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89 卖矿修路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天启六年七月初一早上,西安门外的原路商局门口响起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大铁公司正式挂牌开张了.在弥漫着浓烈火药味的街道上,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等鞭炮声一停他们都列队走过来送上各色礼品并高声恭喜大铁公司开张。内务府总管谈敬代表天启在门口行礼答谢,旁边一起的还有福王、原户部尚书李起元、山西商会李会长、湖广商会曹会长等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在京的官员们都来贺喜主要是看在大铁公司的大股东是皇帝,这一般人做生意亲朋好友都要前去恭贺,皇帝做生意更是不能掉以轻心,你来了皇帝不一定领你的情,但你不来说不准就会让皇帝心里不舒服。哪怕皇帝为**度不舒服的程度很轻微,但官员们都知道,如果让皇帝不舒服就是跟自己的前程过不去。

官员们一起前来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里面也有他们的股份在里面。天启最早在路商局分配股份的时候就考虑到要照顾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他给宫中嫔妃、太监、皇室宗亲、朝中官员、南北商家大户等都分配了股份,他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利益均沾,当然如果有人不买那就是他自己的事。

大铁公司的股东代表如福王等在一楼向大家道谢,然后让周围的内卫太监引领众人楼上喝茶闲谈,中午还要让宫里自己开的饭店送酒席过来,让大家知道大铁公司今后的业务范围,顺便征求一下意见。

在乾清宫里,信王、孙承宗、高攀龙、刘宗周还有徐光启等人让天启招了来议事,在接受了众人的恭喜后,天启再次表示如果不是出现紧急军情和朝臣不决的大事,他自己不会再插手政务,让信王放手去做事。同时,他也让刘宗周和徐光启在理政经验和具体事务上要帮助信王,信王也要多听他人意见不要独断专行避免出错。

在军务方面,孙承宗表示一旦时机成熟就命蓟州副将张静安去广西、贵州平叛,张静安的三万山地步兵营士兵已经训练得差不多了,如果去南方彻底平叛成功就证明他们有独立成军的资格,也就可以率先在军队前面冠以皇家陆军的名头。

这一阵天启没有插手政务,军务方面除了各地的训练报告外也没有什么大事。女真人和蒙古人正互相掐架没空犯边,大明很难得地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朝中大臣也渐渐习惯了没有边患的日子,天下太平的气氛又开始在朝中蔓延。当然,大家也习惯了皇帝不开朝会的日子,觉得每天睡个懒觉是比摸黑起床要舒服得多。

看着大家都很满意的样子,天启对他们说道:“大铁公司成立之前,你们几位就答应过朕如果有了困难你们要帮忙,现在朕就遇到了几件事,希望你们不要推辞。先是人才方面的短缺问题,现在大铁公司自身用人没有问题,问题在各地缺少经济治世的官员来配合。各州县的主官朕让他们主管全面把握全局,如果让他们配合大铁公司去做修路、开矿、开工场等事,朕怕误了农事和政务,因此想给每个州县再配一名由朝廷发俸的佐官,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信王这一阵大权在握,朝中大小事务很多很繁杂,让他很忙也很快乐,听天启这么一说,立即说道:“皇兄有命臣弟自然从命,不过全国那么多州县,一时半会儿哪里找那么多懂经济事务的人?皇兄一贯是不说没准备好的话,这次是准备在哪里寻人呢?”

这任命官员和考察官员都是都察院的事,高攀龙想了想说:“去年皇上让杨涟等人培训了两百人,他们当个县令还是没问题的,不过都在前几月送到各军区任监军去了,是否可以把他们召回来?”

天启还没有说话就听孙承宗说:“高大人此议不妥,先不说政务和军务用人的品级不好定,就说这些监军的作用现在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前军中经常出现军官无端责罚、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等事,士兵逼急了犯上哗变也常有发生。自从这些监军去了军中,一切不说完全没有但都很少听闻,领军主将也少了很多事对派驻监军一事赞不绝口。这些监军因为在军中任职,品级提升的同时俸禄也多了不少,也没听说他们有谁不愿意干的。”

天启点了点头说:“在军中派监军,是让军队对朕保持忠诚的办法之一,这个制度要长期实行还要不断完善。朕准备重新在全国举子中招人,不知道你们以为是否可行?”

