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幽幽,帆影东落。
站在船首,看着来往前行的船只,李承乾轻声道:“白马非马,佛宗总是习惯抛却表意,却不知表意才是世人最在意之事。”
“皇兄还在想白马寺的事。”李治从后方走上来,他们两兄弟刚刚拜访了白马寺。
“父皇已经三请道信法师来长安了,今日更是让孤代他前往白马寺,请白马寺传言,但稚奴,为兄觉得这一次,道信法师还是会拒绝。”李承乾侧身看向李治。
“难道佛门大僧,还真的要你我兄弟亲去荆州去请吗?”李治不由得冷笑一声。
李承乾微微一愣,他这才想起李治其实也不怎喜欢佛门。
摇摇头,李承乾说道:“是青雀的事,青雀的事里有不少佛门的痕迹,父皇想请道信法师来长安,其实是想安抚佛门,但……”
“他们做贼心虚。”李治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自从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乃至于前隋,本朝,佛门介入朝争之事屡见不鲜。”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今日如此,日后也必然将会如此……稚奴,记住,崇敬礼佛可以,但不要和某个特定的高僧走的太近。”
看着李承乾一脸认真模样,李治立刻拱手道:“多谢皇兄教诲。”
“走吧,该回皇宫了,父皇还等着呢!”李承乾的目光落向了前方。
脚下的三桅帆船,在五艘战船的护卫下,驶向远处的紫薇宫。
两侧民船虽然远离,但前行却并不阻碍,相比于长街上的封道,水上航行要方便许多。
远处的百姓都在眺望李承乾和李治。
太子来洛阳,很少见。
……
承天门下,李承乾诧异的看向张阿难,说道:“父皇在仁寿殿?”
“是!”张阿难一边引着李承乾和李泰朝仁寿殿而去,一边说道:“是同安大长公主到了,陛下和赵国公正在仁寿殿接待。”
“姑祖母?”李承乾眉头微微皱起,他怎么来了。
同安大长公主是高祖皇帝李渊的同母亲妹,是皇帝的亲姑母,也是李承乾他们这些兄弟的姑祖母。
同安大长公主嫁入了王裕,王裕出身太原王氏,是北魏司徒王秉之子。
同安大长公主和王裕只有一女,女儿嫁给杨广做了杨广的皇妃。
也因为这层关系,李渊才坐稳了太原留守的位置,后来起兵,太原王氏的支持也很大。
不过王氏在玄武门的时候站错了队,所以这些年虽然依旧遭到皇帝的礼遇,但真正的重视并不多。
王家子嗣入朝,品阶也不是太高,而世家风骨,王家子嗣不少没两年就挂印离去了。
不过王家后来起势是在永徽初年……李承乾下意识的看了李治一眼。
对了。
同安大长公主是来说亲的。
李承乾差点忘了,太原王氏女在上一世之所以能够成为晋王妃,乃至于皇后,都是因为同安大长公主主动上门来说婚的。
皇帝为李治选晋王妃,其他诸家都是在等着皇帝在挑选,而只有太原王氏,不,更准确的讲,是同安大长公主主动上门的。
说话之间,李承乾和李治已经进入到仁寿殿,两人同时对着坐在御榻上的皇帝拱手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一侧一身华服金饰的同安大长公主,说道:“见过大长公主。”
“见过姑祖母!”李承乾和李治同时转身,对着同安大长公主拱手行礼。
同安大长公主刚要起身,李世民摆摆手,说道:“姑母这是做什么,家中之事,本身就是他们两个小辈该行礼的。”
李世民侧身,说道:“传旨下去,日后太子和诸王见大长公主时都需主动行礼,而大长公主无需还礼。”
“喏!”一侧的张阿难立刻拱手。
“多谢陛下!”同安大长公主赶紧对皇帝躬身还礼。
“姑母不必客气。”李世民抬头,说道:“朕这里还有事,姑母的事情朕会认真考虑的。”
“多谢陛下,老身告退!”同安大长公主立刻福身。
“太子,你替朕送送大长公主。”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承乾。
“喏!”李承乾立刻拱手,然后转身搀扶同安大长公主,说道:“姑母慢走!”
