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01 大年三十(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从义州出发沿着大凌河向西北走大约六十里左右,河道就要折向西南,没拐弯前地势开阔道路平坦,拐弯后地势立即变得狭窄起来,祖大寿就在西边山坡上严阵以待。他倒不是非要搞伏击,他在这埋伏的目的就是不允许女真人再追下来,退守到这里是明军的底线。东边是多尔衮和鳌拜的军队,他们担心再向前走会有埋伏,正等待皇太极的命令,是追击还是驻守或者说就此退兵。

这个时候有人从正北面连人带牲畜冲过来,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蒙古人。这些蒙古人不是林丹汗带来找麻烦的蒙古人,而是已经归顺了皇太极的敖汉部和奈曼部的人,拖家带口还赶着牛羊马匹过河而来,是因为没有出路到义州这边来寻求帮助来的。只见男人的呼喝声还有女人的大叫声此起彼伏,其中还有牛羊马匹的嘶叫,尤其以绵羊的“咩咩”叫声最烦人,它们叫起来好像从来不知道疲倦。

多尔衮直到听到前去探问的士兵回报才知道蒙古人在逃难,鳌拜担心其中有诈喝令这些蒙古人顺着东边山势走,不准跟军队混在一起,同时派快马回去向皇太极禀报。在询问清楚后多尔衮才知道林丹汗杀了个回马枪,正带领人马前来掳掠人口牲畜,这些逃过来的是听到消息跑得快的人,当然也是要跟林丹汗彻底划清界限的人。据说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消息或者知道慢了被林丹汗的人堵在山套里,如果这边没有行动估计两部的人马会被抢走很多。

常言道救人如救火,多尔衮这时候也来不及报告皇太极了,叫那些蒙古人让开半边道,跟鳌拜带着人马就顺着逃难的人流反向而去。过了河没走多久天就黑了,多尔衮让士兵打起火把直接向北而去,因为他听说林丹汗的人马是从北面来的。一万多人一边指挥遇到的蒙古人南下一边加速前行,又北进了不久就看见前面一处山口有冲天火光,老远就听到呼喝声和哭叫声,看来是遇到正主了。

多尔衮带人冲在前面,老远就看见一大群蒙古兵正在像驱赶牲畜一样驱赶妇女和孩子,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好多人,可能都是不愿意被赶走的牧人。也许对方也看见了这边出现了军队,几声尖厉的叫声后对方开始列队警戒,然后就是挥舞着刀冲了过来,双方的士兵顿时就搅在一起。按理说对方的人数没有多尔衮这边多,应该见势不妙撤退才对,谁知道这些蒙古人就像不怕死一样,不顾死伤反复冲杀,搞得多尔衮和鳌拜都有些手忙脚乱。

过了没多久多尔衮就知道对方为什么不退了,只听得隆隆着响的蹄声动地而来,原来这些人是为了拖住自己等待后援,同时也让负责掳人驱赶牲畜的人走得远些。多尔衮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不能吃眼前亏,听蹄声就知道来的不下三万,以一万余人跟三万多人硬拼不划算,该走还是得走不能逞强。女真兵退到一处狭窄的隘口后就地坚守,连山坡上都安排有人,摆出一副不再撤退要血战到底的架式。

好在林丹汗的人看到女真人退守到险要处后,也没有继续追击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发现有了女真人的保护后,再去追击那些逃走的奈曼部蒙古人已经不现实后,徐徐退兵向北而去。多尔衮见天色已晚怕中埋伏命令就地安营,准备明天天一亮就去追击蒙古人,成千上万的牛羊牲畜可不能这么就算了,哪怕牲畜抢不回来人也要抢回来,这些人都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好多年才拉拢过来的,可不能这么轻易被林丹汗抢回去。

跟明军要争地跟蒙古人要争人,这是女真人总结出来的原则,不跟明军争地明军就会修座城堡住下不走,有条件还要修一些边墙。蒙古人的地盘太大争地没有意思,所以要争人过来削弱对方实力的同时增加几个盟友,因为有这个考虑皇太极也急眼了准备亲自来抢回来。听说林丹汗杀了个回马枪悄悄回来抢人抢东西,皇太极立即发觉自己被明军牵制在这里是个错误,但转念一想也是个巧合,假如明军把自己引向辽南,那就没有这么快捷发现蒙古人的阴谋。

假如是明军把人掳了过去皇太极还不是很担心,一方是吃植物的而另一方是惯吃动物的,就算勉强在一起自己也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分开。这林丹汗把人掳去就不一样,只是熬汉部和奈曼部的族长跟林丹汗有矛盾,熬汉部和奈曼部的族人可跟林丹汗没有仇恨。只有林丹汗把人带回去后给点吃喝,再分点牲畜牧场组个家,这些人一定又会变成对林丹汗忠心耿耿的部下,这就是所谓的血浓于水,念及此事皇太极也顾不得那么多立即派人前去阻止。

