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99 监政辅政(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天启一直认为官员是需要监督的,没有有效的监督靠官员自己的自觉性自律,这话说说可以但别当真.对官员的监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官员的帮助,就好比一个人要画直线必须要一把尺子比着画,尺子对画直线的行为来说就是监督和辅助。假如有谁说他不用尺子也画得比拿尺子画的还直,不需要监督和辅助,说这话的人不一定是骗子,但听进去了相信了他的那人就一定是傻子。

监政和辅政还是有不同的,监政是指上位者对下面的监督,有能够随时叫停之权力的监督者才具有真正的监督权,也就是说监政者的话主政者必须听。辅政是指同级别或者稍微低一点的人对主政者的辅助行为,辅政者的意见主政者不一定要听,可以听从也可以放在一边作参考。

天启认为一位主政官员有了有经验的辅政者来辅助他避免他出错走弯路,还有个有权力的监政者来监督他避免他偷懒,那么这个主政官员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出于这个考虑天启决定逐步向下推行监政辅政制度,这样一来既能激发所有人的主动性又能把全国各地有效地掌控在手里。在向各地推行之前,天启先在京里成立监政院,多两个人帮自己的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实验。

在监政院成立的第一天,天启跟刘宗周、信王等人商议了一下后,发现现在缺少对今后发展方向的认知,不知道今后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做起事来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与此同时,刘宗周还提出了人才的缺乏,加上还要考虑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问题,这让天启感到这事不那么简单。不过天启明白监政辅政制度是一定可行也必须进行的,所缺的不过是实施的细则,多发动些人多动动脑筋就可以了。

果然,信王、刘宗周、徐光启、高攀龙等人经过仔细商讨,最后结论是可以把分散在全国的举人、秀才等人召集起来使用。这些人一个是因为有功名在身,朝廷要按月给他们提供衣食,白拿钱的人不拿来用一下那就是最大的lang费。这些人第二个可用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至少都认字,根据其兴趣把他们召集起来学习一段时间,大用不敢说遵命行事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

虽说是需要人但也不能无条件使用,还是要考一考的,从考试中得到的人才让人放心一些。以前从童生中选拔秀才,从秀才中选拔举人,最后从举人中选拔进士,都用的是固定名额,也就是让所有人竞争。现在没有固定名额人才多多益善,那就不能让人与人竞争,只要求合格就可以了。这些考试合格的秀才主要是根据其兴趣,让他们学习博学院中的各种新知识,跟种田、开矿、修路等有关的知识最有用。

圣学院中的经验可以让闲置官员和侯补官员来学习,他们本身就是有资格当官或者是曾经当过官,学习这些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用太费劲。好多官员或者是丁忧起复后没有位置,或者是有当官的资格但现任官太多只得侯补,把这些人集中起来也能让他们及早发挥作用,免得朝廷白发俸禄白养闲人。

在监督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是老办法派驻御史,监督某人是因为对某人的不信任,找个信任的人对他进行监督就没有问题。对皇帝来说值得信任的人一是太监二是御史,考虑到太监监政说出去名声不好听,所以派驻御史是唯一选择。

其实现在很多官员私人都请的有师爷一类的人物,这些幕僚很多都是无缘官场但施政经验丰富之辈,成立监政辅政制度不但可以解决官员多了没地安置的问题,还可以让这些原来为官员私人服务的幕僚成为公家人。

大家从早上来了后就开始商议,商议了好一阵,大家都有些累了时,信王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天启:“皇兄,这个监政院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臣弟现在都不明白,只听你说运作好了就可以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多操心,皇兄能不能仔细解说一下?”

