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72 论医论国(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世间的事物其原理很多都是相通的,很多厨师和医生能够从其职业中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说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类的话,琴师和画师弹着琴画着画突然能感悟几分禅意,说出什么“琴为心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道理.杨涟能从医生和病人的谈话中领悟到治理官员的道理一点都不奇怪,天启只是想知道他会不会像自己的病一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杨涟很自信地说:“臣从武大人的调理方法中想到对主官和辅官的调理方法,这方法就是不断地统一思想,人是会变化的必须要不断提醒,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轮流宣讲等形式不断去统一所有官员的思想。其实这方法皇上当年用过,就是用唱歌的形式让将士遵守纪律增加对朝廷的忠诚度,现在想起来应该也是为了不断提醒和不断统一之意。”

听了杨涟的话天启想起当年让军中传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事,不由得露出笑容,看来杨涟是想通过搞宣传来统一思想,这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官员们刚刚当官时都是热血沸腾想做好事的,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磨练才渐渐开始做坏事,没有人上午还是海瑞下午就变成严嵩的,只要在他的思想出现动摇的时候通过宣传给他敲警钟,说不准会挽救很多将快失足的官员。

当然宣传的内容必须要真不能用欺骗的手段愚弄人,就算要欺骗都不能让人明白这是欺骗,不然的话今后别人一听到这样的宣传就会反胃,到最后朝廷的可信度会渐渐丧失。宣传本身还不能滥用要有的放矢不能全说空话尽呼口号,要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寓教于乐,那些说教式、恐吓式、官话连篇空洞无物的宣传,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最后必然走向形式主义有失通过宣传统一思想的初衷。

杨涟见天启但笑不语,接着说道:“假如真像皇上所说的那样效果只是当时有用过了没有,臣想武大人说的借助外力这方法可以用一用。”

天启看着杨涟说:“看来杨大人领悟到不少,你就说说怎么借助外力?”

杨涟说:“这官员不接受朝廷的宣传或者宣传的效果不佳,是因为京师跟各地的交通不便相距太远的原因。借助外力就是要让当地百姓监督,假如百姓能够监督官员那么官员做起坏事就会有所顾忌。”

天启想了想说:“百姓怎么能监督官员?又怎么敢监督官员?”

杨涟说:“首先要将百姓发动起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把官员监督好就是自己当家作主,是平等和自由的体现形式。要告诉所有人官员施政各有方法,但平等和自由是皇上总结出来的必须遵循的道理,如此一来官员们就算想做坏事都会顾忌犹豫,都察院掌握情况也不会老慢一步。”

让百姓监督官员这本身就是一句笑话,官员要做什么不要说普通百姓,就算身边人也不一定能知道,顶天了只能算是监视。杨涟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的想法并不是真要百姓去监督官员,只想让百姓通过监视延迟或减慢官员欺上瞒下的节奏,有利于朝廷及时监管,看来杨涟心中还是以朝廷监管为主的,这就让天启大为放松长出了一口气。

这发动百姓肯定绕不过提倡**这一道坎,现在**意识和**手段都还稚嫩,比如说朝中选官员时的廷推制度只能算有一点**萌芽,不能说很完善值得推广。假如贸然搞什么不能掌控的**,到时候出现大面积的群体事件那是一点也不希奇的,饮鸩止渴的事万万不能做。在担心群体事件的同时,天启还担心杨涟自己受了**意思的影响,不要说现在,就算再过几百年后,流行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完善。

天启对杨涟还是很看重的,最早的培训人才天启就找的他,认为此人忠诚听话精力充沛是个有用又好用的人,心中已经把他作为后备力量在培养。现在杨涟猛地说出要发动百姓做事让天启很吃惊,假如是其一时冲动也没有什么,就怕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就说明他的思想受到了龙华民等泰西人的毒害,这就让天启有了自己开满鲜花的的后花园中长出了杂草一般的感觉。

天启想了想问道:“杨大人认为朝廷监管和百姓监督这两者谁更有效力?或者说你更倾向于主要用哪一种方式?”

