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92 知行合一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监政院中这几人还有杨涟和钱谦益都不是简单的人,一听天启的话就明白了天启的意思.天启的原意是要尽量多地发动百姓起来做事,而且是要主动要求为国效力,这就需要百姓有主人翁意识。大明的天下属于大明的皇帝,治理权属于皇帝和士大夫,怎么看都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现在把所有权分成三份,一下子就把一个不可分割的权利匀成三个,分起来就显得游刃有余,而且还不会让出治理权,实在是让人高兴。

刘宗周首先说:“皇上就是皇上,考虑的问题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这也是臣真心佩服的地方。听他们说前几天在叶大人府中商议出一个所有权和治理权分开,臣就在想这所有权和治理权就算分开也不能让给普通百姓,就算给他们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皇上不谈治理权而把所有权分成三份,就可以拿出一份变通一下,相信会让很多人高兴。”

高攀龙说:“是啊,记得古书上记载周朝时有个国君犯了众怒,惹得百姓群起而攻之,百姓们把国君和大臣都赶走后庆祝了一番,然后又回家种田去,这就说明百姓们只知道种田纳粮,给他们机会也不一定会用。臣想皇上现在要分一份权力出来也是思虑长远,为了避免后代某位皇帝犯众怒,所以才让百姓有主人翁意识。现在的百姓很多人不把自己当主人,就算敌人来了也觉得没什么,最多是换个交税的地方,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

天启说:“古人很单纯,现在如果有暴民占了北京肯定不会庆祝一番就走,以前的人没有主人翁意识是发泄了怨气后马上离开,现在的人也没有主人翁意识,不过现在人聪明会把朕的江山变成他们的江山。所以朕认为应该把国家的所有权分一部分出来,然后把这一部分细分成千千万万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点点。猛一看是朕的权利变少了,其实只要运作得好朕的江山会变得更加稳固。”

信王这时候说:“不知道皇兄准备把哪一部分拿出来分呢?”

天启说:“不管是过去之人还是未来之人,他们的权利必须在现在人的身上体现,因为一个没来一个已经走了。因此朕认为把现在人的权利拿出来与天下人分享,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

信王摇了摇头说:“这个臣弟就不懂了,皇兄把现在人的权利拿出来给天下人分享,那么皇兄你是什么身份呢?臣弟等人难道要听所有百姓的决定?他们乱来怎么办?”

天启说:“信王这问题问得好,为兄现在是皇帝将来还是皇帝,只是职能不一样了。以前皇帝什么事都要管而且是一言九鼎,你们想一想现在朕的权力是不是已经小多了?至于说主政官员该听谁的,还是那句话,这个国家属于谁就听谁的。朕要诏告天下说天下三分,做任何事既要考虑现在人的感受,也要考虑是不是符合祖辈的精神,更要考虑是不是能让子孙后代的生活更好。假如这些话都得到百姓们的赞同,他们就会明白三份权利他们只占一份不能乱来。”

信王疑惑道:“三份中的一份?那还有两份是不是由皇兄抓在手中?如果这样还说得过去,否则的话被其他人掌握住他就占住大义了。”

天启说:“就算朕抓不住也不会任由其他人去碰,祖辈都不在了子孙还没有来,需要在我们现在人中找个人或者一群人去代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平稳延续。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代表祖辈和子孙?朕认为只有所有人信任的人才能代表,而信任一个人不是看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也不是看他会不会说,也不是看他能不能做事,最终是要看他的言与行是否一致,说的和做的是否符合大家的意愿。”

信王问道:“皇兄说的好像有道理,不过把国家的所有权分成三份臣弟不但没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皇兄是怎么想出来的?会不会出现意外?”

