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06 洋人异动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魏忠贤这么久以来一直没闲着,先是盯着南京周边的商家大户和军队,怕他们跟其它势力联合起来跟朝廷作对,后来接到天启的旨意后开始专门盯那些不听朝廷号令的人.原来的盯是防范属于守,跟魏公公搞阴谋诡计的风格有些格格不入,后来的盯是主动出击有的放矢整人捞钱类似于敲诈勒索,这是魏公公所长的专业领域,所以魏公公干得特别得心应手心里很是舒坦。

虽说捞到的钱要分出一大部分给天启,而且他每月的灰色收入还有封顶限制,但魏公公很满意做起事来精神头十足,这再次证明了当一个人的工作和兴趣联系起来后就是最大的幸福这话没说错。在起初很多商家大户都不把朝廷的命令当回事,一是他们中有的人家中的存银比户部的存银还多,有钱人瞧不起穷人可以理解。二是因为这些商家大户跟朝中官员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朝廷的政令还没颁布很多人就提前知道了,能够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商人们瞧不起朝廷但魏公公瞧得起,得到天启的授权后他派人四出打探情报,思谋清楚后一举抓获了不少现行,从中谋取了不少的好处。有时候因为每月的封顶银子已经挣够,魏公公还会把其它线索留一留,用他的话说就是养肥了再杀。吃了亏的人找人一打听,才知道魏忠贤是奉命办事没法扳倒他,痛定思痛下决定老老实实做生意,所以天启的两成利润封顶的制度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这也说明办任何事阴一手阳一手双管齐下的效果是最好的。

商人们老实了魏忠贤就不痛快了,因为他的长处是整人,其任务是专整不老实的人,大家都老实了魏公公就面临失业的危险,这是魏公公不痛快也很害怕的原因,任何人都不喜欢在自己正干得起劲时突然失业。好在这世上从不缺少不老实不本份的人,大明的商人在魏公公的监视敲诈下老实了,另外又冒出了一批不老实的人,这些人就是来大明传教的泰西人。

泰西人来大明的真实目的谁也不知道,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想让黑暗的东方感受到上帝的光明,让愚昧落后的大明百姓都能够聆听到上帝发来的福音。他们的话别人信不信无所谓但天启是不相信的,他知道就算这世上真有平等博爱的胸怀以及国际主义精神存在,也不是目前这批泰西人所具有的。远的不说就说盘据在广东海边的外国人还有侵占了台湾的外国红毛鬼,他们的所作所为就证明他们不是什么善类,是别有用心且对大明心怀叵测的人。

天启见魏忠贤办事得力于是马上让他发扬钉子精神去盯紧这帮泰西人,要求东厂的人要跟泰西人一同出入,反正这些泰西人也不娶老婆生孩子没有什么隐私。魏忠贤见又找到份新工作且专业还对口还是属于盯人整人,不由得大喜过望欣然接受,唯一不好之处是这帮泰西人没有什么油水,听说他们在从泰西到大明来是从海上来的,就算有什么油水也被海水和海风涤荡干了,好在天启答应只要他干得好每月还是会在俸禄外另加赏赐,这就让魏公公喜出望外了。

泰西人来到大明后建立得最早的大本营就在南京,徐光启就是在南京受洗入教的,后来随着徐光启在朝廷中地位的上升,加上天启对泰西人青眼有加很多泰西人就来到北京。他们很多人就在博学院中任职,赚取报酬生存外还能跟朝中大臣交朋友影响他们,但南京的大本营依然一直有人在坚守。在南京他们有公开的据点,但是还有个秘密的聚会之处,这个地方有些怪,因为它是一座佛寺叫做崇果寺。

崇果寺的名称来历已经不可考证,想来不过是引用崇因崇果等佛家之语,建寺出于什么因没有人知道,但如果要论果也没有人知道它最后会被泰西来的洋和尚占据。崇果寺就在钟山脚下的一处小山包后面,因为门前有个小山包所以懒人不去财运也被挡得严严实实,加上寺中菩萨不威风和尚穷久了也穿得不光鲜,寺里的收入每况愈下难以为继。寺里的方丈本想放下面子自己去种地当个农民和尚,但想到崇果寺曾经也辉煌过不想太让前辈高僧泉下蒙羞也就作罢。

说崇果寺曾经辉煌过是因为曾经有位皇帝亲自来过,并且赠送给寺里几百亩地,这个皇帝就是本朝太祖朱元璋。据说定国后朱元璋有天带侍卫微服登钟山,下山时恰好经过崇果寺,本来崇果寺被山坡挡得无法露出面目,但恰好朱元璋路过时听到山坡背后有寺庙里特有的钟声,一时兴起就决定去看一看。到了寺里一看见寺里从庙宇到菩萨都很破败,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是阴死倒阳的一幅丧气样,像极了自己当年出家时的皇觉寺。

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一事很多人都知道,不过他引以为耻不想大肆张扬,所以后来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知道的也讳莫如深假装不知道。不过一个人再怎么飞黄腾达对少年时的往事还是不能忘怀的,看到似曾相识的环境朱元璋当时不由得有些一时失神,熟悉的场景和念经的声音勾起了他的情怀,一时冲动下就命令赠送崇果寺五百亩田地,算是对心目中佛祖的一种敬拜。

尽管朱元璋没有公开说出来,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死后多年就有人将这一桩公案翻了出来,崇果寺也难得得出现了一阵小繁荣。不过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差当家的和尚又不善经营,繁荣几十年后又开始衰败,实在不知道这寺庙种的什么因藏着什么果。后来到了世宗嘉靖时期崇尚道教不喜欢佛家的转世说法喜欢当世就长生,崇果寺更是难以为继只好出售寺产,几百亩地就让和尚们卖得个七七八八过日子去了。