高攀龙恍然大悟地问:“皇上可是要再加恩科?去年刚刚大比过,今年要加开恩科得找个名义。”

天启摇了摇头说:“这次需要的人既要配合当地主官管理民事,也要配合大铁公司开矿、开工场、修路、新办钱庄等事。这些人不能仅仅只会四书五经,还要会数学、机械等各种新知识,所以开恩科就没有必要。朕准备在全国举子中招人来博学院里学习,当然也是兴趣为主,学出来能独立任事后赐同进士出身充任从七品佐官,如果做得好今后可以正常升迁。这样一来在做工业、商业、开矿、修路等事时也不耽误农事,这粮食问题可不能大意。”

刘宗周说:“民为国之本,民又以食为天,皇上注重工、商的同时力保农事是对的,不过圣学院在这事上给不了什么帮助。听说皇上任命了一个外国人为博学院副院长,那些泰西人对这些有经验,不如让那些泰西人来教授学问。”

徐光启点头说:“臣想皇上前一阵任命邓玉函为博学院副院长肯定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今天大铁公司开张,临时报佛脚恐怕都来不及,毕竟全国的举子要集中的北京来也得几个月,远水难解近渴啊。”

见信王、刘宗周、高攀龙等都赞同徐光启的话,天启转过头问孙承宗道:“先生当年教过朕不少知识,朕心里一直觉得天下就没有先生不知道的事。现在朕没有事先谋划好遇到了困难,先生可有好办法?”

近一年多来,孙承宗在军务院考虑军务,对政务没怎么关心也不方便多过问,见天启问自己孙承宗想了想说:“皇上不过是想要个州县佐官,不需要什么会试殿试,不如让有兴趣的人在当地不动,只在本地官府报名即可。这泰西人也不是很多,上千举子挤到北京来一时也学不到什么,不如让翰林院中的庶吉士先去学习,有兴趣的修撰、编修、检讨等人也可以去。当翰林院中人学会了就去各州府传授,反正也只是配合不需要有多懂。”

天启一听大喜道:“先生所言极是,这样一来就不会耽误什么事了。开课的时候徐大人要去授课,把农政、水利等方面的事给翰林院中人讲一讲,并且要专门说清楚,大铁公司修路时只定规则不动手,具体修路的人应该是本地官府引领百姓去做。”

信王这时候问:“是不是修路的百姓就算出了徭役了?”

天启想了想说:“这个由当地官府和百姓协商,反正当地人出了力有好处,到时候收过路费时当地官府也能分成。如果算徭役今后分成会多些,不算徭役就得由大铁公司出钱支付报酬,那么今后分成会少些。”

信王笑道:“皇兄考虑得真细,其实让他们白干不分成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修了路本身就是方便了他们。”

天启摇了摇头说:“亲兄弟还要明算帐呢,再说他们有了好处也能尽心一些。”

就在乾清宫和西安门外的大铁公司总部都在庆祝开张,并且集思广益让大家献技献策时,东安门外原东厂驻地,也就是后来的内卫驻地,整整齐齐站着好几千人,把一条大街都站满了。这还只是一半,另外一半正在西校场列队操练,这些就是新增添的内卫人员。

东厂还在的时候约有五六千人,魏忠贤陆陆续续带去南京约有一千,后来天启把散布在外的矿监、税监收了回来,根据各人条件和意愿与东厂剩余人员组建了内卫。天启命令杨公春把内卫分为内务部和外务部,内务部在宫里负责守卫军务院等要害部门,还有负责对锦衣卫的监督和互相监督,有需要时还要对京中官员进行经济审察。外务部主要对北京周围的驻军进行监督和临时缉拿抓捕,还在各省每省派驻了两三百人,方便对当地官员进行经济审查。

去年年底时,谈敬说北京城里还有约两万没入编制却已经阉割了的人,他们没有身份就在宫中各大太监的外府中侍侯,或者在京郊讨生活。天启先是命令所有大太监都卖了外面的房子进皇城住,然后命令杨公春把这些阉割了的人进行培训,现在培训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再派出去当矿监,当然是以大铁公司的名义外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75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