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95 职务调整(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见一时无人说话军机大臣王在晋说:“皇上,在蓟州成立军事管制区说起来还是臣的提议,不过臣现在对渤海军区的兴趣要大一些,臣希望去渤海军区任督军。”

王在晋一开始想去蓟州是因为不想跟孙承宗在一起,无论是比关系还是比口才自己都差得太远,加上以前还有些过节,不如死了心离得远远的当个土皇帝稳当,但听到要成立渤海军区后王在晋的心又活了。去年年底王在晋曾经带人去考察过边事,对长城沿线的艰苦环境有了个直观认识,想到自己临老了还要去山区颠簸也有些黯然,而渤海军区的治所在天津,离自己家近还不用去蓟州翻山越岭,不争取一下那才傻了。

王在晋敢于争取渤海军区督军职务也是有原因的,他以前任过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等职务,对沿海抗倭、运河漕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这渤海军区督军的职责一是要建近海水师二是要兼管漕运,就好像给他自己量身定做的,所以他自己也觉得有底气。

果然,见没有人跟王在晋争,天启点了点头道:“朕看过王大人写的《通漕类编》、《海防纂要》等书,书中虽然说得不是很详尽但也有些见地,王大人确实适合渤海督军这个职务,那就先定了吧。”

军务院几个有资格跟王在晋竞争的人当中,有的怕晕船不想跟大海扯上关系,但更多的是怕惹得孙承宗的不痛快,大家都知道孙承宗也巴不得王在晋早走,既然两人都想各不相见,其他人再要从中作梗就是自讨没趣了。

新任军机大臣袁可立曾经跟孙承宗一起给天启讲过经史,虽然没教两天,也不像孙承宗那样会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先进教学模式从而博得了天启的喜欢,但也算跟天启有一段师生之宜。见王在晋被定为渤海督军后就说道:“皇上,臣对水师建立也有些心得,既然定了王大人任渤海督军,臣愿意去任辽东督军,到时候辽东水师与渤海水师互相配合歼灭建奴。”

天启想了想问辽东督师高第:“高大人,辽东委派了督军后督师职务就会撤销,不知道高大人是想在前线呢还是想回北京?”

高第在宁远呆了半年,权力没有行使多少明里暗里的气倒是受了不少,手下骄兵悍将明里尊敬他骨子里却看不上他觉得他老实,而像袁崇焕等文官觉得他狗屁不懂更是瞧不起他。上次侯恂来了一趟让他觉得自己在宁远受到的尊敬连个小御史都不如,加上辽东又冷又危险,海上要结冰不说女真人一晃眼就能拿着刀枪出现在城下,所以他早就想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见天启发问高第知道不能藏着掖着了就说:“皇上,只要能为朝廷效力,臣在哪里都可以,不过臣前一阵老寒腿又发着了,袁大人愿意去辽东臣就先回京养养腿,到时候好了再听皇上调遣。”

天启点了点头说:“高大人这半年辛苦了就回京养养吧,那辽东督军一职就定给袁大人了,剩下的蓟州督军谁愿意去?”

孙承宗见高第要回京养病,剩下的只有张维迎和王永光,这两人谁去都不好。张维迎本不是去前方带兵的料,军务院里军情处和军法处也离不开他。王永光呢主要负责联系兵部,平时对孙承宗也是尊敬有加,如果王永光去了身边再想找个这么知情知趣的人也不容易。想到这里孙承宗说:“皇上,臣保举一人能够胜任蓟州督军一职。”

听孙承宗有人选大家都松了口气,蓟州本身也冷周围还多山,年轻人去爬坡上坎还可以说他有兴趣浓厚的资本,老年人如果要去那就显得对自己的身体太不负责任了。天启听孙承宗这样说就问道:“先生准备保举谁?”

孙承宗说:“辽东经略熊廷弼,臣不但保举熊廷弼为蓟州督军,还要保举王化贞为蓟州巡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天启想了想说:“熊廷弼性格沉稳粗中有细,防守蓟州应该没有问题,这马上就要三月了,上次就是王化贞跟蒙古插汗部的林丹汗谈判的,他当了蓟州巡抚正方便后续谈判,如果大家没意见就这么定了吧。”

见天启同意了孙承宗继续说道:“宁前道袁崇焕这次宁远之战中坚守城池安抚军民,其功劳和能力有目共睹,按这次对官员品级的调整要求要废除道台和州守只留知府职位,臣的意思是就让袁崇焕任辽东巡抚,一来他有这个能力二来他对当地也很熟悉,不至于换个人影响了辽东战局。”

听孙承宗要给袁崇焕升官,其他人都想道:“这朝中有人就是好做官,这袁大忽悠靠上了孙老头这棵大树,不到两年就从七品县令升为三品巡抚,看来自己也得找个靠。”只有袁崇焕一边感激地看了孙承宗一眼一边紧张地听天启怎么说。

天启想了想说:“朕安排职务不看功劳只看能力,这巡抚是三品官,按年龄限制必须要五十岁,这辽东巡抚属于军事管制区的官职按规定可以降一等最低要求四十岁,袁崇焕你今年有四十岁吗?”

听天启问到自己年龄,袁崇焕大声说道:“回皇上的话,臣是万历十二年生人,今年已经四十有三。”

天启点了点头说:“既然年龄没问题能力也有,就定为辽东巡抚吧。”

袁崇焕一听大喜道:“谢皇上!谢孙大人!”

孙承宗见自己接连推荐几个人都通过了也觉得倍有面子,微微一笑道:“皇上,这督军和巡抚定下来了,接下来是不是商议一下总兵、参将等职务?是直接提名还是让各人竞争?”

天启想了想说:“这文官跟武将是不一样的,文官要做的事需要细致周全,所以要看各人的特长和兴趣,这武将就没必要问那么多,直接任命了就是。军人嘛就是要有个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往无前的气势,挑三拣四不是军人所为,再说大家都知道一切行动听指挥,朕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孙承宗听了天启的话说道:“既然如此,这里有一份昨天才拟定好的名单,皇上看看有什么增减好宣布。”

天启接过名单看了看说道:“前几天宁远参将张静安上奏,说愿意带领山地步兵营,朕见其在宁远大战之前撤离人员、搬运物资时很有组织能力,再加上朕以前也答应过他给他一个自己博取爵位的机会,就升其为副将。朕记得前一阵熊廷弼也保举过他,就让他去熊廷弼手下效力,其他人就按名单任命吧。”

听天启这样说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想升官不但要有个好老爹,自己还得推销自己。

这时孙承宗宣布道:“渤海军区下设两位总兵,赵率教为运河总兵,毛文龙为辽南总兵祖大寿为副将。蓟州军区里马世龙为蓟州总兵张静安为副将,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弼为参将。辽东军区里满桂为宁远总兵不变,吴襄、何可纲为参将。”

孙承宗见众人没有异议接下来就宣布各人的职责,运河总兵赵率教带兵两万总管运河的河防,辽南总兵毛文龙和副将祖大寿主要是建立近海水师并择机袭扰女真人。马世龙带兵一万守山海关,张静安、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弼等人各将手中的山地步兵、骑兵、车炮营、锤兵练好并扩充壮大。满桂带兵两万守宁远关和宁远城,吴襄与何可纲各带一支骑兵和水师。

就在所有人都领命而去后的第三天,一个人上奏激烈反对目前的军事安排,这个人就是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洪承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70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