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二章 逼皇帝下罪己诏(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臣请斩晋王,以儆天下。”孙伏伽的声音郑重激昂,在整个大殿之中不停的回荡。

殿中群臣全都惊愕的看向他。

皇帝要宽纵晋王的心思昭然若揭。

怎么你孙伏伽就非要站出来请斩晋王?

不少人下意识的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刚才虽然说了宽纵晋王的话,孙伏伽可就站出来说要请斩晋王。

难道孙伏伽是太子的人,毕竟当年魏征对孙伏伽可是有着救命之恩。

斩晋王才是太子的真正意思?

还是说孙伏伽在示好太子?

等等,他是孙伏伽。

所有人都平静了下来。

孙伏伽是什么人,他们和他同殿为臣二十多年,怎么可能不清楚。

这个人,当年不仅劝谏过皇帝少于游猎,甚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责皇帝不孝。

那还是当年群臣要高祖皇帝迁居大安殿的时候,群臣全部默然。

只有孙伏伽一个人站出来指责皇帝不孝。

大胆是真大胆,无私也是真无私。

当年或许还有人认为他是在效仿魏征沽名钓誉,但二十年下来了,从御史,刑部,大理寺,户部,到如今的御史大夫,他还是一样的人。

也就是说,他今日所说,和太子没有关系。

这是御史台的意思,这也是公正之言。

他是御史大夫,有些话百官不好说,他这个御史大夫,反而说起来,更合乎朝制。

群臣轻轻抬头,目光上挑的看向皇帝。

李世民平静的坐在御榻上,他看了孙伏伽一眼,然后看向李承乾:“太子,御史大夫之言,你怎么看?”

皇帝一句话,群臣全部下意识的看向了李承乾。

这个时候,一些敏感的朝臣,却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御史大夫孙伏伽请斩晋王,为什么皇帝要问太子的意思。

难道皇帝是想要让太子亲口说出,可斩晋王吗?

晋王是太子的亲弟弟,太子能杀晋王吗?

这个时候,有人已经明白了过来,皇帝是要太子亲口说出不杀晋王之言。

一股深沉诡秘的气息突然间从这些人的心底涌现了出来。

不少人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寒颤,他们似乎触及到了什么他们不该触及的东西。

……

李承乾平静的拱手,说道:“启禀父皇,御史大夫所言有理。”

皇帝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李承乾继续说道:“若是不予以惩戒,那么天下诸王,全都效仿晋王,那么日后的结果,必然是天下动荡,民不聊生,这句话是没错的,只是这里面有些细节,还需要斟酌。”

“哦!”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抬手道:“你继续。”

“喏!”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对着皇帝说道:“自古至今,诸王谋反之事层出不穷,曾经严厉惩戒者亦不在少数,诸王皆是熟读史书之辈,惨烈下场如何能够不清楚,便是我大唐……”

便是我大唐也是如此,谋反作乱,皇帝自己就是其中翘楚和典范。

胜者坐于御榻之上,享受万人崇拜。

败者跌入深渊谷底,身死族灭为天下笑。

李治和李泰谋反,真正依仗不过是其嫡子身份罢了,其他人谋反,李佑实际是被人逼害,真心罪不知致死。

“晋王和魏王谋乱,所依仗者,不过是府中幕僚,身后外戚,还有朝中和地方的官吏。”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故,儿臣建议,调整诸王及身边幕僚任职之事,削弱其人实力,杜绝谋反之事。”

李世民的神色认真起来:“你打算怎么做?”

“首先,诸王在十三岁出宫之前,不设侍读。”李承乾拱手,说道:“设内书房,由弘文馆诸学士前往授课,十三岁年满出宫之前,统一考核,成绩优异者,授上等,成绩中等者,授中等,成绩下等者,不授;出宫去国子监读书去吧,三年考核不成者,永不授官,府中不设长史司马。”

李承乾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诸王在十三岁之前,不给他们培养私人心腹的机会。

“出外任官,宗正寺每年考核诸王亲耕亲种亲浇亲收之事,王府长史司马等官,以两年为任期。”李承乾拱手,说道:“地方长史司马不在此列,以吏部考核为准。”

疏远诸王和属官之间的关系,削弱诸王的实力,让他们没有谋逆造反的力量。

“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诸王谋逆之事。”李承乾微微拱手,殿中群臣不由得目光闪烁。

诸王实力减弱,朝中百官,地方官员的实力就会增长。

历来诸王任职地方刺史,王府长史司马对对方施政影响极大,所以一般人,除非特殊,是不愿意到诸王所在的地方去任职的。

但是如果真的如同太子那样,那那些地方就不差了。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看着群臣的神色,开始思索起来这些事情。

