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47 兵分两路(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张静安他们的方案不能说不好,现在除了西边其它三方都有明军,把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十万人马还有几十万彝人都包围在里面.西面靠金沙江和大渡河阻挡怎么都不让人放心,万一奢崇明和安邦彦下决心放弃老巢一路向西藏身于高山大河之间,二十多万明军到时候会陷入撤也不是留也不是的尴尬境地。朱燮元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原来的主意就是引蛇出洞歼灭敌人主力然后逼降残部,最后得到长久的和平。

朱燮元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依天启的说法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废除土司制度,至少云、贵、川交界处不能允许土司的存在。这次奢崇明和安邦彦起兵后很多小土司闻风跟随,说明朝廷的恩赐并不能得到土司们的感恩和忠诚,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后没多少年就出现这事,说明当时斩草没有除根是多严重的错误。努尔哈赤说到底也相当于一个反叛的土司,所以天启废除土司的决心很大,不惜多花几年都要做到不留后患。

朱燮元见张静安的方案其要义在于断其退路,只要成功就会让奢崇明和安邦彦陷入四面包围中,但他仔细看了看地图就发现了问题,他问张静安道:“两位总兵的想法很好,不过我有两点疑问,一是现在我军只在遵义、永宁、叙州一带驻守,要进兵就得打硬仗,你们不上哪里来的人?二是镇雄与叛匪盘据的东川、乌撒太近,过于深入怕不怕重蹈王三善的覆辙?”

王三善是原贵州巡抚,天启三年他亲自率大军六万渡陆广河直捣叛匪根据地大方,因为路途遥远中途多险阻不方便支援和输送粮草,王三善在驻屯大方三个月后粮尽被迫撤退。在撤退途中明军被叛军追杀大败,王三善被俘后遇害,随同军官战死的就有上百人,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孤军深入才遭遇的惨败。

张静安说:“这个方案的前提就是要先训练出可用之兵,不能用的老弱疲兵我们也会培训,不过是培训他们的修房、种地等技能。等这些不可用之人回去的同时,需要两位大人征调足够的兵员来补足,或者干脆就来了新兵再送老兵走,慢慢地把年龄大战斗力低下的士兵变成年轻战斗力强的精兵。至于说我们会不会再孤军深入遭遇王巡抚那样的败绩,末将认为只要把路修好了修畅通了就不会。”

朱燮元问:“张总兵的意思是你们要步步为营吗?先不说培训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要多久,就说你们要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沿途修路修房,这样浩大的工程你们准备用几年来完成?”

张静安说:“我们是大明的军人,只知道服从军务院的命令和忠诚于皇上,军务院预计多久时间就用多久时间我们不多问。如果给的时间长我们就做细致些慢慢来,务必做到少死人尽量让包括彝族百姓在内的所有人都满意,如果给的时间短我们就加紧点,就算让我和赵总兵亲自上山杀敌我们也没有二话。”

朱燮元一听就有点糊涂了,转头对高第说:“高大人,张总兵和赵总兵的意思是他们不知情,只知道服从和忠诚,不知道高大人知道军务院的安排吗?”

高第点头说:“哦,本官忘了说了,军务院的安排是平叛为辅培训军队为主,大约定了个规划是三年,就是说三年之内把五省的卫所军全部轮训练一遍。就像张总兵说的那样三年内还要完成士兵的轮换,逐步废除天生的军户制度,让满十六岁的百姓都服五年兵役,退役后恢复原来的民户身份。”

朱燮元想了想说:“假如是这样三年也差不多,不过万一三年不够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还是要想着怎么平定叛军然后再去考虑怎么培训军队的事?”

高第说:“皇上曾经说过要用叛军来给士兵练手,士兵的战斗力只有在战斗中才能得到检验。至于说时间那就不是个问题,三年不够就五年,五年不够就十五年。就是说我们大家都要在贵州这地方呆很久了,所以赵总兵要想办法给我们的屋子建好点。”

赵率教说:“没有问题,我们已经先一步建好了士兵们的临时住所,现在正准备修建可以带家属居住的村庄。高大人要长期住我们可以修建美观型的住所给各位大人居住。”

蔡复一本来就瞧不起这些从北京来的官兵,年前张静安等人来到贵州时到处查看地形,蔡复一当时以为这些人要直接投身于勦匪事业中去,当时还有些感动,谁知道这些人只在贵阳和遵义两地打转,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要修房子好方便居住,蔡复一当时就对这些只知道享受的兵老爷有看法。现在见赵率教说要建方便家属居住的村子就更不屑,只是听到要给他们建美观型住所心情才稍微好些,谁又会拒绝可以见光的福利呢?

