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秋风微冷。
宽有二十丈的漕渠横曳在禁苑之中。
杨师道,于志宁,张玄素,马周,丘行淹,长孙祥,杨务廉等人,目光看向站在前方的李承乾。
李承乾一袭黑色蟒袍,神色平静的站在漕渠之侧,指着面前宽阔河渠,开口道:“众卿,普通浮桥都是用小舟平躺,然后于其上钉搭木板,用长绳稳定,最后构连成一座浮桥。”
群臣微微点头,不用普通浮桥,世上绝大多数浮桥都是这样的。
“所以孤想,为何要在小船上搭建浮桥,干嘛不将船只建大,前段弄平,两侧船舷也直接放平,直接就不用搭建木板,用船身直接当作桥身。”李承乾转身看向众人,道:“只需在前后两端留出搭钩,之后只需中间穿一根铁棍,就可以锁住。”
长孙祥将李承乾连夜画出的图纸递给众人。
李承乾说道:“若能如此,那么省时省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座浮桥就能够搭建成型。”
杨师道看着手里的浮桥图形,皱眉说道:“这样的浮桥能够稳定的浮在水面上了,支持士卒,战马,还有军械运输吗?”
“先试。”李承乾看向杨务廉,说道:“杨卿,你先造成十艘出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搭造一座浮桥,就在这漕渠之上,然后战士骑兵,还有军械全部快速调运一遍。”
“喏!”杨务廉立刻拱手。
李承乾看向杨师道说道:“杨相,浮桥最怕的,便是木撞和火攻,一丈长的尖木桩转过来,一般的浮桥哪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力,所以孤想,打造几条一百丈的铁索出来。”
“一百丈?”杨师道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不不不。”李承乾摆手道:“三五丈就行,只需要前后勾连,能成一条百丈长索就行,毕竟辽水一般也就百丈之宽。”
辽水在春冬枯水时节,几条河流并不勾连,宽度最宽处也只有百丈。
但是在夏秋丰水时节,一旦遇到洪涝灾害,诸水勾连,宽度起码能有五六百丈。
不过皇帝大军渡过辽水,最多也就在二月,枯水时节,所以河流宽度并不需要太多考量。
“这个不难。”杨师道点头,说道:“百丈长索,工部现在就能拿出来。”
“不不。”李承乾摇头,说道:“东宫自己打造,而且要不只一条,要在浮桥上游位置拉开,作为抵挡撞木所用,同时,在河水中也沉一条,中间搭接用三层渔网,这样不管怎样的撞木,都会被拦下。”
“倒也的确可行。”杨师道有些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真的弄出了东西来。
“殿下,还是有些问题。”兵部侍郎崔敦礼上前,拱手道:“殿下,若是臣猜测不错,高句丽人必然会在上游隐蔽处屯水,一旦我军搭建浮桥,彼辈必然会在关键时刻突然放水,水中夹杂木桩,到时候冲击力更甚。”
“两条铁索作为一道防线,每隔一里布置一道防线,孤就不相信,五条防线下来还不能将冲击力减缓。”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还有刚才都浮力不足之事,孤想过,可以在两侧加羊皮包,利用羊皮包浮力的同时,也可以用他们抵消冲击力。”
“水!”崔敦礼拱手,说道:“殿下,若真是放水之法,那么水流才是最大的冲击。”
“崔卿若是如此说,那么只有将龙骨全部用铁来打造了。”李承乾无奈的摊手。
“咦!”崔敦礼惊讶的看向李承乾,点头道:“若是真能用铁来打造龙骨自然可以,甚至就连勾处也和龙骨连接在一起用铁铸,然后用铁棒锁死,这样便是洪水也难以将这些浮桥彻底冲垮,即便是有一两艘不可用,后面依托龙骨铺设木板便是!”
