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67 反复无常(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大家见张静安开始说的好听一切听从安排,但真要说话了却是把大家的意见全否了,大家心下不快之余也有些暗暗赞同他的态度,至少不是为了讨人欢心放弃原则的人,这样的人才值得信任.

朱燮元点头说:“北边我们以退却为主拖缠住敌人主力,西面应该就不会剩下多少阻碍了,确实可以一鼓作气直逼乌江边少去很多麻烦。这战争一是争地二是争人,我们将防线向西推进到乌江边不但能占住更多的地也能迁过来更多的百姓,这人地两得的方法不错我表示支持。”

张静安说:“朱大人有所不知,不但是人地两得还有人财两得,赵总兵正说贵阳以东的地段不够安置人,我军向西推进了好几十里后,好多无主之地就顺理成章成了官田,赵总兵的人一修建规整不就能够卖银子了吗?听说很多百姓已经要求在他那里买房租田,他可有些忙不过来了。”一听能多卖银子大家的眼睛都是一亮,这银钱的威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输于刀枪。

蔡复一身兼云南和四川两省总督,他问道:“张总兵言之有理令人佩服,这北面和西面都说了,张总兵再说说云南方面该怎么办?是继续北上到牛拦江和可渡河边还是退回曲靖?该怎么回复安效良?”

张静安想了想问:“假如安效良再次反叛,他能对明军作出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蔡复一说:“安效良在乌撒、东川一带很有声望,但他的兵力不多不足以威胁到云南或者贵州的任何部队,我们原来最怕安效良允许安邦彦和奢崇明通过他的领地向西,那里是彝人和苗人更多的乌蒙山和大凉山区。在那里或许会召集到更多的人,到时候依托大山大江北上进犯叙州、越儁,向南可以威胁到大理,到时候就更难平定。”

张静安说:“是啊,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寄希望一个反叛过的土司身上呢?我认为云南的军队必须要沿牛拦江北上,将乌撒和东川截为两半断其联系也断了叛军西逃的路。以前我们还担心安效良在我们没有完成包围时引叛军来阻挠,现在安邦彦和奢崇明叛军主力正在进攻永宁,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能错过?既然已经决定要彻底废除土司制度就要说出来,现在妥协以后再说反而会给人出尔反尔的感觉,我知道彝人和苗人最重信诺,对其直言更好些。”

高第想了想说:“既然如此就继续进兵吧,同时还是要安抚好安效良,只是以什么条件安抚我也不知道,这牵涉到朝廷的综合考虑,我们不能擅自决定必须要请旨。”

要安抚人要么是给真金白银要么是许高官厚禄,这两样东西高第都没有,安效良一怒之下就再次反了。安效良是得到高第明确告知土司制度必须废除的决定时反的,他气愤这些明人太无耻,居然说话不算把老祖宗时就许下来的官职说废就废了,这让他差一点儿就气炸了肚子。更让他气愤的是明人说废就废还没有什么补偿措施,这就跟一个人当大官当久了突然被人没有理由将其一撸到底,其中的失落悲愤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安效良一开始还是想真心归顺朝廷的,毕竟世袭的铁饭碗不好找,加上天高皇帝远乌撒一带就是自己的天下,但是因为前几年曾经跟安邦彦勾结反叛过,虽说后来lang子回头但也算有了污点,他也认为这是朝廷要打破自己铁饭碗的原因。一个背叛又归顺复又背叛的人,是不容易找到同盟的,谁也不敢保证这样的人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脑筋短路把自己出卖,安效良决定再次反叛时也曾派人去织金联系过,不过没有人响应他。

本来安邦彦和奢崇明一直在劝说安效良,告诉他云南和贵州的地盘应该由他们本地人做主,这种劝说就算安效良开始反叛后来又归顺朝廷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是安效良一直都没有同意。当现在安效良感到威胁想跟安邦彦和奢崇明联合时,那两个人又跑到远在好几百里外的永宁去开创根据地去了,织金一带没有主事的人。安效良没办法再向西北到水西找安位求援,安位却对是否增援安效良不置可否。

安位的父亲安尧臣是朝廷委任的水西宣慰使,他父亲死后他继承了水西宣慰使的职位,不过当时他年纪太小没有人把他看上眼,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他母亲奢社辉打理。奢社辉是奢崇明的妹妹,她虽然很能干但毕竟是个女人,外面的事务都由安位的族叔安邦彦处理。安邦彦本是水西宣慰同知,族兄死后侄儿年幼自然是大权在握想作什么就作什么,跟奢崇明勾结在一起为所欲为很是志得意满不把安位这个名义上的水西宣慰使放在眼里。

