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23 开疆拓土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多尔衮见范文程的话中似有后悔之意,皱眉问道:“难道我们这次吃亏了吗?”

范文程摇头道:“我们这次还没有吃亏,我们这次的目的本来就是要以宁远关为界各自休战,方便女真军队全力去对付蒙古人.现在不但达到了目的还有可能找到明军作为帮手,不过我们忘了一件事,就是没搞清他们这次要谈判的真正目的,在下怕下次会吃亏。”

多尔衮听了笑道:“范先生多虑了,明朝的官吏就那样,你看那个瑞王的窝囊样,有什么可顾虑的?”

范文程点头道:“也说得是,反正我们已经达到天聪汗的要求,回去后你就该封贝勒了,先恭喜你!”

天启知道谈判结果后心中大喜,立即派人去给蒙古林丹汗送信大概说了下谈判的经过,让他小心女真人即将发起的进攻。这次谈判看似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结果,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解除了两大潜在敌人的威胁,过年后还可以想点办法让他们斗起来,他们一捉对厮杀自己这边就可以全力布局解决南方的平叛问题。

张静安和赵率教的人马前一个月就已经到了江西,之所以让他们在江西待命而不是直接通过湖广进贵州或四川,是因为怕责权不明造成重复指挥或者权力空白地带。几年前,朝廷让蔡复一以兵部右侍郎巡抚贵州,总督湖广、云南、贵州等地军务,后来见匪情紧急又给朱燮元加兵部侍郎衔,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由于蔡复一和朱燮元两人职责上有重复,造成后来的水西战败,因此天启不想再发生这类事。

上半年朝廷改制,废除原来的布政使等职务,总督、巡抚等流动官员改为每省的固定官员,并且规定不许加虚衔,当时皮岛总兵毛文龙在天启的暗示下带头去掉自己头上的一品将军虚衔,其他人不得已也遵从朝廷命令去掉虚衔各领一省。天启也没有亏待他们,私下下旨说只要他们遵从朝廷谕令,将来每人都会根据功劳得到荫封职位。荫封职位就是给后代子孙搏得一个铁饭碗,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就是继承的荫封职位,对此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总督、巡抚成为固定官职后,蔡复一为云南总督兼任广西总督,在南方主守势,朱燮元为贵州总督兼四川、湖广总督,由北向南主攻。让这两人兼职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统筹安排,避免再出现权力空白或是权力重复互相掣肘。现在改变策略要两人都取守势,而由张静安和赵率教来主攻平叛,想让两人刚柔相济达到一劳永逸的结果。为了避免外来军队与原来军队之间出现不服从指挥的情况,天启准备派人去坐镇,并想在军参处中派去几个人学习。

这天上午,天启来到军务院军机处找孙承宗商议人选。原来孙承宗想亲自去南方督战平叛,天启没有同意使孙承宗很失落,认为天启虽然表面尊重自己但从心里不认同自己的能力,与人说话时都感到有些伤感。天启来到军机处后让周围的所有人都去外面等候,提起茶壶亲自给一脸落寞之色的孙承宗掺了一杯茶,然后笑着问:“先生还在生朕的气吗?”

孙承宗先是欠身道谢接过茶杯,然后看着天启问道:“皇上是不是认为臣已经老了不能胜任了?”

天启摇头道:“先生多心了,朕之所以不让先生亲自去平叛,是因为军务院离不开先生。前几年先生不在朝中的时候,那些人吵来吵去很让人无奈,在平叛这事上最后还搞出个权力重复一地两总督的事,致使后来水西兵败。自从先生主持军务院后,诸般事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让朕很是舒心,先生要是去南方这里又有谁可以用呢?又有谁能让朕那么放心呢?再说南方潮湿容易生病,先生年纪渐老还是在北京比较好,而且朕还有重要的事需要先生拿主意。”

孙承宗见天启说得热切,表示了关心和信任之外还突出了自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心情大好之下问道:“多谢皇上关心,不知道皇上除了平叛还要做什么大事?”

