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10 新的平衡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此时南关前面的路已经被挖断正在不断垒土为墙,毛文龙来了后简单交接了一下就开始指挥人布防,接着又来了几批人让此地明军的数量再次上升到四万左右,让毛文龙非常高兴。几天后侯恂也来了,说等再过一阵还要移民过来,赵率教因为南京的事脱不了身来不了,侯恂决定让移民和军队一起修城挖壕。按侯恂的意思是挖断的路还要挖深加宽,山上的路也要像义州那里的山那样全部挖断削直,只留后面的路上山让整座山像实心的城堡。

过了没多久军务院来信说同意侯恂的意见,不但要把南关修好修得固若金汤,还要把旅顺城修好,因为朝廷不但要移民还要派官管理。从山东过来的移**要是对下海捕捞有兴趣的人,他们来到这里就可以在大铁公司的名义捕鱼捉虾卖钱,用人用物都得给钱不得乱支派。毛文龙本以为可以随意用人,谁知道这些人有专门官员管理,不由得有些失望,好在侯恂暗示他大铁公司他惹不起,所需的钱都由朝廷拨发,毛文龙才按下异样的心思。

阿敏让李永芳守住金州后,就率领自己的残余部队还有沈阳来的援军向辽阳而去,四万多人从复州、盖州、耀州而过都没有看到明军,直到过了鞍山才遇到有兵,不过这些兵都是些女真兵。此时已经是二月初,留守沈阳的代善早得到辽阳被攻占的消息,派三贝勒莽古尔泰来查看了。

皇太极继位后听从宁完我和范文程的建议收揽人心,从那些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的人中不断选人加入进军队,这里面有蒙古人也有汉人。皇太极对他们一视同仁只要忠诚都让他们入旗,短短三年就增加了好几万人,其中有两万就由三贝勒莽古尔泰带着藏在抚顺一带。毛文龙出皮岛后沿海边走所以没有遇到,假如他还想偷袭萨尔浒等地方就会遇到莽古尔泰的部队,崇山峻岭中女真人以逸待劳难说是什么结果。

皇太极临走前就想到明军会趁机偷袭沈阳,他的目的就是引诱明军深入,然后让莽古尔泰和阿敏一起缠上去,不求消灭敌人只求缠住一段时间,等他回师掐断后路来个大包围。

还好黄道周的直觉很灵敏没有攻沈阳,就算是攻辽阳也是快攻快撤没有占住不走,让负责牵制任务的莽古尔泰很不舒服。沈阳城里的大贝勒代善传话出来,说要莽古尔泰和阿敏合兵一处追击明军,务必不让明军退回锦州。代善说根据一个喀尔喀部台吉的报告,说明军大约有六万人左右不可轻敌,只要找到他们并缠上去不让明军回锦州就是胜利。

阿敏和莽古尔泰汇合后专门察看了辽阳城和太子河周围的痕迹,发现明军无论渡河还是攻城都很快速,听原辽阳守军说明军过河与攻城的器械很是有力,其它武器威力怎么样可想而知。阿敏他们不敢轻敌抱团前进不断派人打探,最后终于得到消息明军在西平堡驻守,两人一听大喜立即带人围了上去。

二月中旬,当阿敏和莽古尔泰赶到西平堡前面时,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大河,河对岸还出现了一道半人高的高坎墙,见女真人来了明军正得意地在岸边笑,不时还有几声冷枪冷炮放响,让女真人不敢靠近这条大河。

在明军这边笑得最大声的是一员小将,他就是吴襄的儿子吴三桂,他离开博学院后直接就到了宁远,经祖大寿等保举当了一名千户,天启念他建议开花炮弹的功劳特地批准。尽管吴三桂刚刚十七岁,但是去年年底在围困锦州李永芳时,他冲在前面跟出城的李永芳部交手亲手斩杀了十几人,吓得女真军退缩回城不敢再出来,吴三桂也因此又立下功劳,据说战事一结束就会再升。

年纪轻轻就不断立功升赏,部下都把吴三桂看着前途无量之人,见他笑得欢畅当场就有人说:“小将军不愧是在博学院里学过的,比我们这些白丁强多了,一来就发现沟挖得不宽也没有垒墙。幸好我们在小将军的带领下将这条河加宽了也垒起了墙,不然的话女真人恐怕就会直接冲过来了。”

吴三桂轻蔑地说:“他们要过来也很容易,反正这沟也不深还没水,不过他们真想过来就得给过河费,我们不能白忙活一个月。”

旁边人凑娶地问:“不知道小将军要多少过河费才放他们过河呢?”