诸王任职,实际上是半分封制,诸王拱卫皇权,是皇权稳定的一种方式。

秦始皇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虽然是整体的进步,但是却在实际上削弱了皇权。

这也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而秦朝宗室反抗力弱的原因。

之后,汉晋隋唐,南北朝十六国,全部都吸取了教训。

隋灭是另一回事。

唐立国三十年,立国之初,大肆分封宗室,稳定天下。

然而在皇帝本人即位之初,已经对诸王的权力进行过一次限制。

如今李承乾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对诸王的权利进行限制,但这种改革的变化并不太大。

他真正限制的,是诸王对皇帝的权力发起冲击的可能。

拉大诸王和太子之间的实力差距,这样一来,诸王的野心,就会被狠狠的打压下去。

但是这样一来,还有一个人的权力,也受到了冲击……

“至于晋王之事。”李承乾说着,直接跪了下来,然后拱手:“晋王此番谋乱,虽大逆之罪,但儿臣身为长兄,未曾提前约束规劝,儿臣亦有罪过,故儿臣请以削减东宫十年用度,以求免其死罪,然后囚禁北苑,清除宗籍,残度余生。”

群臣愣了,太子在为晋王求情,而且不仅是担责,还实实在在的以东宫十年用度来求情,是真的在用心。

太子孝悌啊!

不少人心中不由得感慨。

然而没有看到,这个时候,御榻之上,皇帝的脸色微微有些阴沉。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跟着站了出来,跪倒叩首:“陛下,臣是晋王的亲舅,晋王谋乱,臣未曾提前教导诤建,臣亦有过,臣请辞司空之职,辞赵国公之爵,削十年俸禄,以求免其死罪。”

群臣看到这幅状况,也都明白,不仅是皇帝要保住晋王,太子和长孙无忌都要保住晋王。

群臣的目光轻轻地掠过孙伏伽,孙伏伽请斩晋王的原因,是怕后世效仿,如今太子已经开始着手堵后世效仿的路,孙伏伽请斩的理由便不成立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孙伏伽神色微微有些奇怪。

不过这时候,孙伏伽已经没有再说话了。

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有些小心的站出,叩首在地:“陛下,臣……”

“算了。”皇帝直接摆手,神色淡漠的说道:“晋王谋乱,真正没有教导好的人是朕,朕下罪己诏,年底朕亲自在献陵祭告父皇,同时明年正月初二,朕再祭告上苍,请求父皇和上苍宽宥,恕晋王不死,便如此吧。”

“陛下!”群臣一听到皇帝要下罪己诏,立刻全部跪了下来,神色惶恐。

“半个时辰后,启程返回长安,众卿都退下吧,赵国公留下。”皇帝直接摆手。

群臣齐齐拱手道:“喏!”

皇帝起身朝内殿走去,长孙无忌快步跟了上去。

群臣的目光这个时候却都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起身,然后朝着殿外而去。

两侧群臣齐齐躬身。

等到李承乾走出长生殿,群臣这才跟着走了出去。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李承乾站在了南侧的廊柱之前,目光眺望整个温泉宫。

群臣下意识的要行礼,李承乾面无表情的摆摆手,群臣这才拱手后退。

下了长生殿,出了昭阳门,群臣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罪己诏,皇帝要下罪己诏。

晋王谋逆,皇帝要下罪己诏。

不,是皇帝被逼下罪己诏。

群臣的目光不由得看向长生殿的方向,太子神色平静的站在那里。

群臣全部下意识的低头。

……

清脆的脚步声在殿内响起,站在殿门口的李承乾,下意识的抬头。

就看见一身绿色襦裙的武媚娘从殿中走出,对着站在门口的李承乾轻轻福身:“殿下!”

李承乾站在殿门左侧,目光平静的扫过武媚娘,微微点头道:“武才人。”

“殿下,陛下有令,请殿下现在去见晋王。”武媚娘神色略微有些凝重。

“晋王在什么地方?”李承乾下意识的问道。

李治昨夜之后,就被皇帝控制起来,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哪儿。

“就在后面的降圣观。”武媚娘轻轻福身。

“好吧。”李承乾看了殿中一眼,不由得轻叹一声,然后他看向武媚娘,神色温和的说道:“武才人家里的事情,孤已经知道了,孤能做的不多,尽量不牵扯家人,尽量不判以死罪。”

“多谢殿下。”武媚娘稍微松了口气,她并不在意自己的姐夫和妹夫,她只要自己的姐姐和外甥们不受影响便足够了。

这不难。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孤现在去见晋王,之后回来再请见父皇。”

“喏!”武媚娘再度福身。

这个时候李承乾已经朝着殿后走了过去。

武媚娘站在殿门口看着,神色逐渐的凝重起来。

太子真的会让晋王活下来吗?

罪己诏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1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