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46 融合交流(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袁可立的话算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就是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也要有敢于战斗的勇气,有了勇气敌我之间的差距会小很多,没有勇气就算双方实力差不多也会觉得处处不如人。当然勇气固然需要,也要正视敌我存在的差距然后想办法弥补,只有实力和勇气两方面都占优势,才能够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听了王在晋和袁可立的话后倪元璐连连点头,孙承宗奇怪地问道:“元璐啊,你开始说早有想法只是想从王大人那里得到帮助,但听他们的话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帮你的,你连连点头是什么意思?”

王在晋也说道:“是啊,倪大人小聪明是有一点的,难道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

倪元璐点头说:“王大人说得对,下官确实从你们两位的话中得了点启发,不过这不是什么小聪明。”

王在晋说:“那你说来听听。”

倪元璐说:“我从两位的话中得到两点启发,一是要不断训练增加士兵的勇气,二是应该想办法把新型大炮尽快运用上。正如我们现在在海上还无法跟洋鬼子正面取胜,在草原上我们也没有能力跟女真人正面作战取胜,但是我想洋鬼子能把大炮架在船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大炮架在车上呢?恩师孙大人当年组建有车营,后来改编为车炮营就有大炮上车的打算,假如我能够把大炮小型化装在车上边跑边打,女真人的骑兵也就那么回事了。”

孙承宗听得两眼发亮,他原来组建车营的目的是用来当做移动城墙外加运输载具,后来改名叫车炮营是准备装一门虎蹲炮,想着这东西比投枪和弓箭杀伤力要大。现在倪元璐说把大炮小型化后装在车营的大车上,还把创意安在他的头上,这就让孙承宗喜出望外了。

这时候王在晋也点头说:“看来倪大人不仅仅有小聪明,脑子还是很灵活的,不过新型大炮小型化还只是一说没有搞成功,多训练增加士兵勇气也只是一想做起来很难。”

孙承宗想着曾经算计过王在晋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只要王在晋不做得过份就算有点小冒犯也就忍了,但现在正高兴时听王在晋在旁边泼冷水就再也忍不住了,转头问王在晋:“听王大人的意思是对蓟州的士兵有看法?为什么东南军区的水兵可以在海上多训练就可以增加勇气,蓟州的士兵在草原上就不能通过训练增加勇气?”

王在晋苦笑道:“孙大人误会了,明军现在缺少训练这是事实,比起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要差很多,至于说为什么海里的水兵可以通过训练增加勇气,我认为那是置于死地没有办法。大家想一想,打仗的时候胆怯的一方遇到危险首先是想逃命,一个不对不顾大家转身就跑,以前打仗时不顾同袍义气只顾自己逃命的人多的是。海上也不可能没有胆小鬼,问题是海上没法单独跑,所以就算没有勇气到时候都必须得有。”

孙承宗一听还真是这道理,船上的士兵就算想跑也没有办法私下跑,要么一起跑要么自己跳海喂鱼。他点了点头说:“元璐回去后好好想想怎么训练和大炮小型化的事,现在让卢象升卢总兵说一下你的看法。”

卢象升说:“倪大人开始说了些在草原上如何通过进攻来防守,我想说一下对喀喇沁人的安置想法,算是一个想外一个想内。我记得皇上曾经说过平定土司后就不允许他们军民两方面全管,只允许土司管一样让他们不能成为独立小王国,只有他的领地上不能出现自给自足,他就没叛乱的念头,因为在军民分开的前提下他们离不开朝廷的调度。我认为对这些喀喇沁人也用这一招最好,归附过来的蒙古士兵跟原来的明军编一起,放牧耕种的人跟大明百姓在一起。”

孙承宗说:“卢总兵的意思是让年轻的蒙古人跟大明士兵一起守城,老弱妇孺跟一般百姓一起种田或者放牧,这办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也符合皇上的旨意。不过蒙古人习惯马战让他们守城恐怕没有用其长,边墙内也没有那么多土地给他们放牧种地。”

卢象升说:“开始几位大人不是说了吗,草原上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可以把一些明军原来的骑兵跟蒙古骑兵编一起,一视同仁对待就是。至于说没有那么多的地放牧,可以把山海关以东、宁远以西、大凌河以南的辽西地区分一部分出来安置人。我知道这是皇上的皇庄,是朝廷当年缺钱时许给皇上三十年的税收之地,但这块地总得有人种地放牧而不需要分是谁种地谁放牧,只需要到时候把该交的税交给皇上就是。”

高第说:“朝廷跟林丹汗有协议,假如喀喇沁人出了边墙林丹汗就可以任意剿灭,我们的三万骑兵已经让曹文诏带到西北军区去了,如果单独成立蒙古骑兵队恐怕瞒不过林丹汗,到时候会起事端。卢大人说让我们的骑兵跟喀喇沁骑兵混合,是把曹文诏调回来呢还是重新召人?”

