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81 人论转化(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见信王如此问,高攀龙和杨涟包括钱谦益都露出笑容,刘宗周觉得有些奇怪就问道:“你们怎么这副模样?是不是有什么圈套在里面?”

高攀龙一听忙解释道:“没有什么圈套,你开始没回来时信王正跟钱大人在商讨这事,本来该他回答这问题,现在反过来成了他在提问你来回答了。”

刘宗周“哦”了一声问信王:“请问信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信王说:“开始杨大人和钱先生刚刚去见了我皇兄,最后有三个问题我皇兄让他们来找圣学院想办法解决,恰好你不在我就试着替你回答一下。除了开始说那个如何保证上下一致的问题外,还有就是如果以某个标准衡量官员是否称职,如何保证不会换人换得太勤?我开始问的辅政机构制定计划宽与紧的问题,是根据你开始的话有点改变,实际上两者都差不多。”

刘宗周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除了这两个第三个是什么问题?”

看样子刘宗周是想打批发把几个问题全部一起解决,见他这么有信心信王说道:“第三个问题是钱先生对我皇兄说的话提出的疑问,我皇兄说要让每个位置上的官员都是最合适的官员,不在状态下的官员要及时换下去。钱先生说现在的官员如果犯了错误,把他换下去他没有什么话说,但是仅仅一句不在状态就换人,恐怕很多人都不会服气,说不准还有人会用这话来排除异己。”

刘宗周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包揽事情的人,他想了想笑着对信王说:“信王马上就要到监政院来主持事务了,圣学院有什么事你也应该作主,你开始是怎么想的呢?”

信王开始想的办法被刘宗周否决后,心中还是有一些不甘心,当然他不是对刘宗周人不满意,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办法没有达到让他自己满意的程度。现在见刘宗周问他对其它两个问题的看法,他想了想说:“刚才说了官员的参选计划应该由辅政机构帮忙制定,我想从参选官员的角度上说辅政机构制定的计划是一种帮助,但是从上一级的部门来说这计划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标准。”

刘宗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圣学院的地位,不说把具体的制定施政计划的大权拿到手上,至少要让圣学院掌握住主要脉路,不然的话怎么达到天启所说的让圣学院来把握大明发展的方向?现在见信王明明白白说出辅政机构给官员定个标准的话,刘宗周也没有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撇清自己没那想法,而是当仁不让地说:“辅政机构管理上由上级部门管理,但是业务上最终由监政院管理,方向性的东西都由圣学院来管,符合皇上的要求。”

信王说:“既然是制定标准我认为就应该制定两个标准,一个尽量定得稍微高难一点,另一个定得稍微容易一点,让参选官员量力而行不要说大话最后又做不到。”

信王的意思就是定两个不同难度的标准,在两个标准之间让参选官员自己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当然这个选择要量力而行不能乱说乱要,否则的话做不到自己选择的标准就会立即被罢免,丢人丢官不说还给自己今后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就像一个人进饭馆,要多少斤酒要根据自己的酒量来,如果一个人为了逞英雄超过自己的酒量多要,最后喝完了呕吐倒帐不说还会乱说话,那才是英雄没当成反成了狗熊。

刘宗周听了信王的话以后没有贸然表态,大家觉得奇怪就都看着他猜想他有什么说法,见大家都看着他,刘宗周轻轻地说道:“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觉得有点不妥。”

信王一听顿时就有点气馁,心道我好不容易才想出一个好点子,你居然说你早就想过而且行不通,这才真是岂有此理。不过信王知道刘宗周只是说话有些直,在诚信方面还是值得相信的,于是问道:“刘大人觉得哪里不对?”

刘宗周说:“皇上之所以要试验民选官,主要还是想考虑到百姓的意见,只有百姓满意朝廷满意才是真正的做得好,只让一方满意达不到皇上的要求,也满足不了上下一致的原则。既然是制定计划或者说是制定标准,这个标准或者说计划肯定是要将来得到施行,这其中标准的制定少了百姓的参与能行吗?”

