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一章 祈求母后冥福无疆(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御榻之上,李世民平静接过奏本,看向李承乾,点点头:“你说。”

“喏!”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拱手说道:“启奏父皇,宗室任职地方,虽是天庇,但自身不足,亦容易引起祸患。”

李世民轻轻点头,目光稍微掠过下方的汉王,彭王,庄王,还有吴王,齐王等人。

这几个都是之前治政有失之人。

另外,还有他的其他几个年纪更小的弟弟和儿子,性子都不怎么好。

尤其是滕王李元婴,那更不是个安分的主。

如何让他们好好的治理地方,是皇帝如今最头疼的事情。

收回思绪,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继续说。”

“是,因为此事,故而儿臣想,是否可以令诸王,效仿父皇亲耕一亩三分地之事,由宗正寺督促,每年亲耕三亩地,观其收成,观其所得。

如此一来,诸王就能体会百姓辛劳,百姓一年收获几何,多少用于缴赋,多少用于自食,多少用于人情往来,多少用于换购他物。”

稍微停顿,李承乾拱手道:“如此一来,诸王可以知晓普通百姓一年下来,家中能够剩余积蓄,甚至可能是借贷负债多少……如今下去,便可以追寻百姓是如何借贷负债的,如何抵押的,甚至最后是如何失去田地的。”

一句“失去田地”,原本在下面笑呵呵看热闹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魏征等人,顿时坐正,神色肃然了起来。

天下事,无非田地二字。

百姓失去田地就会成为世家和豪族的附庸,朝廷的赋税征缴就会变少。

甚至于在天灾之年,百姓会成为流民,最后造反。

隋末就是这样。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从失去田地开始。

如果地方长官能从一开始就关注百姓的田产收获,能保证天下百姓不随便失去田地,或者是更少的失去田地,那么对整个朝堂都是有好处的。

殿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神色肃然的同时,也震惊和赞叹的看向李承乾。

太子越来越成熟了。

……

李世民放下奏章,看了李承乾一眼,转身看向诸王,问道:“荆王?”

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立刻站了出来:“臣在!”

“耕作之事,你可行吗?”皇帝的目光幽幽的落了下来。

李元景神色肃然的拱手道:“可行!”

皇帝点点头,看向李元昌:“汉王?”

李元昌立刻拱手:“启奏陛下,臣可行。”

李世民接下来又问了徐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和霍王李元轨等同辈诸王的意见,全部曰可行。

最后李世民又问了吴王李恪,齐王李佑,蜀王李愔和蒋王李恽等诸子的意见,他们这些做儿子,哪个敢说一个不字。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说道:“宗正卿?”

“臣在。”宗正寺卿,高祖皇帝第二女,襄阳公主驸马窦诞站了起来,肃然拱手。

“初三上值之后,宗正寺尽快弄出一份监督条陈出来,正月十六日,朕要颁行天下。”李世民的神色瞬间冷冽起来。

任何能够促进天下繁盛的建言,在他这里都会得到最贯彻的执行。

“喏!”窦诞肃然拱手。

殿中诸王神色肃然的同时,目光忍不住的看向上方,太子面色郑重的站在那里。

随即,诸王的目光轻轻一转,直接落在了太子对面的魏王身上,眼神幽然深沉。

李泰心中苦涩,但皇帝目光之下,一瞬间,他只能点头赞同。

“嗯!”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看向李承乾道:“太子,你继续。”

“喏!”李承乾拱手,然后打开最下面的大箱子。

箱子分上下两格,最上面的格子里是一小块一小块拇指大小的木板,还有一根根小木桩和小船帆。

李承乾将最上面的格子取出,瞬间,轻轻的水流声已经出现在殿中群臣的耳边。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看的更加清楚。

木箱之中,半个箱子里都水,但是水面之上,却有三艘四桅小帆船在轻轻晃动。

突然,李世民眉头一挑,他顿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这只箱子,从东宫一路过来,虽然不至于说翻船,但来回晃动却是免不了的。

但这种情况下,这三艘四桅小帆船依旧飘浮在水面上,来回游荡,甚至就连甲板都没有湿,李世民的呼吸顿时沉了下来。

“太子,你刚才说,这是谁做的来着?”李世民抬头,死死的盯住李承乾。

自己刚才有提过吗?

