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94 水炮阻敌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两天后宁远方面把衣服粮食等东西运送来了,负责运送粮食来金州的是辽东巡抚袁崇焕,他在上半年截留了天启的皇庄收入练兵,这次刚好用宁远城里的存粮抵帐。见金州条件这么艰苦袁崇焕也有些同情,给毛文龙说这次运送的东西宁远城里还多,如果不够只要说一声宁远方面还可以再运,这话让毛文龙感激了半天。侯恂临走前悄悄给毛文龙交代了一句话,就是能拖住几万人拖几万,拖到皇太极的主力全来了时,朝廷会用连环炮船断后用大船将他们全部运走。

毛文龙这两天精神很好,粮食、药品、衣被、帐篷等东西的到来让士兵们可以吃饱穿暖睡得香,受了伤的士兵也不再是只能窝在一边等死,而是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顾。现在金州城中安放着一顶又一顶的新帐篷,帐篷口还安放着一口又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锅中间炖的肉随着风到处飘散着香味,让苦战了半个月的士兵放松了下来。看着围在锅边吃肉喝汤洋溢着笑脸的士兵,毛文龙的心里份外的热乎,远处女真人的营帐在他眼里也好像渺小了许多。

刘兴祚在旁边看着微微有些激动的毛文龙,轻轻说道:“这个碳火炉据说是什么大铁公司的新产品,做得小所以必须把碳块做得一样大小还一样形状,为了好运送和好燃烧还打上很多小眼,取名字叫什么蜂窝煤,这些人还真会想。”

毛文龙说:“商人嘛就是逐利的,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军费买的,好在这东西比柴草好用,不然的话这天寒地冻的我们怎么生得了火?只要有用让他们赚些钱也是应该的。”

刘兴祚见毛文龙不断远望,开玩笑说道:“大帅的字是振南,将来赶走女真人皇上就会封你为辽南侯,可见这两个南字还真应上了。”

毛文龙听到侯恂透露天启将来会封自己为辽南侯的消息后,这两天是热血沸腾浑身有劲,见刘兴祚说自己的字也有个南字,深呼吸了两口然后说:“但愿我们兄弟能等到那一天。”

尽管侯恂没有带来援兵只用炮船强行打开道路运送了些物资进金州,但阿敏和多尔衮也能够发觉明军的不同变化,虽然没法进城看一眼明军增添了些什么东西,但从更加密集的火炮还有更加昂扬的斗志来看,金州城更不好攻下了。阿敏跟多尔衮还有岳托商议了一下,决定还是暂时停止进攻先给皇太极禀报一下再说。

皇太极这十多天越来越郁闷,本来以为以锦州为诱饵拖住宁远明军,自己来个声北击南占据皮岛并消灭毛文龙,从进程来看也初步达到了目标。皮岛占住了毛文龙的人也灭了大半剩下的也围困住了,但是宁远的明军却真把锦州围了起来,大有一定要吃下锦州的架式,就好像大鱼咬住了钩非得吞下鱼饵不可。皇太极原来以为迅速消灭了毛文龙后再挥师向北,一贯孱弱只会倚城而守的明军肯定会退兵回去,谁知道这次锦州城下的明军摆出决战的架式。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舍弃锦州让孙得功和李永芳彻底成为鱼饵,要么救援锦州让毛文龙暂时活几天,反正皮岛已经让自己占领了不怕毛文龙搞出什么花样。锦州城上有这一年来造的大炮,虽然笨重不好搬运但用起来还是有效果,相信明军要攻进锦州必须得付出一定代价。在锦州方面拖住明军后自己这边以雷霆万钧之力全力消灭毛文龙,彻底清除这个骚扰了自己多年的祸害。

想了一些时候皇太极犹豫了,他既不想放弃锦州又不想丢掉毛文龙这块到嘴的肥肉,于是做了一个有些大胆的决定,就是让盖州方面的多尔衮去协助阿敏歼灭毛文龙,自己这边前去支援锦州。他这个想法看似万全其实有问题,两边都要管很可能两边都管不好,因为这就牵涉到一个分兵的问题。在打仗的时候要么进攻要么防守主帅心里必须要有个决断,攻不攻防不防的策略是用兵大忌,很多时间和机会很可能会在犹豫不决中丧失。

不过皇太极没有管这么多,他认为就算明军的战斗力有一定提升,但是既要攻锦州又要防守自己的进攻相信还做不到,说不准这次能在野战中捞取便宜,以报宁远之战的大仇。经过仔细盘算,皇太极先是屯兵广宁和西平堡守住辽河平原的大门,然后命令新组建的蒙古军和汉军兵向锦州进发。

