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79 人论转化(上)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信王的话从道理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人是会变化的但是人们总喜欢用一定的标准去选人,犯的都是刻舟求剑那个故事里面那人的错误。而一个主意在说出来再经过大家完善后,白纸黑字的写出来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很多人不愿意选择一个主意。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放弃不变的东西而去选择变化的东西,其中原因没有人去仔细想过显得很是奇妙,当然更为奇妙的是人们总喜欢认为容易变化的人被选上后就不会变,就有资格去改变相对固定的主意。

信王的话让钱谦益听了暗暗点头,但是却让杨涟和高攀龙心里生出异样的想法,他们都想这皇上生病后皇上兄弟的脑袋反而清醒了,说明大明还是有前途的。当然其他不能说出来的想法也闪现过,但是就像黑夜里微弱的流星一样,一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不想再去找寻。

高攀龙狠狠摇了摇脑袋,像是要把一些不适合的想法摇掉,他两眼直直地看着信王说道:“信王你这话其实我们前一段时间就想过也进行过仔细的分析,前一阵杨大人给皇上的建议是选人不如选主意,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杨大人的建议理论上行得通但实际上难行。相比一个人们认可的主意或者说一个明了的计划来说,人就显得有些变化无常了,但是为什么人们愿意选一个容易变化的人而不愿意选主意或者说计划呢?因为大家都觉得人比较好控制。”

信王想了想说:“我记得皇兄曾经这样说过,他说一个官员首先需要的是忠诚,然后才能说能力高低,他说过不忠诚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对我皇兄来说是不是忠诚就代表着容易控制呢?”

高攀龙说:“不仅仅是皇上需要控制手下的人,任何官员都喜欢控制得住手下的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家在选一个官员时才喜欢选人而不喜欢选主意。无论这个官员最后是通过什么途径上位的,他必须要被人控制而不是根据什么计划来而不受管束。当年嘉靖朝时有一个海瑞,他以圣人的话和本朝太祖立的律法为依据治理地方,这样的人对上级包括皇帝都没有无条件的畏惧心,人们不喜欢一个下级小官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所以海瑞不怎么受重用。”

信王这时候就有些奇怪了,他说道:“民选官试验是我皇兄赞同的事,而且也是我们大家大力推行的事,难道大家都没有发觉这一点吗?明明选一个主意经过完善后就可以执行,这样一来谁去执行都无所谓只要不乱来就行,这样肯定比绞尽脑汁找一个容易变化的人要好。直接选人就是让这个人坐上那个位置后根据他自己的想法做事,从出智出谋的角度讲也是一边是一个人左思右想,另一边是大家集思广益,难道为了控制人就要做这么大的放弃?”

高攀龙说:“开始杨大人说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就是皇上说的把不在状态的人换下去,假如这个人是百姓选出来的,上级对他的控制力要差很多,这种情况下就不好及时换人,可见一个官员必须得到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皇上也说过忠诚第一能力第二,不能控制的人谁能相信他的忠诚?民选官一事上现在已经出现了难题,怎么办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必须皇上亲自下旨。”

高攀龙这话虽然没有说得很明白,但是却得到了包括信王、杨涟等人的赞同,从朝廷的角度看一个官员,忠诚第一方便控制是最大的要求,其它的要求就不能说得太明白,给了他自由也就是给了自己方便。假如把什么都定得死死的,在这种环境下做事的官员就不好控制,因为他是根据一些计划或者制度在机械做事,想让他灵活一点也不可能,他自己都无法做到灵活要按一定的规律做事,其他人又如何去控制他?

