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36 以史为鉴(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刘宗周跟天启的分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民选官一事上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在这事上以刘宗周退让为结局,因为天启的理由是没有人敢说自己一定正确完美,既然不完美就可能出现偏差。在应对偏差失误方面,先小范围试验然后从下到上推行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正如高攀龙说的那样船小好调头。

两人的另一个分歧是以长期目标为准则还是可以随时改变做事的标准,在这事上形成了高攀龙的折衷方案,就是不好高务远也不朝令夕改,以三年为准每三年制定一个规划。已经没了分歧还要继续分析历史那就是一点意气之争,刘宗周的意思是你不是说人与人越来越平等和个人越来越自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吗?那么宋朝为什么会灭亡呢?

在历史上宋朝确实是个很奇怪的朝代,在宋朝军人没有什么地位,随时听文官把武将称为什么“贼配军”,意思是犯了错误的人才会被发配到边陲当军人,军人跟罪犯的地位相差仿佛。在军人地位不高周边敌人环视的情况下,朝廷对百姓非常宽容,大臣可以疾言厉色痛斥皇帝的过错,百姓交的赋税也是多年不变,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唐朝相比,宋朝很少听到有人因贫穷而死。

比起明朝时用黄册把人限制在某一地相比,宋朝的制度要宽松许多,水浒里武二郎打小就行走在江湖上,说明自由行走方面宋朝还是做得不错的。水浒里西门庆可以轻易跟潘金莲答上话,可见男女之大防也不是那么严,连宋徽宗这皇帝都可以随时出宫会李师师并被天下人知道,而且宋徽宗也不介意李师师接其他恩客,说明平等意识还是很风行的。但就在这样一个平等、自由都比其它朝代浓厚的朝代,最后也无可避免灭亡了,可见平等自由强国一说也没道理。

天启知道刘宗周的意思,轻轻点了点头说:“刘大人举的这个例子非常好,而且朕觉得宋与明两朝也是很有必要缘分的两个朝代,跟汉、唐两朝一样宋明也有相通之处。宋朝是以文制武大明也是以文制武,宋朝是被北方的契丹和女真还有蒙古搞得疲于奔命,大明也被北方的蒙古和女真搞得苦不堪言。在内部安定方面,宋朝和大明的臣子都对国家有着其它朝代所没有的忠诚,这也是最值得人欣慰的一点。”

刘宗周说:“是啊,宋朝对臣下宽松对百姓仁慈最后还是亡了,可见除了平等与自由之外肯定还有其它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左右历史的发展,如果不找到这东西加以防范的话,长此下去大明也很危险啊。”

天启沉吟了一会儿说:“朕认为平等与自由这标准还是对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把这思想扩大开来所以才会觉得有其它东西没发现。开始我们说的平等自由只限于国家内部,但是对外是不平等的,假如对外也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大明可以做到长盛不衰。”

高攀龙这时也有些奇怪了,他说道:“皇上,在大明内部提倡平等自由精神臣能理解,比如说取消固定的军户、商户等限制,凭其所学选择职业。还有就是限制富户兼并土地,允许平民学习通过考试入仕,甚至还要实行民选官让官员重视百姓的利益,这些都体现了平等与自由的精神。但是对外实行平等与自由,岂不是要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平等相处称兄道弟?难道还要允许蒙古人和女真人骑马进长城不成?”

天启点头说:“是的,只要他们没有敌意,我们当然可以跟他们和平相处,甚至可以允许蒙古人和女真人以私人身份到大明各地去游玩或者居住。当然必须按照汉人的习惯来,总不能他们要在生产粮食的江南一带圈地放牧也全部同意,那样的话就是对我们自己不平等也限制了其他百姓的自由了。所谓自由就是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平等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平等,霍去病要平等对待手下将士要让大家都喝上酒,倒在泉水里其结果就是谁都喝不上,可见绝对的平等反而没有好处。”