蔡复一问道:“赵将军说要建美观型住所,难道你们修的房子还有很多类型吗?”

赵率教见蔡复一称自己为赵将军,就知道蔡复一态度发生了转变,心中暗道此人看似一腔正义其实也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他回答道:“蔡大人有所不知,自从皇上让我们只管修建不管打仗以后,我们这三万人就一心只想着怎么搞工程了,这一年多以来人和事务都分了很多类型类别。比如说修房子就分为临时型、简易型、实用型、美观型、豪华型等好几大类,人也分为泥工、木工、漆匠、石匠、雕花匠等不同类。”

蔡复一想了想问:“这房子的临时型和简易型我明白,不过是能暂时住人而已,实用型可能就是能长期住人的,高大人是我们这里的最高级别之人,你怎么说建美观型而不建豪华型给高大人呢?”

赵率教说:“所谓美观型就是在实用型的基础上雕点花上些漆,并且要在选地址的事上考虑水源、道路等因素,以贵阳现在的条件完全做得到。但是豪华型就不一样了,要考虑风向、日照、地势起伏、防火防盗等以外,还要考虑用料、做工、装饰、风水吉凶、朝廷规制等因素,只要蔡大人能找到好料且不怕御史弹劾,我们可以做到让几位大人都满意。”

蔡复一还没说话高第先叫起来了:“一般的房屋作点处理看起来美观大方的行了,你真要建座王府样的宅子我也不敢住,现在皇上把军费看得很紧,本官可不想让人抓住什么把柄说三道四。”

朱燮元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高大人作个具体的安排吧,既然以张、赵两为总兵为主培训军队,我跟蔡大人就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从旁协助。”

高第摇头说:“本官先已经说了,有什么主意你们商议着来,本官主要管协调和上传下达。”

高第不管而朱燮元和蔡复一又表示搞不懂怎么把培训军队放得比平叛还要高,张静安想了想说道:“我有个建议几位大人看好不好,我和赵总兵两人各自带自己的人住在遵义和贵阳两处,我这边主管培训打仗的士兵,剩下的人都由赵总兵调教。怎么培训我们两个说了算其他人不要干涉,先培训哪些人培训完后这些人到哪里去你们三位说了算,我们只接受你们三位大人共同签发的命令,免得最后出问题皇上怪罪。”

高第问了问朱燮元和蔡复一的意见后也同意了,大家又商议了以下其他事就散会。

二月初二早上,天刚刚放亮贵阳城外的校场上就站满了前来集合的士兵,张静安去年年底就从湖广带了五千多人来,后来高第又从广西带了五千多人来,加上贵州本地被召集来培训的五千士兵和原来驻守在永宁一带的四川兵,一共两万士兵被集合在这个校场里,接受五省经略高第高大人的检阅。

一般来说检阅士兵都要骑马,并且要扯着嗓子大喝两声鼓舞士气,但高第高大人一不骑马二不大声喊话,他坐着轿子来到校场边的一个临时搭起的大帐篷里,因为现在才二月他有点怕冷。尽管他不喜欢大声喊话但话总得讲的,于是他把四个带队的游击叫进了帐篷,将军务院要把士兵分成两部分的通知通告给他们,让他们去向士兵征求意见让他们自己选择。

其实这些士兵早就知道了这事,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正式通知没有小道消息来得快,士兵们听了消息后早就打好了自己的算盘。胆大年轻和自认有两下子的人打定主意要通过训练成为勇士,胆小怕打仗的人发现终于可以不用跟人拼命了也是暗暗高兴,都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不过这两万人中胆大的并不多,当四位游击出去叫人在花名册上自己填意愿回来后,一统计发现两万人中愿意专门打仗的只有五千人不到。看了这个结果高第的脸都青了,朱燮元和蔡复一脸色也极其难看,因为他们身为身兼两职的总督,这四省的兵按道理也该他们管,自己手下的兵都非常爱和平不想打仗,这个总督也算当得窝火。

蔡复一看了结果气上胸膛,几步迈出去来到士兵的面前,他忍住怒火平复了一下心情,大声将上前线杀敌如何光荣,将来立了军功会得如何多的赏赐等好处大肆宣扬了一番,见好多士兵都露出很激动的样子,大为满意之下回到帐篷里说:“你们几个再派人去重新让他们填意愿,就说开始填的名册不小心掉火盆里了,让他们重新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2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