熬汉部和奈曼部叛变后一直在东边草原上过日子,后来见林丹汗西退心念故土于是又慢慢迁回来,两月前林丹汗刚刚过来抢过一次但损失不是很大,心道刚被抢过应该不会再来了,谁知道林丹汗杀了个回马枪。两月前那一次林丹汗沿西拉木伦河一路抢过去是顺手牵羊,这一次是经过深谋远虑要将两部连根拔起。

林丹汗猜想明军是无利不起早,否则不会牺牲士兵的性命牵制皇太极,自己死人为了别人得好处,这世上除了傻子就只有另有图谋的人才会这么干,自己的亲兄弟估计都不会这样做。他提前五天就来到西拉木伦河边,一边给明军传递信息一边做好吃独食的准备,之所以提前是因为他听到王化贞说大年三十蒙古人不去明军就自己去。在林丹汗的认识里无论熬汉部还是奈曼部,也不论他们心中还有没有自己这个大汗,这两部的牲畜子女都是属于他的。

林丹汗这么做有些不地道,按说两家人联合对付女真人,一起出力也应该一同分战利品,也就是说这些抢来的牛羊牲畜都该见面分一半。但是林丹汗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两部的人和牲畜本来都是自己的,现在他们投靠女真人只不过是一时糊涂,清醒了自然会回到自己的怀抱,既然是自己的东西怎么能够分呢?为了避免明军从中捞取好处,林丹汗提前了一天开始动手,他兵分两路一路先向东然后从北向南,另外一路先南下然后向东汇合。

当然林丹汗也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要求明军守护好大凌河避免有蒙古人逃过去,等他把这些误入歧途的部下连其家属全部掳回去后,他会选一个方式报答明军的付出。林丹汗说先由明军牵制蒙古人捞好处,等抢完人和牲畜后他不急着走,也牵制皇太极的队伍一段时间,让明军有时间去收复故土,如此一来才算等价交换密切合作。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明军正想着先给林丹汗一些好处,然后假装不知情把皇太极引过去让他们斗,明军这边正好可以趁机收复失地。这想法可以自己知道但是不能说出来,但是林丹汗一说反而让明朝这边有些不好意思,只好说完全同意林丹汗的话,但最好拖住女真人拖他一两个月,不能再学上次一样还没交手就翻山越岭跑路。

明军这边是信守协议命令祖大寿的人坚守在大凌河边,制止妄图过河的蒙古人,这些人宁愿逃跑都不愿意再跟林丹汗走,说明这些人也是养不家的不必收留。林丹汗不知道女真人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快,他原来说的尽力牵制只是一句顺口人情,心想皇太极刚回去跟明军缠斗,就算要脱身北上也得半个月以上,等皇太极来了假装打两场也就够了。谁知道现在刚刚一合围就遇到女真兵,看样子不恶斗几场是保不住胜利果实的。

且不说皇太极跟林丹汗为了争夺人口牲畜开始大打出手,草原上的人打架都是砍过来杀过去也没什么好看,只说现在的北京城军务院里就有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趁此机会该怎么办。

军务院里现在是人数众多,除了原来在京的军机处众人,还有刚刚回到北京的熊廷弼、倪元璐等人,一个个情绪激动地看着同样很激动的天启。众人知道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脱离战斗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这两个冤家又拉拢到一起,也知道为了巨大的利益两方人马都不可能轻易放弃,更知道那两方实力都差不多一时难以分出胜负,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捞取最大的利益。

现在林丹汗的十万人正一边把掳来的人口牲畜往回送,一边且战且退节节退让,皇太极和后来的多尔衮加起来有八万人锦州还有两万,双方势均力敌不是短时间能分出胜负的。计划做得小了对不起这么好的机会,计划做得太大又怕到时候撑破肚皮,正是左右为难不好取舍。有的说趁机拿下锦州和义州就可以,有的说主要应该消灭对方的人,应该去金州与毛文龙一起消灭阿敏的镶蓝旗部队,占地还是杀人都难以成为主流意见。

见大家争了一阵都不说话,天启看了一圈把目光放在倪元璐身上,他问道:“倪大人,今晚的年夜饭好吃吗?”

倪元璐回答说:“回皇上话年夜饭非常好吃,宫里送来的东西确实比臣家里的好吃得多。”

天启说:“朕记得曾经给你们说过,不拿下锦州就不要回家,你们拿下锦州了吗?”

倪元璐和张祥安陈奇瑜等听了都是一惊,倪元璐说:“皇上不是说拿下义州也算数吗?”

天启冷冷地问道:“现在义州在谁的手上?”

倪元璐静了静说:“臣明白了,好在臣等一回京就到军务院来了,还没有回家也不算抗旨。臣等连夜去组织人夺回义州,只是不知道该动用哪支部队?”

天启说:“也不用连夜去明早去也行,叫家人把被盖送军务院你们今晚就住这里,你们三个还可以商议一下怎么夺回义州。朕还是那句话锦州和义州都可以,只要拿下一座就成,实在没有人先从袁崇焕那里调人,他想上前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就给他这个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6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