信王这么一问大家都愣住了,仔细一想也觉得没搞清楚,被天启牵着左说右说一顿说,大家就忘记了这么回事。现在信王这么一提大家都回过神了,一起望着天启等他给个解释。

天启一想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反过来一想也很高兴,这不知道究竟就跟着自己左思右想的人,肯定是忠心耿耿的人。天启想了想说:“这自动运行就是不需要人去推动,现在你们几个部门虽说是能够互相配合,但基本上都是朕在推动。政务院的移民、退田、交税、卖爵位、收商税等事基本上都是朕推动的,都察院的经济审查、年龄限制品级等事也是朕推动的,圣学院是朕建立的,让你们考虑如何避免异端邪说迷惑人也是朕推动的。”

见天启这么一说,大家仔细一想也确实是那么回事,这时候听天启又说道:“就算是博学院,也是朕主张建立的,把里面的人用到农田事务、集中翻译新知识、新造大炮等事上也是朕推动的。朕这么说不是要表明朕有多英明,而是说你们这样需要人来推动是不长久的。你们想一想,万一朕哪天变懒了不想费神想事了,你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吗?还是像博学院中人原来那样一头扎进编历法里去,历法有什么重要的?全国受灾跟历法没编好有一文钱的关系吗?”

刘宗周想了想问:“那皇上的意思是今后让现在这个监政院代替你去推动各项事务了?”

天启点头说:“是的,朕只是一个人,想的东西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用大家的智慧来推动各部门的运行,才能保证周全妥当。其实你们这一段时间做得很好,政务院有事博学院和圣学院都能够纷纷献计献策,遇到有官员不配合或者配合得不到位都察院也能够及时调整,这样做你们不感觉得比以往轻松多了也有效果多了吗?假如能够有个自动推动的力量,那才算是完美。”

信王低声说:“臣弟还是希望皇兄来做这个推动的事,总觉得有皇兄在一切都有必然成功的把握。”

天启叹了口气说:“现在这样只是个试验,真正实验好了就要向下面推广应用,你总不能老让京里这么忙而让地方官员天天闲着喝茶看戏吧?再说宫中张选侍和冯选侍马上就要生了,老婆要生孩子了我总得去多看看吧?”

信王听了恍然大悟说:“臣弟糊涂,把这等大事忘了,到时候生下皇子臣弟也来讨杯酒喝。”

其他几位听了也纷纷表示恭喜之意,天启点头表示谢意后说道:“把各部门向什么地方推动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开始说的继往开来,如何将过去的需要和现在的需要连接起来,进而得到将来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不好找,在找到之前让预政处先以方便百姓生活为目的制定规划,这也是常言说的为政者不问鬼神问苍生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个机构的人都遵循天启的旨意在各处探寻将来发展的方向。大家开始听到说要把过去的需要和现在的需要连接起来寻找将来的发展方向,都觉得不可思忆感到可笑,后来一听是皇帝的旨意马上表示一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经过大约十天的各处探访,有的还翻遍了能翻到的古籍,大家都拿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信王在现任的各地官员中就近收集意见,发现根据年龄和官职的不同各人意见也不一致。官大的人都说了些歌功颂德的话,希望保持现状万万年,没有说出口的是如果能让他的儿子接替他的职位最好,看来大官的欲求少但是少而精。官小的却说了些位卑职低的真实苦楚,尤其是一个小官说他经常联系各部事务,也经常向不同的上司下跪,每天都要把膝盖跪疼,他还说异地为官孤独寂寞没钱纳妾,想妻儿一年到头又难有假日,说得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也有人询问了一些普通百姓的意见,他们多抱怨的是税多、徭役苦,水灾、旱灾、虫灾频繁,问能不能减轻负担。这些人的意见多针对实际事务,对天启的方向性探讨没有帮助,但也给了他一些另外的启发。

圣学院负责从退休老臣和古籍中寻找答案,圣学院中的老臣多为天启优待之人,老有所养不说还老有所乐,他们的想法是希望一辈比一辈过得好,这个说起容易做起难。当然,从古籍中还找到不少古人思想,如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求的是共存和谐之道;法家的用严明律法治国,求的是惩恶扬善长治久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