祥的声音响起:“叔父。”

李承乾顿时抬头,舅舅怎么来了。

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和长孙祥的祖父长孙炽是亲兄弟。

长孙祥的父亲长孙安世是长孙无忌的堂兄。

所以长孙祥是称呼长孙无忌为叔父的。

同样的,长孙祥是长孙无忌除了几个儿子以外,同族之中血脉最近的。

更别说,长孙祥是被长孙皇后养大的。

“你留在外面!”长孙无忌说了一句,然后迈步走进了殿中。

看见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长孙无忌率先拱手道:“参见殿下。”

“舅舅请起。”李承乾赶紧抬手,然后道:“舅舅请坐。”

“喏!”长孙无忌微微躬身,然后走到了旁边的蒲团上跽坐下来。

抬起头,看向李承乾面前的奏本,长孙无忌神色亲和的说道:“殿下是在写关于交通改革之事?”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道:“父皇有命,让外甥写一篇交通革新三十年计划的文章,外甥自然要用心一些。”

长孙无忌好奇的看向李承乾:“不知道殿下能否与臣说说。”

“好!”李承乾点头,将手里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然后说道:“父皇说,改革之事,需要一步步慢行,所以孤想是不是先选个地方实行。”

长孙无忌点点头,这一点,太子和他和皇帝,几乎都想到了一起。

这个摊子不能一下子铺开,先挑个地方做试点,然后慢慢的整理和改良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再一口气铺开。

“孤想了许久,最后觉得,可以以关中,陇西,甘凉,乃至于西域一片作为试点。”李承乾话刚说完,就看到长孙无忌眉头皱了起来,他忍不住的问道:“舅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没有什么。”长孙无忌微微摆手,然后说道:“殿下继续。”

“好!”李承乾收回目光,然后说道:“此番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公必然会从漠北带回大量的战马,战马弥补军中,那么自然会有大量老弱淘汰下去,这些老弱战马,朝中可以处置发卖,变成钱财,然后赏赐百姓,然后亦可以直接将战马赏赐有功将士。”

长孙无忌顿时抬头,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想要用府兵来养马,通过府兵手里的马匹来改良天下交通。”

“是!”李承乾点点头,叹声说道:“父皇担心大量战马聚集,会被有人所图,那么府兵呢,关中的府兵是对父皇最忠诚的,对大唐最忠诚的,任何人试图谋逆,都会被府兵彻底撕碎。”

“殿下继续。”

“以关中府兵为基础,然后逐渐的向陇右,甘凉蔓延,最后落入安西。”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毕竟大唐刚刚从漠北带回来大量的战马,关中,陇右,甘凉一带,出现大量的战马,诸族也是能接受的,而且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同时又能将改良交通的事情,悄无声息的铺开。”长孙无忌点点头,神色放松下来。

按照他和皇帝的计划,第一步是要在荆州铺开,同时将出身荆襄的官员调任到西北去。

他没想到,李承乾选择将一切铺开的地方也在西北。

如果让荆襄的官员,熟悉了西北的事情,那么日后对于长孙无忌在西北铺开这些事情只会有无数的弊端,而不会有任何好处。

然而,长孙无忌没有想到的是,李承乾虽然用的是西北,但是他真正倚靠的是天下府兵,尤其是关中府兵。

大唐以关中而制天下。

关中的府兵是对皇帝最忠诚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荆襄世家的子弟在西北任职,怕也很难介入其中。

李承乾与其说是在用西北来做试点,其实更准确的讲,是在用西北的府兵来做试点。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也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府兵是对皇帝最忠诚的,即便是有问题也能压制到最小。

当然,如果是真的有了大问题,那也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问题。

这也是必须小心的。

……

“草料!”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大量的马匹必然需要大量的草料,这些马匹必然会和战马抢夺草料,又该如何?”

“自然是要有先后的。”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草料要首先供应战马,其次才是这些不在军中的马匹,也就是说,这些马匹不能喂饱,同时也要尽量少让他们去草场奔跑,多用些手段,来退化他们。”

长孙无忌神色恍然,他怎么忘了,这些马匹从军中退下来,便不能算是战马了。

各种手段下来,这些马匹的能力会逐渐的退化。

到时候军中征调,也不过是用马匹来运送粮草而已,而不是真正去作战,自然不可用军中待遇来看待。

“至于说草料,大唐或许不足,但有个地方一定有剩余。”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轻声道:“舅舅觉得吐谷浑如何?”

