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22 经济审察(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政务院协理大臣朱延禧说道:“皇上,臣问个题外话,臣近期多次听闻皇上说要埋人,皇上为什么喜欢说埋人呢?”

天启看了朱延禧一眼说:“朱大人有所不知,朕不但喜欢说还真埋过很多人,客氏谋逆朕把她家三个人全埋了,不听话胆敢勾结外臣泄露朕的秘密的内卫朕也埋了不少,就在昨晚杨公春查到泄露并造成这次谣言的几个内卫,朕叫人连夜埋了。至于说为什么要埋,因为朕觉得砍头等手段太血腥,大人看了血腥的场面都会做恶梦,万一让小孩子看到了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茁壮成长。埋人简单方便,一壶酒让他醉过去然后一埋,也没有什么痛苦就过去了。”

朱延禧听了默然退后,这时天启又说:“本来还有点细节待推敲,就是如何能及时清理官员手中的非法收入,钱少了他可能会老老实实交代,但积累的钱太多的话难免会出现挺而走险企图蒙混过关之人。朝中官员多是苦读圣贤书胸坏凌云志的国家栋梁,一批又一批地杀掉太可惜,朕记得太祖朝时曾经有一批同时上任的人是同时被处决还是只留了一个朕记不清了,反正是接近全军覆没,这难道不让人心痛吗?诸位大臣可有良策?”

叶向高说道:“皇上爱护臣下是我等的福气,有那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找死也是活该,臣觉得等国家内忧外患平定后可以在各地增加内卫,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经济审查,应该能及时防止谁去蒙骗皇上。”

天启笑道:“叶大人不反对对官员进行经济审查了?”

叶向高说:“听了皇上和杨御史的话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臣没有异议。”

见天启看向他们,朱延禧、赵南星等人也说:“臣等也无异议。”

政务院协理大臣韩爌上前说:“臣拥护皇上对官员进行经济审查的决定,但皇上是否真如传言说的那样要收回所有土地建皇庄?”

天启说:“收回所有土地建皇庄是不可能的,朕只不过是想让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人明白,朕代表整个大明拥有大明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占有土地的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因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占据了多少土地,一是你得上税二是你种什么作什么用你得听朝廷的安排。”

韩爌说:“皇上,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太祖开国以来就一直遵从的治国原则,士绅不纳粮的规矩几百年都是如此,皇上怎么能想改就改呢?别人买到土地愿意种什么根据各自的需要,强行规定怎么服人?”

天启说:“韩大人也知道这是太祖的话,不过韩大人也应该明白太祖已经不在了。朕说这话并没有不尊太祖的意思,只是说现在的状况跟太祖在时的状况不一样了,照搬老规矩办事是要出大问题的。太祖在时豪强官宦兼并土地的事有多少?现在又有多少?你韩大人家里就兼并了不少土地吧?先不说在兼并过程中有没有强买强卖的事,只说你那么多的土地不纳粮你吃得了吗?天下的土地有定数所产的粮食也有定数,你名下的土地越来越多所得粮食越来越多,你多了别人就少那别人吃什么?至于说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朕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你们是估算着粮够吃了就种其他如桑麻药材等赚钱多的东西好换银子吧?你在政务院这么多天,难道就不知道全国很多地方受了灾吗?现在国家最需要什么?不是银子而是粮食,你能看着别人挨饿自己安心赚钱?朕的意思就是该种粮食的地绝不允许种其他东西。”

韩爌说:“皇上,臣也知道国家困难,但祖制不可妄动,妄动祖制天下的人心就会浮动,人心不安是乱之根源啊。”

天启说:“唐朝武则天说过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的话,朕深以为然。前一阵听到奏报有很多地方天灾横行致使哀鸿遍野,人相食的事时有发生,县令也被饥民杀了好几个,这说明老百姓已经到了造反的边缘,如果饥民变成反民冲进你韩大人家里你抱着祖制就会幸免?韩大人你就不怕?朕正是为了避免天下大乱,这不是抱着祖制就能做到的。”

韩爌说:“皇上所言只是个别现象,暴民作乱只是一时派兵平定即可,妄变祖制却是祸害无穷啊。”

天启想了想说:“既然韩大人说祖制不可变,可以,那就依照太祖时的规定来吧,政务院明天就查一下,洪武朝时王公大臣名下最多有多少土地,按这个标准依官职推算定下一个新标准,不管何人超过标准的土地全部没收,大家有意见没有?”

韩爌急忙说:“皇上,这土地都是用钱买的,凭空没收如何使得?”

天启说:“这也使不得那也使不得,好吧朕再让一步,各地土地大户都据实上报家中田产和人口,所需口粮的土地不纳粮,多余的地朕不没收但得纳粮,这是最后让步,否则的话朕就让受了灾的灾民到你家去,你要么给他饭吃要么把他们全宰了。”

叶向高这时说话了,他说:“臣同意皇上此举,说实话臣家里也略有薄产如要臣纳粮臣心中也略有不甘,但臣知道民不安则天下乱的道理,国家正值多事之时,臣同意皇上所说口粮田之外的田亩纳粮和栽种何物听从朝廷安排的想法。”

天启赞道:“不愧是多年首辅,这样,朕知道事情不能硬碰硬的来,应该给大家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大家纳的粮数户部记下,待国家财政宽裕了当一一归还,吃不完的粮国家统一购买归仓,以后纳粮和卖粮大户在开矿、建作坊等事上可以获得优先权并减免税。”

天启话一说完大家都高兴了起来,纷纷表示同意,天启说:“信王,今天说的三件事你们政务院要仔细商议细节,并且要多征询各部大小官员的意见,待时机成熟就发布执行。”

信王说:“臣弟遵旨,不过具体细节上的东西臣弟也不甚明了,能不能让杨、左两位御史他们来政务院协助一下?”

天启说:“可以,明天起杨涟你们去两个帮助信王,其他人继续培训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来的那些人,争取让他们早日上手做事。”

杨涟说:“臣等遵旨。”

散朝后天启吃过午饭信步来到坤宁宫找皇后说话,争论了一上午确实也有点累了,进了坤宁宫大门刚走了没多远就见张皇后迎了出来,天启说:“皇后今天可好?”

张皇后说:“臣妾很好,皇上上朝辛苦了。”

天启说:“谈不上有多辛苦,皇后在忙什么呢?”

张皇后说:“臣妾正在看名册,就是皇上上次交代的允许二十二岁以上宫女离宫的事。”

天启一拍脑袋说:“朕都险些忘了,有多少人要出宫啊?”

张皇后说:“本来有两千六百余人可以出宫,不过愿意走的只有两百人。”

天启说:“其他人为什么不想出去,不想嫁人生子过正常生活吗?”

张皇后说:“有的是年老不想嫁人,有的是父母亡故家中没人,更多的是觉得外面不好过不愿意去的。”

天启说:“是啊,外面到处闹饥荒,都不好过啊。”

正在这时,谈敬匆忙进来禀报道:“启禀皇上,军务院有紧急军情,孙大人让人请皇上去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26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