……
“同安大长公主今日是为了你的婚事来的。”李世民看向李治,直接开口。
李治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是王家的女儿吗?”
“是!”李世民点点头,说道:“王家有个女儿,算是姑丈有个侄孙女,美丽温顺,所以姑母过来询问,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想法。”
“儿臣吗?”李治没有想到,这种事情竟然皇帝让他自己决定。
“对!”李世民微微颔首,然后就这样的看着李治。
李治眉头轻抬,他顿时就明白,这是皇帝对他的一种考验。
李治极为聪明聪明,他瞬间就明白,皇帝如果真的看好王氏女为他的晋王妃,如何还会询问他自己的意见。
皇帝明显是不看好。
李治突然想起那日李承乾说过的话,他心中立刻有了主意,拱手道:“敢问父皇,王氏女,如今年纪如何?”
“十二岁!”李世民眉头微微皱了皱。
李治立刻拱手,说道:“婚约之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皇若是应允,儿臣也不会反对,只是……”
“说!”
“这十二岁是虚岁吧,会不会年纪太小了些。”李治拱手,说道:“若是如此,成婚的话,是不是要等几年。”
李治自然清楚,皇帝这一次考虑他的婚事,有大半原因是因为要在东征之前,借助他的婚事来稳定地方。
如果真的是王家的女儿,王家是天下大族自然能够帮助皇帝稳定河北,但成婚恐怕真的要等上几年了。
“好了,朕知道了。”李世民摆摆手。
“儿臣告退!”李治立刻拱手,刚要离开,他又转身道:“父皇,白马寺的事情?”
“无妨!”李世民摆摆手,李治立刻躬身告退。
看着李治离开的背影,李世民摇摇头,说道:“这孩子,还是知道分寸的。”
“王氏大族!”长孙无忌坐在一旁,说道:“我大唐以来,诸位皇子所娶都是非大族之女,所图便是诸皇子的妻族不敢轻易介入储君之争,苏氏,阎氏无不如此。”
李世民点点头,这些说到底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事情带来的教训。
李建成的妻族是荥阳郑氏,而李元吉的妻族是弘农杨氏。
当年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很是费了一番力气才将两家给安抚住。
他的后宫更是有三个杨妃,原因便是如此。
所以,李承乾娶了苏氏女为太子妃,李泰娶的是阎婉。
前一阵李泰谋逆,阎氏没有丝毫介入其中,也足够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
所以太原王氏女为晋王妃,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现在皇帝对河北有极大需求的时候。
“后汉之事啊!”李世民轻叹一声,后汉最著名的,就是后宫干政外戚专权。
这些事情,皇帝向来提防,尤其是在他还有其他选择的时候。
“说说赵氏吧!”李世民转头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说道:“清河赵氏在河北算不得顶级世族,但背后有天水赵氏,家世不差,而赵氏女更是弘农杨氏的外孙,更甚至于说到头,陛下,杨氏有北周宇文氏的血脉,赵氏女也有。”
李世民点点头,苏淑和阎婉,都有宇文氏的血脉。
当年宇文氏建国北周,虽然是以周国公宇文泰的爵位为国名,但更多的是宇文氏自称自己是炎帝的后人,建立北周,之后又兴复周礼,推行儒道仁德,为世人接受。
前隋也是受了几分此中之德。
如今的大唐承继关陇氏族,拉拢关陇民心,本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毕竟当年大唐能够立国,全是因为杨广被陇西门阀所抛弃,如今大唐坐天下,自然要避免重走杨广的旧路。
而前隋取代的就是北周,所以,李世民才刻意用北周宇文氏的后人来为李承乾的太子妃和李泰的魏王妃。
如今到了李治也是一样。
况且能够娶北周宇文氏之女的人,又有哪一家差的,苏威是前隋尚书左仆射,阎立本的祖父阎庆是北周司空。
便是赵彦深,也是北齐的尚书令,他的孙子娶了杨家的女儿,杨家更是前隋宗室。
仔细一看,苏威,阎庆,赵彦深几乎是同时代的顶级英才。
“至于王氏女,陛下,太原王氏不说,王氏女的舅舅是柳奭,河东柳家。”长孙无忌眉头紧皱,说道:“若是成婚,恐怕不仅王家,柳家也会牵涉进去,韦挺的事情……”
李世民直接摆手,神色沉吟。
“那么陛下,便定下为赵氏女如何?”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
皇帝略微沉吟,摆摆手,说道:“朕再想想,此事终究要等青雀和五郎的事情了结再说。”
“是!”长孙无忌立刻躬身。
李世民看向殿外,轻声说道:“七月了,无忌。”
“是!”长孙无忌像是明白了什么,神色立刻放松了下来。
……
承天门下,李承乾对着马车上的同安公主拱手道:“姑祖母慢走!”