吴三桂说:“不多,每人留下一个脑袋便是。”周围的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女真军这边,阿敏看了看形式对莽古尔泰说此处不方便进兵,他认为明军在此处防守不算什么,垒上一道高河堤防护也不算什么,他最担心的是宽阔的河道没有水。如果真是取土坑不该有这么整齐,如果是刻意挖的河道不该没有水,算来算去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明军准备在自己下河的时候放水来攻。

莽古尔泰人如其名是个很莽撞的人,他说既然来了就不该怕这怕那,这边有几万人只等一声令下,分个十几段冲过去明军肯定挡不住。这边的河坎只有半人高,对岸高一点也不足一人高,连梯子都不用搭根木板就能上去。见阿敏犹豫莽古尔泰不禁有些不满,质问是不是打了两个月仗把胆子打小了?如果阿敏不去他就自己率部前去准备过河,等他过了河再来保护阿敏的人过去。

看了看一眼望不到头的河道,阿敏不知道明军怎么有这精力成天跟石头泥土过不去,没事了不好好玩把泥土般过去搬过来有意思吗?阿敏想了一想觉得莽古尔泰说得也对,明军不可能处处设防,这么长的河道怎么可能全部防守得住?他决定综合两人意见绕一段路然后分兵过河去,既然任务是缠住明军,总要过了河守在西平堡外才是正经。

可能是知道了阿敏的想法,只听得一阵巨大的嘈杂声传了过来,只见一道白线从河道远处推了过来,女真兵此时终于知道明军为什么在对岸单边修高河堤了。只见河水顺着河道呼啸着向西直扑大海而去,因为对岸河堤高水翻不过去,这边低水又大直接就翻了出来,就像一只大手一样把沿岸的所有没根的东西搂进了河里。紧接着后面的河水渐渐漫了过来,慢慢地要来盖住阿敏和他手下士兵的脚面。

现在正是早春到处都在解冻,辽河水正是大涨的时节,明军挖了一条又宽又浅的河还在他自己那边修高堤,明显是想引辽河水来淹人,阿敏庆幸自己幸好没有听莽古尔泰这蠢货的话,不然进攻的人就要洗冰水澡了。

西平堡面前这条河原来只是一条小河沟,原来这里有两座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建的烽火台,袁崇焕来到西平堡后就叫人把小沟挖深加宽,准备从辽河引水过来挡住女真人。因为以前这里有两座烽火台,袁崇焕就把新加深加宽的河叫双台子河,他认为以前西平堡太突出东南北三面都会受到攻击不安全。双台子河一修好灌上水,就相当于用河水给自己加了道屏障,女真人要么隔河兴叹要么绕道从北面来攻,至少能让自己多坚持一阵。

袁崇焕认为自己的办法很高明,周围的将领也赞扬他说他有头脑不愧进士出身,谁知道吴三桂一回来就嚷着说不知道哪个缺心眼的主持修的河,这让袁崇焕非常生气。袁崇焕压住火气问吴三桂有什么高招,吴三桂说河太窄敌人搭张木板就能过来,而且还说辽河水大水一来说不准先把西平堡淹了,并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主持挖河的人是头猪,全没看见有人在向他挤眉弄眼。

袁崇焕仔细想了想也知道吴三桂说得有道理,但他气不过吴三桂敢辱骂自己,虽然吴三桂很可能不知道是自己主持的,但是这种张嘴乱得罪人的习惯也需要收拾一下。袁崇焕压制住自己的怒气轻声告诉吴三桂,让他带人扩沟垒坎直到他满意,吩咐完后就回去找人想办法搞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下。吴三桂浑然不觉立即领命而去,用了近一月把河道扩宽了一倍,挖好河道后吴三桂没让人放水,直到阿敏他们来后才开始放水。

女真人这边阿敏见自己没有莽撞攻击躲过一劫,瞪了莽古尔泰一眼然后传令退兵,莽古尔泰也知道自己开始出了个臭主意,也没多说什么跟着阿敏先退然后绕了个大圈子才渡过辽河。这一圈子几乎绕了有一百多里,都第三天才来到西平堡的北面,想到这几天绕的冤枉路莽古尔泰不由得很生气,立即就准备试着攻一攻城试探虚实。老远就看到西平堡城头上士兵在来来回回奔跑,看样子也发现自己了显得很慌乱,莽古尔泰决定先跟阿敏商议一下。

谁知道他还没有去跟阿敏商议,城里就出来人跟他商议了,从西平堡城里出来的人是鳌拜,他说皇太极已经回来了,现正在西平堡城里,要他们两人进城说话。三天前还看到明军在河对岸耀武扬威,并且差一点儿来了场水淹七军,刚刚绕了三天路这西平堡就换人了,这让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人感到很惊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82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