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64 人心各异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听了冯选侍的话天启觉得有道理,继续问道:“黄金、银币、铜钱、粮食等的具体比价应该是多少?如果比价出现大的起伏又怎么办?”

冯选侍说:“具体比价臣妾不懂,皇上可以问问朝中官员,至于说出现大的价格起伏,皇上就可以派人调查,常言道无风不起lang,出现大的浮动肯定有人在其中捣鬼,查出来后皇上的拿手手段就可以用出来了。”

天启奇怪道:“朕有什么拿手手段?”

皇后和冯选侍齐声说:“抄家呀。”

天启轻咳了一声对春英说:“走,我们到你住处说会儿悄悄话,别让她们把你教坏了,再说你也需要休息。”

皇后问:“煎饼卷大葱皇上还吃不?”

天启说:“晚上朕再过来吃。”

到了春英的房子里,见太监正忙着拉围幔、换贴窗的绸布,知道是为了怕春英着凉生病,于是拉着春英到旁边屋里坐。天启握着春英的手说:“还记得我们一起看月亮的那天晚上吗?”

春英说:“臣妾记得,当时皇上还以为臣妾是妖怪摸臣妾的额头。”说完莞尔一笑。

天启轻咳了一声说:“朕当时说在找一样东西,也许是一个人,开始午睡时梦到了他在叫朕。”说完伸手过去按住春英的肚子慢慢感应,感应了一阵好像没感觉就收回了手,低头看见春英正默默地看着他。

天启问:“你在想什么呢?”

春英说:“不知道该想什么,只想就这样看着你。”说完轻轻握住天启的手。

天启知道一个女人在怀上孩子时都比较多愁善感,像春英这种一进宫就陪着一个老太太性格又内向的人更是如此。轻叹了一口气,俯身亲了一下春英的额头说:“好好休息,朕有事先走了明天再来看你。”

春英不舍地点了点头。

出来后见王体乾在一边等候,天启让人退后然后问:“查出什么了?”

王体乾说:“宫里记的存档上说冯选侍确实是南京人氏,父母早亡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死后十三岁时由兄嫂送入宫中,只有一点与冯选侍自己说的不一样。”

天启问:“哪里不一样?”

王体乾说:“冯选侍说她是家道中落才进宫当宫女,实际上金陵冯家现在也是数得上的大户,上次清查田亩时内卫有记录,冯家有田八万余亩。”

天启点了点头,估计又是祖父母爱孤女兄嫂争家产等原因,这也不算什么,只怕冯选侍心怀怨恨使得自己性格畸变就不是什么好事,她自己说是家道中落才进宫没有提一句兄嫂之事,说明就算不是恨上了兄嫂也没有什么感情了。想到这天启不由得感叹金钱的魔力,能轻易磨灭掉一个人的亲情、友情。如果在以前天启马上就会命人把冯思琴送走,但现在她好像有了自己的孩子就难办了。

晚上睡觉前,天启把情况给皇后说了下,让她多让三lang跟冯思琴在一起玩让冯选侍心胸开阔起来,所有女人都像三lang那么没心没肺简单实在就好了。刚刚有了两个女人,这两个人一个柔情似水一个对家人心怀旧怨且多智,让天启隐隐有点头痛起来。

正月初十,信王派新上任的政务院协理大臣刘一燝送来了各方代表的商议结果,看天启有什么要更改的。这几天六方代表都在一起开会商议,宫里代表是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谈敬,户部侍郎左光斗代表朝廷,已经退下来入圣学院的原户部尚书李起元被推举为官员们的代表,福王理所当然代表了几万皇族,山西商会和湖广商会都是各自的会长亲自参加。

首先是决定了在西安门外那块地上修建两栋房子择日就动工,建成后挂上天启给他们送来的“大明中央钱庄”和“大明路商总局”的横匾。六方每年开个年会,平时各派人驻守监管。后面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什么监督、通报、分红等条款,天启都是一扫而过。值得他关心的有两个内容。

一个是大家同意了天启特意提的金、银、粮的比价要求,具体为一两金兑换十两银,一两银兑换一石粮,一两银兑换一吊钱也就是一千铜钱。但对天启限制一成浮动的要求有疑问,说物价随季节而变化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限制一成浮动就会使大家随时进出银钱还没有什么利润,建议限制在两成。就是说当市场上出现一两银增值到要兑换一千二百文钱时,钱庄再出银换铜回来。反之如果一两银只换八百铜时钱庄再出铜钱换银子,这样可以稳定兑换比价。

第二个令天启感兴趣的是,有人提议现在的股份比例不变,但在今后要在各省建分部的时候,如果钱不够可以吸纳一部分银钱进来,这新进的银钱不作为股本分红,只作为短期合作资金定期定额分成。

从这两个建议中天启看出了大家追求财富的激情,当然也有多多少少的贪婪。天启看了看立在一旁的刘一燝,吩咐小太监给刘一燝赐座然后问道:“刘大人怎么看限制浮动的问题?”

刘一燝说:“臣也对限制价格的浮动有看法,价格波动得高正是大家赚钱的好时候,一限制反而会吃力不讨好。”

天启叹了口气,他现在无法跟他们讲大道理,对富户们想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心里能够理解,但如果放任他们伤害百姓利益去赚钱,自己的苦心就白费了。天启想了想问刘一燝:“刘大人,你知道为什么从秦始皇开始所有朝代最多存在三四百年就会灭亡吗?”

刘一燝一愣,回答道:“朝代更替属于天道循环,人力不可违背。”

天启笑了笑说:“那刘大人说说我大明什么时候灭亡啊?”

刘一燝的汗一下子就出来了,慌忙说道:“我大明江山自然是万万年,再说天道由天帝掌管,臣乃凡人不得而知。”

天启说:“朕现在想知道!”

刘一燝说:“臣可以与皇上论古,但本朝兴亡之事臣不敢言也不忍听。”

天启说:“好,你就说说古代的兴替是怎么回事。”

刘一燝说:“唐太宗李世民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古之兴亡不外乎两类,一是朝政糜废民怨积聚产生内乱而亡,如秦行暴政出陈胜吴广;二是国力不振外敌侵占而亡,如南唐与大宋。”

天启问道:“国力要强大到什么程度先不谈,只说说什么程度才不会激发民怨?”

刘一燝说:“这个臣实在不知,想来就算不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至少也应该是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吧。”

天启问:“你看大明百姓目前是不是都安居乐业了呢?如不是那么是不是说大明就要亡了?”

刘一燝说:“臣不敢妄言,臣愚钝请皇上明言。”

天启说:“好,朕告诉你,国家内部是否安定在于两个字差距。”

刘一燝茫然道:“差距?”

天启说:“每一朝新建时,官吏、富户都不多,承担赋税的百姓和官吏、富户间的差距也是一定的,所以大家都能相安无事。后来官吏、富户越来越多,他们兼并的土地也越来越多,百姓需要承担的赋税也越来越多,百姓和官吏、富户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到了某个极限时就会像你说的朝政糜废民怨积聚出现陈胜吴广。”

刘一燝说:“那皇上是要减少差距,减少富户的收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88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