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八章 对军中宽容,诸将敬服(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阳光和煦,秋风微冷。

宽有二十丈的漕渠横曳在禁苑之中。

杨师道,于志宁,张玄素,马周,丘行淹,长孙祥,杨务廉等人,目光看向站在前方的李承乾。

李承乾一袭黑色蟒袍,神色平静的站在漕渠之侧,指着面前宽阔河渠,开口道:“众卿,普通浮桥都是用小舟平躺,然后于其上钉搭木板,用长绳稳定,最后构连成一座浮桥。”

群臣微微点头,不用普通浮桥,世上绝大多数浮桥都是这样的。

“所以孤想,为何要在小船上搭建浮桥,干嘛不将船只建大,前段弄平,两侧船舷也直接放平,直接就不用搭建木板,用船身直接当作桥身。”李承乾转身看向众人,道:“只需在前后两端留出搭钩,之后只需中间穿一根铁棍,就可以锁住。”

长孙祥将李承乾连夜画出的图纸递给众人。

李承乾说道:“若能如此,那么省时省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座浮桥就能够搭建成型。”

杨师道看着手里的浮桥图形,皱眉说道:“这样的浮桥能够稳定的浮在水面上了,支持士卒,战马,还有军械运输吗?”

“先试。”李承乾看向杨务廉,说道:“杨卿,你先造成十艘出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搭造一座浮桥,就在这漕渠之上,然后战士骑兵,还有军械全部快速调运一遍。”

“喏!”杨务廉立刻拱手。

李承乾看向杨师道说道:“杨相,浮桥最怕的,便是木撞和火攻,一丈长的尖木桩转过来,一般的浮桥哪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力,所以孤想,打造几条一百丈的铁索出来。”

“一百丈?”杨师道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不不不。”李承乾摆手道:“三五丈就行,只需要前后勾连,能成一条百丈长索就行,毕竟辽水一般也就百丈之宽。”

辽水在春冬枯水时节,几条河流并不勾连,宽度最宽处也只有百丈。

但是在夏秋丰水时节,一旦遇到洪涝灾害,诸水勾连,宽度起码能有五六百丈。

不过皇帝大军渡过辽水,最多也就在二月,枯水时节,所以河流宽度并不需要太多考量。

“这个不难。”杨师道点头,说道:“百丈长索,工部现在就能拿出来。”

“不不。”李承乾摇头,说道:“东宫自己打造,而且要不只一条,要在浮桥上游位置拉开,作为抵挡撞木所用,同时,在河水中也沉一条,中间搭接用三层渔网,这样不管怎样的撞木,都会被拦下。”

“倒也的确可行。”杨师道有些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真的弄出了东西来。

“殿下,还是有些问题。”兵部侍郎崔敦礼上前,拱手道:“殿下,若是臣猜测不错,高句丽人必然会在上游隐蔽处屯水,一旦我军搭建浮桥,彼辈必然会在关键时刻突然放水,水中夹杂木桩,到时候冲击力更甚。”

“两条铁索作为一道防线,每隔一里布置一道防线,孤就不相信,五条防线下来还不能将冲击力减缓。”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还有刚才都浮力不足之事,孤想过,可以在两侧加羊皮包,利用羊皮包浮力的同时,也可以用他们抵消冲击力。”

“水!”崔敦礼拱手,说道:“殿下,若真是放水之法,那么水流才是最大的冲击。”

“崔卿若是如此说,那么只有将龙骨全部用铁来打造了。”李承乾无奈的摊手。

“咦!”崔敦礼惊讶的看向李承乾,点头道:“若是真能用铁来打造龙骨自然可以,甚至就连勾处也和龙骨连接在一起用铁铸,然后用铁棒锁死,这样便是洪水也难以将这些浮桥彻底冲垮,即便是有一两艘不可用,后面依托龙骨铺设木板便是!”

崔敦礼下意识的一番话,四周的众人全部都安静了下来。

众人心中同时感到一阵荒谬,但他们又有一种感觉,这种方法一定可行。

“时间上来不及吧。”杨师道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

东宫这两年在编修《考工志》,整个大唐最先进的工匠技术都在东宫。

这些事情太子最有发言权。

“先弄出铁模来,先看看如何有最少的铁料,铸造最可行的龙骨。”李承乾抬头,说道:“若是可行,就将龙骨包裹在木料之内,最大限度的保证浮力……先做,孤来看看,十月中旬的时候,能够打造出多少来。”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众卿,若是此法能行,那么便是火攻也可以扛住,只要龙骨在,那么便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重新搭造出一座浮桥了。”