现在大明的官员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自由度非常大,当年张居正那么厉害也只是对官员约束得紧了一下,最后都被官员们垢病群起而攻之。现在要让所有人失去更多的自由完全按某些主意去行事,这种触犯众怒的事除了皇帝谁也不敢揽到自己头上。

信王想了想说:“我皇兄现在身体不是很好,杨大人和钱先生开始刚刚见过也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现在再去请示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不如我们先根据这三个问题试着用考虑事的角度去设想。等我皇兄身体好了再把我们的设想拿去给他看,只说这是一个建议用不用随他的便。”

高攀龙见信王如此说心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道你马上就要到这里来主管监政院,什么事由你来承头那是名正言顺最好不过,就算有人想说什么也得考虑你跟皇上的关系。高攀龙这样想是因为已经有人公开说东林党是学阀学霸,用人做事都是凭东林党人的喜好,这话说得连高攀龙自己都暗自点头,想一想自己这些人这么几年的所作所为,不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确实也有排斥异己的事。

高攀龙想了想说:“杨大人和钱大人这次亲自去看过民选官的过程,以他们所见所闻提出了三个问题,干脆就由钱大人来说,我和杨大人还有信王一起从论事的角度来选人,你们看怎么样?”

信王一想也对,自己和钱谦益现在都还算是政务院的人,高攀龙和杨涟都是都察院的人,如果互相有了争执就有些莫名其妙,被有心人知道了就会说东林党在跟政务院争权。假如由钱谦益来说自己转变一种说法,由高攀龙和杨涟在旁边帮忙,就成了都察院协助政务院处理事务,任何人也没有说嘴的理由,学阀学霸的说法现在在朝中官员中流传,避一避嫌疑总是好的。

钱谦益跟杨涟刚从外面回来还没有听到那些话,不过他也没有多想,见高攀龙让自己说于是说道:“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选择一个官员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做事是遵循上下一致的原则,以前是全部由上级直接任命不考虑下面人的意见,产生的官员肯定是唯上不唯下做不到上下一致。现在的试验中由百姓选官,产生的官员上级控制力减弱而下面的约束力还是空白,如何让这个官员做到上下一致?或者说他做不到该怎么办?”

让官员在参加选举时先说一说自己上台后要怎么办,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在以前要当官都是悄悄地私下活动,无论是下面的人还是其他同僚都不会知道,当然有内幕消息的灵通人士除外。现在要试着让百姓选择官员,而且还要让一个候选人先说一说他的想法和规划,相比之下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不过就算如此也没有什么太值得让人兴奋的地方,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候选人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假话,除了傻子谁都会说一些什么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话,问题是这些话有多少人会相信呢?能以候选人的身份站在台上被人选,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是傻子,绝对说不出自己当官是为了来捞银子的真话。

不过话又说转来,一个官员真要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而且说到做到,只要他说的是一个良心价百姓算一下觉得能忍受也会捏着鼻子认了。比如说他可以纵向比较当地历代当官的灰色收入是多少,再横向比较一下其他地方同级别官员的外财是多少,然后综合起来给百姓一个他准备捞的上下限。只要他发誓说捞够他自己定的数目就收手绝对不多要,从那天起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这样说到做到的话估计也行。

问题是人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官员们捞起钱来都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他自己捞得差不多了还要替儿子孙子捞一点存货,有能力的话还要照顾亲戚朋友,小舅子小姨子之类的人更是要大力扶持,这样一来就是一个无底洞了。既然大家都明白候选人在被选上之前说的话都是假话,那么自然就不会认为他们的话有多值得相信,他们信誓旦旦说将来绝对会做到上下一致,这样的话也只能暂时相信一点点,重点还是要放在怎么相信他们,怎么制约他们上面。

钱谦益说完后就看着信王,信王对钱谦益的凝视没有什么压力,就像当年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一样感到很轻松,他轻轻地说道:“钱先生这一条正应了我开始说的话,人都是会变的今天一个主意明天又是一个主意,要我们去相信一个会变化的人今后不会变化,不但是可笑的事也是可悲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相信任何一个人,请他拿出具体细则出来,让我们相信他今后会严格按照这些白纸黑字的细则做事。”

就在这时候刘宗周回来了,见杨涟和钱谦益在这里感到很奇怪,一番寒喧后问起两人的来意,知道钱谦益正跟信王在进行商讨,问清楚具体情况后没有说话在一边想。

信王正是年轻好争胜的年纪,想到自己的办法应该不错于是问刘宗周:“刘大人以为我开始的说法对不对?不管一个官员的大话说得多动听,必须要他用小细节来证明他的大话不是假话。”

刘宗周点头说:“信王的想法是不错,不过我很怀疑那些候选人都能够拿出一个能证明自己的计划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5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