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62 前出骚扰(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赵率教是个认真的人,此时他既不在遵义也不在贵阳,他正在贵阳和遵义之间的鱼梁河跟南明河等处的村庄里视察.这些村庄都是按照规定模式修建的,道路、沟渠、房屋、畜舍、池塘、田地等都修整得井井有条,山坡上和平地上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人。时已六月小麦已经收割完了,种上的玉米也冒出了嫩绿色有些高挑细嫩的小苗,番薯藤也移载到玉米苗的中间,一切都跟以往种植的农作物不一样让周围的村民感到很新奇。

周围的原住民原来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看这些事的,他们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人来此地搞些新花样注定是没有好结果的。不过他们后来一个个都放下面子隔三岔五来询问,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些新修的房屋,谁都想把自己家那又黑又矮的茅屋变得宽敞明亮。士兵们原来解释说这些已经准备有人住只是住的人还没来,后来改了口径说这些房屋可能会卖或者置换,但具体价格和条件需要一个叫常青树的公司说了算,好多男人在家人的催促下三天两头来询问。

这天又有很多村民到新型村庄里参观,看到干净敞亮的的房屋却没有人住大家都有立即搬进来的念头,恰好赵率教带人巡视到这里,大家听说了一商量鼓起勇气选出代表要求见。赵率教一听有老百姓要见自己,心里感到很奇怪,心道是不是大家都想当兵啊,但这事必须要地方官府同意才行,毕竟民户直接转军户还是个新鲜事物,不过他也没多想,叫手下士兵把人带进来。

随士兵进来的一共有三个人,见了赵率教作势要跪,赵率教因为心情高兴挥手说:“不用客气站起来说话,你们有什么事直接说别耽误时间。”

领头的一个戴着头巾穿着青色薄衫的老头供手道:“早闻赵将军之威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我们是来问这些房屋和田地的出售情况的,打扰将军请将军恕罪!”

赵率教说:“这些房屋和田地是我的人修建和布置的,不过这些因为是官田属于大铁公司的资产,你们要买或租必须去找大铁公司的人,我的人只管修建不管买卖,你们找我也没有用。”

老头说:“将军的话我们知道,据说大铁公司的人都在城里守着仓库,我们也去找他们过但没人理会,所以还烦请将军告知到底该找谁。”

赵率教说:“据我所知常青树公司买卖租赁等事物只对公家不对私人,也就是说你们得先等待常青树公司出告示,现在没出告示可能还没准备好你们要耐心等待。等告示出来后你们找当地的官府报名申请,符合条件的在官府派员的带领下再去或买或租,你们现在直接找上门去是不对的,那些人是常青树公司的人但他们也负责守卫仓库,没把你们抓起来算你们的福气。”

老头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多谢赵将军提醒,我们还有个问题就是那个常青树公司要人不?”

赵率教说:“当然要,不过只要三种人,一是有特别长处的人,二是愿意学习新知识的举人,三是退役的军人。每种人在里面做的事不一样,你们有符合条件的可以去当地官府报名,马上每个府县都会有专门配合常青树公司开展事务的官员。”

大家听了赵率教的解释都非常满意,都在想该作什么样的准备,正在此时有士兵来报说高经略和蔡、朱两位总督有事需要协商,请赵率教尽快赶到贵阳行营去。赵率教立即跟大家告别后带人向贵阳赶去,好在南明河畔的村庄离贵阳也就几十里,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了。

到了贵阳城外十里处刚好正午,赵率教在道旁驿站简单吃了顿饭就继续上路,沿途就听说官军跟叛军昨天交过手的事,赵率教心想高第等人召见自己肯定跟昨天的事有关,但又奇怪为什么会问自己这个不参与打仗的人。

进了行营已经是下午,早有前哨士兵报告了赵率教到来的消息,高第等人都在行营里等待,一个个非常客气让赵率教感到很纳闷,直到高第和蔡复一等人说需要赵率教的人去山顶空手修哨所,赵率教才知道上司的客气不是无缘无故的。当然,赵率教对新征来的还长着娃娃脸的新兵还是很满意的,他一直认为打仗是暂时的和平才是长久的,一个人当兵学习格斗杀戮技能是战争的需要是暂时的,学习怎么种田修房才是长久的真正需要。

赵率教听高第等文官说完了没有吭声,转眼看向张静安和其他武将看他们是什么意思,张静安说:“让赵总兵在山顶上修哨所是我的主意,因为我的兵没法完成这样的任务,赵总兵如有难处可以说出来大家商议。”说完眨了眨眼。

赵率教顿时明白了自己是当了张静安的挡箭牌,两人都是京里来的算是同甘共苦的兄弟,这兄弟有难自然应该帮忙。赵率教想了想说:“难处倒不是很大,最多发动人在每座山上都修一条直达山顶的盘山路,再征召一大批砖瓦匠和石匠烧砖凿石头。问题在于这样做恐怕十年八年都忙不完不说还没有什么意义,我想问一句这样做除了防范敌人还有其它目的没有?”

