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28 大铁新事(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在张维迎的规划中,大铁公司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实行五年义务兵役制后每年都会有很多青年从军队里回到地方上来,他们经过五年训练后一个个都头脑灵活身体强壮雄怀大志,如果不找个地方把他们有效地约束起来,很难想象大明薄弱的地方管理机构能管束住他们。

开办矿山和简单加工的工场都需要大量的人,但这些人一旦都去做工,那家中的田地就没人种。假如再把年轻女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五年针工织绣或医术,每个家庭中就只剩下老人和儿童,让老人小孩去承担起为整个国家提供粮食的重任,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张维迎的解决方法就是大铁公司先要成立个耕种团体,把种田的重任承担起来,种田的同时还要搞新型农庄,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种田的问题也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张维迎的出发点是好的,问题是大铁公司成立的这个耕种团体跟农民的关系是什么他没有说出来,如果说是做好事白帮忙那肯定不行,没有利益的合作是不长久的合作。如果说要在种田里面分些好处,国家的税和地主的租一交本身就没几个,想分也没多余的粮食给你分。

天启想到这问题立即指了出来,大家一听也认识到这是个事,都在想怎么办。谁知道张维迎再次胸有成竹地说:“皇上,臣知道要保证农民的口粮不能乱动,也知道大铁公司不能白帮忙,大家都有利益的合作才能长久,这事臣考虑过很久了也不难办。”

大家一听张维迎说好办,都看着他听他说怎么个好办,天启也忍不住说道:“看来英国公早有准备,怎么个好办?”

张维迎笑着问道:“大铁公司是个很多人都有股份的公司,不过臣听说皇上还有个叫住‘常青树’的公司,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天启见张维迎提到常青树公司,顿时就警惕了起来,他想了想说:“五月份朕让徐光启的博学院搞良种,徐光启要试验经费而当时朝廷没钱也没有人愿意出钱,朕把皇店里的钱拿出来成立了一个常青树公司,专门每月拨钱给博学院用,据说已经有很大的成果。英国公现在提到常青树公司是什么意思?难道想现在入股吗?不过朕当时就说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现在要入股恐怕就非常非常贵了。”

张维迎笑道:“臣知道现在要入股皇上不会同意,只能怪臣等当时没眼光怪不得别人。最开始博学院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推广玉米、土豆、甘薯等高产作物时,农民有好评但也不是太喜欢,因为这些东西口感不好还不容易储藏,只有受了灾没吃的时候大家才吃,现在粮食危机解除了很多农民又觉得种小麦实惠。不过臣听说博学院已经培育出产量更高的品种,假如这些能够推广应用那就会大范围增加产量。”

天启皱眉道:“我们现在讨论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英国公怎么突然对粮食新品种感兴趣了?那东西只种了一季还不成熟,还要多试验几季才好说推广应用,而且朕还没想好卖个什么价,总不能白投钱白辛苦一场。”

张维迎说:“皇上,臣听说博学院好像是通过杂交培育技术来搞出新品种的,博学院具体是怎么杂交培育的臣不知道,不过臣想只试验了一季就有大增产,多试验几季产量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臣的意思是假如皇上把这些新品种交给大铁公司来推广,大铁公司就可以在增产部份获得收益,大铁公司和农户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天启眯了一下眼睛没有说话,心中别提有多郁闷了,怎么又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了呢?见天启没说话张维迎以为天启没听明白,于是接着解释说:“比如说以前一亩旱地能产粮一石,农民交一斗的税和两斗的租能剩下七斗口粮。现在种新品种的产量能达到一石半,交完一斗半的税和三斗的租子以后还剩下一石零五升,除去七斗农民的口粮外还余三斗半,这三斗半就可以作为大铁公司帮忙种田的报酬。”

天启摇头说:“英国公好像没搞清楚,大铁公司所有股东都有份,但常青树公司是朕私人的公司,就算用新品种每亩能余下三斗半好像也该属于常青树公司吧?再说你把田都种完了农民不干活白吃粮岂不是养懒人吗?”