杨涟说:“当然是倾向于从上而下的监管,现在的百姓连识字的都没几个,他们只能用但不能用在关键之处。”

天启点头缓缓地说:“不识字也不代表没思想,但是就算都识字也不能轻易发动百姓来争论或者一起来做什么事,要让他们做事就必须能够有效控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轻易涉深犯险。你回去后想一想怎么宣传,这办法耐用无公害生冷不忌,比起什么**自由更好控制和解释。至于说官员的监督问题,最好让各地主官和选择他们的人签署连带责任,当方土地当方灵这话可不是说来玩的。”

见杨涟点头称是,旁边沉默了半天的邓玉函问道:“杨大人说当年被一个叫魏阉的人排挤陷害,请问这个魏阉是不是东厂的魏忠贤魏公公大人?”

魏忠贤是东林党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杨涟最不愿意提起和想起的人,见邓玉函问得直接,杨涟无奈点头道:“正是此人。”

邓玉函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请问杨大人,你现在还恨他吗?”

杨涟这时突然想起天启在场,自己跟邓玉函自顾自问答有些不妥,于是说道:“今天皇上接见我们应该说国事,个人恩怨不该在此时提起,邓先生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私下谈。”

邓玉函也明白过来了,转身对天启说:“尊敬的皇帝陛下,我这样直接问杨大人的话有些失礼,请皇帝陛下恕罪!主要是我现在对这个魏公公大人很有看法,他这么久来一直在跟我们作对和设置障碍,请皇帝陛下让他跟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我今天来求见的原因。”

天启说:“急切之下可以理解,没有什么失礼的恕罪的说法,其实朕也很想知道杨涟是怎么看魏忠贤的。魏忠贤让人跟着你们的人也是朕的命令,主要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

邓玉函摇头说:“我们是上帝的使者不需要他的保护,请皇帝陛下让他把人撤离吧。”

天启摇头说:“朕开始已经说了,主要是保护你们的安全,还有次要的原因就是监视你们,这话说出来多没意思,但你非得逼迫朕说出来。”

“监视我们?”邓玉函不解地问道:“我们只是去各地修教堂传教,这是皇帝陛下允许的,难道皇帝陛下认为我们的人会对大明帝国造成伤害吗?”

天启说:“凭你们陆陆续续来的几十个人还伤害不了大明,但朕怕你们伤害大明的百姓,已经有情报说你们办了两件事是不妥当的,假如你们不改正的话,朕会考虑取消你们继续建教堂传教的权利。”

邓玉函大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先说好的,不可能办不妥当的事还是两件,请皇帝陛下指明我们好注意。”

天启点头说:“看你的态度不错朕也就不绕弯子了,朕原来说过你们不得招收未成年的小教民,但是东厂来报说你们广为招收几岁的小孩,一招还是几十个,大明的规定不到十六岁不算成年,难道你们不知道?第二件事是不得收取教民的钱财,听说你们私下接受了教民的捐赠,捐赠也是钱财是不能允许的。”

邓玉函叫苦道:“皇帝陛下误会了,我们飘洋过海来到大明,要修建教堂肯定需要钱财,皇帝陛下说过我们可以通过教人识字和医病来收取钱财,招收未成年小孩是教他们识字,教民私下捐赠是为了感谢我们救命之恩,请皇帝陛下明查。”

天启说:“朕知道你说的没错,正因为如此才说你们办事不妥,否则的话你们就是有罪。让你们教人识字只是教识字,但你们还教他们一些什么外国歌曲歌颂赞美上帝,这就是变相在传教是不允许的,今后你们上课时东厂的人要旁听。治病救人获取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们不该得过报酬后又接受捐赠,东厂认为你们有诱骗财物的嫌疑,所以今后你们的医馆中也必须有东厂的人坐镇,保护你们的同时让人当场结帐,过后不得再有财物往来!”

邓玉函见天启语气慢慢变得严厉只得应允,想了想眼珠一转对杨涟问道:“皇帝陛下说了,他也很想知道杨大人对魏公公大人是什么态度,杨大人能不能说说?”

杨涟见天启也看向他,于是说道:“没什么态度,以前非常痛恨,不过现在已经不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7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