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九章 太子的腿,可能没断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坐在主榻上,李承乾低头凝思。

他当然清楚,他的那位父皇,想封禅简直都快要想疯了。

但可惜,每一次都有变故导致他无法前方,最终一辈子也没能成功。

这一次自然也是一样。

如果李承乾没有记错,这一次最后是因为星象异变,有星孛于太微,所以未能成行。

所以这一次他是完全没有必要阻止的。

甚至,他可以提前帮助出手,将事情弄的规模越大越好,声势越响亮越来……但到后来,星象异变,封禅被迫停止……

李承乾都能想象到他父皇那个时候心中的那种痛苦。

更甚至于这件事需要有人来承担后果……

……

“历来封禅,曰功,曰德,曰礼,曰仪,曰诚,曰敬。”李承乾抬头,看向孔颖达道:“父皇功德俱备,四夷宾服,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可诚可敬,如今所有缺者,无非礼仪也。”

孔颖达赞同的点头,说道:“自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封禅以来,六百年再无封禅之事,礼仪缺失严重,如今朝中礼仪虽然复旧者多,但与完备封禅体制相差甚远。”

不说是汉光武帝之时,便是晋末南北朝以来,天下乱世,书籍丧失,天下礼仪缺失的严重程度比人们所想的要更加厉害。

尤其是是大唐定鼎天下以来,实际上是以武功为重,文治缺乏,天下典籍又多藏于南方私人手上,而大唐又对南方多苛刻……

这让封禅之事越发的艰难。

之前几次封禅,都不过是停留在决策之上,之后的施行根本没有推进几步。

然而敬天礼神,礼仪不繁复不可,功德不厚不可,诚敬不多不可。

“东宫求请皇帝封禅,孔卿拟写奏本,昭明礼仪,为群臣表率。”李承乾最后一句话深深的看向了孔颖达。

孔颖达赞同的点头,眼神深沉。

皇帝封禅礼仪为先,掌握了封禅的礼仪,那么就能在封禅之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于在千古史记中,亦能明载。

这种事情,哪个臣子能够忽略。

尤其他孔颖达还是孔子后裔,这种事情舍他其谁。

“东宫群臣之中,善通礼仪者,以孔学士,颜师古,还有欧阳学士为先。”于志宁开口,看向李承乾,说道:“诸人都有家人,师长,同窗,或可联系上下左右。”

“可,此事孔卿去办吧。”李承乾看向孔颖达,道:“东宫所请为第二次,说不定还会有第三次,到时孔卿可以以礼仪介入其中。”

“喏!”孔颖达沉沉躬身。

三辞三让。

封禅三辞三让,荆王李元景请封之事,皇帝拒绝,太子请封皇帝或许也还是会拒绝,那么剩下的就是诸多宰相请封之事。

若是孔颖达能够在奏本当中,留下足够引人注意的东西,那么此事就非他莫属了。

看着目光闪烁的孔颖达,李承乾欣喜的笑笑,此事不过是开始而已,日后有的忙。

……

“第二件事。”于志宁神色轻松了下来,正坐在左首之上,然后将一本奏本递给李承乾,道:“数日之前,陛下欲往同州北部冬猎,咸阳县丞刘仁轨上言,秋大稔,民收获者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请停銮舆旬日。

陛下虽未有回覆,但冬猎之事停矣,如今中书移文东宫,欲了结此事。”

“同州北,秋晚冬早,咸阳为渭北东去同州的冲要地点,亦南面有所影响,不伤百姓,此为治国根本,当予以嘉奖。”李承乾轻轻的敲敲桌案,说道:“建议升官一等,以筹以诚……等等,刘仁轨,斩了鲁宁的那个?”

“是!”于志宁笑着点点头,说道:“当年鲁宁任岐州折冲都尉,多有骄纵违法之事,历任陈仓县官都无法制,后刘仁轨调任陈仓县尉,特地告诫鲁宁不得重犯,然鲁宁先是答应,然后仍凶暴蛮横如故,最后被刘仁轨用刑杖打死。”

“一个九品的地方县尉,打死了一个四品掌一千府兵的折冲都尉,诸卿说究竟是鲁宁太无能,还是刘仁轨太有能?”李承乾一声感慨。

“自然刘仁轨有能。”张玄素接口,说道:“陛下知悉此事后,将召入朝廷,一番言语之后,鲁宁法死,而刘仁轨被升咸阳县丞,如今殿下建议升迁一等,那就是县令之位了,起码是正六品的畿县县令。”

“有能之人,如锥立囊中,终将突出,显露头角。”李承乾轻轻笑笑。

之前刚刚召见了后来李治的尚书右仆射戴至德,如今又出来了李治的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他这个运气啊。

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看向于志宁和张玄素说道:“此事行文公正即可,勿要多言多语,东宫如今诸事不宁,不要因为东宫而连累了英才。”

“喏!”于志宁和张玄素同时面色凝重的拱手。

“第三件事。”于志宁再度翻出一本奏折,递给李承乾,说道:“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已率军行沙州,定于十二月初一日入朝。

政事堂按制,欲请太子于金光门代陛下亲迎大军,东宫回复之后,奏请陛下。”

“孤就不去了,孤的腿伤还没有痊愈,不方便于大军之前现身。”李承乾摇头,说道:“此事劳烦长史回文政事堂,然后上奏父皇,此事由魏王代替孤亲迎即可。”

“喏!”于志宁神色肃然,然后又翻出了一本奏本。

……

夜色之下,平康坊。

花灯漫街,人潮汹涌。

东宫太子仆寺寺丞卢护,与三五友人嬉闹着进入了东南翠云楼。

门口,一名穿着普通的行人悄然的闪入了街边的小巷中,目光紧盯着来往的每一个人。

楼上,卢护和友人聊了几句之后,就以如厕的名义离开了房间,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到了楼上的一间包房里。

“怎么回事,突然急匆匆的要相见,有什么事情在老地方留信便是了。”长安县丞崔千看着卢护,忍不住的埋怨了一句,然后将一杯热酒递了过去。

“没时间留信。”卢护稍微喘了口气,将杯里的酒一口饮尽,然后才急促的说道:“太子今日正式理事了,宫散之后,派人从了两匹绢,一盒冬果,一盒膳食给东宫所有官员,我一个人拿不上,太子便派卫士跟着我送到了我家中,但我在出门藏信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在暗中跟着我,所以便只能来这里相见。”

“说吧,什么事情。”崔千看着卢护,神色肃然起来。

“太子的腿,可能没断。”卢护一句话低声的说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8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