“殿下请回!”同安大长公主对着李承乾点点头,然后放下车帘,对坐在对面的王仁祐说道:“走吧。”
“喏!”王仁祐敲了敲前面的车门,马车立刻缓缓的启动,很快就出了端门。
过了天津桥,王仁祐才小心的看向同安公主,说道:“叔母,事情不顺利吧?”
“陛下没有表态,但老身的颜面,他总是要顾及一些的。”稍微停顿,同安大长公主感慨说道:“这件事情陛下闹的太大了,河北世家动的太早,陛下已经考虑过他们,只是没有做决定罢了。”
“是!”王仁祐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只要事情没彻底定下,兰儿就有机会。”同安大长公主略微沉吟,说道:“这件事情,你去找找你小舅子,让柳家帮忙出面,实在不行,让他们找找窦家。”
王仁祐便是王氏女王幽兰的父亲,他的妻子柳氏,柳氏的弟弟便是柳奭。
柳家如今官位最显赫的是光禄少卿,银青光禄大夫柳亨,柳亨的妻子窦氏,是当年高祖皇帝亲自做主定的婚事。
李氏这边,同安大长公主自己便已经是宗室最能出面之人,所以现在需要柳家,甚至是窦家那边出面。
“是!”王仁祐认真的点头。
同安大长公主松了口气,然后说道:“如果此事还不成,便想办法找找太子,让太子帮忙,不过这是不到最后不可以采用的法子。”
“是!”王仁祐轻轻点头,目光忍不住回看承天门,太子的身影已经在朝着宫内走去。
李承乾并不知道同安大长公主将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知道了他也只会感到好笑。
他已经用了好几重手段,尽力保证李治和赵氏的婚约能成,如何还会去帮王家。
而且说起来,对于王氏这种将自家女儿往火坑里推的做法,他只会感到好笑。
前世,就是因为他们的种种手段,让王皇后遇到了武则天。
这个可怜的女人,那最后的处境……
李承乾从乾阳殿遗址走过,朝着贞观殿而去。
他忍不住的多看了几眼乾阳殿。
这个地方,李治后来重新修建,并且改名为乾元殿。
武则天后来就将乾元殿毁掉,改建万象神宫,最后在这里处理政事。
摇摇头,李承乾继续朝贞观殿走去,然而刚刚迈步,一道灵光闪过脑海,李承乾的脚步就停下来。
万象神宫,武则天。
是的,武则天。
武则天在登基之后,将东都洛阳该为神都,同时改唐为周,自此以后,在她死前,她从来没有回过长安。
她登基之后,就再没有回过长安了,一直到死。
为什么,因为长安才是大唐的大本营。
关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对大唐忠心耿耿,对皇帝忠心耿耿。
所以她不敢回去。
长安有太多的人对皇帝忠心耿耿了,而在洛阳,情势就又有不同。
洛阳百姓受到的皇帝恩德远比不上长安百姓。
不管是李治,还是李世民都是一样。
也就是说,洛阳百姓对皇帝没那么忠心。
如果说有个人,掌握了洛阳的人心,然后逼迫皇帝禅位……
不,更准确的说,是在皇帝东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个掌握了洛阳人心的人,在被迫的情况下,请皇帝逊位,那么洛阳百姓可能会鼎力支持的。
天呐!
李承乾忍不住的呓语,他究竟想通了什么。
他竟然从武则天的身上找到了灵感。
他在摸着武则天过河。
……
转过身,李承乾神色平静的向前。
如今他是太子,是地位稳固的太子。
不需要动用这些手段,不需要去想什么,除非将来有一日,他再度面临被废的局面……
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