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41 正面说服(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刘宗周的估计大致差不多,天启确实想利用过犹不及来说明自己主张的合理性,不过他没有在孔子的话上纠缠太多,直接就奔着今天的主题去了,就是今后这报纸的价格是不是该涨。

从五月中旬开始到六月上旬多半个月时间里,大铁公司把北京周边会印书的人和机器全拉了过来用,不停地印卖出去几十万份报纸,尽赚了两万余两银子。周围的商人敏锐地嗅出其中的商机,立即要求合作卖报,又陆续交来两万余两定金,这就更加坚定了天启要把大铁公司旗下的出版社做大做强的决心。

按原来说好的去掉各种费用后大铁公司和东林报社各分一半,相当于一方出钱出力一方出头脑,算起来是一个共赢的局面。现在东林党人在这事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只是在最后因为担心在全国读书人中失去影响力,才勉强同意根据实际情况加价。即便如此黄尊素也被安排了一个监督报纸价格和监督报纸内容的职位,要想黄尊素和刘宗周等人今后真心配合,不把他们说服是办不到的。

天启看着眼中有警惕之色的刘宗周,想了想转头问目光还在不住闪动的黄尊素:“黄大人,你上书说这报纸不能卖太高,只要不亏本就可以,朕想问问你是怎么看钱这个东西的?也就是说你认为钱到底有什么用?”

黄尊素说:“皇上,臣当然知道钱可以买东西,至于说怎么看钱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主要看你处在什么地位。”

天启问:“你黄大人怎么看钱?”

黄尊素说:“钱不在于多够用就行,有时侯钱太多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天启点头说:“是啊,想晋代的石崇还有本朝的沈万三,他们如果不是因为钱太多了估计还能安享晚年,没有钱不行但钱太多会害己。不过这是你们读了书当上了官之后的看法,不代表其他人也这么想,我们来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像你黄大人一样的想法。”

天启说完后转头看向旁边的一溜太监,随即让谈敬去把最边上那个小太监叫了过来,等小太监过来后天启和颜悦色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这钱代表了什么?说真话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你。”

小太监年纪还不到二十,见天启叫他讲真话于是说道:“回皇上,奴才姓安人称小安子,奴才认为有了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不用做很多事。”

天启问:“那你是觉得赚够一定的钱就满足了呢还是想挣越来越多的钱?”

小安子说:“人都是贪心的奴才也不例外。”

天启点了点头说:“你下去吧,赏你二两银子。”

待小太监谢恩退下后天启对黄尊素说:“看来普通人跟黄大人不一样,普通人想的是赚更多的钱而黄大人觉得够用就行,相比之下像小安子这样的人在大明占大多数。我们开始说了每个个人对钱的看法,那么请问黄大人还有刘大人等其他几位,你们从朝廷的需求出发说一说一个国家喜欢百姓有多少钱。”

黄尊素想了想首先说:“百姓贪财是因为他们穷怕了,就算他们永无止境地想拥有越来越多的钱,他们很多人一生挣的钱也很有限。臣认为在提高他们收入的同时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让百姓们都正确认识到钱多了不是好事。从朝廷的角度来说也希望百姓不太穷也不太富,太穷了是我们这些官员的失职,太富有了难免会像魏晋时期一样大兴奢靡之风。”

天启摇头说:“就算一般的官员都不可能像黄大人那样觉得钱太多不好,何况像你说的已经穷怕了的普通百姓。以前的朝代不算就说本朝,从太祖开始到现在这么多年杀了多少贪官?这些人多为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为什么他们不像你黄大人那么懂得知足常乐呢?”

见天启从钱上一转眼就说到对人的教育没法制止腐败上,黄尊素也摇了摇头说不出话来,当年他在当御史的时候曾多次上书要求治理官场中的贪腐行为,当然明白读过书的官员中很多人也做不到看轻钱财。

刘宗周这时候说:“皇上,臣从开始那个小安子的话中明白了一点道理,他说有了钱就可以不做很多事,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成有了钱可以叫人替自己做很多事。人们拿钱一般是买吃买穿买房子买马,但是谁见到有人把银子拿到嘴里嚼的?有谁见到有人骑在一大锭银子上飞跑的?又有谁见过一大锭银子帮人煮饭洗衣看大门的?就是说银子本身并没什么用,不过它可以让别人做事使自己清闲。”

听了刘宗周的话大家都暗暗点头,天启问:“把刘大人的话精简一下,是不是可以说有钱就代表有自由?人们追逐钱财是不是也可以看着是对自由的追求?”

