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39 北人南迁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听天启的话里有责怪福王的意思,郑贵妃想了想说:“当年福王是跟你父亲争过太子位,但毕竟事隔这么多年,皇帝的父亲都能容下他,皇帝就容不得他?”

天启说:“朕没有半点逼迫他或者你的意思,只不过替三王叔担心想给他一个选择。”

郑贵妃说:“他除了在河南等死还有什么选择?”

天启说:“他可以到北京来,朕给他建府、发俸、找赚钱的营生,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把那两百万亩田退出来。一来呢可以远离那个反贼横行的地方,二来呢你们母子祖孙也可以时常相见。”

郑贵妃听说能经常见到儿子孙子颇为意动,天启趁热打铁说道:“现在北方各省连年天灾,老百姓没吃的就得吃大户,河南最大的大户就是福王,他呆那儿太危险了。北京就不一样,兵多城墙高反贼杀不进来。”

见郑贵妃还是没说话天启说:“朕也不是非要逼迫他,你给他去封信愿意不愿意都随他。”

回到乾清宫皇后问天启道:“皇上怎么想到要福王退田?两百万亩不是小数,他肯定舍不得退。”

天启说:“先给他透点风,一旦有一天他没办法了就会想起朕的话,再说这也让人知道朕为了老百姓清理了大户要开始清理中等大户,最后连皇族也不会放过,让那些中等大户不要有侥幸心理。”

十一月初的一天,乾清宫,早朝。除了重大节日的朝会在皇极殿举行外,一般情况下的朝会天启都在乾清宫举行,因为这里离寝殿近尤其是冬天可以避免皇帝冷天走远路受冻,文武官员多走两步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十一月的北京天气已经有些冷,但朝会上的空气更冷,天启坐在黄绸铺垫的椅子上,乾清宫管事太监谈敬和另外两个小太监侧着身子站在御座下的侧边,官员们按职位分左右在中间站好,没有人左顾右盼也没有人交头接耳大家都不说话。皇帝的坐椅两边站着八个身材高大手持仪仗的锦衣卫力士,大殿两侧和门外走廊里也站了几排锦衣卫校尉。从殿门进来不远处跪了三个戴着镣铐的人,正是死硬到底不听命令的三个官员:户部左侍郎范有道、山东布政使韩不疑、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林浩。

天启看了看跪在殿中的三人,缓缓说道:“信王,这三人身为朝廷官员一再抗命不遵,致使豪门大户纷纷效仿,其中有何因果缘由就由你来审问出来如何?”

信王说:“臣弟遵旨。”说完转身看向三人,想了想问林浩:“林浩,本王问你,政务院一再下令家中田产超过五千亩的大户必须如实上报家中存粮数,而且产粮田只能种粮不得它用你可知道?”

林浩说:“臣知道。”

信王说:“既然知道为何不如实上报还要毁苗栽桑?”

林浩说:“臣只知道朝廷的命令,但臣老家有多少田存有多少粮臣实在不知道,种粮还是种桑等家事也不由臣做主,臣年近五十才是个六品官家里人也不大瞧得上。”

信王说:“那他们瞧得起谁?”

林浩说:“臣的叔叔是三品侍郎,老家一切事都由他作主,可惜年初生病没了。”

信王说:“那十月初政务院协理大臣韩爌韩大人专门找到你让你带信回家允许补报你带信了吗?”

林浩说:“臣亲自请假回了趟老家,刚进家门就碰见臣的大伯,他叫臣滚。”

信王说:“他为什么叫你滚?”

林浩说:“臣的大伯说家中马圈里切草的马刀老坏,几次托人带信叫臣从库房里给他拿一把好刀回去,但臣走得匆忙忘了所以他就叫臣滚,臣一生气就回京了等后来想起时老家都被抄了。”

听他这么一说群臣都笑了起来,信王恨恨地说:“本王觉得你当六品都高了。”

问完林浩信王转头问韩不疑:“韩不疑,你身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从二品左布政使,没有人会看不起你喊你滚吧?”

韩不疑说:“这个倒没有,只不过一开始臣认为法不责众没放在心上。”

信王问:“那后来政务院专门通知限期补报你也不放在心上?”

韩不疑说:“臣不敢,臣一接到通知马上写信叫管家亲自骑马回老家报信。”

信王问:“那这次是你老家的人没把你的话放在心上?”

韩不疑说:“不是,是因为管家身体不好有隐疾,骑马连跑几天回家没说明白就死了。”

信王摇了摇头问:“那还有信呢,信也死了?”

韩不疑说:“管家连日猛跑,出的汗太多把信泡模糊了,所以”

大家一听都很无语。

信王看了看范有道说道:“范大人,你是死了送信的管家还是老家的人看不起你?”

范有道说:“回信王的话,臣十月初接到政务院通知的同时还接到了很多同僚的劝告,臣不敢耽误马上派了四个家人回老家报信,但臣的父亲回信说家里人口多,很多兄弟还没有娶亲问能不能拖一拖,说现在市面上生丝价格翻了几倍想再赚两年,臣急得不行再次送信回去家都被抄了。”

信王说:“你比韩不疑好知道派四个人回去,但你这官一路当上来都是肥缺怎么就会缺钱?据报上来的数目你家一共没有一万两,两代人当官还那么多田怎么就会剩这点?”

范有道说:“臣的父亲有一点钱就买地,而且臣家里兄弟多花费大,再加上臣人情来往频繁所以没剩下什么钱。”

信王说:“你有多少兄弟?”

范有道说:“臣父亲共娶了十八房妻妾而且个个都能生养,臣一共还有二十八个兄弟十九个妹妹。”

听了范有道的话,大家都惊讶得张大了嘴,这范老太爷也未免太厉害了些。

天启这时候说:“这范理当官时攒银子买田,回了家娶媳妇攒人,积攒的都不是浮财很会打算,信王,如果让你来处理他们你准备怎么办?”

信王说:“回皇兄的话,臣弟认为不管他们有什么原因,一再无视皇上谕旨且贪赃营私都不该宽恕,不过怎么样办他们还请皇兄示下。”

天启说:“光是一再无视谕旨这一条就可以全部拉出去砍了,但昨天闲谈时皇后说他们可怜朕也赞同,就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一是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家里人男的全部充军女的全部卖作官奴;二是三人以原品原俸成立个以身说法宣讲团,再加上其他七家代表一起到各地去,给那些家中土地在五百亩到五千亩之间的中等大户讲一下后果,他们家中被抓起来的家人全部放还,跟北方迁移来的灾民一样对待,分房分地自食其力。”

这时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林浩突然喊道:“皇后娘娘慈悲,一定会多子多福长命百岁,臣愿意加入什么团去宣讲。”

很多人都知道皇后被客氏暗算过再也不能生育,这林浩喊什么多子多福说不准会勾起皇帝的怒火,都怜悯地看着林浩,谁知道天启没有理睬,只是说:“把他们带下去让他们回家自己选择,大家还有什么事?”

这时军务院掌院大学士孙承宗说:“启禀皇上,军务院主管军务,但与各卫所联系兵员调动以及与各州县联系后勤供应还是要通过兵部,自前兵部尚书高第去前方督师之后,与兵部的联系就很费周折,再加上军机大臣王在晋刚刚带人出京巡边,臣遇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恳请皇上再派一到两人进入军务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913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