皇太极这两年听从宁完我的建议,在蒙古人和当地汉人中选了一些比较忠心的人编入军队里,按宁完我的建议除了女真八旗外还要成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皇太极深以为是准备逐步实行。为了检验这些新加入进来的士兵的战斗力,皇太极让人带领蒙古兵和汉军兵各一万共两万人去锦州。这两万人去了一天后第二天就带回来消息,说明军大约有两万左右的人在右屯阻挡,据说右屯后面的大凌河堡还有三万人,也就是说共有五万左右的明军在阻挡自己去锦州。

明军要想攻下锦州就必须顾忌遭受两面夹击,所以说明军有部队阻挡并不奇怪,但是令皇太极感到奇怪的是前方得来的情报说明军并不想拼命。因为右屯是哨堡地方不大周围地势又比较平坦,不具备据险而守的条件,而且右屯的明军既不垒城又不挖壕,遇到进攻只是放枪放炮,放完后在骑兵的掩护下慢慢后退一段距离又开始停下来。负责去锦州的这两万人本想冲上去乱砍一番,但是发现明军在撤退的时候撒了很多铁蒺藜,只得一边清除障碍一边缓缓前进。

皇太极不知道明军在打什么鬼主意,但他从明军在撤退中撒铁蒺藜一事中分析出明军暂时无意东进,也可以进而得出锦州还没有被明军拿下来的结论,于是命令继续前进只是小心注意埋伏。女真人在《三国演义》中看到很多围困城池不打专打援兵的战例,后来实际运用时也用得很是得心应手,怕自己这边也被明军来个围点打援。好在明军好像并没有看过三国,只是不断放炮然后不断后退,虽然给支援锦州的这两万人马造成了些麻烦,但是也没能阻挡住其脚步。

约十天后当这两万援兵来到大凌河堡前的时候,才发现开始那两万人不断制造麻烦又不拼杀的原因,只见本来不大的大凌河堡围了一圈冰土墙,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小城。正对着东面的墙垒得很厚但不算高,只是因为墙下面的地已经被挖得很低所以显得墙有一定高度。大冬天的冻土比铁还硬不知道这些明军是如何挖开的,右屯的明军缓慢后退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道防护墙没有完工,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完工了正等着承受攻击。

蒙古人的性子是比较急的,来了后就想先冲到墙下向上爬,但随行的汉军兵比较有想法,他们告诉急于立功的蒙古人要爬墙先得下坎,如此一来很多士兵都会死在墙下的坎中,应该先填平这个深坎再说。蒙古人一听深以为然,随行看过三国的女真人也连连点头,他们指出当年诸葛亮平定南方时看见不太高的矮城就先填土然后上城。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好了进攻的办法大家马上就分工,一些人去撬土一些人去搬运,另外一些人就准备搬起这些冻土块去投掷。要把搬运来的冻土块投到明军防护墙下的大沟里必须先得过河,过了河以后再跑几步就可以发力丢土块填沟了,负责丢土的士兵刚刚一跑到河中间,明军这边开始发动了。

只听得“咚咚咚咚”几阵响,几十门佛郎机炮开始放炮,如果这些炮弹是对着人去的也不担心,因为冬天里地上全是冰雪炮弹不会弹起来伤人,砸在哪里哪里就是一个洞不会弹起来造成二次伤害。但是这些炮弹都不是对准人的而是对准大凌河河面的,结了冰的河面被几十门炮一顿乱砸,顿时就砸了无数个不大不小的洞。

进攻的人被这一通炮砸得莫名其妙,看样子这些炮的着弹点都是算好了的,全部都是瞄准河面在砸,问题是在河上砸几个洞效果应该不是很理想,最多让进攻的人不小心崴着脚,除了倒霉鬼正好被砸死没多大杀伤力。这些刚刚在皇太极处参军的蒙古人和汉人还没有搞清楚明军向河里**的用意,明军的真正攻势来了,只见防护墙头的铁管里突然喷出无数水龙,遇到寒风立即变成拖着白雾的冷水,不断向河面上的士兵喷洒过去。

佛郎机炮砸人主要是威吓阻挡,真正能砸着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倒霉蛋,这些喷洒过来的水龙才是要命的东西,因为喷射的管子多范围大还能左右扫射着喷,所以没有人能够躲得过全被喷得湿淋淋的。在极端寒冷的辽东冬天里身上被喷湿,很可能马上就会冻成冰棍,被淋一身水的士兵们大骇之下立即转身就跑,有好些反应慢淋水多的当场就成了冰人,被抬回去也死了好几个,没死的也失去了战斗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46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