崔敦礼下意识的一番话,四周的众人全部都安静了下来。
众人心中同时感到一阵荒谬,但他们又有一种感觉,这种方法一定可行。
“时间上来不及吧。”杨师道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
东宫这两年在编修《考工志》,整个大唐最先进的工匠技术都在东宫。
这些事情太子最有发言权。
“先弄出铁模来,先看看如何有最少的铁料,铸造最可行的龙骨。”李承乾抬头,说道:“若是可行,就将龙骨包裹在木料之内,最大限度的保证浮力……先做,孤来看看,十月中旬的时候,能够打造出多少来。”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众卿,若是此法能行,那么便是火攻也可以扛住,只要龙骨在,那么便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重新搭造出一座浮桥了。”
“殿下奇思妙想,臣等不及。”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微微摆手,看向杨务廉说道:“杨卿,记得中间的铁棒要设计方便开合的插销,如此,一旦遇到难以克制的冲击力时,能够保证船只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连接,这样即便是洪水冲击,也难以损害船身。”
“是!”杨务廉有些惊喜的点头。
李承乾转身看向群臣,说道:“众卿,我大唐数万大军进攻辽水,那么彼辈就算是在隐藏屯水之处,难道他们还敢在我军近前,他们能隐藏的必然是极远之地,极远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拆卸船只,减少冲击伤害。”
“殿下英明。”群臣全部惊讶的看着李承乾,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对军中之事也这么了解。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孤哪里有什么英明之处,孤这些,说到底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一旦开战,真正能够决断的,只有兵部和军前的将领,什么虚实反复,声东击西,这些都是兵部诸卿和军中将领的事。”
“殿下睿德。”群臣再度拱手。
不过这一次,崔敦礼,还有郑仁泰,李玄嗣等人的声音又大了一些。
“好了,不说了。”李承乾转身朝着马匹走去,说道:“东宫开始打造战船,工部,户部和将作监,需全力配合,若是浮桥能成,军中将士,弓弩刀盾,还有粮草消耗,不知道能够减少多少。”
“是!”群臣全部肃然躬身。
……
夜色之下,忙碌了一整天的李承乾,从弘文馆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铁制打造的船只在后世并不鲜见,但是他现在只用龙骨,就有些担心。
事实证明,物理定律是可行的。
剩下的,就是打造了。
进入承恩门,李承乾看向徐安说道:“派人去宜春殿说一声,孤今日去宜秋殿,看看三郎。”
“喏!”徐安转身,让人去前去宜春殿传讯。
李承乾则是走向了宜秋殿,他的三子已经快两岁了。
徐安安排回来之后,就来到宜秋殿门口站立。
殿中传来了孩童的哭闹声,还有李承乾爽朗的笑声。
夜色笼罩,郑霜儿躺在李承乾的怀中,疲惫的她已经陷入了沉睡。
这个时候,一具软腻的身躯小心的的掀开了被子滑了进来。
“殿下!”郑楚有些怯怯的声音在李承乾背后响起。
李承乾直接翻身,将她搂进自己怀里,面色沉冷的问道:“你怎么才来?”
郑楚一愣,随即神色一喜,然后轻声说道:“是妾身的错。”
“知错就好,来让孤好好的看看你这阵子有什么不一样了。”李承乾伸手拉起了被子。
红被翻浪,夜色迷离。
一夜欢愉。
……
洛阳,贞观殿。
皇帝喝了口茶,感受着午后的困意退去。
火炉在侧畔汹涌燃烧,初冬时节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
张阿难将从长孙无忌手里接过的奏本递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奏本,仔细的看了一遍,惊讶的说道:“竟然真的能行?”
“阎立本,姜行本他们都有人在现场,杨务廉在最短的时间里搭建出一座坚实的浮桥。”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说道:“太子还试过派人用木桩撞击,虽然撞击力不强,但是连第一道的三层渔网都没过去,那些羊皮袋也很扛撞。”
皇帝的眉头一跳,李承乾说的层层阻截的事情,他听过,的确很有想法。
“太子的纸上谈兵之法的确有用。”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在满意李承乾的方法,还是说笑话他纸上谈兵的说法。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太子在长安,几乎每日都早起晚归,全心在浮桥之事上,另外,东宫的官员也很尽力,全力协助各部调运粮草和军械,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长安几乎所有官员行事都很积极,吏部上报有不少以前没有注意到官员露头。”
“让吏部按规矩办吧。”李世民神色平静的点点头。
“是!”长孙无忌躬身。
“水军方面如何了?”皇帝转口问了别的。
“阎立德已经率军抵达了登州,过几日应该就会传来他出兵的消息,明年二月应该能够从海上对卑沙城发起攻势。”长孙无忌稍微犹豫,说道:“陛下,水军将领,陛下不考虑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吗,哪怕让他协助都好。”
“不用,让刘德敏协助就好。”李世民抬头,说道:“刘德威,刘德敏兄弟,当年都是跟裴仁基一起杀伐过的,若不是朕调了太多的人,需要用他稳定中枢,朕就用他了,不过刘德敏也行,更加骁勇。”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听的出来,皇帝就是不愿意用左匡政。
虽然左匡政和侯君集有些关联,但是在长安事中,尽显对皇帝的忠诚,如今再怀疑说是不该。
“说说调兵的事情吧,洛阳只调三千人有些少了,五千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