按理说安邦彦和奢崇明一个是安位的族叔一个是安位的舅舅,三人应该很亲密才是,但实际情况却是安位跟安邦彦和奢崇明关系并不好。早年奢社辉和奢崇明两兄妹就为了水西和永宁的地盘发生过争执,后来奢崇明反叛时奢社辉并不同意水西军队跟随其一起反叛,只是在安邦彦的强行要求下后来才参与进来,因此奢社辉和奢崇明两兄妹的关系还不如安邦彦和奢崇明的关系好。

安邦彦掌握水西兵权后更不把安位母子放在眼里,这就让安位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只不过埋得很深没有人发现,现在安效良来求援他不想按照安邦彦的路子走,只是敷衍安效良却不作具体许诺。安效良没有对安位发火因为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他根据情报算计着差不多明军已经过黎山到了沾益,假如再不行动让明军推进到可渡河边,自己可就动弹不得任人宰割了,于是他仓促间集结起八千余人率先渡河准备给明军一个迎头痛击。

云南的明军除了散布于曲靖、寻甸、武定一带的留守部队外,派出约两万人兵分两路向北进发,一路沿牛拦江北上准备切断乌撒跟东川的联系,一路从曲靖一路向北绕黎山过沾益准备直接推进到可渡河边,与另外一路形成对安效良的半包围,促使他听从朝廷的命令并监视他避免安邦彦和奢崇明叛军西窜。

谁知道安效良是个犟脾气,虽说迫于形式投机取巧过也随机应变过,但他却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他的原则就是捧好自己从祖上传下来的铁饭碗,并且要一代代传下去,谁要是想打碎他的铁饭碗他就要砸碎谁的脑袋。

在互相不知底的情况下北上的明军跟南下的乌撒军在沾益城北面碰上了,周围都是高原没有个遮挡的什么有利地形,双方愤怒的士兵没有多余的语言,因为各是不同的立场和族群加上语言又不是很通,双方对这次不期而遇经过短暂的惊讶后立即拔出刀来开始交流。从人数上看大家都差不多,明军因为分兵的缘故也是约有八千余人,不过乌撒军因为愤怒情绪比较充分敢于拼命所以一开始就占了上风。

乌撒军愤怒的原因是听说明军要破坏自己的家园,路上的遭遇证明这种传言不是子虚乌有,所以乌撒军有愤怒的理由和因愤怒产生的勇力。明军后来也愤怒了,我们接受到命令是去河边固守的,你们居然敢在此伏击莫非吃了豹子胆?明军的愤怒其后果不是像乌撒军那样不怕死地冲杀,而是更加的冷静。在高原上作战跟平原上作战差不多,没地可躲也不能转身跑把后背留给敌人砍,明军虽然不逃不躲愤怒情绪又无法转化成力量,不过明军有先进武器就是火枪。

在承受了一定数量的牺牲后,明军终于排列好了火枪阵,虽是六月雨季但这天天上万里无云风和日丽,高原上又是清风吹拂气候宜人正适合杀人放火。当一排排的火枪声响起后,斗志昂扬的乌撒军像农夫收割时的庄稼一样一排排地应声倒地,战争的天平在高技术武器的介入下向明军倾斜了。

面对明军的火枪安效良没有怯懦,他要为了自己和自己祖先还有子孙的铁饭碗而战,当他亲自握住大刀率领最后一批乌撒子弟兵倒在前进的道路上时,战斗结束了。

几天后,几乎是同一时间贵阳高第方面和永宁城外的安邦彦方面都得到了安效良兵败身死的消息,只不过两处一处是喜出望外一处是心情沉重。高第见已没有后顾之忧,一边行文表彰云南军队一边让他们立即改变原来计划过可渡河占据乌撒,并且要迅速占据乌撒东边的各关口防止安邦彦和奢崇明叛军进攻。乌撒周围都是高山和高原,水西和织金等处的地势都比乌撒低,明军居高临下防守那是没有半点问题。

张静安和许成名也没有等待,各自率领了三万人由东向西直插乌江边上,并由赵率教率人押送物资清理贵阳到乌江边的百姓,对其中青壮可疑之人征调到其它地方做事,剩下的老弱妇孺暂发三月粮食,这样一来就避免有人从中作乱。

六月底的乌江水很急,一般人是不可能轻易渡过的,明军在鸭池河与三岔河沿线各渡口进行了严密防守,并选择路线择机沿乌江边修路建兵站,意思就是站住了就不打算走了。

安位也知道了这一消息,贵州发生叛乱这几年也是他成长的几年,现在他已经不再年幼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所以他提前就在乌江对岸各渡口布置了兵力,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安效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94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