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九章 太子不过是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工具(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黎明之前,幽暗静谧。

“咚咚咚!”晨钟骤然响彻整个长安。

东宫承恩殿,李承乾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沉重的呼吸,满是血丝的眼珠,都昭示着,昨夜李承乾做了一个深沉的噩梦。

具体什么原因他记不得了,他只记得,他的父皇拿着一把剑,不停的朝他挥砍,剑身上满是血红,不知道沾染了谁的血。

李承乾突然失笑,还能是谁的血,是他李承乾自己的呗。

这个梦,从他自己的意识深处清楚的告诉了他自己,天下依旧是皇帝的天下,他这个太子不过是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工具而已。

所以,只要他在皇帝有掌控力的时候,做好自己太子的角色,做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角色,没有私心,那么他就能得到最大的安全。

当然,李泰那里,他需要继续削弱,逼迫,还有将他往陷阱里面推。

李承乾侧身,看向躺在自己怀里,穿着绿色短襦,披着白丝披帛,乌黑头发散落的苏淑。

看着她即便是在睡梦之中,也依旧绽放甜美笑容的模样,李承乾的心彻底宁静了下来。

……

刚入崇德殿,李承乾刚坐下,李安俨便已经从外间快步走入,上前低声道:“殿下,臣刚入宫的时候,恰好看到了魏王出宫。”

李承乾一愣,低声诧异的说道:“这么快吗,孤原本以为,青雀至少会在宫中待过十五,如此急着出宫,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殿下。”李安俨拱手,小心的说道:“魏王回府,《括地志》那边就又开始修撰了。”

“《括地志》的事情,和青雀无关,那些实际上都是孤的那位姑父在做的事情,有没有青雀,那边的速度都慢不了。”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说道:“《括地志》那边,不要动任何手脚,那些东西是父皇要的,真的耽搁了那边,便是孤都吃罪不起。”

“是!”李安俨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不再多说什么。

李承乾不由得笑笑,他知道,很多事情瞒不住李安俨。

李承乾对苏勖出手了,但是他不能够直接出手,只能通过敲边角的方式间接影响。

“魏王府那里,不要关心表面上这些大人物在做什么,看住那些下人,经过此事之后,青雀做事,怕是要谨慎许多。”李承乾轻轻沉吟,说道:“安排我们的人,最好是出身洛阳的人,到洛阳去,住上几个月,然后去龙门寺,龙门石窟附近住着。”

“是!”李安俨虽然不知道李承乾究竟又在算计什么,但他知道,必定和魏王脱不了关系。

龙门石窟,魏王说过的,要在那里修佛龛,为长孙皇后祈求冥福。

“他们在长安的首尾要全部处理干净。”李承乾快速的说了一句,然后看向殿外。

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李百药,长孙祥,独孤大宝,令狐德棻,萧钧,裴宣机等一众东宫属官,已经到了殿前。

贞观十五年,东宫第一次早议,开始。

……

“咚咚咚”不停的敲击声从崇文馆的方向传来,李承乾稍微伸了一个懒腰。

早议的事情不多,但繁杂,多数是东宫新年诸事重新开始的事情。

就比如《考工志》,很多工匠已经开始上工,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研究出来的东西,哪怕有一样能够登录《考工志,所带来的收益,也足够他们一辈子享用不尽,甚至是延传子孙了。

李承乾稍微喝了一口极淡的茶汤,开始思索起了日后的事情。

《考工志》中,刀槊剑甲诸事,李承乾已经或多或少的交给了将作监和兵部。

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不过是只进行了最初步的改造,真正可以有大踏步进展的技术,李承乾并没有拿出来。

可即便是如此,东宫打造出来的刀剑,在年底的时候,被皇帝赐予了诸多军中将领,各个将领无比欣赏。

李承乾真正在意的,是船。

造船就需要人力,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可不仅仅是东宫的这些人手能够做到的。

将作监的很多人手都要调动起来。

甚至于整个长安城的工匠都需要调动起来。

李承乾不需要自己出面,有杨务廉和东宫的一群舍人就足够盯住了。

同样也将东宫的影响力渗透进去,最后再由李安俨悄悄的拉拢人手,效仿百骑司……

李安俨的身影出现在崇教殿门前,然后躬身道:“殿下吐蕃国使,江夏王,宗正卿,太常寺卿,鸿胪寺少卿,求见。”

李承乾诧异的抬头:“他们今日便到了吗?”

