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02 巡抚领兵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大家吃过年夜饭就开始在军机处里商议,一直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出来,现在见天启直接命令倪元璐他们夺取锦州或义州,不由得微微感到有些诧异。本来皇帝直接下旨也是天经地义,皇帝嘛就图个一言九鼎的爽感,别说皇帝就算一般的一把手,都需要一个说什么是什么的舒服劲,不然的话当官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但是天启一直以来都比较懒,让大家来商议他一般不会自己作决断。

早几年天启生病时武之望就告诉天启说要尽量少操心,可以不用自己管的坚决丢给别人,就算是自己该管的事只要有人能够代劳,也要放手让人去做,这样才是长久之道。天启让倪元璐他们去跟袁崇焕拿下锦州或义州,其实也不是突发奇想,他见大家都有些异样,微微一笑说道:“你们说了那么多就两件事,一件是占地一件是消灭敌人,这些话都对都需要做,但朕发现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从锦州过,先让倪元璐他们去试试,看女真人怎么反应再说。”

孙承宗点头说:“先试探一下再随机应变也是对了,而且也像皇上说的那样给袁崇焕一个机会。”

孙承宗把天启说的给袁崇焕一个机会这话再强调一遍,其中是有原因的。自从袁崇焕当上辽东巡抚并获得防卫权后,已经给军务院上了几通文书,他说自己既然是辽东巡抚就应该去巡守辽东全境,他要求军务院允许他带兵去锦州防守。袁崇焕并不是简单说一说那么简单,他挪用天启的皇庄所得组建骑兵由吴襄带领,并自己美称其为“关宁铁骑”,有了兵他还制订了计划,就是在锦州和右屯都筑城建堡并用边墙连接,要把防线向前不断推进。

天启当时看了袁宠焕的文书后感到此人太激进,要防守锦州和右屯就必须先攻取,总不能让李永芳自己退兵,你一攻打皇太极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就是个实力消耗战。明军的优势是据城而守,野战只能做打个埋伏挖个陷阱之类的事,真要在平地上光明正大地互相冲杀还是得甘拜下风。天启看完袁崇焕的文书后当时就说了句‘沈阳也属于辽东,难道他还想去沈阳巡守不成?’这样的话。

谁知道这话居然传到袁崇焕的耳朵里,他立即上书说只要朝廷把毛文龙的东江军,还有祖大寿和满桂的兵都归他指挥,到沈阳去防守他也能够做到,还夸下海口说这么多兵马只要给他指挥,五年内必然能够平定全部辽东。天启当然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派人去好言安抚让他去慢慢准备,说只要准备充分迟早会有这一天。

现在见孙承宗着重提起这事,天启问道:“先生认为袁崇焕能够拿下锦州吗?”

孙承宗说:“按实际兵力来说不可能,现在祖大寿的三万人和两万贵州兵防守在大凌河边,满桂和卢象升的四万骑兵正在严密防守两河口跟会宁城,避免刚刚归附过来的朵颜部和喀喇沁部再次被裹胁走。宁远方面只有两万守城部队还有七千骑兵,两万七千人既要守宁远又要攻锦州,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李永芳像上次放弃义州一样放弃锦州。”

渤海军区督军王在晋开始就坚持要派兵去援救毛文龙,凡是人自然都有照顾自家人的私心,大公无私的人也不是没有,但要么是二愣子要么就是跟自己的部下有隙,想公报似仇的同时博得一个大公无私的美誉。见孙承宗说李永芳可能放弃锦州,王在晋说:“这世间万事都有可能,假如李永芳放弃锦州,那么就应该顺势过辽河去援救毛文龙,阿敏的人和沈阳那边来援救的人加起来有四万多,毛万龙的两万人怕不能长久。”

孙承宗看了看王在晋然后说:“王大人说得有理,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永芳会主动放弃锦州的前提上。”

天启这时候问:“你们都说说,李永芳会放弃锦州吗?”

大家互相一看都不说话,心道这话谁敢保证?没有把握的事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说出来空惹人笑话。假如说得证据确凿,万一有居心叵测的人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跟女真人私下有交情之类的话,就算皇上不怪罪心里也难免有疙瘩。

就在大家都不说话时,张祥安说道:“皇上,臣以为李永芳肯定不会放弃锦州,但是皇太极说不准会命令李永芳放弃锦州撤走。”

天启说:“哦,张大人这话从何说起?”