高攀龙听天启这么说不禁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一直以来大明对待蒙古和女真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就算被别人揍得找不到北但这种居高临下的心理还是没有变。现在天启说要平等对待包括蒙古人和女真人在内的所有人,这跟几百年形成的观念大相径庭让人难以置信。

刘宗周这时候叹了口气说:“皇上说得没错,宋、明两朝都是内部安定但外部压力大,而汉、唐两朝都是外部稳定内部忧患多,假如能够综合彼此的长处,说不准真能找到一条长久繁盛的道路出来。想当年汉朝时就有张骞出使西域的远见卓识并付诸于实践,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平等贸易往来,后来唐朝时也是与北方草原部落互通往来,使大唐的威名远及万里之外,但是汉、唐两朝对敢于犯边的匈奴人和突厥人都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天启说:“这就是两手准备了,大家都是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没有权利通过抢掠和残杀别人来为自己谋福利,我们要先用军队让他们明白这道理。只有草原民族知道和平才是共处之道时,他们才会被允许在大明的土地上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宋朝对内部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他没有对外部做得够好,比如说宋辽之间的‘檀渊之盟’,还有宋和西夏之间的盟约,都是送绢送银买和平,这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当然是对自己的不平等。”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是我大明也可以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和平相处,但是绝对不会像宋朝那样用银钱买和平?”

天启说:“是的,和平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相待的结果,不是用银钱能够买到的,开始刘大人说从宋朝的灭亡可知平等与自由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看来应该还没找到其它因素。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和个人越来越自由,还是可见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今后做任何事制定任何方案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

天启的这番话让刘宗周和高攀龙彻底没有了语言,大明的官员原来一直把长城外的草原民族没当回事,就算他们打仗再厉害在大明官员的心目中也不算什么,最多把长城修结实点避免那些野蛮人冲进来抢掠杀人就行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也想过互市贸易,想的也只有通过贸易让草原民族过得好一点,免得他们穷急眼了挺而走险来骚扰。无论何时何地大明的官员都没想过要平等对待草原民族,在大明官员眼里那些野蛮人不值得如此对待。

现在天启的意思是要用强大的武力作后盾,然后逼迫蒙古人和女真人遵循大明的规矩,只要他们能够遵循大明的规矩来,那么蒙古人和女真人也可以成为大明的百姓。想到这里两人想起了去年归顺过来的喀喇沁人和朵颜人,这两部以前都在长城之外游牧生活,后来被逼迫没有办法终于决定归顺大明。朝中大臣只以为收服两部是权宜之计,谁知道现在看来天启想把草原上所有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收服过来,这就让高攀龙和刘宗周暗吸了一口凉气。

刘宗周想了想说:“皇上有此雄心当然是大明之福,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不妥当之处,蒙古人和女真人会不会愿意归顺过来暂时不说,只说假如他们真归顺过来了,大明能够安置这么些人吗?古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到了中原怕是过不惯,到时候说不准真会像皇上说的那样把种粮的良田拿来放牧。”

天启点头说:“朕知道这事的隐患,但是不是还没有到那一步吗?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肯定会有好办法的,我们先说一下民选官这事吧。开始说的自由与平等只是一个口号,我们不能只是空口说些太大太虚的口号,要联系实际讲一点让大家都看得明白的东西。”

高攀龙开口赞成道:“皇上这话臣赞同,我们今天的讨论费了大家不少精力,假如要在朝中让所有大小臣都出言讨论,那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说一点实际的事让大家能看得见,就算有人赞同或反对都必须说点真知灼见,免得满朝都是子曰诗云的词句乱飞,让人听得头晕最后于事无补。皇上说要讨论民选官的事,不知道皇上有没有什么想法?臣的意思是说皇上有没有已经定好的主意?”

天启一听断然摇头说:“开始说了就以平等与自由为准则,有了这准则朕没有其它话,全部让百姓自己去做,你们的职责就是想办法找了经验和不足。在民选官一事上你们只需要记住自由与平等为准则,让朝廷和百姓上下一致受益为目标,这就是朕的所想没有一点其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8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