“是!”李安俨拱手,说道:“吐蕃国使说,诸事都需要殿下定个大则,才好继续谈下去,江夏王不知道为何也赞同了。”

李承乾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文成公主的来历,其实长安百姓并不追究。

皇帝的女儿,除了嫡女以外,有一批人,母或早亡,或不明,但养在长孙皇后的名下,到了快出嫁的时候,才赐予封号。

对于这种宗室女代替皇帝女儿出嫁的事情,在如今天下还是秘密。

所以不管是长安百姓,还是吐蕃人,都不知道文成公主,其实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但这种事情,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李道宗。

因为文成公主是他的亲生女儿。

李承乾轻叹一声,这种亲生女儿作为别人的女儿出嫁的事情,哪个父亲能受得了。

这倒也罢了,关键是这里面的礼节,李道宗很可能会跟吐蕃人站在一起,这就麻烦了。

“让他们都进来吧。”李承乾略微沉吟,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新年康健,福寿绵延。”吐蕃国使禄东赞,礼部尚书李道宗,宗正寺卿窦诞,太常寺卿庾俭,鸿胪寺少卿宇文崇嗣,齐齐拱手。

一旁,于志宁,张玄素,李百药,孔颖达,长孙祥,令狐德棻,萧钧等人站在左侧。

“平身,都请坐吧。”李承乾温和的点点头。

“谢殿下。”众人齐齐拱手。

随后,李道宗毫不客气的坐在了左侧上首,李承乾微微点头。

李道宗是李承乾的堂叔,还是文成公主的亲生父亲,还是礼部尚书,如果没有李承乾,他才是在这件事情当中话语权最大的,甚至前世也是因为他,大唐赐于吐蕃的嫁妆,才会那么丰厚。

东宫诸臣很快坐在了李道宗的身后。

禄东赞坐在李承乾的右侧上首,其他人坐在禄东赞的后面。

李承乾神色逐渐平静下来,然后看向禄东赞,问道:“国使,皇帝已经下旨,正月十六,皇妹文成从长安出发,那么吐蕃赞普,能在同日从逻些出发吗?”

逻些,吐蕃国都,李承乾轻松的就说出来这个名字,禄东赞的心里不由得微微一沉。

“可以,正月初一,外臣便已经飞书传信回逻些,不管如何,正月十六日,赞普必定从逻些出发。”禄东赞神色肃然的点头。

从逻些出发,只要出了逻些城,基本也都算。

甚至于吐蕃人只要在文书上说松赞干布正月十六日离了逻些,便不会有人再多说什么。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说道:“正月十六日,皇妹从长安出发,赞普从逻些出发,那么赞普究竟可以在什么地方迎接皇妹?”

禄东赞沉思道:“通天河北岸如何?”

李承乾神色冷漠的摇头:“不行,太远。”

“苏毗是吐蕃的属国,所以赞普最多可以抵达通天河南岸,而通天河宽阔险峻,赞普能抵北岸,已经是千难万难了。”说到这里,禄东赞无奈的看向李承乾,说道:“更何况,殿下,南边的党项诸地,是大唐的州郡。”

“那么大唐在通天河北岸,专立一州,以送公主嫁入吐蕃如何?”李承乾转身看向李道宗,说道:“取名昌州如何,光明美好曰昌,国势繁盛曰昌,子嗣繁茂曰昌,王叔以为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3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