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38 银钱价值(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黄尊素,东林党人,现在同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一同在政务院襄助政务,主要管预政处的事,也就是从各地上报的奏折中挑选出有价值的奏报,进而提出预见性规划。黄尊素有四兄弟,他本人也生了五个儿子而且个个不凡,说明他和他爹对自己的儿子都是一个态度,就是精心栽培绝不放任自流。养点花草要养好都必须花费很多银钱,要把四五个儿子养好那需要的钱就多了去了,搞不好就算是地主也会变成贫农。

黄尊素没有变成贫农,可见他家还是很殷实的,不是祖传福荫就是自己生财有道,这样的人会嫌钱多确实也有些不可思议。除非是比较奇怪的一类人,这类人平时不怎么受重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碰到一些看不顺眼的事于是出来发出一些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黄尊素是信王的三个师傅之一,按说也不会因为政务院的事产生什么不满,从而在其它事上找点岔子显示自己的存在。

天启听了高攀龙的话后问道:“开始是你高大人觉得赚钱多了,现在又听你说黄尊素也嫌办报赚的钱多,你们两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难道你们真达到了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了?朕一直以为这样的人只存在于传说中,原来我大明还真有这样的人,而且一出就是两个两个的出现,真是我大明之福啊!高大人能不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高攀龙略为尴尬地说:“臣看了黄尊素黄大人的上书后,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信王和刘宗周刘大人他们正在看怎么答复黄大人,估计过两天就会给皇上报上结果。因为臣刚刚拿到大铁公司分给的银票,不敢多耽误所以立即来见皇上,请皇上拿个主意。一来大铁公司里皇上是大股东,如果真要减少办报的利润损失最大的是皇上,二来报社的很多人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虽不像皇上说的视金钱如粪土,但是对钱财还是看得很轻的。”

天启“哼”了一声说:“你们还知道朕是最大的股东啊?对金钱的态度朕虽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不是一心只想着钱的财迷。想当年朝廷要修边墙都没有银子,满朝大臣个个富有但是都束手无策,最后还是朕来当恶人,抄了好多人的家骗了好多人的钱凑成了大铁公司。你高大人说一说这几年来朝廷缺钱时大铁公司是不是帮了很多忙?让这公司继续运转发展壮大是不是比让它慢慢消失好?难道将来没钱了又让朕去当恶人发抄家财吗?”

高攀龙忙说:“臣不敢,臣的意思是大铁公司这次动用了全国的很多人,五五分成确实有些亏,东林报社只要一些成本费就够了,多余的请皇上收回。”

这天下合伙做生意的很多到了最后都会闹矛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合伙生意做不得,原因就在于最后分钱不均,都认为自己做得多而分得少。现在高攀龙也觉得没有分均,不过他不是觉得他们分少了而是觉得他们分多了,这真是奇哉怪也岂有此理。

天启仔细端详了一下高攀龙的眼睛,发现他的眼睛里没有作伪的神色只有圣洁的光芒,心中一叹说道:“高大人希望大铁公司办得越来越大吗?”

高攀龙说:“臣当然希望如此,真那样的话不但皇上高兴朝中各部的人也会非常高兴,不但将来有了事可以借到钱,而且各部的官员本身也是大铁公司的股东。”

天启点头说:“那么高大人就没有想过把东林报社做大做强吗?”

“把东林报社做大做强?”高攀龙有些迷惑了,他问道:“皇上要我们做大做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让报社从每月出一期变成每月出几期?”

天启摇头说:“在北京就算每月出十期,也比不上在各地都办一个分报社,这次是京里办报向全国送,路上的费用就是一大笔,送到后也因为过了几天意义大打折扣。朕的意思是你们完全可以在全国各地办报社嘛,要在全国办报需要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是需要很大一部分银子。就以这期报纸的利润来说,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你们刊登的那么些稿子,有没有向写稿子的人支付稿费呢?”

“稿费?”高攀龙再次迷惑了,他说:“东林报社刊登的文章多是朝中官员写的,他们已经拿了朝廷给他们的俸禄怎么还能再给他们稿费?再说每篇稿子最后都注明了作者是谁,在报纸上写上就是给他们扬名,这是好事没有人会不同意,怎么还有给稿费?”