“殿下奇思妙想,臣等不及。”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微微摆手,看向杨务廉说道:“杨卿,记得中间的铁棒要设计方便开合的插销,如此,一旦遇到难以克制的冲击力时,能够保证船只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连接,这样即便是洪水冲击,也难以损害船身。”

“是!”杨务廉有些惊喜的点头。

李承乾转身看向群臣,说道:“众卿,我大唐数万大军进攻辽水,那么彼辈就算是在隐藏屯水之处,难道他们还敢在我军近前,他们能隐藏的必然是极远之地,极远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拆卸船只,减少冲击伤害。”

“殿下英明。”群臣全部惊讶的看着李承乾,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对军中之事也这么了解。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孤哪里有什么英明之处,孤这些,说到底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一旦开战,真正能够决断的,只有兵部和军前的将领,什么虚实反复,声东击西,这些都是兵部诸卿和军中将领的事。”

“殿下睿德。”群臣再度拱手。

不过这一次,崔敦礼,还有郑仁泰,李玄嗣等人的声音又大了一些。

“好了,不说了。”李承乾转身朝着马匹走去,说道:“东宫开始打造战船,工部,户部和将作监,需全力配合,若是浮桥能成,军中将士,弓弩刀盾,还有粮草消耗,不知道能够减少多少。”

“是!”群臣全部肃然躬身。

……

夜色之下,忙碌了一整天的李承乾,从弘文馆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铁制打造的船只在后世并不鲜见,但是他现在只用龙骨,就有些担心。

事实证明,物理定律是可行的。

剩下的,就是打造了。

进入承恩门,李承乾看向徐安说道:“派人去宜春殿说一声,孤今日去宜秋殿,看看三郎。”

“喏!”徐安转身,让人去前去宜春殿传讯。

李承乾则是走向了宜秋殿,他的三子已经快两岁了。

徐安安排回来之后,就来到宜秋殿门口站立。

殿中传来了孩童的哭闹声,还有李承乾爽朗的笑声。

夜色笼罩,郑霜儿躺在李承乾的怀中,疲惫的她已经陷入了沉睡。

这个时候,一具软腻的身躯小心的的掀开了被子滑了进来。

“殿下!”郑楚有些怯怯的声音在李承乾背后响起。

李承乾直接翻身,将她搂进自己怀里,面色沉冷的问道:“你怎么才来?”

郑楚一愣,随即神色一喜,然后轻声说道:“是妾身的错。”

“知错就好,来让孤好好的看看你这阵子有什么不一样了。”李承乾伸手拉起了被子。

红被翻浪,夜色迷离。

一夜欢愉。

……

洛阳,贞观殿。

皇帝喝了口茶,感受着午后的困意退去。

火炉在侧畔汹涌燃烧,初冬时节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

张阿难将从长孙无忌手里接过的奏本递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奏本,仔细的看了一遍,惊讶的说道:“竟然真的能行?”

“阎立本,姜行本他们都有人在现场,杨务廉在最短的时间里搭建出一座坚实的浮桥。”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说道:“太子还试过派人用木桩撞击,虽然撞击力不强,但是连第一道的三层渔网都没过去,那些羊皮袋也很扛撞。”

皇帝的眉头一跳,李承乾说的层层阻截的事情,他听过,的确很有想法。

“太子的纸上谈兵之法的确有用。”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在满意李承乾的方法,还是说笑话他纸上谈兵的说法。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太子在长安,几乎每日都早起晚归,全心在浮桥之事上,另外,东宫的官员也很尽力,全力协助各部调运粮草和军械,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长安几乎所有官员行事都很积极,吏部上报有不少以前没有注意到官员露头。”

“让吏部按规矩办吧。”李世民神色平静的点点头。

“是!”长孙无忌躬身。

“水军方面如何了?”皇帝转口问了别的。

“阎立德已经率军抵达了登州,过几日应该就会传来他出兵的消息,明年二月应该能够从海上对卑沙城发起攻势。”长孙无忌稍微犹豫,说道:“陛下,水军将领,陛下不考虑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吗,哪怕让他协助都好。”

“不用,让刘德敏协助就好。”李世民抬头,说道:“刘德威,刘德敏兄弟,当年都是跟裴仁基一起杀伐过的,若不是朕调了太多的人,需要用他稳定中枢,朕就用他了,不过刘德敏也行,更加骁勇。”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听的出来,皇帝就是不愿意用左匡政。

虽然左匡政和侯君集有些关联,但是在长安事中,尽显对皇帝的忠诚,如今再怀疑说是不该。

“说说调兵的事情吧,洛阳只调三千人有些少了,五千吧。”

“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5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