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69 人论两选(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杨涟给天启的建议当然不是出自凭空想象,而是先根据南北两地的民选官试验作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大明不适合由百姓选举官员,但是可以由百姓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主意。选一个人就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这个人将来能够做一些让大家满意的事情出来,没有人希望选出一个只顾捞钱的贪官。问题是人都是会变的,选他之前他会拍着胸脯说自己当了官会如何如何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但是一旦当了官他首先想的都是自己怎么获取好处。

杨涟在南直隶一带布置选举时,就发现有很多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钱谦益和周延儒后来也发现的百姓识字率低,女子不愿意抛头露面参与选举等事。尽管杨涟发现了民选官的这么多缺点,但他当时也没有马上制止,而是不动声色地看着一切程序走完。杨涟之所以这么做一是知道现在只是小范围试点,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一有问题出现就立即停止行动,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的态度。

杨涟没有叫停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想把这事做好,他知道这是天启一心想推动的行动,而他自己也对民选官一事抱有必成的信心。对出现的问题杨涟认为现在虽然暂时不能解决,但是将来肯定是可以迎刃而解,只不过需要一点点时间和突破口。这种想法不但是杨涟有其他有信心的人也有,他们知道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个从无到有再从粗到精的过程,只要出现的问题不是绝对无法解决,那么肯定能够慢慢做好。

杨涟后来回到北京后也对北方的民选官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经过分析他发现北方的各试点县同样存在不识字的情况,女子不愿意抛头露面参加选举两地都差不多。经过自己的分析还有跟其他人的商议,杨涟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不识字的人在选举时都是滥竽充数的人,你连字都不识那么就是连别人的名字都不认得,那你还来选什么?难道是看候选人中哪个的胡子长或者说谁的脸更大?至于说很少出门的女子来选人更是无稽之谈,先把见人脸就红的毛病改了再说。

杨涟最后想到选官员不是选谁长得好看,选出来的官员都是来做事的,既然是做事就让他说说他上了台要做哪些事,这想法有点像要人通过答辩策论出任官位,不过用策论也比不说话干等人来选好。让百姓选事比选人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让百姓有参与意识,能调动大家的兴趣,并且还能让百姓根据自身预想做出选择。

天启看了杨涟的建议后也感到有点道理,他立即把杨涟叫了来说明具体想法,虽然现在刚刚过完年大家都还没从过年的喜悦中回过精神来,但是天启想及早去把民选官一事办好,出了问题换一种思维方式也不失一种明智的选择。

杨涟到来时天启正在听谈敬汇报去年常青树公司和大铁公司的收益,根据博学院一帮人建议两个公司每年开始立一个计划,到了年底看这计划有没有实现,超额了或者没完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检验所想和所做能不能达到高度一致。从谈敬的汇报中天启发现这两年有一个异常情况,就是每年的计划到最后都能超额完成,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但是天启对这现象不是很满意,他认为出现这种事不是制定计划时太保守就是完成计划时赶得太快。

天启认为常青树公司做事首先要明白常青两个字的含义,常青的意思就是既不会在冬天出现黑黢黢的枯枝,也不会在夏天开出香喷喷的鲜花。无论是保守计划在前还是激进赶超在后都不值得赞扬,因为那是不自信的表现,更为严重的是这样做不能持续长久,开始强劲然后衰败成为昙花一现的公司不是天启的本意。

听说杨涟来了天启先让谈敬去告诉那些具体主事的人,说自己的意见是不喜欢计划跟结果相差太多,无论是完不成计划还是超额完成计划都不值得鼓励,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等杨涟进来后天启首先问道:“杨大人是根据去年的民选官过程得的结论还是今年又试验过?”