卢象升说:“我听说东北军区的袁崇焕袁大人去年在组建骑兵,而且提了个口号叫‘以辽土养辽人’,据说很多士兵都在响应,可以把他的骑兵跟蒙古人的骑兵混合编一起,就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

卢象升这么一说大家都转过头看向东北军区督军熊廷弼,熊廷弼轻咳了一声说:“按军务院的要求防务要慢慢移交给当地总督或者巡抚,东北军区走在前面已经移交给袁大人了。袁大人的想法也是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他从防守部队和移民中用‘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口号召集了七千多骑,准备随时发起对女真人的攻击。我们东北军区野战部队正在想办法攻取锦州,袁大人的事我们只是向军务院汇报过没有多问。”

孙承宗点头说:“这事我知道,曹文诏刚带三万骑兵离开袁崇焕就在着手准备了,当时你们都去分管军区去了我向皇上汇报过,皇上也同意袁崇焕的做法。当然袁大人不敢胆大妄为到把皇上的皇庄拿出来分人,他给部下的许诺是攻下宁远以东的地区并占领后,可以把占领的土地分给他们,皇上知道后还加了一条就是五年免税十年减半而且有继承权,士兵们听了后都很高兴。”

王永光问:“孙大人,东北军区这么做确实可以提高将士们的士气,不知道西北军区是否可以照着办?下官也正为如何提高西北军区士兵的士气而苦恼。”

孙承宗想了想说:“应该可以,不过要先给皇上请示一下,还要注意方向和地域。袁崇焕提出要分的地是宁远以东女真人占的地方,女真人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去攻占也就占了。西北军区外面是朶甘人、藏人、赤斤蒙古、瓦喇人还有畏兀儿人,要注意不要轻易树敌。”

王永光一听需要注意这么多,一下子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连说要想想再说,大家又说了些其它事就由孙承宗将大家的意见写下来让人呈给天启看。

现在正是六月底,天启在宫中摆宴席庆贺冯思琴二十岁生日,同时封其为慧嫔。按天启原来的规定二十以下为五品选侍,二十岁封四品美人才人贵人之类的名号,三十岁封嫔为三品,四十岁封妃为二品。如此做法是为了避免后宫中争名位,每个人什么待遇都按年龄来,有生养了子女等特殊贡献的加一级,冯思琴今天二十岁又生有一个儿子正好够封嫔。

冯思琴封嫔后除了那些荣养的老人,在宫中她就是仅次于皇后的人,虽说在天启这里这名号除了供俸跟以前有区别外没有任何意义,但升级总是让人向往又愉快的。其实冯思琴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就是天启为了不让她哥哥冯向龙被泰西人洗脑,给冯向龙找了个差事,就是在南京办了个常青树公司南京办事处,专门对新型有价值的投资渠道进行投资,人有了事做就不会那么空虚,对虚无缥缈的信仰一类的东西就不会那么热衷。

大家向冯思琴祝贺完开始吃饭,吃完饭自然是惯例活动打麻将,天启正跟皇后还有冯思琴等人打得高兴,谈敬过来说军务院孙大人让人送来一份奏折问现在看不看。天启顺手拿过来看了看不由得有些出神,皇后担心是战事不利就问道:“皇上在想什么呢?如果军务院有大事皇上尽管去忙,不可耽误了军务。”

天启摇头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前一阵有一些蒙古人归顺了过来长城内没地方安置,安置在长城外吧又怕他们受人欺负或者时间久了跟我们不贴心。军务院商议后说把他们分成军民两部分,把军队跟辽东守军混编,把不愿意打仗的人跟辽西皇庄里的人混住。朕在想这么办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一家子里突然住进另外一家人,两家人会不会和睦相处,假如没两天就打一架那就没意思了,你们有什么好想法没有?”

皇后说:“打仗的事我们不懂,怎么让两家人住在一起不生矛盾也没有见识,今天冯才人刚刚升为慧嫔,她点子多就让她来说一说。”

冯思琴今天心情高兴,听皇后让自己说也当仁不让地问道:“不知道奏折中说没说把蒙古人跟大明百姓混住的原因,有没有什么后续手段?”

天启说:“原因就说是为了把蒙古人也变成大明的百姓,也就是说今后没有汉人蒙古人之分,所有人都是大明的一份子。后续手段倒是没有说,只说了今后一视同仁不分高低,其中特别提到东北军区的大总兵满桂就是蒙古人,对那些蒙古人来说有一定的说服力。”

冯思琴想了想说:“臣妾私下的见解是这主意是好的,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后续手段,这一切走下去就有极大的隐患,可以说奏折上的话是书生的意气之谈没有远见。臣妾这样说可能有些没有礼貌,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请皇上见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67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