张祥安说:“前一次我们趁皇太极北上迎战林丹汗时围攻锦州和义州,李永芳放弃义州固守锦州,一个是他知道锦州城高墙厚方便坚守,另外一个是他知道皇太极会来支援他,支援的路径是从沈阳和西平堡过来,锦州相对要近一些。这一次皇太极从义州北上再战林丹汗,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南下支援他,这时候他在锦州就不是待援而是等死,只要我们把城一围又没有人救援,攻破锦州的手段很多,李永芳心中也许有侥幸心理但皇太极绝对不会有。”

天启点头说:“那你认为皇太极会让李永芳退到哪里去?”

张祥安说:“臣认为李永芳的人最好的选择是先退到义州,向北可以与皇太极的主力互相救援,向东可以翻越医巫闾山退守广宁,可进可退可联系实为上策,比在锦州等死要好很多。”

天启点头对孙承宗说:“先生看怎么安排一下,锦州有人守就先拿下锦州,锦州没人守就顺道去金州,与毛文龙夹击阿敏,当然兵无常形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孙承宗说:“原来想的是等皇太极过了大凌河北上后把后路截断,让祖大寿的三万人截断皇太极的后路后坚守,然后合兵夹击义州和锦州,但是王在晋大人要集中兵力救援金州,这就有些不好办。既然李永芳可能撤离锦州集中兵力在义州,祖大寿去了反可能被李永芳和皇太极回军夹击反而危险,不如让祖大寿暂时守在山上,分兵下来在宁远集合,如果锦州路通就从后面推进到义州城下,这时候不会被夹击反而让锦州成为后方。”

天启说:“皇太极放弃锦州只是一个假设,万一李永芳一根筋要坚守锦州呢?”

孙承宗说:“只要把祖大寿的人分两万过来,再把许成名的两万贵州兵还有左良玉的一万车营拉到宁远,攻下锦州应该没有问题。满桂的两万骑兵守两河口,卢象升的两万骑兵守会宁,他们都是骑兵可攻可守,加上原来在那里的几万修城人员应该没有问题,那几万人原来也当过兵关键时刻也不会说拿不动刀。”

天启想了想说:“就算宁远的守军不动,这五万人人加上吴襄的七千骑兵都接近六万,无论攻锦州还是金州都应该没有问提,但是事涉这么多地方的人,应该由谁去指挥呢?”

孙承宗说:“东北军区和北京军区的人都有,负责防守和负责进攻的人也都有,都是副将谁也不服谁,许成名虽然是总兵但初来乍到也指挥不动谁,不如就让袁崇焕指挥。一个他是文官大明有以文制武的传统没人会有异议,另外一个他是辽东巡抚攻占城池后由他防守也方便安排人,不知道皇上意下如何?”

天启想了想说:“先生既然这么说肯定有道理,不过要给他说清楚,不管锦州是拿下来的还是本身是空城,站住后就从宁远调一万兵去防守住。这一万人由陈奇瑜、张祥安、倪元璐一同指挥,陈奇瑜负责全面张祥安负责命令人守城,倪元璐让锦衣卫把你的新式装备都搬过去。这一次明明白白告诉皇太极,锦州我们占住就不走了,等春天到了就把修会宁城的那几万人拉到锦州来,先把大凌河堡修成一座坚城,再用边墙全部连接起来,成全先生当年的心愿。”

天启这么一说孙承宗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当年他和袁崇焕就想着把锦州和大凌河堡修好坚守,但是当时朝廷穷得要当东西卖,根本没有钱给他们搞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有钱了顺他一口气还其心愿也让他们高兴高兴。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这么说足见皇上还记得当年之事,那臣还是当年那句话,只要皇上愿意臣就一步一步把女真人占去的地方都夺回来,全部变成皇上的皇庄。”

天启摇头说:“当年朝廷没有钱当然可以这么说,朕拿出私房银子买下辽东几十年税收,大家都不会有话说。现在朝廷的银子多得很,据说还有很多人要走关系想把银子换成银元,朕再想用钱买地变成皇庄,朕的亲兄弟信王就不会同意,只有辜负先生的一番好意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倪元璐他们没敢回家直接去了宁远,路上倪元璐就跟陈奇瑜开玩笑,说拿下锦州后先把他的小妾接到锦州,免得陈奇瑜老是惦记着。三人说说笑笑傍晚时就到了宁远,见到袁崇焕后把军务院的命令给他一说,袁崇焕当时幸福得差一点儿没晕过去。听说马上还有五万人来供他指挥,要他攻下锦州后救援金州,当然也需要随机应变,袁崇焕心里开始有了自己的考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716s