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90 互为攻防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满桂的两万骑兵和祖大寿的三万水师陆战营加起来有五万人,对付锦州和义州的两万疲兵按理说应该足够了,况且守卫锦州和义州的还是两个明军叛将孙得功和李永芳,其中孙得功还是个残废只能算半个人。但是五万人一上去就发现锦州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好下嘴,首先是义州的守军见义州城城小墙矮不好守,分开兵力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李永芳和孙得功一合计立即把义州的士兵撤到锦州,合兵一处力量大便于坚守。

锦州城的城墙又高又大还很厚实,清浅的小凌河从锦州前面流过既不用担心缺水也不用担心被水淹,况且现在到处是雪还考虑不到缺水问题上去。城中的粮食粗略估计吃个两三年没有问题,士兵多为实心眼的女真人不用担心叛变逃跑的事发生,城上还有多门女真人自己制造的大炮,自产自用自己修理很方便。

女真人的大炮是从明军那里学习仿造的,还处于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大炮的特色是傻大黑粗不易搬动,发炮时声音宏亮气势很足,射程不是很远但用来守城完全够了。本来皇太极还想在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后,进一步优化造炮方法解决从粗到精的问题,但时间不等人明军没有给他机会直接过来了。世上很多战争都是在自己没有准备好之时开始的,这时候就要看你的应变能力,话又说转来假如你准备得非常充分敌人也许就不会来,打仗一般都讲究趁机寻隙。

皇太极的主要想法是占据皮岛消灭毛文龙,但是也担心蒙古林丹汗有卷土重来占地盘的想法,因为皇太极知道在已经归顺他的蒙古人中也有很多对林丹汗有感情的,所谓血浓于水就是这个意思。出于这种考虑他在调动了一些归顺过来的蒙古人去阻截林丹汗的时候,也亲自出马率领好几万人去迎接林丹汗的挑战。谁知道林丹汗这次显得有些胸无大志,抢了些人和牲畜后就逃之夭夭,逃跑时不敢原路返回而是翻山越岭绕圈子,足见林丹汗现在已经是胆小如鼠了。

女真人总共只有这么多,又要北上抗击侵略又要南下挖坑害人,沈阳、辽阳等中心城市还要坚守,所以锦州这块地方就兵力布置有些单薄。好在皇太极给李永芳等人的命令是只守不攻,守得越久就能拖住明军越久,方便自己的主力吃掉毛文龙。李永芳跟孙得功合兵一处后首先把大炮抬上城头,从明军那里学习到的守城方法也很多,什么铁链铁球滚油等都准备得很足,几个城门洞全部用石头堵死压根没想短时间内出去,打退一次进攻后成就感和安全感大为增加。

明军一开始兵不血刃占据义州后自信心大增,稍做准备就想一鼓作气扫平锦州,谁知道被锦州城上的大炮砸了一阵后,一个个都被砸得晕头转向不敢再莽撞。见女真兵这么善于学习满桂也很焦急,就上书北京问是不惜代价进攻还是慢慢地磨,反正双方已经这样子了退也退不走肯定要拿下锦州,所差的是拿下的时间和方式。就像一个人已经买回来一堆肉准备吃,还没想好是红烧还是清炖,是今晚宵夜下酒还是明天中午用来请客。

此时摆在天启面前的是四份奏报,准确地说是三份奏报外加一份国书,三份奏报一份来自军情处。蒙古人占据大宁进而堵住新修的会宁城后,军情处从草原出去打探消息的路就断了,好在人都是灵活的草原走不通可以翻山,这份奏报就是从医巫闾山旁边的广宁发来的。奏报里说皇太极已经驱逐走了林丹汗回到沈阳,现在正从沈阳向两个方向进兵,一路向广宁一路向盖州,看样子皇太极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向东还是向南,由此也可以看出辽南地区有战斗。

第二份奏报来自锦州的满桂,满桂在奏报中陈述了锦州的现状,然后说听从天启的安排,可以不惜代价全力进攻,但是死伤很大而且需要再添人,防止皇太极北上的军队回来夹击。如果天启要围而不打甚至想围点打援,这边也可以作适当的安排,反正就是不管怎么样都可以,只要北京这边尽快拿决定。从满桂的奏报中可以看出满桂是个只愿意动手而不愿意动脑的人,而且他可能还不知道皇太极已经回来了,只是担心受到夹击。