天启说:“朕看过一些泰西人的书,他们的书中提到除了君主还有一个叫住教皇的人掌管着他们国家的一部分权力,甚至当君主的权势小时还要由教皇来决定君主的废立,就像汉、唐某些时候皇帝的权势小时要由臣子甚至太监来兴废立之事,这在大明是绝对不能容许的!那些教皇为什么会掌握那么大的权力?还不是他们花言巧语欺骗百姓甚至欺骗王公大臣,说他们是什么替上帝做事的人,能掌握人死后的命运决定你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刘宗周说:“那些洋和尚跟大明的土和尚差不多,都是拿前世后世来哄骗人,只不过大明的土和尚道行浅只能骗普通百姓,泰西的洋和尚道行深能骗到泰西的君主。皇上的意思臣也明白,现在人的权利可以让包括百姓包括官吏在内的所有人来表达甚至决定,但过去之人和未来之人的权利必须要有人代表,这个人必须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只要皇上没有像高大人开始说的那个周朝的国君那样犯众怒,这个代表的位置非皇上莫属。”

天启说:“也不一定非得朕来代表,前一阵朕说这件事时信王和刘大人都在,当时还有福王、瑞王等人在,朕让这些人在一起说这事是有一定考虑的,就是想把这个代表落在一群人身上而不是落在某一个人身上。一个人的能力比不上一群人的能力,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考虑问题也不像一群人那么周全,假如某个承担责任的帝王由于自身的责任心或者能力的欠缺,势必让国家走向衰败,甚至让全体百姓都跟他一起走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见天启这样说刘宗周和高攀龙还有徐光启都不接口,杨涟和钱谦益本来不是监政院的人说完事在一起旁听,现在见天启说起皇族内权力的分配,就算感到有不妥介于信王在侧也不好贸然反对或者赞同,现在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很是尴尬。

杨涟想了想对天启说:“皇上,臣等不是监政院的人,这等重大事务的商议臣等也不该多听,如果皇上没有别的吩咐臣与钱大人就暂时告退。”

天启想了想说:“你们要离开也好,不过朕有件事要你们去办,钱谦益现在在做什么?每天做些什么事?”

钱谦益说:“回皇上,臣以前在翰林院后来在信王府再后来到了礼部,现在是礼部五品郎中,每天事务不多很是清闲。”

天启点了点头说:“这是朕第三次听人说自己很清闲,第一次是杨涟,第二次是刘侨,第三次是你钱谦益。朕有个重要差事需要几个人去办,只是一直还没有最后决定下来,既然你们三个都有空而都有一定的见识,干脆就让你们去办。你们先下去休息顺便作好准备,一定下来就通知你们。”

等杨涟和钱谦益走后天启说:“你们不要那么诧异,朕开始说要把这个代表祖辈和子孙的重要职位不放在一个人身上,那是有一定考虑的。千百年来皇帝都是孤家寡人,皇位面前没有兄弟也没有父子,朕不想朕的西瓜和冬瓜两个儿子以后都斗得你死我活,朕希望他们将来能像朕与信王这样友爱。”

信王听天启这样说眼睛都红了,说道:“皇兄对臣弟的情义古今罕有,臣弟也希望两位皇侄也能像你我兄弟这般。”

刘宗周轻咳了一声说:“这是皇上的家事臣等不便多言,我们还是先说说怎么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他们能够享受皇上让出的权利。”

天启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对国家的治理是读书人的事,这一点朕赞同也不想轻易改变,因为人只有读书才会明理。明了理才会通理,通理之人才会在治理国家时不会一意孤行酿成大错。要让百姓感受到享受了权利,感受到他们也是国家的主人,就是要在治理国家时听从他们的意见,只有他们的意见得到尊重他们才会有主人的感觉,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天启话音一落就听到高攀龙轻轻“啊”了一声,天启问:“高大人想起了什么?”

高攀龙若有所思地说:“皇上这话让臣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仔细一想又想不起来。”

天启笑道:“高大人是不是想起了一开始说的话?就是地方辅政部门中人经验不足将一般事务处理成特殊事务了?”

高攀龙想了想大声说:“对!就是这事!臣这几天一直在想为什么地方辅政部门处理起事来就有那么些磕磕袢袢呢?对其它部门来说我们监政院是监政院,但对皇上来说我们监政院就是辅政部门啊。监政院成立这么久我们自认还是合格的,皇上也没有嫌弃我们说哪里不行办事不力,怎么地方辅政部门就不能胜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24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