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10 废除内阁(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天启笑道:“朱阁老已经是儿孙满堂了吧?你觉得你自己或者是天下普通人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过得好呢还是希望他们不如自己呢?”

朱延禧应声道:“自然是希望一代比一代强,不过这就必须打乱祖制吗?”

天启说:“祖制是先祖们定下的,后人如果将祖制视为不可动之规则,那么后人最多活得跟先祖们一样,如果没有领会好先祖的精义更会是一代不如一代,王安石说的祖宗不足法就是这个道理。”

朱延禧一听皇帝要废除内阁,顿时感到脑袋里一片空白,一冲动就上前发问,问过了才想起內阁首辅和次辅都没吱声,自己急着发问有点唐突了,瞪了一眼顾秉谦、魏广微等阁臣说道:“皇上的话微臣赞同,不过臣还是认为内阁不能废,因为内阁理事并不是完全搬祖制。当然,内阁首辅次辅都无异议,臣也算是多事罢了。”

天启说:“内阁本来政务军务都管,现在的政务院只管政务,内阁如果还要存在岂不是比政务院还要大?顾首辅,你难道要管着总理大臣,让总理大臣每天向你汇报工作吗?”

顾秉谦一听马上分辨道:“臣绝无此意,臣愿意唯信王马首是瞻,臣认为既然有了政务院内阁也就没必要存在。”

天启抬头看了看六部尚书们,发现有人想跳出来说话,立即说道:“律政处归纳保管成例,归纳好成例后就分发六部,以后六部处理事务有例就直接按例办理,没例就报政务院由议政处议决,这样大家都省事,诸位尚书以为如何?”

礼部尚书林尧俞上前说:“如此甚好,那么请问皇上,六部按例自行处理事务后是否就不用政务院批准?遇到紧急军情怎么办?”

天启说:“有例可循的事直接处理不需要等待批准,只需要边执行边上报,小事三天一报大事每天上报,不过政务院有紧急叫停的权力。至于说军情朕已经告知通政司,军务直接报武英殿内的军务院,这里是政务院只处理政务。”

吏部尚书崔景荣也道:“皇上说的有道理,臣等就试一试。”

其他各部尚书一听可以省事还可以少看内阁脸色也都纷纷表示没意见。

天启点头道:“很好,那朱阁老的意思呢?”

看着内阁其他阁臣和六部尚书,朱延禧心中哀叹道:“敢直言的人都走了,剩下的都是些没种的了。”嘴里沉声道:“皇上要废除内阁,臣身为内阁阁臣不得不表达意见,如果内阁其他人和六部大臣都没有意见,臣也只有赞同。”

天启心中得意不由得微微一笑道:“内阁大臣们识大局顾大体值得表扬,几位阁臣都直接进入政务院任职为协理大臣,望大家跟信王和三位王叔齐心协力为国效力。”

顾秉谦、魏广微、朱延禧等阁臣一听齐声道:“臣等谢过皇上!”

顾秉谦更是上前媚笑道:“臣等愿学诸葛亮为皇上、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顾秉谦七十多的人还像小姑娘一样笑得无比灿烂,众人不由得有些肉麻,心中暗骂无耻。

左都御史李宗延出列问道:“请问皇上,都察院职专纠劾,不知道政务院的各位王爷和其他官员的具体职责,哪些是他们职责权限内之事,哪些事属于越权?望皇上明示。”

天启说:“内阁拆分为议政处和律政处,议政处议决处理没有成例可循或成例已经不可用的事务,处理结果由总理大臣签署意见后就可以下发执行,议决结果执行后有效果且没人反对就可归纳修改为成例。律政处归纳、保管成例并及时下发六部。这就是政务院目前的职责,至于说政务院中王公大臣,如果有错跟普通官员一样对待。”

李宗延说:“臣明白了。”

天启说道:“朕正要说到你们都察院,都察院人少但职责重大,六科言官们只知道风闻言事拖人后腿,从今天起归入都察院管理。只不过你们都察院的奏表从今天起也得分成两个部分,风闻言事的和确有实据的分开。”

李宗延不解地问:“请问皇上这又是为什么?”

天启说:“本朝官员有个陋习,遇到有言官弹劾无论手中有多急的事都会丢担子回家听勘,好象不这样就不能证明自己青白一样。朕这样安排就是防止这类事,属于风闻言事的弹劾都察院从侧边调查本人不必理会,确有实据的弹劾本人可以回避,但调查出是污蔑那么奏事的人要受到一定处罚,目的还是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节约时间。”

李宗延想了想低头道:“臣受教,臣遵旨。”

看没人说话了,天启转头看向信王,信王虽然只有十五岁,但面色沉稳颇显成熟,不过听说自己要负责政务院担任总理大臣,目光中又不时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天启微笑问道:“信王可有信心做好这个总理王大臣?”

信王朱由检起身转向天启说道:“既然皇兄信任、众王叔和众大臣也愿意帮忙,臣弟就勉为其难,不过具体事务是什么呢?”

天启说:“先把今年的奏章全拿来看怎么处理的,按各部和各地分类立为成例。有不同意见的议决,议决不下来找朕裁决。”

信王说:“这可是个大工程,这几个人臣弟怕忙不过来耽误了皇兄的大事。”

天启说:“你是指需要人手抄录是吧?翰林院那些人字写得又好又快你只管调,就跟他们说读死书没意思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政务,朕想他们会很高兴来帮忙的。”

信王眨了眨眼说:“整理以前的奏章无关大局,但新奏章由臣弟签署意见就下发执行是否是越权?臣弟觉得还是应该最后由皇兄批阅为好。”

天启笑道:“既然要朕批阅何必让你来?这样,政务院处理完政务报知朕就可以,也是小事三天一报大事每天报。”

瑞王朱常浩上前说:“臣说一句话皇上别生气,皇上把事都交给大家,是不是想偷懒啊?”

天启苦笑道:“五王叔冤枉朕了,朕准备在武英殿设军务院由朕亲自主持,各位王公大臣在这处理好政务,朕才好心无旁鹜去想办法彻底解决边患问题。”

瑞王变色道:“臣失言,请皇上宽恕!”

天启道:“多年来本朝不断损兵折将致使建奴越来越嚣张,朕看在眼里忧心如焚,身为一国之君总要以社稷江山为重,政务就繁劳大家了。”

魏广微说:“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臣等一定尽心竭力,出了事就请皇上治罪。”

信王也说道:“皇兄放心,臣弟绝不让你失望!”

天启道:“万事开头难,既然大家都明白了就开始吧。”

待天启走后信王说:“各位尚书有急务可先回,小王整理好成例就一式三份抄录好送给各部,大家看可好?”

尚书们说:“下官等从命告退。”

六部尚书走后顾秉谦问信王:“王爷,我怎么觉得今天特别有劲呢?王爷有什么安排先吩咐下官。”

信王说:“有劲是好事,既然顾首辅这样说就请魏广微大人叫人把今年的所有奏章拿来,我们一人负责一摊,朱阁老德高望重又身为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就烦请你去翰林院调些人来书写,总不能叫皇上失望。”

待众人答应后信王轻轻地对身边的顾秉谦说:“本王也觉得今天特有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0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