“殿下要开始对吐蕃布局了?”长孙无忌一句话下意识出口,随即他笑了,点头道:“大体可行。”

“但也必须小心,慢慢来。”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然后说道:“外甥打算用十年的时间,在西北将诸事顺行,若是能成,关中将更加强大,若是不能成,那么说不得就得用洛阳的力量来平息关中的乱局。”

“对,不可急躁。”长孙无忌赶紧点头,涉及到府兵的事情,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承乾笑笑,没有再说什么,有些东西是不能够放在奏本里面去说的。

任何改革都需要有足够的红利给那些愿意跟随改革的人,同时将那些受到了利益损失的人拉到自己的船上。

最后剩下的那些不愿意跟随他一起改革的人,自然要肉体消灭。

至于改革的红利怎么来,自然会是外族。

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甚至是天竺,波斯,大食。

李承乾首选的是吐谷浑。

吐谷浑慕容氏对大唐并不忠诚,与其说他们是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来回横跳,不如说他们是在随时准备夺回吐谷浑的主导权。

所以,一旦李承乾将交通的事情改良过来,那么他就会发兵灭了吐谷浑,然后将灭国收获的巨大红利用来补充改革消耗。

当年大唐之所以没有将吐谷浑彻底并入大唐,便是因为他们在突厥事后,清楚看到了几十上百万人的并入,会带来大量的人口和粮食危机。

所以当年即便是灭了吐谷浑,最后却还是将吐谷浑重新扶持起来。

吐谷浑有大量的盐矿,玉石矿,牛羊,甚至如今那里的草料也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了。

这些足够填补李承乾的改革消耗。

至于剩下的,就是人心掌握的事情了。

任用忠诚贤能的大臣,掌控天下,然后征服人心。

最后对吐谷浑用兵的借口,那自然是皇帝的事情了。

……

“十年西北能成,然后用十年,在河南,山南,河北,齐鲁等地铺展开,最后是十年才是江南。”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笑笑,说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长安洛阳近,孤掌控起来容易。”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没有反驳什么。

一切的事情,等到十年之后再说,长孙无忌有足够的把握说服李承乾。

“殿下心中有数便好。”长孙无忌抬头,然后说道:“不过殿下要推行诸事,东宫诸官的任命,殿下就要小心斟酌了。”

李承乾的神色凝重起来,皇帝一下子抽走了他的太子少詹事,太子中舍人,还有太子洗马,太子舍人,一大批东宫做事的人,都被皇帝抽走了。

虽然说这些人都进了朝中很多关键位置,但是对于李承乾来讲,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这意味着他在东宫做事,没人了。

李承乾抬头,有些苦笑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不如舅舅给外甥推荐一个人才如何?”

长孙无忌直接摇头,说道:“此事是殿下和陛下的事情,臣就不参与了。”

“好!”李承乾眉头一挑,神色间带出一丝诧异,那么长孙无忌今夜来做什么了?

他不会是真的是来问他的交通革新和人事任命吧?

“殿下!”长孙无忌的神色严肃起来,然后认真的问道:“殿下对于晋王此番所行诸事,如何看?”

“稚奴?”李承乾有些疑惑,但定定神,随即轻轻笑笑,说道:“舅舅,稚奴说到底不过是胡闹罢了,外甥都是能够容忍的,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

看着一脸轻松的李承乾,长孙无忌顿时就明白,李治即便是弄了那些手段,但是他从来就不是李承乾的对手。

所以,对于失败者,李承乾并没有太多的报复心。

最根本的原因,是李治弄了很多手段,但是在李承乾这里,他从来没有真正撼动过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甚至很多时候,都被李承乾借机获得了皇帝更多的信任,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长孙无忌能够看的出来,李承乾并没有太多对付李治的想法。

这很好。

长孙无忌放松下来,看着李承乾说道:“这便很好,兄弟之间本来就应该相互友爱的。”

“这是自然。”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稚奴也是那一年在太原……舅舅,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过去,但也不能光看现在,也需要多看未来,青雀就是少了管教,最后走向了不归,稚奴,外甥觉得还是要让他好好读书。”

长孙无忌听懂了李承乾的话,点点头道:“李百药虽然是为人严苛,但如今看来,也不是教导晋王的最佳人选,太子觉得谁任晋王长史更加合适?”

“许叔牙。”李承乾突然有些感慨的笑了,他看着长孙无忌说道:“此番东宫太子少詹事空缺,外甥的第一想法,就是将许叔牙调入东宫任太子少詹事,教导孤的同时,也教导象儿和厥儿,他们两个也到了启蒙读书的时候了。”

“而许叔牙是太子看好的最佳人选。”长孙无忌目光微微低垂,眼神却闪过一丝凝重。

“许师的确是很适合教导年纪不大的孩子。”李承乾笑笑,然后摇头道:“但年纪长了,心里有了想法,就不一定听劝了。”

“不管怎样,许叔牙还是留给晋王吧。”长孙无忌松了口气,然后看向李承乾道:“晋王日后应该会乖巧一些,不过有了错误,太子也要多多体谅。好了,臣该回去了,太子也早些歇息吧。”

“是!”李承乾跟着长孙无忌起身,然后拱手道:“舅舅慢走。”

“殿下留步。”长孙无忌微微侧身,然后快步朝着殿外而去。

李承乾站在殿门前,对着长孙祥点点头,长孙祥立刻送长孙无忌而去。

……

黑暗中,李承乾躺在长榻上,看着上方,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

长孙无忌今日来了说了很多,但重点还是在李治的身上。

其实与其是在说他,还不说是皇帝。

皇帝做了一些事情,让长孙无忌感到有些不安。

李治要倒霉。

长孙无忌希望的,是在李治倒霉的时候,李承乾能够出手救他一把。

毕竟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李承乾轻轻冷笑,他们这些人还有兄弟之情吗?

或许吧。

但李承乾最多保证李治不死。

不过,李治也不是完全没有利用价值。

李承乾眼睛突然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24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