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72 合并吏部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听天启问到政务院信王说:“正月十五各地就开始继续移民的准备了,只是天还很冷所以要等一阵才能行动。同时政务院也行文让各州县写各地的实情报告,还要求各省把番库粮库数目报上来方便预政处参考,而且户部马上就要派人去接管各省番库粮库。不过有点小事,就是很多北方人吃不惯大米不愿意移民到南方去。”

一听还有人因为吃不惯大米不愿意去南方,天启都有想骂人的冲动了,都要饿死了还挑嘴,真应了‘穷山恶水出刁民’那句话!见天启面色不好看孙承宗说:“皇上,如果有北方人不愿意去南方可以让他们全家去辽西军事管制区。”

天启惊讶地问:“军事管制区缺人吗?”

至从在宁远关和山海关之间建立军事管制区以来,宁远关外的松山、杏山、塔山、锦州等地的军民全部移入军事管制区,为了避免里面的士兵想家不安心防守,天启还特别下旨允许将士把家人带来辽西,当然条件是管饭不给饷,这样一来军事管制区内就聚集了大约有近三十万人,现在听孙承宗说还缺人难免让人感到诧异,天启都差一点儿以为军务院在贩卖人口赚钱。

孙承宗说:“军事管制区内专门种田和建城的男丁约有六到七万,这次皇上拉走两万去了辽南旅顺附近修边墙带屯田,一旦稳定了还要把家属迁过去,过一阵天暖了还要派人去大凌河古道修城堡,预计共缺男丁三万左右。王再晋王大人想在蓟镇仿辽西建两个稍微小些的军事管制区,那也需要人修城兼屯田,总共需要男丁六到七万。”

一听还需要六七万男丁,加上家属就应该在十几万,天启就说道:“既然如此政务院就给那些人多一个选择,给他们说清楚不愿去南方可以去辽西,允许带家属但有粮没饷。”

因为气候等原因从北方向南方移民也是没办法的事,将来北方气候条件好了还得想办法劝人移民回来,现在能在北方就近安排当然很好,信王一听军事管制区要人也很干脆地答应了。

见信王答应了天启喝了口水,就在群臣以为没事了时天启说道:“听说都察院这一阵搞经济审察很是用心,但也出现了点小问题,就是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都察院管到官员的任免是在多事,杨涟你说是不是有那么回事?”

都察院在年前就自我审查了一阵,后来从政务院几个协理大臣开始都纷纷接受了经济审查,这一切都很顺利,但到了过年后对六部和地方官员进行审查时,就有人冒怪话说都察院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在以往都是吏部对官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任免升迁,现在都察院在经济审察前就说了不进行经济审察就立即免官,也难怪有人想不通。

杨涟想了想说:“回皇上的话,臣只管遵旨行事,有些人一时糊涂但终将会明白的。”

天启摇了摇头说:“话不是这么说,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朕准备让你们名正言顺。再说那两百后备官员放在你都察院,御史不象御史给事中不象给事中也不像话。”

杨涟说:“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朕准备将吏部与都察院合并,并将都察院提一格与政务院和军务院并列,大家以为如何?”

天启的话刚一说完,大家的脸上都露出骇然的表情,皇上几月不上朝,但每次一上朝都要玩个大动作,先是废内阁现在废吏部,最有权力的两大部门都让皇上废了,看来这皇上还真敢玩啊。

见了大家的表情天启解释道:“吏部尚书号称天官,管着别人又跟其它五部并列本就不恰当,就好比把一头马放就羊群里,不好并列管理。都察院本来就是监察六部的,大家级别都一样怎么监察?把他们合并后提升一格便于对各部和地方官员监察和进行经济审察,事急从权大家先这样,有不同意见回家想好了上折子,如有必要可以公开辩论。”

你都说了事急从权别人还说啥?再说现在出言反对也显得太冲动,真有理由反对可以回家写奏章到时候呈上去也比现在用嘴说周全些。见大家都没说话天启问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和吏部尚书高攀龙:“你们两位有什么意见没有?”

杨涟和高攀龙齐声说:“臣等没有异议。”

天启说:“好,都察院升一格后,高攀龙年已六十为从一品掌院御史,主管原吏部事务。朕不要求你去让每个官员都变得最好,只要求你确保把每个官员都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不合适的人立即让他到都察院领干饷候补,要让每个岗位上的人都是处在最佳状态的人。”

高攀龙见自己刚当了两天二品就升为从一品,激动地说:“臣尊旨谢恩!”

天启继续说道:“从今天起政务院、军务院、都察院年过六十的掌院都为从一品,当然诸位王公不在此列。”

孙承宗一听自己也升了于是也谢恩道:“臣谢过皇上隆恩。”

天启转头对杨涟道:“杨涟只有五十五岁,二品左都御史照旧,你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好监察地方的御史台,还有主要监察京中各部官员的科道。他们根据国家法律监察官员是否违纪,根据政务院预政处的计划监察官员是否胜任,没有必要风闻言事要有的放矢。”

杨涟说:“臣尊旨。”

天启说累了又喝了一口茶,见天启喝茶大家又以为要散朝了,谁知道这时候天启说:“原登、莱巡抚武之望何在?”

只见一个七旬老臣出列说:“臣在。”

天启说:“时间紧迫就长话短说,武大人年过七旬按规矩应该入圣学院,但朕听说武大人平时空闲时潜心医学且颇有成就,于是有意让武大人入医学院召集人手钻研医学,不知武大人可有意否?”

武之望虽然在朝中为官但私下里却是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当然他的主要特长不大好说出口,是妇科和男科。他刚刚写好专医妇科病的《济阴纲目》,现在正准备把针对男科病的《济阳纲目》写完稿,这在当时是偏门。他从小疾病缠身,正所谓久病成良医他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自学学医且成了才,这还不算他还一边苦学文化知识考上进士当了官。

见天启准备让他专门去钻研医术武之望大喜道:“能闲下来专门研究医学是臣毕生之宏愿,臣先在这里谢过皇上,只是不知道地点在哪里,具体有什么要求,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医学研究就在太医院,但只是空乏地在纸上研究是没有什么用的,应该学以致用。朕私下在长安左门外买了有一块地,朕准备在那儿建一所太医院的分院,主要面对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医学院在研究时应该着重归纳总结医理药理,在太医院分院中救死扶伤顺便做试验,验证归纳总结的医理药理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适当收费贴补家用,不知道武大人和诸位以为如何?”

一般来说太医院太医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宫里嫔妃和王公贵族,小官吏和普通百姓是请不起太医的,现在见天启自己掏腰包买地建医院为普通人服务,大家都很感动一起称谢,武之望一听能一展所学还能挣几个外快更是一万个愿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6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