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23 偷袭敌城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来到军务院,待群臣见过礼天启问:“发生什么事了?”

孙承宗面色焦虑地说:“皇上,高第的宁远六百里加急,说山海关总兵马世龙的部下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失踪,随同不见的还有所部一千人马。高第向马世龙一再追问鲁之甲及所部人马去向马世龙不肯明言。”

天启问:“高第什么时候发现人不见的?”

孙承宗说:“塘报里说高第二十日晚就是前晚听人报告的,昨日一早寻访马世龙见马世龙言语不详才知道出事。”

天启问:“就这些?军情处有没有发现跟他们有关的情报?”

锦衣卫右都督孙云鹤禀报道:“十天前,有个叫刘伯镪的人自耀州跑回来,说三岔河对岸的耀州只有女真奴酋的四王子领的三百兵,可以趁机攻取,有人建议去夺取被高大人否决了。”

天启问道:“当时马世龙在哪里?”

孙云鹤说:“由于宁远关还差一点没有修好,马总兵的人马还在锦州等地防守。”

王在晋说:“估计不是投敌而是知道了刘伯镪的消息私自取耀州去了。”

天启看了看地图说:“三岔河有多宽?能不能泅渡?”

孙云鹤说:“虽然天热可以下水但我军将士多身着铁甲必须要船。”

王在晋说:“一千兵不通过总兵马世龙是调不动的,而要调运兵船只有从觉华岛调,宁前道袁崇焕断无不知之理,他们都隐瞒不上报,这两个混蛋!”

天启说:“耀州离宁远太远离锦州都有一段距离,中间还隔着大凌河跟三岔河两条河打下来也守不住,如果是为了杀敌三百人也少了点,他们有什么其他目的?”

这时,孙云鹤跑过来说:“皇上,这还有条五天前的消息,说辽东有士兵因为马料银子不够闹事。”

王在晋说:“这就很明显了,十天前刘伯镪逃回来所说的情报被马总兵知道了,他下达了取耀州的命令,明军由于屡战屡败因为惧战所以闹事,至于马总兵为什么要违抗只守不战的命令臣略知一二,连几月来弹劾他吃空额、耗费银钱的折子都要把他压垮了,常言道一俊遮百丑,他需要一场胜利来抵挡群臣对他的指责。”

孙承宗不悦地看了王在晋一眼说:“王大人,我们还是就事论事的好,风闻言事那是言官的事,几个月前本官还在辽东,这吃空额、耗费银钱的罪名一旦坐实本官也脱不了干系。”

王在晋说:“下官无意扯上孙大人,也没有说这些弹劾是真有其事,只是说有人在弹劾他他可能会因此不安。”

天启说:“如果不是带人投敌就只有自主取耀州一种可能,而取耀州有三种结果:大获全胜、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军务院准备分别怎么处理?”

王在晋说:“在违抗军令的情况下,损兵折将肯定是罪无可恕,无功而返需要严辞责罚,大获全胜可奖可不奖。”

天启轻轻说道:“违抗军令就罪不容诛!军务院成立之初就宣布过打不打由军机处决断,怎么打前方边行动边上报,前一阵更是三令五申不许出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他们为什么还敢这样干?就是因为他们心存侥幸认为立了功就没了罪,这次姑息了还会有第二、第三次,朕绝不允许这种事再发生。”

张维迎说:“这打了胜仗就不好处罚。”

天启说:“此战如果败了朕或许会酌情处理,一千人偷袭三百人假如失败或许会让大家明白很多东西,此战如果胜了朕一定要处死两个!让大家都明白朕的军队里不需要不听号令的人,这样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见孙承宗也有出言辩解的意思天启说:“大家不必说了,这军队的指挥就是把所有人的力量用在一个目标上,如果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不听指挥这战斗力就会分散,指挥之人指挥不力,作战之人一盘散沙,这样的军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与其今后损兵折将丧师辱国,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说完转头问孙云鹤:“王大人开始根据情报马上就分析出大致情况,你们只会获取情报不会将所有情报综合分析?”

孙云鹤说:“这情报来源广种类多,涉及的人员、地点、时间也很繁杂,分析起来不是很容易,而且还有很多情报似是而非,军情处的人多是搜集情报的。”

天启点了点头说:“三件事,一是不管此战是胜是败,让当事人和知情不报的人来军务院说明情况等候处理;二是士兵分流,未战先丧胆的人不适合留在军队里,下文让高第责成辽东各总兵在军队里选出敢战者组建敢死队每天操练,惧战厌战者都拉去修城;三是军务院选人组建军参处,军参处的作用就是分析情报、预构战况、从情报中及时分析出各种可能。”

孙承宗说:“另建部门来专门分析情报,假设胜败等各种可能,继而准备各种防备措施确有必要,这样也可以让军机处专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断。但请问皇上这从何处选人?”

天启说:“上次大学士朱延禧说有翰林院里的人和国子监里的学生愿意为国效力,朕在里面选了两百人让杨涟他们在培训,本来准备让他们专门去做清理粮库、丈量土地、制造钱币、审查官吏等事,现在军务急就先让军务院在他们中选人。这古人说十步之内必有忠信,先生也不必局限于在他们中选,六部的主事、府县的官员,只要现在在京的都可以选,只要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才干。”

孙承宗说:“臣遵旨。”说完慢慢转身看着地图说:“这一战也可以检验一下我大明军队现在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皇上说得对,如果一千人去偷袭都败给了三百人,或许会得到很多东西,臣觉得从失败中得到的这个东西说不准比这一千人的性命还有用。”

此时在三岔河边上,副总兵鲁之甲两眼焦急地看着河面上,除了奔流的河水河里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对岸除了土堆和石头也没有任何人,这时参将李承先过来说:“将军,上游和下游都没有看到接应我们过河的船,怎么办?”

鲁之甲问:“你的人上下游各寻了几里地?”

李承先说:“各五里。”

鲁之甲想了想说:“等不到了,你找些人去寻几条渔船,其他人就地安营休息,找到渔船等天黑后连夜过河。”

到了夜里,明军只找到三条能装十几人的小船,如果要载马就装得更少了,鲁之甲一咬牙说:“过,先载一部分人后载一部分马,过去搜索一段地后原地待命。”

在夜色中,一个个面露怯色的士兵被强行推上了船,挤着腰的踩了脚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军官的喝骂声和士兵的叫嚷声,一船一船的人被慢慢地载了过去,偶尔有一两匹马发出长长的嘶叫,叫声在夜风中显得分外嘹亮。三岔河不是很宽,但夏秋之际河水很急,来来往往第四天才勉强渡完,虽然大家都很疲乏但预想中的胜利却让人十分兴奋。

第四天夜里,一千明军趁夜色摸到耀州城下,士兵被严令不得交头接耳说话,连骑的马都被摘了铃铛裹了蹄子,除了身上甲叶随着前行发出的磨擦声还有手中长枪偶尔相碰没有任何声音,月底的夜色也很暗使他们不易暴露行踪。看到耀州城墙并不高副总兵鲁之甲暗暗心喜,他下马左右看了看,见士兵们都准备好在等他的命令,他伸出手慢慢拔出了腰刀低声喝道:“弟兄们,杀进耀州,鸡犬不留!”说完后率先冲了上去,周围士兵有的举着刀枪,有的抬着梯子,低呼着向城墙边冲了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7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