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38 雷霆行动(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中年人说:“前一阵朝廷要求家中田亩超过五千亩的人家报存粮时,由于下人疏忽漏报了三千石,为兄觉得不能欺君就赶来补报,只求老弟看在同年的份上把补报的日子写在三天前,朝廷问起来你就说你当天上午刚刚报给知府衙门下午为兄就补报过来了,怎么样?”

见县令露出为难的样子中年人掏出一张银票放进县令手中说:“只改写个日子应该没有人知道。”

县令瞟了一眼银票的数目后塞进袖中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年兄太见外了,年兄的事就是小弟的事,只是这粮食?”

中年人说:“明早就差人去拉,县里银子不够可以写张欠据先欠着。”

县令道:“如此小弟先去写帐明早来贵庄拉粮。”

第二天一大早,八名锦衣卫带着五百士兵来到东湖县汪家庄,老远就看见汪家庄外的田里站满了男女老少,一个个面露疲惫之色有的手里还拿着已经熄灭的火把,一眼望去田里除了人光光的什么都没有,每个田里都有个灰堆。

领队的锦衣卫军官问:“你们这里是不是汪家庄?”

听有人问话一个青年站了出来,正是昨日骑马跑了一百多里的那个人,他翻了翻眼睛说:“这里正是汪家庄,你们有什么事吗?”

领队的锦衣卫军官问:“大冷天的你们在这干什么?”

青年说:“庄户人家能干什么?种地。”

锦衣卫军官问:“青年人种地,老人和小孩也种地?”

青年说:“老人是老把式有经验指点大家怎样种,小孩不懂是在一边学习如何种。”

锦衣卫军官问:“有的手拿火把是怎么回事?”

青年说:“连夜大干,人勤地才不懒。”

锦衣卫军官问:“田里的灰是怎么回事?”

青年说:“烧荒,火不烧田地不肥。”

锦衣卫军官问:“那这是荒地呢还是农田呢?”

青年说:“我们南方草长得快,几天就会把农田长成荒地,所以得随时烧。”

锦衣卫军官又问:“那你们庄主家有超过够吃三年的存粮吗?”

青年说:“有,不过我们庄主已经卖给朝廷了,今天县里就来拉,看他们来了。”

只见一群衙役拉着一长溜大车顺路过来了,一个身穿县令服的官员过来问道:“下官乃本县县令,今天带人来拉汪家庄卖给朝廷的余粮,本来三天前就该来,因为库房漏雨耽误了两天,不知各位大人来此有何贵干?”

锦衣卫军官直着眼看了看县令,又看了看青年,嘴里说道:“本官一向古道热肠,带人来看看这里需不需要人帮忙烧荒,或者需不需要人帮忙拉车,需要吗?”

所有人都缓缓地摇了摇头。

十一月初,乾清宫内,内卫总管杨公春正在向天启报告已经结束的抓捕行动。十月初天启根据魏忠贤的秘密报告,发现南方各省田产超过五千亩的大户有三十余户隐瞒存粮太多,其中有人在生丝涨价时不顾禁令毁苗种桑,天启给了半个月时间让他们重新自查,结果到了十月中旬还是有十几家置若罔闻。十月十五日天启下旨让早已经前往各地待命的锦衣卫和当地卫所官兵拿人抄家,半个月过去了现在由杨公春报告这次行动的结果。

杨公春说:“这次成功抄家抓人十家,五家见机得快在锦衣卫去之前补卖了多余的存粮,有桑树的还毁了树。这十家有三家牵连到朝庭官员,有户部左侍郎范有道、山东布政使韩不疑、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林浩。共抓获涉案人犯八百余人由当地官府就地关押,抄出银钱七百万两,有契约田产十五万亩,还有房产、当铺、商铺等正在清算中。”

见天启没有开口,杨公春低声说:“抄家时还抄出一些古董器玩,奴才叫人悄悄运进宫了。”

天启微笑着问道:“去抄家的锦衣卫和卫所士兵有没有人趁火打劫的?”

杨公春说:“按皇上的旨意分别从四个不同地方找的人,让他们互相监督。不过后来内卫接到密报说抄范家时,有两个军士饿了恰好范家正在开席就擅自拿了两个鸡腿啃。”

天启问:“怎么处理的?”

杨公春说:“每人二十个嘴巴子,外带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抄十遍,针对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一条写认识。”

天启满意地点点头说:“参与这次行动的士兵每人赏十两,锦衣卫每人赏五十两,内卫一人赏一百两。把所有房产商铺全部变卖,田产归为皇庄由当地官府找人代种,最好是用来安置从北方来愿意在南方落户的人。”

待杨公春出去办事后天启兴冲冲地回到寝殿找皇后,皇后刚刚来找天启说有事,天启就让皇后在寝殿等一会儿等他处理完事情马上就过来。找到皇后才知道是老太后有事,这个老太后年约六七十了,是万历帝的妃子,在一天跟人闲谈中说起信王快十六该成亲了,怕天启事多忘了就去找皇后让皇后给皇帝提个醒。

天启一听就说:“是啊,信王明年就十六该成亲了,成了亲就得出宫住,那么建造信王府的事就必须得办了。”

看天启脸上隐隐有着些许喜色,皇后问道:“皇上有什么高兴的事?能不能说出来让臣妾也高兴一下?”

天启说:“刚刚找了几个不听话的大户,抄了他们的家顺便抄了些银子,刚好给信王建府也就不愁了。”

皇后说:“皇上准备怎么处理那些人呢?大冷天没了钱又没了家,怪可怜的。”

天启拉住皇后的手说:“朕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机会,他们自己不珍惜怪得了谁来?不过看在皇后可怜他们的份上,朕可以不杀他们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皇后说:“皇上仁慈宽厚必有福报。”

天启说:“朕早就想到了一件事但老忘,现在听你说福报就想起来了,今天正好有空我们一起去见一个人。”

皇后问:“是谁?”

天启说:“郑老贵妃。”

皇后惊讶道:“怎么想起找她?”

天启说:“你来就知道了。”

两人坐抬舆来到慈宁宫,见宫门口虽然冷清但还干净。知道皇帝和皇后一起来了,郑贵妃虽然诧异但也派贴身宫女出来迎接。这郑老贵妃也是天启的爷爷万历帝的妃子,她当年还想过让她的儿子福王当太子但没得逞。天启进去后见郑老贵妃站了起来急忙上前说:“太贵妃可好?又不是外人我们坐下说话。”这时皇后也微微躬身给她行礼,待两人坐下后就站在天启旁边。

郑老贵妃已经六十多岁了,见天启来找她有点莫名其妙,似笑非笑地问道:“好久都没见到皇帝了,有什么事吗?”

天启笑了一下说:“朕今天来是为了三王叔福王。”

郑贵妃一听天启提到福王,脸一下就拉下来了,冷冷地说道:“福王已经去河南了,这辈子都招惹不到皇上。”

天启说:“老贵妃多心了,朕只不过是关心福王,毕竟他也是朕的叔叔,不过有人说要把他煮了吃他的肉。”

郑贵妃脸上的肉抖了一下,沉声问道:“谁?是谁要吃他的肉?”

天启说:“造反的乱民!”

郑贵妃睁大了眼睛问道:“怎么有人造反?为什么造反?”

天启说:“遇上了天灾,官府又催交租子,没办法了官逼民反。”

郑贵妃垂下眼皮说:“那是皇帝的事,跟福王有什么关系?”

天启说:“灾民没有吃的,朕自己掏了五十万内帑给他们救灾,福王把好田全占了还不许他们欠租,你说那些人更恨谁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86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