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48 巨大悬赏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天启知道搞粮食杂交提高产量是可行的,至于说具体该怎么做他不懂也不装懂,但他知道现在让徐光启的博学院去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他跟其他大臣相比唯一的优势.这其间的差距就好比下残棋,不知道结局是什么那下一步该怎么走就会感到很茫然,但如果已经知道是胜是和后多花点时间进行研究探讨,那么得到答案是迟早的事。

天启想了想对徐光启说:“去年朕派人给光禄寺说宫里吃不了那么些东西,让他们少送点东西多折点银子给朕送进宫来,谁知道他们推三阻四的不大情愿,朕想大家都不容易也不想过于逼迫就默许他们捞两个。现在他们在朕的几处皇店里能够分到好处,按圣学院的综合理论他们现在就应该把原来的好处退出来,一失一得就很好不能够双得或者双失。朕的意思是上林苑的地徐大人可以去占用一些,也算是朕风险投资的一部分。”

徐光启想了想说:“皇上,臣的意思是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一起铺开。这粮食作物的研究时间长,光搞一样得不偿失,不如多搞一些反正时间上也忙得过来,不然的话一样一样来臣怕到死都还没忙完心生遗憾。”

天启笑道:“看不出来徐大人还是个急性子,不知道徐大人想搞哪些项目?朕现在是出资人有权利决定你的项目能不能上,比如说如果你异想天开要想搞一个长翅膀会飞的马我们就免谈。”

徐光启说:“臣也没那么不靠谱,臣一是想提高甘薯和玉米的产量,二是想提高马铃薯的耐旱性能,三是想提高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如果银子充足臣还想在蓄水、施肥、除虫、粮食存储和加工等方面积累经验。”

天启强忍住内心的激动,缓缓地对徐光启说:“朕的美食铺、饭店、成衣店、首饰店还有医院等皇店,除去人工、他人分成、基础设施维修储备等外,每天大约能赚一千多两,朕每天给你一千两投入三年大概就是一百万两。在此之外朕还把上林苑皇庄的地给你支配,不知道够不够?”

徐光启说:“这么多银子足够了,但是臣用了皇上的银子和土地,那皇上又用什么呢?”

天启说:“光禄寺有个每年给宫里送东西的单子,你就拿着单子去筹划,这单子上的东西不要减少,因为上面的食材不但是宫里要吃还是皇店里要用的。你先统计一下上林苑的大小分个类,满足宫里需要之外的地全归博学院搞试验用。至于说朕的投入回报你不用考虑,你的所有成果都不许公开得先给朕,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就是回报。还有,现在上林苑归博学院管你就再查一查有谁还在里面捞好处,真有这种贪得无厌的人你报上来,听说内卫很久没有埋人了朕不想他们荒废了埋人技术。”

听了天启的话顿时有几个官员显得有些不自在,其他人也盯着这几个人看,徐光启也感觉到了空气中的异样,但他没在意只是淡淡地表示了同意。

天启见徐光启只是很满意但不是很激动,怕他和博学院中的人不上心就加了把火说:“徐大人虽然说不要分成,但朕也不愿意亏了你们。朕不轻易许诺但现在要给你一个承诺,如果你徐大人把玉米和甘薯的产量提高了一半,朕就封你为侯爵;如果你能把甘薯和玉米的产量提高两倍,还能培养出马铃薯的耐旱性并推广开,朕就封你为公爵;如果你能够把甘薯和玉米的产量提高三倍以上,朕就封你为一等公且为终生大伯爵任何时候见朕不跪。”

一听天启抛出这么个巨大悬赏,很多人都惊呆了,一开始听到左光斗说甘薯和玉米的推广能省一百万两银子,大家就隐隐约约懂得了知识就是财富这道理;后来听说粮食作物的杂交能让所有大明百姓都不愁吃穿,大家就渐渐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听天启对徐光启承诺一切做成功了就封一等公外带终身大伯爵,大家又发现知识还能提高地位。有的人开始后悔自己怎么不多学学种庄稼,徐光启张着嘴没说话,显然已经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幸福都快晕了。

但这还没完,只听天启接着说:“假如你徐大人做到前面这些还能够让小麦和水稻的产量提高两倍以上,朕就让你的一等公爵位世袭罔替。”这一下彻底颠覆了大家的价值观念,这没有军功还能封公爵?还什么世袭罔替?不就玩个泥巴吗?犯得着抬得这样高?有人在想好在皇帝没有说要给徐光启封王,还没有彻底疯狂。

谁知道天启接下来来了句:“本想说封你为王,但古往今来异姓封王都不吉利,朕认为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过你可以给你手下的几个高鼻子外国人说清楚,如果他们能够真心帮助博学院完成朕交代的事,朕就允许他们在大明传教,不过传教时要先声明他们的那个什么主的位置不能比朕高,而且不得借尸还魂来干涉大明内部事务,否则立即铲除。”

当徐光启魂不守舍地答应后,天启见大家都静静地不说话,于是问圣学院的刘宗周:“刘大人觉得朕的承诺是太高了还是不够?”

刘宗周说:“民以食为天,臣觉得如果徐大人能做到这些的话,皇上的封赏恰如其分。”

天启皱眉说:“那你们怎么不做出高兴的样子?说相书的还要个捧场的呢。”

大家一听马上开始恭喜徐光启并大赞天启知人善任,把百姓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是古往今来少见的明君,仁慈贤德圣明伟大直追尧舜,说得天启心情舒畅神清气爽,见时辰不早了就叫谈敬安排赐酒传膳要君臣同乐。一会儿就见各式各样的美酒佳肴流水般端了进来,在大臣们轮番敬酒时,天启给大家说了今后做事时要多向博学院和圣学院请教,而圣学院和博学院也要注意各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和借鉴。

在其中的一个桌子上,徐光启被几个光禄寺和上林苑的官员以拜见新上司和结交新朋友的名义围在了中间,各种劝酒各种奉承外加各种不同但都笑得稀烂的笑脸,当然也离不开低姿态的讨好和隐隐约约的解释。徐光启虽然一门心思搞研究但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二楞子,他在大家都说得差不多时隐晦地表示他只想把皇上交代的事做好,至于说上林苑以前的事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行,那些历史遗留的小枝节不值得大家lang费精力去关注,大家一听顿时皆大欢喜。

俗话说好酒壮人胆,在喝得都有点晕晕乎乎的时候,一个家里开了几家生意的侍郎问天启有了博学院圣学院还有医学院,是不是还可以成立一个商学院来提升一下商人的社会地位。天启看了他一眼说可以但不是现在,当天下所有的商人都能够自觉自愿把自己的利润定在两成以内,而不是要朝廷费时费力去监督,就说明商人是真真正正把自己与国家和百姓放在一根板凳上了,这时候可以考虑成立商学院号召有志于经商的人去学习,并进而提高商人的地位。

这就说明在目前天启的心中商人跟奸人还是近义词,只可以利用改造外加限制但不得重用,让左右的人听了以后觉得从朱元璋开始仇视商人的传统还要继续在大明皇帝身上传承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0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