刘宗周说:“皇上英明曾说过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个人越来越自由,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平等,今天的话印证了皇上以前说的是对的。”

这时候久不说话的徐光启说道:“皇上,臣发现钱的主要作用是让人做事,清闲只是自由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真自由,就像黄大人开始说的那样人忙不坏但会闲病。用钱去让别人替自己做事,而自己根据兴趣和所长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会用钱也是真自由。”

徐光启的见解也得到大家的赞同,这时候高攀龙说:“开始黄大人说个人的钱太多太少都不是好事,徐大人说的话可以看着是站在朝廷立场上说的,这钱的作用是让人去做事,如此说来还真合得上。你们想啊,假如百姓手里的钱太少了就没法买卖东西,只能在小范围内以货易货外人无从插手。真要是百姓手里的钱多了他又不想做事了,都有钱了都不做事那么国家岂不是都闲过日子?可见钱多了少了都不行这话是对的。”

听了高攀龙的话黄尊素面有得色,不住颔首向高攀龙致意,徐光启见大家都赞同他的话也不禁有些舒服,只有信王心里暗暗冷笑,因为他突然发现这些大臣好像没有把天启的话联系在一起。信王没事的时候喜欢把天启这么几年做的事细细分析,发现很多事都是有深谋远虑预先作了筹划的,比如说抄家攒银子移民度饥荒还有修关键的边墙堵住女真人等事,无不是在纷繁耀眼的众多建议中选出了最有效的办法,相信这次也事先有谋划。

见大家都在发言唯独信王不说话,天启问道:“信王有什么见解吗?”

信王一听自信地说道:“众位大人都说得很好,就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不能让百姓有太多钱,当然也不能让百姓太穷,保持在一个最恰当的程度上就可以了。但是这个程度是多少?多了用什么办法下调少了用什么办法上调这都是个问题,正如皇兄强调的孔圣人的话‘过犹不及’,所以事先要明白百姓该有多少钱。”

信王的话终于让大家明白过来了,原来天启是在这里等着他们在呢,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让大家拿出一个标准来,有了标准大家做事就按标准办,如此一来人的作用就会弱小到接近于没有。黄尊素最开始以孔圣人的事迹为凭借占据大义,现在天启也以孔圣人的话来说服大家,表明他既不是以势压人也不是运用机巧之术。

天启见黄尊素和刘宗周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说道:“信王说得好,从整体来说官员们心中要有个数,就是你治下的百姓手里应该有多少钱,用什么方法去调剂他们手里的钱,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恰到好处。这是大事你们慢慢去商议就是,朕的意思是小事也应该有个标准,就好比报纸的定价一样要定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既不能价格太高让买的人不愿意买,又不能卖得太低亏本不说还被人看轻。”

黄尊素和刘宗周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轻轻点了一下头,黄尊素说:“皇上,臣要先向你告一个罪,其实臣也知道皇上的意思是想通过在全国办报纸引导舆论,钱什么的你并不是很在乎,你只想通过一个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臣之所以反对加价并不是想要跟皇上过不去,而是想着怎么才能少拿点钱给大家少分一点。皇上你想,假如今后报社办多了赚的钱也会多,那样一来发的钱也会多,这对读书人不是一个好事。”

天启不由得有些奇怪了,早说你们怕分的钱多我给你少分点了,犯得上绕这么大一个弯子来吗?钱这个东西你要多不一定有,但是你想少要点那只是一句话的事。

天启想了想说:“如果你们早这样说就给你们分个两三成不就解决了吗?但是现在朕已经说了要给你们分五成就绝对不会失言。不过朕已经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对那些投入少赚钱多的人征收暴利税,你们东林月报就算是响应号召带头纳税吧。不过朕有点好奇为什么你们觉得钱多了想少要呢?”

刘宗周低声说:“皇上可能不是很清楚,东林报社征收的稿子都是读书人写的,但是读书人不适合太有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80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