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12 新的平衡(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大凌河堡原来是明军修建在大凌河边的哨堡,距离锦州约有四十里左右,前面是河左右夹山,在此处修建城堡驻扎人马可以阻挡从东边来的敌人。军务院给袁崇焕的要求是从正月十五算起在西平堡坚守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征调民工数万去扩建大凌河堡,因为人多东西准备得充足,所以同时还把松山堡向东推移到小凌河边。袁崇焕本以为要完成任务要经过数场大战,谁知道有惊无险度过了一个月,在女真人截断退路前撤回到大凌河堡。

主体修建好后松山、大凌河、锦州三处就呈品字形矗立,互相间的距离都在几十里内便于从容接应,而且有效利用了各处的小山坡,使得医巫闾山的防护力顺延伸到海边。明军这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短时间内没有前出大凌河的打算,不顾自身的实力去占地盘并且贪多,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占得多丢得快。一块地一块地去占领并坚守,守得敌人没有进攻的兴趣了就算是胜利,现在明军的防线已经从宁远推进到大凌河,算是取得了小胜利但需要保住胜利的果实。

二月下旬,莽古尔泰跟阿敏带着人巡视了明军的防线,他们对明军这种修建城堡阻挡通行的行为感到很愤怒,其中以莽古尔泰的愤怒更甚,因为如果他不能拿下大凌河就无法在皇太极面前证明他的勇武。

眼前的大凌河堡已经是一座大城,城墙不高但是很厚而且还有人在上面忙活,估计明军还准备把城墙加高,城两边的山坡也有人在那里施工,看样子是要把前面的山坡削成陡坎,只准人从后面上去。山与城之间修有一座又一座的箭塔,用围墙一围既可住军又可住民,属于军民两用型建筑非常实用。最让人惊讶的是城前的这段大凌河已经被扩宽,这让骑兵感到很绝望,如果整条大凌河都是这么宽的话,完全可以改名称叫大凌江。

在整条防线中莽古尔泰他们的第一次试探点并不是这里,而是靠近海边新修的松山堡,那里虽然也是边墙带箭塔的修法,但是因为靠近海边不可能把城墙修到海里,有缝隙就能给人机会,阿敏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到了海边莽古尔泰见明军的城墙果然还留有两里宽,那是留给潮水涨起来的距离,避免潮水冲刷城墙,莽古尔泰当场就命令一个佐领带五百人迈过小凌河前去探路。

五百人刚冲过去没多久就听到一阵枪炮声,紧接着满脸惊恐的佐领就带着剩下的三百余人回来了,佐领告诉莽古尔泰明军的边墙并不是只对着小凌河,在海边尽头处一拐弯又对着海边修了一段边墙。墙上有小炮海边还有四艘大船有大炮,两边一夹击当场就不断见人被打下马,还不知道前面有什么陷阱阻挡。

莽古尔泰不知道海边四艘大船上的大炮是怎么回事,但是阿敏是知道的于是告诉莽古尔泰说明军把金州的连环大炮船开过来了,估计要从海边过去是不可能的。莽古尔泰见明军如此无耻,不但地上不许过连海边都要设大炮,只得一边大骂一边撤走。

来到大凌河堡时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人商议了一阵,想起一个声东击西的办法,就是先命人在此地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另外派人去北边山坡上寻一条路,如果能够寻路上山并占据一处地方,到时候居高临下攻击大凌河应该有把握。

两人商议了一阵决定由阿敏在此地牵制明军,莽古尔泰悄悄率领部队摸到山上去,连边墙带山坡一共几十里,不信明军处处设防。莽古尔泰沿山势一路向北过去,想看有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人防守,谁知道找了好多地方都不如意。人工修的边墙就不说了,上面肯定有明军而且还不少,因为修边墙的地方往往会修箭塔,可居住可防守大家都喜欢。看起来上面平坦的山头也有人驻守,老远就是石头招呼过来,没有人守的都是陡峭的山坡,上面又陡又尖猴子都不会去。

莽古尔泰看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进攻点,只得摇着头带着毫发未损的部下回到西平堡。莽古尔泰回到西平堡不久,阿敏也带着人回来了,比较奇怪的是阿敏的部下还有死伤,死的还好些不叫唤伤的哼哼叽叽的喊疼让人心烦。

莽古尔泰奇怪地问道:“二贝勒是怎么啦?难道你还进攻过?或者明军从城里冲出来了?”

阿敏摇了摇头说:“我预算着距离靠近了些,谁知道明军现在的大炮射得比以往远,冷不防一阵炮打过来就成了这样子,看来要攻下大凌河难上加难。”

正在两人说话时,有士兵来通知说皇太极有请,两人相视苦笑着跟着传令兵而去。到了皇太极的大帐中只见皇太极面无表情地坐在正中,见两人进来皇太极问道:“两位大哥这么快就凯旋而归,不知道攻下大凌河杀死了多少明军?”