天启见孙承宗心情好转,于是笑道:“不要说奢崇明和安邦颜这两个叛贼,就算是女真人和蒙古人朕也没把他们看在眼里,成天只知道打打杀杀逞强斗狠,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南方平定是迟早的事,我们可以通过平叛的同时整顿军队废除土司制度,北方草原上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争斗恐怕还要好几年,等他们斗得精疲力尽了收拾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朕要做的是对现在的军力民力加以巩固和提高,时机成熟了向四方扩张。”

孙承宗想了想说:“看来皇上是在逗臣开心啊,开疆拓土当然好,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时机才成熟,也不知道臣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天启说:“现在虽然时机不成熟,但我们现在就可以动手布局,先生难道想置身事外吗?”

孙承宗一听又惊又喜,问道:“皇上现在就要动手吗?准备从哪里开始动手?臣虽然老了但也不敢不尽绵薄之力。”

天启说:“朕以前也以为还早,但现在接到的消息是一切都运作起来不能停,一停就会耽误很多人和很多事。”

孙承宗疑惑地问:“皇上这话从何说起?难道这事情还像车轮一样转动起来要停下还会费力气吗?”

天启点头说:“是的,先生还记得去年朝廷缺钱的事吗?其实我大明并不缺钱,只是很多人把银钱藏在家中不拿出来用。这一年来朕通过很多措施,把所有人的银钱都吸引了出来,所以军事上和民用方面才不怎么缺钱。先生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孙承宗寻思了一下说:“臣也觉得奇怪,以前朝廷经常欠边军军饷,后来军务院要人和兵部要器械需要银两,朝廷迟都不迟疑一下尽数满足,这难道是因为皇上让那些商家大户心甘情愿地把藏着的银钱拿出来了?”

天启摇头道:“心甘情愿谈何容易,万事都是有代价的,把全国大户手中的银钱吸引出来的代价有两个,一是不能用皇权欺压别人,要获取天下人的信任,在银钱事务上朕跟普通百姓一样,一起交税一起封顶利润。第二个代价就是所有商业活动不能随意停下来,尽管朕给所有人都定了个两成利润封顶,但每年两成也不是小数,一旦因为朝廷原因不能够让商家大户获得满意的利润,朝廷和朕的信誉就会丧失怠尽,这是银钱方面的不能停。”

孙承宗点头道:“臣也听说皇上亲自主持大铁公司,当时以为皇上是玩乐心性,现在想来才知道原来皇上是为了稳住皇室宗亲和商家大户。只是这公司事务一旦停不下来,皇上岂不是要一直劳累下去?这些出资人就好比是附在皇上身上的吸血鬼,万一哪天不能继续给他们利益了,皇上是准备翻脸把他们宰了呢还是给他们封疆裂土呢?”

天启说:“杀人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手段,朕不会轻易这样做的,封疆裂土更是不能考虑,祖宗基业岂能送卖给他人?而且不但银钱事务上停不下来,人的使用方面也停不下来。以前朝中可用之人太少,不是迂腐愚忠之人就是混吃等死之辈,像先生这样智勇双全之人如凤毛麟角一般。”

孙承宗微笑道:“多谢皇上夸奖,不过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确实不多,很多人都只有一腔热血而无干才。”

天启说:“这一年来朕也在用人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先是让杨涟等人培训一批年轻官员急用,后来用经济审察制度、卖爵位补贴制度、年龄与品级挂钩等制度在现有官员中选出有才有德之人。对年老官员,朕成立了圣学院让他们老有所得还能发挥余热,对那些没能通过科举考试之人,朕通过分级辅政制度把他们团结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周围,现在还想让天下所有人包括女子都渐渐识字明理,这些人一有能力要停下来回到以前状态那更不可能。”

孙承宗想了想说:“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这钱多了有能力和有见识的人也多了,那么现在的现状就不适合大家继续生活下去了,必须要开疆拓土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那么皇上准备从哪个方向开始呢?”

天启说:“开疆拓土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只是一个选择,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才是长久之计。至于说向哪个方向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军队,这个军队不但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要是种田放牧修路架桥样样能干之人。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守边的部队只有赵率教和张静安的人能胜任,这次南方平叛的主要目的就不是平叛本身了,把几百万散居各地的疲弱之旅培训成有用之人才是主要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1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