杨涟一听就感到天启的话不对路,今年才开始肯定不会是做过试验,再说做这样的试验没有政务院同意是不可能的,那么天启的意思是什么呢?是不是说根据去年民选官过程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杨涟想了想说:“臣根据去年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当然也跟其他人商讨过。”

天启摇头说:“去年的事朕已经知道了,而且你的建议中也说明白了各地试点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时间不等人我们现在就再扩大试点范围,再仔细看看有什么新问题出现。”

杨涟见天启比自己还着急,于是问道:“臣的建议是选人不如选主意,不知道皇上想在接下来的试点中选人还是选主意?”

天启说:“再试两个地方一个选人一个选主意,你这次要盯着一点比较两地的优缺点,什么事在不能马上判别高下之分时都没有必要纠缠于心,做一做比较一下再说。”

杨涟一听也觉得这话有道理,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判明高下那自然不用说,如果不能的话持不同意见的人就会陷入长期的争辩之中,lang费时间不说还伤感情还不如直接实地比较,正如民间话说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杨涟问:“不知道皇上这次准备在哪里搞试点?是只在北京周边还是也像上次一样南京周边也搞上两个?”

天启说:“上次南京搞试点是因为南京有人不满,现在顺了他们的心自然不会有人闹意见,如果南京方面再有不满的意见,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拿个解决方案出来,我们省事省钱他们替我们做事不是很好吗?这次就只在北京搞好了,最好杨大人能亲自去看一看,据说钱谦益他们去了南直隶各县都是微服出行,你们也试上一试装成普通人去看看究竟,说不准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杨涟也从别的渠道知道钱谦益和周延儒化装查探情况的事,对这两人的认真杨涟还是真心钦佩的,见天启让自己也像钱谦益他们那样化装探明情况,杨涟心中也颇为意动,于是连声答应表示自己一定亲自去看个究竟。

天启这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问道:“杨大人说选人不如选主意,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想法的?”

杨涟说:“臣记得皇上当年说过治国就是让人做事,臣想这天下万事只要有人参与都可以简单说成人做事,现在既然选人不行就只剩下选事,如何做事就是出主意了。”

天启见杨涟把复杂的事情说得如此简单,心中也暗暗佩服,立即叫人去通知信王和高攀龙他们,说要再在两个县搞试点,再试一下民选官是否可行。高攀龙他们早就知道杨涟的建议,见天启答应了也很高兴,让杨涟想办法把事情办漂亮一些。

在政务院的配合下,北京周边又有两个县开始试点民选官,杨涟亲自带人去这两县查看经过,就算如此迅速也耽误了近半个月,其中告知百姓就花了不少时间,也就是说直到二月初新试点的两地才开始选举。这时候钱谦益和周延儒已经回到北京,并在乾清宫得到天启的召见,其中让钱谦益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周延儒作了一个比方让天启不住点头,大有对周延儒另眼相看的意思。

这天钱谦益和周延儒来到乾清宫,正值出了几天太阳吹了几天风的怪异日子,天启在一个长廊里跟两人谈话,这让钱谦益感到很意外也觉得不是好彩头。钱谦益想着自己跟周延儒到南京一带去了三个多月,皇上不在正殿里召见而在长廊里见两人,说明对两人所探明的情况不是很感兴趣。果然不出所料天启一开始就对两人的结论表示很平淡,没有听到好消息很激动或者做出很有兴趣的样子。

天启的态度可能出乎钱谦益的意外,但是周延儒不这么看,周延儒认为皇上的态度很是正常,因为他们查探回来的结论本身就不是很难,而且据他的同乡说杨涟在去年回来时就已经把事情经过报告给了天启。周延儒的这个同乡告诉他说杨涟不但发现了问题所在,还与人商讨想出了一个选人不如选事的点子,这话就让周延儒担足了心。

自己两人又是化装又是装小官,最后探查出来的情况还是别人早就查探明白的,皇上没斥责自己两人偷懒已经算是心情很好了。假如天启知道钱、周两人没怎么做实事还回了一趟老家,对他们的印象恐怕就会大打折扣,在周延儒好歹也当过状元一两点急智还是有的,他立即想到一个办法表明自己还是很用心地在做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6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