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46 进退有序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见经济审察的事告一段落,户部尚书李起元说道:“皇上,本朝流通的白银本就不多,每年铸银还会产生很多火耗,以前一直用生丝、茶叶、瓷器卖到海外换回白银,现在皇上下令不许种桑这白银就会越来越少,请问该怎么办?”

听了李起元的话天启第一时间就决定这个问题先不说,银子问题、土地问题、栽种问题等在现阶段都是很敏感的问题,这里面漏洞太多一时半会儿还解决不好只有先拖着,或许自己以后还要靠那些漏洞赚钱,想到这里天启沉默了一下说:“朕没有说过不许种桑,只是不许把种粮食的田改种桑树,山边、河畔、田头都可以种桑养蚕。至于火耗问题其实是个小问题,但因为牵扯太多暂时不谈,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见李起元没再提火耗问题天启又说起了经济审察:“让官员接受经济审察会让官员损失很多利益,朕不想让人背后说朕刻薄寡恩,所以决定在经济审察的同时推行卖爵制度,这样做能让百姓得到方便、官员得到实惠、朝廷也得到实惠、朕也能沾一些光,任何制度只有共赢才能长久。”

天启知道单一地取消别人的既得利益会引起反抗,取消某一项就要用另外一项去弥补别人的损失,自己要做的只是调整,通过合理的调整把有限的人员和财物用在最恰当的地方,这样才能得到尽可能多的支持。果然,群臣一听有得有失也就没有反对,一起齐声说:“皇上圣明。”

天启笑道:“朕也不是什么圣明,只不过是能理解‘千里做官只为财’这句话罢了,官员当官有的为了发财有的为了升官,升官的目的是为了发更多的财,所以总的来说还是为了发财。那些满嘴里都说的是为了百姓和国家的人,要么是捞银子捞得差不多的人要么是正在狠捞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很不好很虚伪,真正奉献的人是不会说出来的。”

群臣听了天启的话有的脸露不豫之色,有的似笑非笑,有的低头不语,有的若有所思。

赵南星这时又上前说道:“皇上,臣刚刚问的是公事,现在还有一件私事,就是臣今年已经七十有六,请求皇上允许臣致仕回老家。”

听赵南星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老臣也出列说年老体弱想致仕回家,天启想了想说:“你们都七十多了也不容易,既然想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朕也不好强留,那就都准了吧。”

众人一听心都凉了,心想:“就算我们真想走你假马意思留一下很困难吗?难道就迫不及待要赶我们走?”

这时天启又说道:“朕准是准了,但你们现在还不能走。”

听天启开始准了后面又有挽留的意思大家都不是很明白,赵南星问道:“请问皇上,这是为何?”

天启说:“老年人给年轻人腾位置是应该的,但你们都有丰富的经验,应该把经验留下来再走。”

群臣一听更不舒服了,过河拆桥就够让人不爽了,听皇帝现在的意思还要卸磨杀驴?赵南星忍住气问道:“请问皇上,这经验都在各人心里,皇上叫大家留下来是什么意思?臣等不明白请皇上赐教。”

看赵南星好像有情绪,天启愣了一下笑道:“赵大人误会朕了,朕不是纣王也没有让你们学习比干,只是想让所有官员按年龄段来做事,上次朕要求今后进政务院的官员必须要六十岁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为了说清楚情况朕先来个现场调查,赵大人和其他大人稍安勿躁一旁细听如何?”

原来是另有原因,大家的气慢慢平了下来,都表示想听听天启的真实想法。

天启看了看大家然后说:“翰林院侍读钱谦益,朕问你几句话你要诚实回话。”

看皇帝从几个老臣那儿一下子扯到自己身上,钱谦益愕然起身道:“臣一定知无不言。”

天启说:“坐下说话朕先问你,你今年四十有四是六品侍读,你心下认为四十四的人六品低了还是高了?”

坐了这么多年冷板凳,钱谦益想升官想得经常睡不着觉,但现在既不能说自己嫌六品低了也不能装假说高了,得说个让皇帝满意的答案。钱谦益坐下后想了想说:“回皇上话,本朝有四十岁就入阁之名臣,也有四十岁还是七品八品之人,至于说臣本人,当然是希望能步步上进为朝廷做更多更大的事。”把想升官说成是想做事,也算是体面地说出了真心话。

天启笑道:“希望上进是人之常情,那么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来上进呢?”

钱谦益说:“依据什么选拔官员是吏部的事,臣乃小吏本不该随意评论,但皇上见问臣就说一点自己的浅见。《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我辈儒门之人的毕生向往,选拔官员也应该依此而论。”

天启说:“所谓立德没有评定标准,而立言一般都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的事,剩下的只有立功了。赵南星赵大人,你是吏部尚书,你说一下吏部是根据什么来提升官员职位的,有没有什么限制?”

见皇帝转过来问到自己,赵南星考虑了一下说:“皇上,这官员的升迁都是按功劳和业绩来的,没有什么限制。”

天启说:“很好,那么朕再问钱谦益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处在一个没机会立功的位置,你会不会挖空心思冒功而去获得上进机会呢?要说实话。”

听了天启的问话钱谦益感到很难回答,并不是说这问题本身有多难,主要是难在要说真话,不过钱谦益就是钱谦益,他想了想说:“皇上,臣想说会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如果说不会但显然又不是臣的本意,臣斗胆请问皇上,臣可不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

天启说:“你不用回答朕已经知道了,相信这里的众臣也听说过这之类的事,边将有杀良冒功的事例,地方上也有人把狗啊鹿啊的东西涂点颜色冒充祥瑞,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要升官就得立功,立不了功就得冒功骗功,朕甚至听闻有人先放火再救火的事,这难道不应该想办法去改变吗?其实这种事古已有之,汉武帝时公孙弘和张汤因为政绩突出,一步一步慢慢地超过了早在其上的汲黯,因此汲黯抱怨武帝用人如积薪使后来者居上,这说明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官员的提升都没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朕一直以来都在考虑如何让官员有序地进退,现在有点想法说出来大家议一议。”

群臣一听天启要改变立功升迁的规矩,都感到不可思议,赵南星说:“皇上请讲,臣很有兴趣听。”

天启说:“按功劳和业绩升迁是没有错的,但是应该加上年龄限制。朕的意思是一个官员到了三十岁方能为七品,四十为五品五十为三品六十方能成为政务院的协理大臣或军务院的军机大臣,到了七十岁就该退位给后来者让路。朕正准备成立一个圣学院,让到了七十岁的官员在圣学院里著书立说留下他们宝贵的经验。”

听天启这么一说大家都在思考,过了一会儿赵南星说道:“原来皇上开始说我们几个七十以上的老臣暂时不能走是因为要让臣等进圣学院,臣赞同此举只是不知道圣学院建在何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23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