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47 粮食杂交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其实天启知道甘薯和玉米的前景,只不过没有搞明白为什么现在产量这么低.既然博学院在研究就让他们去做,专业的东西就要找专家,那些知道一点皮毛就成天到处显摆的半桶水管理者是很讨人厌的。一个官员需要做的就是平衡内部和协调内外关系,如果不务正业在具体事务上对搞技术的指手画脚,再遇到个不唯理只唯权的专业人员,那这事多半要搞砸,就算勉强做成都会磕磕绊绊的难如人意。

见左光斗等户部官员跃跃欲试,徐光启这个搞技术的也是自信满满的,天启就决定陪他们疯一把。于是转头对徐光启说:“徐大人开始说有三样,现在只说了甘薯和玉米两样,还有一样是什么?”

徐光启说:“还有一样是马铃薯,预计着它的产量应该比甘薯和玉米还要高,而且吃起来也很好吃,无论是做为主食还是作菜都不错,只是很多人不敢吃。”

天启大为奇怪地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现在的马铃薯长得太吓人需要逐年美化才能被人认可?”

徐光启说:“那倒不是,因为有些马铃薯的皮和芽是青色的,人们就说它有毒。臣也试过多次煮熟了拿来喂猫狗鸡等禽畜,但都没发现毒死了的。人吃时青色部分不好吃是真的,但说有巨毒就有些夸张了,臣以前就知道这个东西,经过多年观察和查问发现人们之所以说它有毒是人们把它和豆薯混淆了。”

天启说:“既然徐大人说那什么豆薯有毒,那朕就下旨让人把豆薯从大明铲除干净,徐大人你看可好?”

徐光启说:“皇上万万不可,这豆薯只是种子有巨毒,本身还是很好吃且没毒的。它还有个绝大的好处就是能防治虫害,在其它作物边上栽些豆薯还可以防止虫害进而增加产量。”

看来专业的就是专业的,该听还得听不能想当然,如果用行政命令去干涉难免就会出问题。

左光斗这时说:“这个马铃薯既然产量比甘薯和玉米还高,而且照徐大人的说法它并没有毒,是不是可以在北方大力推广呢?”

徐光启说:“完全可以,只是它的耐旱性能要比甘薯和玉米差,不过博学院可以慢慢培养耐旱性出来。”

什么?你们现在已经可以选择性地培养植物的性能了?这农作物的培养和搞杂交技术应该是几百年以后的事了吧?天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非常诧异地看着徐光启听他的下一步解释。

其他大臣这时更是惊叹不已了,早先徐光启说了个甘薯和玉米耐旱,立即就引出一句说能省一百万两的话。这甘薯和玉米耐旱是原本存在的特性虽然可贵但也不是特别希奇,现在居然说能把不耐旱的东西培养得耐旱,那这个价值就不是一般人能衡量出来的了。甚至有人在问能不能把水稻培养一下然后种在他家后面的山坡上,这样一来漫山遍野都是大米该有多壮观?

徐光启苦笑了一下说:“没有那种可能,或者说暂时没有那种可能,这培养耐旱性只是最初的一个想法,现在只有了一点点进展,也就是一点点。”

左光斗看着徐光启说:“徐大人,就算是一点点进展你也说给大家听听嘛,听听也是高兴的。”

天启这时候也说道:“徐大人就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吧,不然大家今晚会到你家里去追根究底的。”

徐光启对天启说:“其实臣很多年前就发现大明的旱情是一年比一年重这一状况了,一直在想能不能找到耐旱的作物,多年前就找到甘薯和玉米并且写过甘薯篇给大家介绍过。后来发现甘薯和玉米的产量和口感都不尽人意,于是就在想能不能把小麦等的耐旱性提高,只不过因为没有空闲的时间和银子去做,所以一直以来只是个想法不敢说肯定能行得通。”

天启点了点头说:“多年前徐大人就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令朕非常感动,后来又是怎么认定此法可行的呢?”

徐光启说:“有一次臣经过山东,看到骡子就得到了启发。这骡子是驴和马杂交得到的牲畜,它比马有耐力比驴有劲,可以说集中了马和驴的共同好处,臣就在想这四条腿的牲畜能杂交,一条腿的粮食作物应该也没有问题。现在臣主管博学院有了时间和银子,而且没有俗事羁绊,正好专门研究一下粮食作物的杂交问题,看能不能搞出耐旱、耐寒、增产的品种,这样一来我大明的百姓也就不愁吃穿了。”

听了徐光启的话,大殿里的大臣们都激动了,以前想让粮食增加产量和改善性能只是个美好愿望,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跟菩萨是否会保佑的可能性接近,总的来说很不靠谱。现在一听徐光启的博学院已经找到了一条路,而且还拉了头骡子来证明这条路是有可能行得通的,无疑让众人像吃了长白山老人参一样个个激动不已。

不过大家还没高兴多久就听徐光启说:“这粮食作物的研究需要的时间长环境要求也高,不然得出的数据不可靠,而且需要长期的大量的银子投入,所以这博学院的银子能不能多给一些?因为还有很多项目需要开展。”

这激动归激动但只要说到银子大家就平静了下来,开玩笑是吧?你们博学院快半年了花了那么多银子现在连个泡都没有鼓出来,只在纸上画了个烧饼就想继续要银子,而且是大量的还是长期的投入,是你徐光启傻了还是你当大家都是二傻子?不见兔子不撒鹰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意见,凭两句白话就想要银子门都没有。

见刚刚还欢欣鼓舞的群臣一听徐光启要银子立即闭上嘴冷了场,天启笑了笑说:“开始跟武之望大人说起医学院的事,朕就想到过医学研究和银子投入的关系,其实粮食作物的研究何尝不是如此?这大量银子投入进去有效果还好说,万一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不好了,这就存在着一个风险问题,在没有成果之前这样的投资只能算是风险投资,不知道现在户部有没有胆量进行风险投资呢?”

左光斗苦笑着说:“皇上,这户部的银子都是有安排的,甘薯和玉米的栽种至少有一定的把握,银子也可以从省下的一百万移民银子里出,再加上还有皇上的保证所以臣才敢答应。这其它东西的杂交研究还是没影的事,就算臣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预算。”

见其他人也纷纷摇头天启说:“这样吧,我们成立一个实体来合力搞这个粮食杂交,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怎么样?”

徐光启开始一听左光斗不愿意出银子心都凉了,但一听天启说要搞个实体出来风险共担顿时就感到有了希望,看着天启问道:“不知皇上要怎么做?”

天启说:“朕准备成立个公司,这个公司公开卖股份,卖来的银子供你徐大人搞研究,当然是选择性的研究。没出成果我们就当图个乐,出了成果卖到银子我们按比例分成,不知道徐大人和在座的各位大人以为怎么样?”

见大家都神色尴尬地看着自己,天启知道没有人愿意陪自己疯狂,只有徐光启表示如果天启支持搞出成果他也不要分银子。于是天启笑了笑说:“朕的皇庄就给徐大人的博学院拿去搞试验,朕的皇店所赚都拿给徐大人用,现在这个公司就算是朕的独资公司,不过今后有人想买股投资恐怕就很贵,大家要考虑清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96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