天启哈哈大笑道:“看来高大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啊,名气是虚的再怎么扬也没有实际意义,读书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名扬四海而是名利双收,难道高大人不知道这道理?你想啊这次刊登的文章确实是朝中大臣写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写了,写了的和没写的都一样,那是对费尽心力写文章的人的一种不公平,长此下去怕今后没有人会再给报社写稿子了,这样一来报社怎么做大做强呢?”

其实高攀龙也知道也文章是要给润笔费的,但是那只是私下而不是朝堂之上,想宋朝时那些官员给人写墓碑碑文时,死者家属要拿出一大笔钱或者布帛酬谢,明朝情况也差不多也是有偿服务。现在天启把话说得这么明了,高攀龙也不好意思继续坚持,他经过几天仔细的盘算也知道报纸要人看文章的质量必须跟得上,否则的话慢慢就会没有人关注。这质量要跟得上酬劳就必不可免且必不可少,就是天启开始说的那样要让人名利双收。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请问皇上这稿酬该怎么定呢?是按官员的品级给还是按文章的质量给?或者说是按文章的字数给?臣虽然没怎么做过生意,但是知道什么东西都好说唯一不好说的是分钱,谁多分点谁少分点都有可能引起纠纷,这也是臣一开始不愿意给稿费的原因。”

天启说:“怎么给是你们报社的事你回去后商议着办,朕的意思是先留一部分钱,按字数给人稿费免得有人说什么,等分完了私下征询一下意见慢慢改正就是了。先留一部分钱的意思是留有余地,就算有做得不当的地方也有钱补,而且还可以积累资金以后在全国办分社。”

高攀龙的意思是一次性分完,俗话称砍倒树子免得老鸹叫,现在一听天启说要存留一部分,赶忙推辞说:“皇上万不可如此,只要有存留就会出问题,到时候出点岔子臣就是满身是嘴都说不清,还请皇上另想办法。”

天启摇头笑道:“高大人太小心了,只要你问心无愧怕别人说什么呢?也罢,那就让谈敬替你们暂时保管着吧。”

高攀龙一听大喜,立即把手上的银票全数交到上前来的谈敬手上,口里说道:“这是昨天谈公公给我的一共两万二千两,现在一文不少交给公公,等哪天要用了我再叫着人一起来取。公公替我们保管也辛苦,到时候可以收取一定的保管费作为酬劳。”

最开始大铁公司就是用的其它地方的人,比如说锦衣卫、内卫还有各地的股东派出的人,当时人少好管也就由谈敬这内务府总管兼了。后来大铁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就算只出人记账对账都是一项费力烦心的大事,天启于是在博学院中找了一批老实的人帮忙算账记账,也算是大铁公司比较老的一批正式员工。就算如此一切都还是归了谈敬管理,只不过没有以前那么些细碎之事。

谈敬心中暗笑这些读书人都是傻瓜,但是脸上却保持着谦恭的表情,睁着一双已经不太清澈的大眼睛对高攀龙说:“高大人客气了,在下景仰你们这些大人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保管费是绝对不敢收取一文的。只不过高大人如果要花钱须得提前一天说起,假如当天说当天要恐怕没空支付给你们。”

高攀龙卸下一个包袱心里大好,连忙说道:“我一定会提前通知,绝对不会让公公措手不及的。”

高攀龙走后谈劲对天启张了张嘴但是又闭上了,天启问:“你有什么话就说,现在又没有外人在。”

谈敬说:“皇上,您说这读书人是不是书读多了就会变傻?外面有的是钱庄怎么就不知道存在钱庄里呢?两万多两就算最低的一分利一年也有两百多两,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呢?”

天启摇头说:“你不知道,他们不是傻而是爱惜名誉,真要是高大人去把银子存钱庄,那跟他自己保管着有什么区分呢?你没听他说到时候需要钱时会领人一起来,就是说他要跟钱保持距离。”

谈敬茫然道:“难道他们认为这钱有毒?”

天启说:“那是爱惜名誉防止人说他贪财,真要是全部是他自己的,他们存钱的速度不会比你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2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