张静安故意说:“自然就这一个目的了,假如是为了给当地人提供方便让他们上山好走,那是地方官的事跟我们当兵的没有关系。”

赵率教说:“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我有一个主意既能方便防范敌人又不用那么费事,诸位大人可有兴趣听?”

蔡复一等人听了赵率教和张静安的话也感到自己的主意有些想当然,在陡峭的山顶上修哨所劳民伤财不说今后的用处也不大,听赵率教说他有好主意就问道:“赵总兵有什么好主意?”

赵率教说:“我们的目的是步步为营不断向西进逼,士兵们以兵站堡垒为依托向前占领并据守,然后一步一步地蚕食叛军的根据地,这样做最大的忧虑是敌人趁机断了士兵的退路,那样士兵们就会因为可能面临危险而缩手缩脚。其实敌人虽然是本地人但毕竟不是鬼神,他们要调兵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必须要通过道路来进行调动,而且敌人最大的可能不是调兵从外部攻杀,而是会隐藏于百姓之中趁机偷袭,我认为应该调整防范方向。”

朱燮元想了想说:“赵总兵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平叛一是要占领地盘二是要笼络安抚百姓,让叛军既失地盘又失民心最后彻底失败。原来我们处处设防而处处防不住,后来我们集中兵力想寻机与敌决战而不得,假如我们把主要精力不放在追逐叛军身上而转而放在转化百姓的身上,到时候叛军就会着急会来找我们,那不主客易势了吗?”

蔡复一也点头说:“这话是不错,在有利地形防守着肯定比仰头进攻要好,但赵总兵准备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士兵前出要想不被断后路肯定得有个依托点,不在山头设防难道我们在山凹的村寨里设防?到时候敌人占据山头制高点再把几头的路一堵,那不是整一个瓮中捉鳖吗?”

赵率教说:“我们肯定应该在村寨里设防,主要防的是隐藏在百姓中的叛匪,至于蔡大人说的敌人占据制高点再把路一堵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现的,假如我们不做防范的话这种可能性还很大。”

蔡复一说:“那你说说怎么防范隐藏在百姓中的叛匪,又怎么防范我军被堵在村寨里。”

赵率教说:“对村寨中的百姓就一个字,搬!我们现在已经修好了很多村子,让里面的人全部搬出来置换地方,没有当地百姓的掩护叛军就没法浑水摸鱼。至于说怎么防范敌人从外部堵截进攻,我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字,挖!除了从东面过去的路外其它所有通往外面的路全挖断,挖不断的石头路就全部堵上,我的人修路是把好手断路也是把好手,路一断敌人要过来那动静就不是一般的大,各哨位的哨兵只要不睡死肯定能听见。”

蔡复一很不服地问:“赵总兵这样说我又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万一百姓不愿意搬家怎么办?强行搬的话就不怕逼民为匪?二是路挖断填死了我们以后要再前进怎么办?”

赵率教说:“不愿意搬的可以不搬,不过要加两个措施,一是像蒙古人当年那样规定几户人共用一把菜刀,什么铡草的铡刀、砍柴的砍刀、配戴在身上的腰刀全部暂时收缴,只要有可能用作武器用的刀全部管制起来。二是把所有青壮都看成是叛匪,让他们服徭役去远处做事来个釜底抽薪,明说他们家中的老小吃穿由他们在外面挣,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危险降为最低。路挖断填死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有需要挖了的可以填上,填上的也可以挖开嘛。”

见蔡复一不再说话高第哈哈一笑道:“看不出来赵总兵心中还有这些计谋,把我们这些靠出主意谋生的文官都比下去了,真是真人不露相啊。不过我有两个疑问想问一下赵总兵,你说把前面山凹处的百姓全搬出来,有那么多地方安置他们吗?那可不是个小数目是成千上万的人。第二个问题是题外话,说起出谋划策这些总兵都是三缄其口,为什么赵总兵今天会侃侃而谈呢?”

赵率教听了高第的话也哈哈一笑说:“高大人这话问得有道理,不过这两个问题属于一个问题,所有一切都是因为在下要离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3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