莽古尔泰呼了口气说:“没有攻下来。”

皇太极早听人说起过详情,轻轻问道:“是没有攻还是没有攻下来?”

莽古尔泰低声说:“没有攻。”

皇太极“哦”了一声问:“为什么不进攻?难道你们带去的人都是吃饱了饭出去散步消食的?”

莽古尔泰见皇太极说得尖刻,不高兴地说:“明军大炮打得远,前面的河也扩宽了满是水怎么过去?”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前一阵你们在这里的河对岸见到明军,因为怕水太冷所以没有过河,现在又说怕大炮和水不敢进攻,这样下去你们还能够打仗吗?这四处哪里没有水?明军一直以来都有大炮,这些借口都不成立吧?一开始怕一样后来怕两样,过两天会不会加一样说怕人?真这样的话我们女真人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莽古尔泰虽然鲁莽但也知道皇太极在找碴,已经在克制自己了尽量让自己说话说得柔和些,但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气,想到自己是兄长还有受兄弟这样的讽刺,心头火气腾腾地冒了出来,抬手握住刀柄说:“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汗位让你坐了,牛羊牲畜让你作主分了,士兵人口也是任你处罚责骂,你没事找事到底想怎么样?难道要爬到我头上来拉屎不成?”

其实皇太极早就得到鳌拜的报告,他分析了半天认为大凌河已经不可能攻得下来,除非不顾死伤向上冲用人的尸体堆上去,真这样的话就算拿下大凌河也拿不下锦州。反正明军这样的布置也是不思进取的样子,让莽古尔泰两人去取大凌河,目的就是打压一下他们的气势,让他们知道对大汗应该有一定的尊重,公是公私是私就算是兄长也应该知道上下尊卑。

面对皇太极的讥讽阿敏还沉得住气,但莽古尔泰却忍不住暴跳了,皇太极心头暗喜向旁边的多尔衮使了个眼色,多尔衮心领神会地站出来指着莽古尔泰说:“你对明军倒是客气得紧,对大汗却是又凶又恶还手按刀柄,你是要造反作乱?你要作乱我先就饶不过你!”

莽古尔泰早就看不惯多尔衮兄弟忍辱偷生的样,自己的亲生母亲被处死都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样的人居然还敢跳出来指责自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怒道:“你这个只知道tian腚拍马ru臭未干的小子也配来指责我?汉人说有什么娘就有什么娃,这话用在你身上正合适,还不快滚到一边呆着去。”

多尔衮的母亲在努尔哈赤死后没多久就被处死,其主谋还是皇太极等人,这点多尔衮心知肚明但为了自保也一直装聋作哑,心中却以此事为自己最大耻辱。现在见莽古尔泰揭露出来当场眼睛就红了,猛地一下跳过来一拳打在莽古尔泰的眼睛上,喝道:“我也是天命汗的儿子,你敢侮辱我我们就来打一场,看你有没有侮辱我的资格。”

莽古尔泰被多尔衮这一拳打懵了,愣了一下“刷”的一声抽出刀喊道:“小狼崽子我要杀了你!”说完作势要砍。

多尔衮也怕莽古尔泰伤着他,立即往皇太极身边一躲,心道你暗示我出来总不能不管我,莽古尔泰没有想那么多,迈步就要上前去抓多尔衮,全没注意自己手上还握着一把明晃晃的刀。

皇太极这时候沉声喊道:“来人,将这个图谋不轨的人给我拿下!”

皇太极这句话把莽古尔泰喊定住了,任由帐中卫士夺下他手中的刀把他绑了起来,皇太极冷笑两声说:“既然你不服我我也不处罚你,押你到代善大贝勒那里让他议你的罪看他怎么说。”说完挥手让人押送莽古尔泰回沈阳。

莽古尔泰一走大家都把目光转向阿敏,阿敏不慌不忙地说:“我跟莽古尔泰一起来的,他的罪我也有一半也该去沈阳代善大贝勒处领罚,只是有一件事还没有做完,请大汗另派人完成这事。”

皇太极问:“什么事?”

阿敏说:“朝鲜国王写了一封国书,说只要我大金退兵他愿意跟大明断绝关系臣服我大金。”

阿敏本来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对皇太极的位置构不成威胁,现在又立下如此大功打服了朝鲜,皇太极大喜之下说:“二贝勒如此大功什么过失都该抵得过了,再说我也打听过你本来也没有过失,这事就由你亲自去朝鲜办理吧。”

阿敏走后,皇太极就盘算着今后该怎么办,大凌河就这样了只需要把西平堡控制住也行,明军占据南关也只有由他,只要他们过不了金州就行。关键还是在蒙古人身上,不把林丹汗解决了没办法集中力量对付明军,要对付蒙古人还得先跟明朝方面进行和谈。

正想着呢,就有人来禀报说:“禀大汗,蒙古林丹汗又来抢掠了,该怎么办请大汗示下。”

皇太极想了想说:“派人去锦州,就说本汗同意再次和谈,具体条件谈判时再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14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