泰西人来到南京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看到了崇果寺,他们看上了这里的隐蔽和衰败,蛊惑一些死心踏地的教民出资买下了崇果寺。本来崇果寺就很衰败不值两个钱,教民们一合计凑够买寺庙的钱也不是很难,于是大家纷纷解囊相助让崇果寺改换门庭。寺里的和尚分了钱后出走的出走还俗的还俗作了鸟兽散,其中一个还留下来给泰西人看门,从念佛经的土和尚变成替洋和尚看门的俗家人,让人感慨世事难料。

让人奇怪的是泰西人进驻崇果寺后并没有大兴土木搞重建,只是把内部搞了搞小装修,让已经瞧不出本来面目的佛像尘归尘土归土,打扫干净后把耶稣的画像张贴起来,顺便在里面竖了个大十字架就算完事。泰西人的意思是把这里建成个隐蔽的据点,不但外貌不动连名字都没有改,他们跟教民说圣经里也有个吃果子的故事,正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吃了果子才有了人类后代,所以崇果寺跟天主教是有缘的。

得知泰西人居然还有这么秘密一个据点,魏忠贤当时就派人质问在南京主事的龙华民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按天启的意思泰西人虽然可以在大明置办产业但必须用自己挣的钱买。挣钱的途径天启也定得很死,一是办学校教育百姓让百姓识字明理,二是兴办医院治理病人获得报酬,除此之外不允许私下接受教民的馈赠,其目的就是害怕这些泰西人为了银钱蛊惑人心。

龙华民前一阵因为不高兴魏忠贤老盯着自己,于是趁机会向天启告状,希望天启能约束一下魏忠贤。谁知道天启承认魏忠贤是奉了自己的命令行事的,而且告诫龙华民他们说要遵守大明的制度还有双方的约定,龙华民见事不可为才决定走另一条路就是委婉行事。面对魏忠贤的指责龙华民解释说他们确实跟皇帝有约定,不能够私下获取教民的馈赠,但崇果寺是在约定前买下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教民在那里聚集不好改地方或者改名称。

在向天启请示是否强行要求泰西人退出崇果寺时恰好天启病了,皇后和冯思琴商议了一下让杨公春告诉魏忠贤先别动,等天启病好了自己决定,因为她们两个都知道天启还是很在意这些泰西人的,不想把这些人逼迫得太紧。魏忠贤得到通知后自作主张告诉龙华民,说既然已经有了崇果寺南京就不应该再另建教堂,而且东厂的人要进驻崇果寺贴近监督,一来二去就发现了南京的大户冯向龙居然要受洗成为天主教的教民。

魏忠贤当然知道冯向龙就是宫中冯才人的哥哥,本想制止又拿不出恰当的理由,因为按天启跟泰西人的约定只有过了十六岁就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入教,冯向龙的儿子都快十六了所以怪不着泰西人。但是眼睁睁看着冯向龙入教又不太合适,因为魏忠贤知道冯向龙这样学问多人情世故几近于无的人跟傻瓜差不多,一旦某一天冯向龙被泰西人花言巧语迷惑了心智,皇上到时候说不清会怪罪。

魏忠贤跟龙华民等泰西人打了两天交道后,发现这帮人表面温文尔雅实际上个个都深藏不露很不简单,从玩心眼使坏这个角度来讲,冯向龙跟泰西人在一起比就像瘦弱的小孩跟强壮的大人比实在不是一个级别,冯向龙假如真跟泰西人搅在一起前景实在不是很光明。不过也说得通,学识渊博身体强壮还有冒险精神的人肯定不会简单,任何人只要敢离家万里两手空空去陌生的地方开创未来,这样的人都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胆量和能力。

知道天启生了病无法决定,自己写的奏报估计也无法得到准确答复,魏忠贤给宫中的奏报中只是简单地说了下事情的原委,然后想办法找冯向龙的岔子让他天天烦恼脱不开身。今天说冯家的田产跟其他人有纠纷,明天又说冯家的店铺里卖假货,暗中还找了几批人在冯家门口闹事,说在冯家的饭店里吃饭吃坏了肚子。除了这些事东厂都会登冯家的门问话,而且是直接找家主冯向龙不跟管家对话,让冯向龙烦不胜烦没心思办入教的事。

有心人知道冯向龙的处境后就出主意,让他给宫中的妹妹求助,大家都知道皇后没有儿子而冯才人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按母以子贵的说法冯才人在宫中的地位肯定不低。冯向龙也明白过来了,想魏忠贤再厉害也只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只要自己的妹妹伸出援手魏忠贤应该就会老实下来。

谁知道冯思琴接到她哥哥的求助信后并没有立即行动,她知道魏忠贤一再这么做肯定有原因,因为冯向龙在信中只说东厂的人不停地骚扰他,而没有说东厂的人有敲诈勒索的行为。冯思琴知道这不是魏忠贤的一贯作风,她需要仔细探明真相才做决断,或许魏忠贤这么做另有隐情。

天启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没有说什么,他知道魏忠贤这么做只是想引起宫里的注意,这样大张旗鼓为难冯家将来冯向龙被泰西人洗了脑收了魂他也可以撇清责任。魏忠贤只上了一次奏报没有继续再说明,是因为他不知道天启已经康复了,又不好找人打听因为打听皇帝的病情是大忌属于有不臣之心的表现。天启没有说什么只叫人给魏忠贤传令,一是说自己已经好了,另外说冯家的事让他暂时放手,但盯住泰西人的事不能放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