张维迎说:“人都想过越来越好的生活,不用种粮食他们可以种菜养牲畜增加收入,这样一来老人也能用起来。再说年轻的男女虽然都进了大铁公司,但田里产的口粮也有他们的份,年轻人集体种田吃粮家中的老人小孩也不算白吃。至于说大铁公司和常青树公司的区别,臣认为就不要分得那么清楚,都是皇上的公司还要分个里外就不好了。”

天启摇头说:“这可不行,亲兄弟还要讲个明算账呢,今天你们三次把主意打到朕的头上,一是要让朕在宫里每年给各地培训宫女学习技术,让她们出宫后当女教谕。这些宫女从小进宫在宫中干到二十二岁才出宫,有针对性地培训她们朕也想得通;二是要让大铁公司替各地安置退役军人,军人保家卫国退役后有个更好更安稳的生活朕也没二话;这第三把主意打到常青树公司头上朕就想不通,股份公司和私人独资公司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大家说是不是?”

天启跟张维迎争论时大家都在看着没说话,反正跟自己关系不大没必要掺和进去,现在见天启发问大家就没法不说话了,一个个想了想都顾左右而言它没一个正面回答的,大家的意思就是英国公说得有道理但大家都不会明确支持。这时候,军政处的文震孟说话了,他说:“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天启一听大喜,说道:“看来还是文大人明事理,不过呢朕不会学那些贪心的帝王把天下看着己有,但自己费心攒下的东西也不想轻易丢弃。”

文震孟说:“皇上误会了,臣的意思是皇上是天子,天下都是你的何必再藏个私呢?正所谓天子无私事天子无私念天下尽为公也。如果能够把增产良种推广开造福天下,同时还能解决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皇上就可谓无上之圣明仁慈之明君!”

大家开始还以为文震孟是在表明立场拍天启的马屁,嘴上没说什么但心中都有些瞧不起他,现在见他附和张维迎的话,赞赏之余也有些佩服他的勇气。

孙承宗这时候说话了,他说:“英国公开始说过一句话,他说大家都有利益的合作才能长久,这常青树公司虽说是皇上的独资公司,但皇上并不会把挣的钱拿去自己花销,都会拿去投入到更多的项目上去。假如常青树公司只有投入没有收获,恐怕就不会继续发展下去,大家不会想杀鸡取卵吧?”

天启一听心道还是自己的老师靠得住,关键时刻能讲出大道理来帮忙,高兴地说:“先生真是了解朕的人,朕并不是心疼钱,问题是这常青树公司是为博学院提供资金的,没有资金投入博学院的好多项目都搞不出来。高产的新品种粮食作物只是一个方面,以后的新型材料、新型农庄、新型枪炮、新型炮舰等东西都得靠博学院来研制,大家还是不要像孙先生说的那样杀鸡取卵了。”

张维迎立即起身赔罪道:“臣没想到那么深远请皇上恕罪,今天才知道皇上办常青树公司是为了博学院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自己私用,臣羞愧莫名感到很不应该。既然如此臣有个建议不知皇上是否能恩准?”

天启说:“英国公有话请讲,只要合理朕无不允准。”

张维迎说:“皇上开始说还没想好定什么价来推广新品种粮食,不如由大铁公司来推广两家分成如何?比如说开始说的交完税和租,再把农民的口粮留足每亩还剩三斗半,常青树公司和大铁公司三七分成怎么样?”

天启想了想说:“出力的得七成出智的得三成,这样的长期收益倒也合理。如此一来博学院有了长期收益研制能力肯定能够增强,说不准能有钱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军人当兵是保家卫国,退役后在大铁公司保证国家的粮食稳定也是好事,不过这样一来就是吃大锅饭了,会不会养成懒惰习惯?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啊!”

文震孟开始说了番大道理,怕天启不高兴现在凑趣说道:“皇上,当兵回家又有工作又有媳妇谁也不会懒惰。臣听说大铁公司这名字的来历是皇上想把公司办得非常大和非常久,假如在全国各县都有业务那不正合皇上的本意吗?”

天启想了想说:“文大人说得有道理哦。”

文震孟说:“退役军人进大铁公司相当于捧了个铁饭碗,再吃上皇上说的大锅饭,大锅饭和铁饭碗不又应了大铁二字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8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