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29 异变骤生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听孙承宗说皇太极比努尔哈赤厉害十倍,不止是天启很惊讶,连旁边的张维迎、高第和王永光等三位军机大臣都感到很诧异,都看着孙承宗等他作进一步解释.孙承宗心里微微有点得意,笑了笑说:“首先,女真人是非常团结的人,皇太极能够以幼弟的身份越过几位大哥坐上汗位,这本身就说明他有过人之处,而且他还能够让几位大哥老老实实听命于他,就更证明了他是个极其有手腕的人。”

见大家不住点头孙承宗又说:“第二,怒尔哈赤是个狂傲的人,他征战多年无论是明军、朝鲜人还是蒙古人他是见谁都打,这样的人虽然凶狠但不值得惧怕。皇太极一上台就以低姿态来跟我们谈判,而且还说要派使臣来拜见皇上,这是努尔哈赤绝对不愿意做的。努尔哈赤前几月跟我们签定的协议都带着宣战书的味道,他刚刚一死被皇太极就派人来重新谈判,这说明皇太极比努尔哈赤更能得到拥护,这样的人是不是比只知道一味用武力的努尔哈赤更厉害?”

王永光笑眯眯地看着孙承宗说:“孙大人说得有道理,下官实在是佩服!”

孙承宗对王永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三,辽东督军袁可立在报告中提到说被俘虏的明军可能跟努尔哈赤的死有关,如果是真的那这个皇太极就更显得厉害了,常言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皇太极为了表明谈判的诚意居然把杀父仇人放了,说明他有着可怕的冷静和非常务实的态度,我之所以说他厉害是因为我都做不到这一点。”

天启想了想问道:“先生,照你这么说那么还跟女真人谈判吗?”

孙承宗反问天启道:“不知道皇上叫人给努尔哈赤麻将牌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天启说:“朕当时只是说打仗会死人,让努尔哈赤有空到北京来朕与他麻将桌上见高低。当然这话当不得真,朕只是给他们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不必非要见血不可。”

高第这时说:“看来这个皇太极是想说明他真想和平,而且是遵循皇上意愿来的让皇上没法开口拒绝。”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是啊,我们的想法是女真人要么放下武器要么退到漠北去,这两样估计他们都不会愿意,这样一来就没法谈谈了也是白谈,虽然这样说但谈一谈总比不谈光打要好些,臣建议同意他们的要求。”

孙承宗话刚说完就见一个内卫进来禀报说有紧急军情,孙承宗接过来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对天启说:“皇上,负责在两河口筑城的宁远副将朱梅及其所部三千人全被蒙古人杀了,而且带兵从两河口沿河向东探寻驻兵之地的蓟州副将张静安及所部两千人也不知下落。”

听到朱梅被杀自己的大儿子张静安不知下落,英国公张维迎的脸上也露出焦急的神色。天启看了一眼张维迎然后问:“是哪部分蒙古人干的?插汉部还是朵颜部?张静安又是怎么回事?他蓟州副将怎么出了山海关跑两河口去了?”

孙承宗说:“是哪部分蒙古人干的还不知道,但就算不是插汉部指使他们也脱不了干系,他们有五千人在那里帮忙筑城不可能置身事外。至于说到张静安”

孙承宗话还未说完就听张维迎说:“皇上,张静安的事是臣安排的,臣主管军情处但发现辽东的情报来源只有皮岛一个方向,对草原上的情报搜集基本上没有。见朱梅将军在两河口筑城,就想何不让人沿大凌河寻找适合情报搜集人员搜集情报和藏身之地,而且还可以训练人马适应山地战斗,同时也可以跟朱梅将军互相间有个照应。臣向孙大人建议让张静安去,谁知道唉!”说完这些话时脸上已经露出后悔莫及的样子。

天启想了想说:“一是自己派人查,二是通知林丹汗问他要个说法,要快!”说完闷闷不乐地走了。

第二天,两河口方面再次传来消息,这次的消息比较详尽,说朱梅被杀有三个原因,一是朵颜部受到挑唆突然暴起发难,率所部人马一万人悄悄将两河口包围,然后勾结协助修城的插汉部五千人一起动手,由于地势险要各路口都被堵死所以三千明军无一逃脱。第二个原因是朝廷对朵颜部操之过急,在力量没有充分加强之前就提出要在朵颜部成立融合区,让融合区里的蒙古人要么放下武器当顺民要么离开,这就让朵颜的首领速不的大为反感。

第三个原因是朱梅自身的原因,他对懒散惯了的插汉部蒙古人跟手下汉人士兵一样要求,蒙古人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就不给吃的,逐渐积起了前来协助修城的蒙古人的怨气,所以这些人一经朵颜部勾引双方马上勾结在一起。至于说张静安的两千人当时正在山里训练,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张静安及其所部人员的下落。

当天启再次来到军务院见到这份情报时,愤怒的心已经渐渐平静下来了。他对孙承宗说:“先生,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知道军务院有什么后续手段?”

孙承宗说:“臣的打算有三个,一是再次派人给林丹汗送去全部所知信息让他看怎么办,我们在大凌河谷的所有行动全部停止,根据林丹汗的行为再做决定。二是尽快找到张静安将军和他带领进山训练的那两千人,已经死了三千人不能再多死两千人了。第三是详细考虑朝廷与朵颜部的关系,看能不能以此为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天启点了点头说:“如此甚好,就按先生所说的办,只不过要尽最大努力找回张静安。”

当天下午军务院就再次派人给插汉部林丹汗去信,告诉他一切经过看他怎么解决。其实林丹汗也不是聋子瞎子,两河口发生的事他当天就知道了,正为如何跟明朝交代伤脑筋,因为这五千人是插汉八大部其中两部的人,但不是他本部的人马。这两部跟几年前叛逃到女真人那儿去的一部关系密切,一个搞不好就会让刚刚裹紧的插汉部四分五裂,但不处理又无法跟明朝交代,这就让林丹汗很为难。

在两河口跟朵颜部勾结作乱杀了三千明军的五千蒙古兵虽然是激于怨气,但也很难说有没有故意和预谋的成份在里面,他们所属的两部一直以来都倾向于跟女真人讲和,只不过被林丹汗的高压统治逼迫阻挡才没能如愿。这林丹汗可能是因为年轻,管理插汉内部各部的手段非常简单粗暴,只说要求不说原因,多行惩罚少见安抚,时间一久自然是怨声载道。

无论是管理什么地方,罚得重肯定就应该赏得多,这样就能让人不顾一切地依附于你,规矩都在你的嘴上,大家都遵守你的话而不是遵守某个制度,这是年轻人喜欢干的事,因为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有胆量。另一种管理方式就是轻罚轻赏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一切事务尽量用制度来管理,用制度来管理人会使管理者少很多事省很多心,这是精力和体力都有些衰退的中老年管理者喜欢干的事,但坏处在于如果制度不硬就会让人觉得不公平渐渐丧失人心。

林丹汗是个很有理想的异类,他不用制度管人喜欢自己说了算,但又很懒散怕麻烦,出了事除了责骂就没有别的招,这就是刻薄寡恩所以内部怨恨他的大有人在,现在两河口发生的事就很考验他的政治智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1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