李承乾虽然心中有些恍惚,但还是立刻拱手,认真说道:“启奏父皇,是东宫新任典工杨务廉,其师黄亘、黄衮兄弟曾在前隋时,在杨广身边制作七十二势人偶,而且这些人偶都是仿造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所制。黄亘、黄衮兄弟本有助国之心,但奈何杨广昏庸无道……”

“不必多说,朕听说过黄亘、黄衮兄弟,他们在前隋,是不逊色于宇文恺、何稠、阎毗的大匠。”李世民神色认真起来,不停的点头,他的眼中已经闪过一丝激动,拳头也微微握了起来。

有了这个人,将来征伐新罗,他不知道能省多少力气。

……

站在下方的李泰和阎琬这个时候,忍不住的微微抬头,因为他们听到了阎毗的名字。

阎毗正是阎琬的祖父,是阎立本和阎立德之父,而阎立本和阎立德,正是本朝著名的将作大家。

阎立本是如今的将作少匠,而阎立德在外放博州刺史之前,正是将作大匠。

因为本朝亲兄弟不能同时在中枢任要职,尤其还是同一官署,所以正是阎立德的外放,阎立本才能够被升任将作少匠。

可即便是如此,如今朝中的将作大匠可还空着。

阎立本和阎立德本身能力不俗,但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阎毗的传承。

李泰的位置稳固,与阎立本和阎立德的关系很大。

如今突然多了一个不逊色于阎毗的大匠的传承,这人一旦能用,阎立本和阎立德在皇帝心中的位置立刻就要动摇。

李泰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眼中满是紧张。

李承乾恰好在这一瞬间转头,对着李泰温和的点点头,瞬间,李承乾就转头看向皇帝,神色肃然的说道:“启禀父皇,这些船只全部都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木块组装起来的……这里正好有一套,父皇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组装一……”

“呈上来。”李世民身体立刻忍不住的前倾,他的目光热切的盯着那些木块。

他太明白这里面的意义了。

如果这些木块真的能够组装出一艘四桅帆船,那么朝廷不仅能够得到一套新四桅帆船制造工艺,甚至可以依托杨务廉,制造出更加先进的船只来,尤其是在海上航行……

张阿难很快就将那些木块呈送到皇帝的眼前。

李世民扫了一眼,立刻就确定这些木块的数目,组建一艘翻船,正好大差不差。

很好。

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传旨,升杨务廉为将作丞,从六品下,协助太子编纂《考工志》。”

“多谢父皇。”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他真的害怕皇帝现在直接将人调走。

“太子用心了。”李世民抬头,看向群臣之中,满意的点点头道:“杜荷做的也不错。”

“多谢陛下。”坐在魏征身后的杜荷立刻欣喜的站了起来,拱手谢恩。

“好了,坐下吧。”李世民摆摆手。

杜荷,还有李承乾,同时后退,然后坐了下来。

……

“父皇。”李泰拱手,然后认真说道:“新年履新,儿臣敬献金佛一座,恭祝父皇身体安康,万年无期。”

一旁的内侍,将李泰身前的一个箱子打了开来,顿时,一只手掌高下的金佛出现在箱子里。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恰好看见金佛在灯火之下散发出的阵阵金光。

他惊讶的看向李泰,随意无比满意的点点头,说道:“青雀有心了。”

“多谢父皇。”李泰拱手,然后说道:“启奏父皇,儿臣希望能够将这座金佛供奉在洛阳龙门寺,以祈求母后冥福无疆。”

李世民的神色肉眼可见的柔和了下来,点点头道:“可以。”

“另外,儿臣听说,皇兄那里也有这样的一座金佛,不知道可否一起供奉,同时由东宫和魏王府一起出钱,在洛阳龙门寺,开凿十座佛龛。”李泰瞬间转头看向了李承乾。

“太子,这样的金佛你也有一座?”李世民瞬间就疑惑了起来。

离得丹陛近的群臣和诸王呼吸之间已经轻了许多,他们压根没有想到,魏王在突然之间,竟然甩出这样一记杀手。

……

李承乾立刻起身,心中腹诽,我有没有你不知道吗?

李承乾认真拱手说道:“启奏父皇,儿臣这里的确曾经有这样的一座金佛。”

“曾经?”李世民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

“是!”李承乾微微躬身,说道:“启奏父皇,这样的金佛是吐蕃国使十日之前送到东宫作为年礼的,得到这样一座金佛之后,儿臣立刻就找人联系了楼观道掌教尹文操真人,愿意融化这样一座金佛作为资金,在长安城,建一座东极青华宫,以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为母后镇压冥福。”

李承乾一句话,皇帝,还有群臣尽皆愕然。

道门怎么又牵扯进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4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