刘宗周这话算是把大家惊醒了,大家说了这么久的上下一致,就像一个个多关心百姓一样,现在到了制定施政计划的时候反而把百姓的意见抛在一边,这不是典型的叶公好龙吗?想到这里不但是信王,连旁边的高攀龙、杨涟还有钱谦益都感觉到一点点的不好意思。当然在他们心里很多时候老百姓就只是个名词,高兴了考虑一点不高兴了直接忽略不计,只有刘宗周这种书呆子型的人才会一记就一直记在心里。

高攀龙等人是一贯以百姓利益代表者自居的,现在自然要站出来说两句话好让自己的脸不至于太烧,高攀龙说:“皇上要推行民选官我是大力支持的,我也认为制定施政计划和选择官员的标准离不开百姓的参与,只是不可能把所有百姓都聚集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只能选一些代表出来。这个能代表百姓利益的代表如何产生,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事,下一期的东林月报很多人会踊跃投稿来专门讨论这事,只是现在还没有眉目。”

刘宗周就是主办东林月报的,他当然知道有人在提这事但是不像高攀龙说的什么很踊跃,那些人都是些极端份子说话做事都喜欢走极端。那是在上一期的一场带有辩论性质的讨论文章,其中心思想是问百姓的要求和朝廷的要求有矛盾该怎么办,有人说朝廷的要求代表了大明的整体利益,百姓应该自觉且无条件地服从。有的人则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说事,反正是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约定下期再来辩论。

刘宗周不是一个有极端思维的人,他认为朝廷的要求代表了大明整体的利益,而百姓的要求是站在个体和局部的方位上来说事。不是说整体的利益就一定比局部的利益大,而要看整体的利益对局部利益的伤害是否有必要,老是习惯性要求局部服从整体而不给个说法,最终会伤了百姓的心激发民怨。当然那种事事把百姓利益挂在嘴上放到最高处也不对,谁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而且不容许自己受一点委屈,那这些人跟努儿哈赤和奢崇明等人又有什么区别?

刘宗周说:“皇上曾经实行过一个平等对话制度,在官员之间有了不同政见时可以平等对话,最开始有一定作用因为那时候有很多官员闲得无事喜欢指责人,后来那些风闻言事的人全部被派去做实际事务去了,平等对话才少了起来。我想能不能在民间形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构,比如说在各县都设一个对话堂,由县监主管派人跟百姓对话了解百姓的需求,你们说怎么样?”

高攀龙想了想说:“这事我记得皇上曾经提起过,只是当时四级辅政机构还没有健全,所以也只是那么一说没有实行,刘大人准备现在把这事做好了也算跟皇上有个交代。”

刘宗周见其他人都做出很赞同的样子,于是点了点头说:“皇上确实有那么一说,而且当时还说过有话但说不出来的人,可以请讼师替他说话,这样一来不但能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还能把那些讼师利用起来免得他们尽做缺德事。”

钱谦益这时候有些迟疑地问道:“下官这次跟杨大人去实地考察,发现百姓跟官员的关系还没有到可以平等对话的程度,好多百姓见了官都还是一副很小心谨慎不敢说话的样子,真要平等对话可能一开始没人敢来。”

高攀龙说:“最开始有可能出现钱大人说的没人敢来的情况,不过没有关系百姓们迟早会明白平等对话是皇上给他们的权利,目的就是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需要。当然如果他们没有说的就表示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利,我们就按朝廷的总体规划来就是了。其实朝廷的总体规划有对各地的考虑,征求百姓的意见是为了稳妥起见,他们不参加平等对话自然就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高攀龙这话说出来大家也觉得有道理,刘宗周也知道一开始确实是这样,没有继续说这事改变话题说道:“如果大家没有意见这事就这么说好今后慢慢完善,不知道信王对皇上说的把不在状态的人调走这事怎么看?”

信王说:“这有什么好说的,不在状态该换就换,不要让官员养成能上不能下的习惯,换下去的人等他哪天状态回来了再换回来就是。”

刘宗周说:“信王的话我有不同看法,现在官员已经有能上不能下的习惯,如果要改变就不是跟一个人过不去,而是要跟一群人过不去,会遇到很多也很大的阻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6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