第三份奏报是毛文龙发来的,毛文龙在奏报里说自己现在扼守在金州咽喉处,因为金州城地势险要敌人一时攻不过来,堵在他前面的是女真人的镶蓝旗和镶红旗兵力雄厚,问朝廷这边是怎么打算的。如果要撤退就需要派船来装运,四万人不是个小数目要一次性撤走需要商议好。假如朝廷有让他在金州多坚持的想法,就需要尽快运送衣服、粮食、草料等东西,最好把赵率教找来让他的修建部队来金州修房修路,其他人也能做这些事但没有赵率教的修建速度。

第四份就是所谓的国书,是朝鲜国王李谴人送来的,他先是自责了一番然后请求看在番属国的份上派兵援助,自己这边尽量坚守决不轻易投降。这份求援信其中还写道进攻朝鲜的是镶蓝旗的阿敏,说阿敏的军队在进攻朝鲜前先偷袭了皮岛,现在已经拿下朝鲜的安州正在攻打王京,看日期是半月前写的说明李还不知道阿敏会撤走。

天启先让人给朝鲜方面写了一份回信,说大明君臣的心胸都非常开阔,天朝也自有天朝的气量,不会计较朝鲜小国的微小过失。在明军的牵制下阿敏的军队已经撤了回来,剩下的最多是一些杂牌军战斗力不强,希望朝鲜方面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家卫国驱除靼奴解救自己的同时也为大明分忧,相信朝鲜军民在李先生的英明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朝鲜方面天启可以自己做主写回文,毛文龙和满桂的回文怎么写他却不敢自作主张,兵凶战危不敢儿戏还是博采众家之长要好些。本着这种考虑天启通知军务院第二天开会讨论,参加讨论的除了涉及到的北京、东北、渤海三大军区的督军、监军,还有军参处的张祥安、陈奇瑜两位,天启先把几份奏报发下去给大家看,然后要求大家到时候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一早天启来到军务院,发现渤海军区的监军侯恂眼睛有些红好像没有休息好,于是有些惊讶地问道:“侯大人怎么有点没睡好的样子?难道你是从天津连夜回京的?冬天里还要组织捕鱼吗?”

侯恂是渤海军区的监军,但是他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军船保护和协助捕鱼,这两年旱灾虫灾频发庄稼欠收粮食产量连创新低。粮食收得少就该少吃点或者每天喝点稀饭少运动吊着命等老天爷发慈悲,但是奇怪的是越是缺少粮食人们越要猛吃,而且还吃得多一般都要吃几碗。博学院和医学院中的人解释说这倒不是人们想作饱死鬼,而是因为肚子里油水少所以得多吃饭,假如能多吃肉让肚子里的油水多一些饭量就会减下来。

一说起吃肉大家立即想起了猪牛羊,但是现在人都没吃的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喂它们?如果只喂草喂三年喂得猪长獠牙也喂不肥,牛羊食量大毁坏庄稼严重更不敢养。在这种情况下天启命令渤海军区组织多余的军船捕鱼,无论什么大鱼小鱼怪鱼只要没有毒都捞上来卖,这样一来还真解决了大问题,鱼肉也是肉吃得多了饭量立马就小了下来。因为不许民间私人下海,所以天启用军队的船去作业捕鱼,后来大铁公司组织人接手,侯恂才慢慢轻松下来。

侯恂见天启首先问到他,于是说道:“大铁公司接手后臣等已经逐步在移交民事,臣前几天就回到北京在跟户部作最后移交。昨天接到消息说皇上今天要讨论毛总兵被困金州的事,臣想事关渤海军区而臣又是渤海军区监军,所以自己先想了一些方案,睡得晚了有些疲态让皇上操心了。”

天启说:“既然如此那就由侯大人先说说你的方案是什么。”

侯恂看了看大家后说道:“臣想了一晚上发现就毛总兵的情况来看,他的人马在金州比在皮岛要好很多,首先是地方大能够积聚更多的人;其次是地方近方便管理和支援,从金州到旅顺到皇城岛再到登州,最多一天的路动作快恐怕都要不到一天;第三就是可以跟辽西军队互相声援和共同牵制。”

见侯恂说了这么多优点,天启知道侯恂倾向于让毛文龙在金州就地生根,点了点头问孙承宗:“先生以为如何?”

渤海军区是王在晋的地盘,孙承宗不想说得太多怕引得王在晋的猜疑,他想了想对天启说:“王在晋王大人是渤海军区督军,臣在京里不知道具体情况还是先听听他的意见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078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